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589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docx

张兴亮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评的教案马原

 

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比赛参赛教案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校:

宜春学院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授课教师:

张兴亮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思想魅力

教学内容:

专题探讨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思想魅力,是本课程入门的关键一环。

关于教学内容的说明: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属于绪论部分,在现有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大。

但为了让大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如何,马克思的生平事迹是绕不过的。

万事开头难。

若是匆匆开头,学生一开始就陷入枯燥乏味,后面的内容就很难开展。

因此把创始人的历史和其理论的逻辑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对深奥的理论有了宏大而丰富的背景知识。

这样,一开始就要求教师有耐心,去讲好马克思这个人。

开始花的时间自然会多一些,在以后讲到同一内容时就可以少讲或不讲。

总体来看,把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综合配置好,就不会影响教学任务。

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实实在在地推进教学效果,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

教学目的: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平事迹和思想魅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不理解马克思,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

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人物。

教学理念和方法:

1.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变教材语言为教学语言,熟悉教学内容,饱含激情地进行演讲式教学。

变叙述语言为问题语言,不时适当设问和追问,避免枯燥无味地呆板说教。

史论结合,让历史人物的生动事迹来感染学生。

2.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求根究源,深度挖掘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链接的方法不断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式教学。

3.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把教师的“自选动作”和教材的“规定动作”统一起来,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增补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4.增强教学的拓展性。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要让学生读,教师首先要带头读。

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适当阅读指导,然后让学生课后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尽可能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扩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学时分配:

2-3学时。

关于学时分配的说明:

教学过程,不应该以教材为中心,不能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赶进度。

学时的分配,应该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完成教学基本内容。

由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采用大班教学,同一份教案要在不同的大班去进行实践,因此教师要特别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深入了解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根据的课堂的气氛随机应变,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

在宏观上驾驭整本教材的内容,综合配置教学时间,最终做到既完成教学基本内容,又达到育人的目的。

课型特点:

属于案例式专题教学,适用于2-3课时连排的大班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在西方有怎样的思想地位?

导入新课: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中国家喻户晓。

那么马克思在西方、在他的故乡德国,其影响力现在怎么样呢?

人们是如何评价马克思的?

镜头一:

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

   《光明日报》1999年12月30日载:

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最近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

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分别高于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

马克思(1818-1883)于1848年与恩格斯一道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并于186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第一卷。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共产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

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镜头二:

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2003年9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

前东德地区大都将选票投给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而人口占据多数的前西德地区则主要将选票投给了二战后西德的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

11月28日公布的最终的投票结果是:

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位居第一,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德国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位居第二,位居第三的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卡尔·马克思。

前3名的得票总数为:

阿登纳57万,马丁·路德52万,马克思50万。

   二战结束后,德国饱经世界大战硝烟的洗礼,沦为战败国,百废待兴。

阿登纳带领德国人民摆脱了纳粹的统治,走出了二战的阴影,并创造了二战后复苏的“经济奇迹”。

因此,阿登纳在德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在投票的人看来,追求自由、公平社会的卡尔·马克思是最应受到敬仰的,有朝一日,他将成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马克思在东部的五个州获得了40%的投票,但在西部只获得了3%的投票,差距十分悬殊。

   此次评选得到了德国民众的热烈响应,参加评选的人数达到330万,候选人也多达1300位。

德国民众先是从这1300位候选人中选出了10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然后从中评选出了1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位外,另外七位是被纳粹屠杀的反希特勒战士索菲·斯谷尔和汉斯·斯谷尔、著名音乐家巴赫、发明西方印刷术的约翰斯纳·古腾堡、“铁血首相”俾斯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及维利·勃兰特曾任西德总理1970年“华约之跪”引起全球瞩目。

从整个顺序排列看广大德国公众显然是把对人类的关怀、对国家的贡献和勇敢捍卫正义、真理这些价值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

镜头三:

