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53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 二.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训练金卷二

最新

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训练金卷

语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天仙配、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构成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一些故事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但大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因为讲述人的断代而渐渐失传。

那些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民间文学“遗珠”,若不能及时得到抢救整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更是民族文化的根脉。

现在的人们似乎已不屑于听故事了。

借助大众传媒,各色各样的新闻将故事遣回故事的家乡。

人们不再对传统民间故事津津乐道了。

民间口头文学为集体演述,民间口头传统通过参加者共同发出的声音,成为一条口耳相传的流动的传播链。

口头传统在“声音”中获得生命。

随着私人生活空间的出现,书写语言和书写活动变成“私语”,开始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如今的我们都热衷于个人的独创,养成了具有独白性质的思维习惯。

我们再也不会重复口头传统了,再也不擅于在公共场合集体叙述同一个故事。

我们已经进入到个人化写作的时代,强调一种创造性的书写行为,演述原本就有的口头文学不再为我们所能。

人们对民间文学的演述已不再是为了延续祖先的记忆或是传承口头传统,而是为了满足广大游客对异域说唱方式的体验欲望,游客总是在追寻天然的、本土的民间说唱和演述。

民间文学演述的场景已不再是一个村落、一个寨中熟人的聚集,而是还有游客的参与。

民间文学便成为向游客们兜售经过包装、并且易于吸引消费的展示资源。

在这种市场经济和地方政府政绩观的直接支配之下,演述了什么便显得无足轻重。

因为为了适应游客的口味,演述的内容被大肆加工甚至篡改,已远离了原本状态。

民间文学本身拥有的固有品质只存在于当地人的记忆中。

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大多以“保护”为重,保护是活态的,即努力使民间文学遗产维持于生活状态,以口头演说及相关民俗活动为基本生存表征。

但从传统民间文学的实际境遇看,一味强调“保护”似乎违拗了现实。

民间文学传承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非来自于“保护”,反而是“保存”。

“保存”就是以实物、文字、图片、音像以及数字化的形式将民间文学遗产呈现出来,属于一种转化型的记录和记忆。

尽管民间文学记录文本属于纯文学的范畴,但其毕竟来源于民间的社会生活,本身的特质远远超越了文学本身,为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努力保存其应有的口传经验和集体经验,这是民间文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摘编自万建中《打捞失落的民间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口头文学是集体演述,需要参加者共同发声而传播,在“声音”中获得生命力。

B.如今人们热衷独创,不再去重复传统故事,丧失了在公共场合集体演述的能力。

C.民间文学虽还被演述,但表演目的和内容都已发生变化,固有品质未能显现。

D.受市场经济和地方政府政绩观影响,人们演述民间文学重在满足游客体验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根脉的高度,论证了抢救整理民间文学的迫切性。

B.文章开头以“牛郎织女”等优美的故事的失传切入话题,引发读者的高度关切。

C.第二、三段分别从逐渐失传和演述变质两个角度,剖析民间口头文学的困境。

D.文章先剖析民间文学的现实困境,最后指出传承的方法,并揭示了传承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口头故事有文字记录下来而流传,而那些没记录下来的口头故事都失传了。

B.个人化写作时代强调一种创造性的书写行为,人们已经创造不出口头文学了。

C.对待民间文学遗产不应努力使其维持于生活状态来“保护”,而应当“保存”。

D.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将民间文学遗产记录下来,是民间文学传承的主要成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

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

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XX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

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

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

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

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

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

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

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

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

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

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

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情节严重的“不法投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

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

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

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

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B.BC.CD.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6.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表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

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

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

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

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

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

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

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

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

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

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

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

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

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

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

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

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好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

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

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

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

”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

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

”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

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

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

厂长?

……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及“生命的欢喜”,暗示着农村的新气象。

B.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文表妹承包洗衣服这件事做了铺垫。

C.表姐两次提到乡下空气“新鲜”,第一次是出于客套,第二次提到时,表姐对农村的好已有了更多体会。

D.表妹说的“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

8.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6分)

9.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为什么要以“表妹”为题?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

坐与张仲方善,仲方驳李吉甫谥议,言用兵征发之弊,由吉甫而生,宪宗怒,贬仲方,俛亦罢学士。

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荐俛于上。

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

穆宗谓宰臣曰:

“用兵有必胜之法乎?

