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628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docx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

茂名市公司移动式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茂名市公司

1总则

1.1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及次生衍生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1.2工作原则

移动式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控制事故、减少损失为目标,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响应应及时、措施果断、规范有序、配合协调、运转高效。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处理导则》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茂名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发生的安全事故,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事故具体救援工作应当根据盛装介质的物理特性开展。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

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部门,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

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图1。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担任组长,组员有技术、安全、保卫、生产(运输)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其主要职责为:

(1)组织制定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和资源的配备,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和指挥;

(3)确定现场总指挥;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6)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8)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9)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3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2.3.1应急救援办公室

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须有专人负责和24小时值守,配有专用直线电话。

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2)监督和检查各应急救援组的资源配备和装备状态;

(3)事故报告记录;

(4)在事故状态下接受现场总指挥的指令。

2.3.2现场指挥人员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工作;

(2)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和救援的行动;

(3)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4)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和使用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监察部门报告,以及向事故现场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保护事故现场。

2.3.3警戒保卫组

警戒保卫组由相关警戒保卫等人员组成,并接受现场总指挥的领导,其主要职责为:

(1)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设立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

(2)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

(3)维持治安、交通秩序;

(4)协助医疗救护组转移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

2.3.4抢险救灾组

抢险救灾组由专业安全技术人员、消防、环境检测人员、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堵漏抢险人员等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查明盛装介质的特性、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

(2)负责现场救火和环境动态检测;

(3)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堵漏、灭火、导液等抢险技术方案;

(4)实施经现场总指挥批准的抢险技术方案,以排除险情;

(5)实施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救援和物资转移。

2.3.5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由事故发生地的急救中心医疗和化学救援等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制定介质中毒、烧伤及其他伤害的现场医疗救治方案;

(2)负责现场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

2.3.6通信联络组

通信联络组由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2)保障救援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2.3.7后勤保障组

由公司后勤和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提供如隔离式防毒面具和正压式呼吸器、消防器材、防化服、介质回收装置(储罐、罐车或罐式集装箱)等抢险救援用物资及装备;

(2)堵漏用的专用工具、物资及装备;

(3)应急救援用车辆;

(4)应急救援用资金;

(5)应急救援用物质来源明细表和联系人、联系方式。

2.3.8善后工作组

由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现场恢复工作,在指挥部确定现场已无人身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修人员对现场其他危险设施、损坏设备进行排险抢险或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2)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

(3)罐车、设备、厂房以及周围建筑物等损坏后的保险和赔偿处理等。

3预警机制

根据移动式压力容器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可控制性,其预警等级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3.1一级预警

LPG罐车罐体的管路、紧急切断阀、接头、装卸软管、装卸阀门、管路等由于长期磨损等原因,造成液化石油气介质轻微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定为一级预警。

3.2二级预警

指人为责任原因或其他外因,导致罐体、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导静电装置、紧急切断装置、阀门、装卸软管、管路等设备的破损或失灵,引发液化石油气介质大面积泄漏和燃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后能得到控制的,定为二级预警。

3.3三级预警

指人为责任原因或自身原因,导致罐体、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导静电装置、阀门、装卸软管、管路等失效严重,引发大量液化石油气介质大面积泄漏,并发生燃烧,现场人员无法处置,对社区和人群极易造成重大伤害的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定为三级预警。

4应急响应

4.1内部报告程序

4.1.1移动式压力容器发生事故后,车辆的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应佩戴好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关闭罐体进出口阀门。

一名作业人员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另一名作业人员在事故现场进行监控。

至少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地点;

(2)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翻车等);

(3)装运介质的吨位,事故车辆的总吨位;

(4)装运介质的品种;

(5)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6)周围环境情况(如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7)影响范围;

(8)报告人姓名、电话。

4.1.2当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除罐车作业人员或有关部门以外人员的事故报告时,应至少询问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地;

(2)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翻车等);

(3)装运介质的吨位,事故车辆的总吨位;

(4)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5)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易燃易爆危险品、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6)可能影响的范围;

(7)报告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4.1.3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和确认事故后,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报告。

4.1.4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长根据事故等级,且分析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后,确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任命现场总指挥,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2外部报告程序