马克思被英国媒体评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

   2005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

”展开调查。

经过一个月的评选,7月1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著有《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伟大共产党人先驱、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卡尔·马克思最终以27.93%的得票率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而排在第二位的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姆,他的得票率为12.67%,以6.8%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则是伟大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这次选举共有3.4万人投票,能够进入“十大”的全部都是西方哲学家。

生于20世纪的“十大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兼数理逻辑学家维特根施坦,以及提出可否定原理的英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家波普尔。

数学家兼逻辑学家罗素,以及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沙特在一个月前的初选虽然能够进人“二十大”,但最终未能在“十大”排行榜中占有一个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BBC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杂曾经号召其读者把马克思从候选名单上拉下,希望读者选休谟。

《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已经过时了,而资本主义是有效的,等等。

但英国公众得出了自己的决断。

很多人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马克思能够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受欢迎,让发起这个评选的栏目主持人梅尔文·布拉格都深感吃惊。

他认为:

马克思似乎对全世人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他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思考与讨论:

   1.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高居榜首?

 西方人为什么很崇敬马克思?

   2.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马克思?

   背景分析:

这些评选结果,发生在苏联东欧出现历史巨变十年后。

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一种被它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告灭亡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案例点评

   这是一个复合型案例,择取了令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欢欣鼓舞的三个历史性镜头,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力量和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说明科学的理论是能够征服人心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永葆青春活力的!

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世纪末,人类在公元纪年后经历的第二个千年即将过去,新的千年即将开始。

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千年。

以千年为单位来评价人物,背景放大了,人物形象缩小了。

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风云人物和思想大师如群星闪耀。

马克思能被人们看做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这是十分难得的,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马克思以绝对优势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和“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不仅仅是对马克思所创造的学说和理论体系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其历史和现实政治意义的评价;尽管马克思逝世100多年来人类社会曾出现过形形色色“美妙的主义”,但绝大部分都如同倏聚倏散的过眼烟云,惟有马克思主义独树一帜,具有最强劲的生命力;尽管马克思逝世l00多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理解和说明;尽管100多年来不断有人诅咒和诋毁马克思,但从来没有人能够阻止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从来没有什么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掌握亿万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作出这样评价的不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

这是耐人寻味的。

西方是资本主义的故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

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现在的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比较成熟,被我们中的一些人看做是天堂胜境。

但是,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并没有失去基本的清醒。

马克思接连在几次评选中胜出,就说明这一点。

人们意识到,西方社会的若干进步,是马克思学说和工人斗争的结果。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不会过时。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是有所区别的。

西方有些人可能崇拜马克思,但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

我们确实也不能因为这一评选结果,就简单地认为西方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接受马克思主义。

事实比这复杂得多。

比如,西方人对马克思的热评,与社会民主党人在西方社会中影响的扩大有一定关系。

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当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但它毕竟也受到马克思的影响,并把马克思作为自己重要的思想领袖。

现代西方人能够接受多少马克思主义,那是他们的事,但他们这样崇敬马克思,我们是有同感的。

这至少间接表明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生命力。

这些评选活动还启示我们,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内涵,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的伟大学说是“源头活水”,只有根植于马克思博大精深的伟大学说中汲取营养,慎思之、笃行之,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小结:

千年思想家评选只说明过去,这是西方思想回顾的传统。

要说明现在和将来,必须回到理论本身和创始人身上,必须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指导性和可拓展性。

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进一步论述。

教学提示: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择取了三个历史性的画面,既展现了伟人马克思个人及其学说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又说明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今时代仍然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个案例能够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很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们有力地表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重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案例事实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

不必直接地或机械地把案例归于正文的某一节或某一目的的内容中。

这个案例带有整体性和时事性,不宜用在对某个特定原理的讲授上。

如硬把它归于某一个小题目中,反而降低了这个宝贵案例的用途。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网络或图书杂志中搜集世界各地关于马克思的评价。

既包括对马克思的正面评价,也包括负面评价,并将两种评价加以对比和分析。

二、缘何首推马克思?