”俛对曰:

“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

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

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

俛性嫉恶,面言播之纤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

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

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穆宗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

而俛与段文昌屡献太平之策,劝穆宗休兵偃武。

又以兵不可顿去,请密语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

帝不能深料,遂诏天下,如他人之策行之。

而藩籍之卒,合而为盗,伏于山林。

俛性介独,持法守正。

以己辅政日浅,超擢太骤,三上章恳辞仆射,不拜。

改任吏部尚书。

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

不许。

俛家行尤孝。

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

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

丁母丧,毁瘠逾制。

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

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萧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B.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C.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D.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士,文中指官名,即翰林学士。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常可以称为学士。

B.吐蕃,是我国古代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唐王朝曾经对其采取过和亲的政策。

C.禁军,指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京城警备任务的军队。

D.褐衣,指粗布衣,也可以指贫贱未做官。

古代贫贱或卑贱的人一般穿粗布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俛有正义感。

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还得到了当时宰相段文昌的帮助,萧俛却当面指责王播奸邪行贿。

B.萧俛敢于谏言。

穆宗平定两河地区之后,萧俛进言请求秘密“消兵”,但皇上没有采取他的建议,导致了藩镇的在籍士兵集合起来成为盗贼。

C.萧俛有孝心。

无论做官还是没做官,他对母亲都很孝顺;母亲死后,他为母守丧,文宗下诏征他入朝,他马上以守丧为名推辞。

D.萧俛淡泊孤傲。

皇上提升他的官职,他几次加以推辞;退休后,为避免以前的属吏和宾朋在逢年过节时宴请拜见,他回到了济源别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2)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

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元:

通“原”。

③胡床: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

“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刘郎:

指作者自己。

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两句将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描写了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的艰险的蜀道。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韩愈运用对比、议论等手法以“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早春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就世界本身而言,它是______、变动不居的。

()。

然而,美术在本质上不是时间性的,而是依靠静态的形体进行创造。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擅长描绘社会现实或生活事件的易变过程的。

(),美术往往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某个特定瞬间“定格”下来。

譬如库尔贝的名画《奥南的葬礼》就仿佛是_______地截取了现实的一个片段,天才的马蒂斯偶尔涉足雕塑,________地只将人的背影作为突出部位,如此等等。

但是,在另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注意到艺术家对所谓的“孕育最丰富的那一顷刻”的_______。

艺术家正是通过选择这样的“顷刻”,人们才得以从这一“顷刻”可以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作品就是由此调动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的。

17.下列在文中两处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切事物皆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存在于时间之中作为空间性的艺术

B.一切事物皆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存在于时间之中作为表现静态的艺术

C.一切事物皆存在于时间之中,也存在于空间之中作为空间性的艺术

D.一切事物皆存在于时间之中,也存在于空间之中作为表现静态的艺术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机盎然随心所欲出人意表苦心孤诣

B.生生不息随心所欲出人意表苦心经营

C.生机盎然信手拈来异想天开苦心经营

D.生生不息信手拈来异想天开苦心孤诣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家正是通过选择这样的“顷刻”,才得以从这一“顷刻”可以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B.正是通过艺术家选择的这样的“顷刻”,人们才得以从这一“顷刻”可以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C.正是通过艺术家选择的这样的“顷刻”,人们才得以从这一“顷刻”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D.艺术家正是通过选择这样的“顷刻”,才得以从这一“顷刻”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20.根据下列提示语,对画线句子进行重组,不超过48个字。

(5分)

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中,医疗改革成为“两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热议的焦点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要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必须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只有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才能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

如果没有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就不能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

答:

________________,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国画推崇以虚代实的留白,①。

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字形笔画的密处,②,③,而字里行间的白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方能使之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2020学年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训练金卷

语文

(二)答案

1.

【答案】B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

常见问题有:

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程度范围有别等。

B项,“不再去重复传统故事,丧失了在公共场合集体演述的能力”,曲解文意。

原文内容是“我们再也不会重复口头传统了,再也不擅于在公共场合集体叙述同一个故事”,可见选项把文本中的“再也不会”偷换成“不再去”,程度有别;把文中“再也不擅于”偷换成“丧失了”,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B。

2.

【答案】B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项,“文章开头以‘牛郎织女’等优美的故事的失传切入话题,引发读者的高度关切”,表述不符文意。

原文内容是“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天仙配、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构成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一些故事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但大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因为讲述人的断代而渐渐失传”,可见文中并未说牛郎织女故事失传,而是通过优美故事引发我们对美好的珍惜。

选项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故选B。

3.

【答案】D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