4.2.1事故确认后,公司根据事故等级和事故地点应分别向110、119、120、发生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察、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及应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在异地的罐车还应向使用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2.2运输途中发生事故时,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除了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外,同时还需向事故发生地的110、119、120、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察等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异地的罐车还应向使用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3事故监控措施

救援抢险组应采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和风向仪对事故现场进行动态检测和监控,并根据检测数据判断事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的趋势,及时将有关数据和发展趋势报现场总指挥。

4.4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

6.4.1发生事故时应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及时疏散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

当预测事故有扩大趋势,并对周围建筑物(如居住区、商店、学校、工矿企业等)造成影响时,应立即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相关企业进行增援,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将转移的人员安置至安全场所。

4.4.2如运输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请求事故发生地的政府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将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及时疏散,特别做好人员聚集区(如居住区、商店、学校、工矿企业等)的疏散工作,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和规定,将转移的人员安置至安全场所。

4.4.3人员疏散时,应向事故现场上风区转移。

下风人员需佩带好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4.5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4.5.1罐体一旦出现泄漏的防护参考距离(液化石油气):

初始隔,首先以罐车为中心方圆1600m内为危险区域。

其中:

100m内为重危害区;(100~800)m内属危害区;(800~1600)m内属过渡区;1600m外属安全区。

需要封锁相关交通路口;设立相关警示标志。

4.5.2救援抢险组到达后,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罐车内介质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

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迅速标出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

4.5.3现场总指挥下达设立警戒指令后,有警戒保卫组设置警戒范围和实施交通管制。

危险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有毒、爆炸等警示标志等。

警戒区内必须消除一切引起火灾的隐患。

4.5.4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并执行24小时专人值守。

4.5.5除公安、消防人员外,其他警戒保卫人员,以及抢险人员、医疗人员等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须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

4.5.6在运输中发生事故,警戒区周边必须实行交通管制。

4.5.7救援指挥部应设置在上风处,救援物资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

4.5.8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

4.6应急救援中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4.6.1当事故现场有中毒、冻伤等受伤人员,救援人员首先应将受伤人员移至上风处的安全区内,由医护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治。

4.6.2受伤人员经现场医护等专业人员救护后,应尽快转入医院进行治疗。

4.6.3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救援抢险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后进入现场,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区静卧,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将受伤者的衣扣及裤带松开,保持其呼吸通畅;

(2)呼吸停止者,实施人工呼吸;

(3)对冻伤者,首先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冻伤部位,至少15min以上,且在24h内在患处涂上药膏,然后用医用纱布包扎。

4.7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4.7.1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前,必须穿戴(携)好个人防护装备和救生器材。

现场总指挥应指定一名抢险救援人员为现场组长。

4.7.2进行救援和抢险的人员必须少而精,但不允许少于二名。

4.7.3抢险救援人员的个人装备至少应配备正压式呼吸器、安全帽、全封闭防化服或防静电的消防服、防冻手套、不产生火花工作鞋或胶鞋、通信工具,以及抢险用器材和设备等。

4.7.4救援人员应能熟练应用自救措施和互救措施,进入事故现场前首先应辨别风向,下风区、低洼区和沟渠附近不准停留。

4.7.5救援人员离开时,现场组长应清点救援人员人数,防止人员遗漏。

4.8处理公共关系和救助程序

4.8.1应急过程中,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长及时向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企业、学校等有关单位和公众通报事故的情况,以便于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

4.8.2媒体报道应按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4.8.3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或现有措施无法消除事故,以及移动式压力容器运输中发生事故时,应迅速报警,请求政府有关部门或已经协商的其他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

5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5.1判断事故扩展趋势所需的检测装备

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可燃气体浓度探测仪和风向仪,并测定罐体内盛装的介质是否泄漏及风向,根据事故状态,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迅速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

5.2救援装备

5.2.1通信设备应采用无线电通信设备。

危险区内须使用防爆型通信器材,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

5.2.2消防装备和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消防喷淋装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5.2.3回收介质的储罐、汽车罐车或罐式集装箱、抽液泵等。

5.2.4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化服、防静电消防服、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等。

5.2.5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盛装介质的密封胶若干、高标号快干水泥等。

5.2.6化学救援车、特种救援车、医疗救护车、汽车吊及专用吊索等应急救援车辆救护车。

5.2.7常用救护药品等。

5.3应急作业技术(液化石油气)