上面提到西方社会对马克思的评价,下面以一个中国人在海外观察的视角来理解马克思:

20世纪末的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学人”(亦有译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或“千年第一伟人”的)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从互联网的分布和覆盖密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这次BBC网上投票结果,主要是反映了西方知识界、思想界精英层的评价和判断。

在美国波士顿,这里是美国哈佛、MIT等诸多著名学府的聚集地。

其间,这些一流大学不时有各种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会的活动公告。

当时我就有一种内心的震动——马克思在西方,特别是在学界、思想界,不仅未因其曾向西方社会宣布“可怖”的“幽灵”而被“拒而远之”,相反,他始终被尊为一位大思想家。

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被关注,被研读,被研讨。

可以说,西方学界、思想界对人类思想、人类文明的那种无偏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给我以震动。

由此,我开始思索西方思想界何以如此看重、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缘由。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把握当今的“天下大势”?

马克思一生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一生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目标,并留下了鸿篇巨制。

他的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l)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的极大丰富;

(2)社会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3)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全人类的解放。

至于如何最终衡量、检验或标识这些目标是否实现了,马克思也提出三条检验标准,这就是:

(l)是否消灭了城乡差别;

(2)是否消灭了工农差别;(3)是否消灭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差别。

马克思还以自己学说的科学性为依据充满信心地预言,构成上述理想的社会主义因素,将首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大量涌现。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环顾世界,放眼全球时,不禁要对马克思当年关于理想目标描述的实质性、概括性,以及他预言的科学性、准确性而惊叹不已。

因为,任何一个领略了马克思的理想实质内涵的人,任何一个尊重客观事实,又遵循科学理性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这些发达国家、社会,在它们各自的主流方面,确实是大大趋向、接近了马克思理想目标。

一百多年后,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确实普遍在这些最发达的国家、地区的社会中大量涌现了。

在这里,马克思的伟大,完全不是靠信念、信仰,更不是靠空洞的教条说教来征服人的,而是靠历史演化、客观事实,靠经过检验的科学性让人信服、敬佩的。

我想,这是不是也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近百年的种种大实践、大对比之后,在20世纪末几乎全球一致,毅然重新选择“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模式的根本性缘由之一呢?

发达国家、社会何以会趋向、接近了马克思的目标呢?

这个问题还需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病根的剖析、判断和“治病”对策说起。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庄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病根在于它的生产不断社会化,而资本却不断地高度私人垄断化。

正是对这个“病人膏肓”诊断的据实性、深刻性和科学性,使得身处这种现实险境中的西方经济学界、社会学界不得不严肃地看待马克思的这个“警世忠告”。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入木三分的判断,震撼了一切有科学理性的人们的良知和心灵。

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根本病害,不仅有诊断,也有针对性的治世方剂。

“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社会失业保障制”,正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病根提出的一剂“内科疗法”的药方。

当然马克思也提出过“外科手术”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一次性了断”的设想。

其实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就像其他一切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一样,马克思作为一个社会学、经济学界的科学家、思想家,就他面对的课题,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略,是很自然的。

到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爆发了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马克思关于“幽灵”的警告和预言,关于生产高度社会化,而资本高度私人垄断化的总病根的诊断,一下子变成了笼罩西方社会的现实。

在一片惊恐绝望中,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主张,被罗斯福总统采纳。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罗斯福新政中,影响最深、最远、最有根本效应的干预对策,就是把马克思的“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社会失业保障制”通过立法程序,变成了可操作、可执行、可运行的法律法规。

无怪乎,罗斯福施行新政之初,受到大垄断家族财团的强烈反抗和攻击,公开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是“共产主义代理人”。

时至今日,当年靠马克思“三大良方”法律化疗治几十年下来的结果,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是北美,还包括北欧、西欧、大洋洲等资本主义社会,也纷纷推行马克思的“三大良方”)不仅生产更加高度社会化了,而且一个个著名的家族垄断财团,从美国的洛克菲勒到德国的西门子都历史性地萎缩、消失了。

在美国,如今,2.75亿人口中的60%.均为持股股民。

这实际上的含义是:

除去非成年人口外,几乎所有社会成员人人持股。

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及政治家中有远见的智者,“活学活用”了马克思的救世良方,终于使当今的资本主义不仅消除了垂死的迹象,反倒活力四溢,生机勃然,甚至大面积、大范围地出现了社会主义实质因素的成长。

西方思想界如此一致地把马克思推举为“千年第一伟人”时,在他们内心涌动的思索、理性和真诚中,难道不正衬映着这一大段历史的反差和历史的实证吗?