5.3.1一般处置

5.3.1.1液体石油气罐车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或关闭液体石油气等可燃气体来源,并关闭继续运行将加剧或延长事故的相关设备;

5.3.1.2如关闭困难,而燃烧并不危及周围环境,则可任其燃烧;

5.3.1.3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防爆电器除外),关闭常用通信工具(灾区电话除外);

5.3.1.4消除所有火种。

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

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5.3.1.5使用防爆抢险工具,穿戴专用救援服装,防止撞击、摩擦、静电起火;

5.3.1.6警戒区内禁止车辆通行,防止排气管引发明火;

5.3.1.7防止液体石油气泄漏溢出进入下水道、凹坑、地面,以及向通风系统及密闭空间扩散。

5.3.1.8对于液体石油气,应喷水保持液体石油气罐车的冷却,但禁止将水直接喷到液体石油气中;

5.3.1.9控制蒸气云,如有可能用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或开启消防喷淋系统以喷雾形式或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对准泄漏处喷射并形成水幕,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5.3.2泄漏处置

5.3.2.1堵漏处置

(1)当泄漏处为圆形小孔,可采用木锲堵漏法;

(2)当管道壁发生泄漏,且不能关闭阀门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或采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3)当罐体焊缝微量泄漏,可采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进行堵漏;

(4)当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5)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3.2.2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

(1)当泄漏处在液面以上的,从气相管路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将事故罐体内液化石油气置换至备用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内;

(2)当泄漏点在液面以下的,从液相管注入清水将事故罐体内,也就是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使水从破裂口流出,再进行堵漏。

为了防止液化气从顶部安全阀排出,可以采取先倒液、再注水修复或边导液边注水。

(3)当罐车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化石油气导入备用的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液化石油气罐车中;

(4)采用烃泵将事故罐体内液化石油气介质输送至备用的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液化石油气罐车中。

5.3.3安全附件损坏处置

如安全阀碰坏后造成的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可采用卡箍法(专用工具)等临时带压堵漏方法进行封堵。

5.3.4附件损坏处置

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采用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

5.3.5装卸软管破裂处置

(1)立即关闭液化石油气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也就是立即打开罐车上紧急切断阀油压开关,卸掉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槽车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2)同一时间,卸掉卸储罐(液台)上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卸液台管道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3)关毕压缩机,关闭工艺管线上气相阀门。

5.3.6翻车处置

5.3.6.1液化石油气罐车翻车时,首先应确定是否有泄漏。

如无泄漏,应用两部吊车进行起吊扶正,然后将液化石油气罐车移至安全处。

5.3.6.2起吊人员应有相应的专业,起吊用吊索应用帆布包裹钢丝绳的铠装吊索。

5.3.6.3对吊车起吊能力不足时,应将先发生事故的液化石油气罐车内的介质输送至备用的空液化石油气罐车或罐式集装箱内,然后再进行起吊扶正。

5.3.7火灾处置

5.3.7.1当液化石油气罐车发生火灾时,积极冷却,稳定燃烧,防止爆炸。

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5.3.7.2待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5.3.7.3当消灭火源和降温后进行堵漏或扶正。

堵漏或扶正按5.3.2~5.3.5或5.3.6的要求。

5.4紧急上报

当事故向不利方面发展时,由现场总指挥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请求支援和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的的要求,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现场恢复

6.1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救援结束程序

现场总指挥应根据各相关救援部门的报告,确认事故已经得到控制,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隐患得到清除,现场的安全和环境恢复正常,也就是一般因泄漏已经止漏、火灾已经熄灭、受伤人员及中毒人员已经抢救完毕,空气中盛装介质含量已经正常。

经政府主管部门许可,由总指挥宣布结束应急救援行动,并撤离应急救援人员。

6.2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在现场勘测和清理完毕,并宣布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方可允许人群陆续返回。

6.3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

移动式压力容器已经撤离现场,移至安全地方,残余火星已经熄灭,空气中盛装介质含量已经正常,现场清理已经完毕。

6.4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在一定的时间内(24h)留(1~2)人监督事故现场是否有异常情况,并继续测定空气中盛装介质含量情况。

 

附件: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及联系方式

质监局举报投诉电话:

12365

交通、消防、急救等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副组长:

成员:

二、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库

三、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