马克思的理念:

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主潮的汇流点

当前,国内外对马克思,对马克思理论、理想目标存在两种极端的态度和思潮。

一种是鉴于20世纪大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实际上是教条式、主观式的社会实践)的不大成功,而主张完全放弃马克思的理念和理想;另一种则认为马克思百年前所说的一切论断,皆为革命经典,不得怀疑,不得更改,只认“经典”,不认社会历史实践的沧桑,也不认当前的鲜活现实。

我认为,这两种极端倾向,都是未从历史实践的全局、社会演化的最本质层面观察问题、判断问题的结果。

如果我们真正能从实质上看问题的话,那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致命病根的诊断和“幽灵式”的警言,以及相应的疗治对策,不是都被社会实践、历史演进所检验、所证明了吗?

而且其中许多预言,己变成了现实的理性社会形态,成了有长远意义的一种方向引导。

当然,马克思主义要保持活力,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

不扬弃,不代谢,就难以有突破,难以有新的位置和空间。

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种种观点、观念、设想,乃至方案、方略,就需要今人据实践检验的结果来重新判断,重新取舍,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

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在市场条件下的资本、资本积累、资本家和“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实质含义,进而更新一些观念和意识。

思考与讨论:

1.人类社会过去的一千年,曾出现过灿若繁星的思想大师,为什么惟有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一举夺魁呢?

西方思想界如此看重,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缘由到底是什么?

2.案例作者从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及其实现的维度阐述了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深层缘由。

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案例点评: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出人意料地被评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千年第一伟人”,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

本案例立足于马克思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及其实现的维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尤其是怎么样趋向接近于马克思150多年前所预言的理想目标的。

虽为一家之言,但持论公允客观,论说严谨缜密,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同时,马克思被公认公举为“千年第一人”背后的历史实践、世界演化的事实也告诉我们,正是马克思思想深邃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深深吸引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们。

 当然,马克思并没有穷尽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是开辟了真理之路。

无论怎样,马克思一生的科学探索成就都是巨大的。

马克思已经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绿茵中长眠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假如马克思从长眠中醒来,他定会热烈欢迎和严肃正视这些新变化。

他会欣慰地看到,历史前进了,他的理论也发展了。

他同样会欣慰地看到,无论现实怎样发展变化,他当年经过艰辛努力揭示的历史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无论任何时候,他都会充满信心地预言:

资本主义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共产主义定然会成为人类灿烂的未来。

在他开拓的真理之路上,他的学说将会随着历史和时代一同前进。

   过去的千年属于马克思,新的千年仍将属于马克思!

   教学提示: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从马克思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及其实现的维度阐述了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深层缘由。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解,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仅仅是一家之言,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讨马克思被西方主流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缘由,以及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意蕴。

三、马克思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人物?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每个时代都需要并创造出自己的伟大人物。

从“时势造英雄”的意义上说,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总是通过一系列的偶然性来实现的。

由哪一个人成为历史必然性的体现者,则是偶然的。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但是,如果不是这个人出现,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而这个代替者或好或坏,或早或晚,总是会出现的。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一般地说,他们的面貌是由其所属的阶级决定的,他们对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任何杰出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不能超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然而,他们却可以凭借一定社会条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他们的才能、经验、意志、性格、品质和身体素质等情况,在历史事件中打上深刻的个人烙印,甚至会决定个别历史事变的结局。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孙膑兵法·月战》: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下面借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来分析马克思成功的外在因素。

1、天时:

马克思的生日:

1818年5月5日。

当时的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