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453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docx

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

《黄州快哉亭记》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构建与运用: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4.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品读,品味畅达明快、平易自然的语言,培养文言语感,领悟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整理,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通过品读,品味畅达明快、平易自然的语言,培养文言语感,领悟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制作微课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洵、苏轼、苏辙;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已学苏轼的诗文:

必修模块:

第二册《赤壁赋》第三册《念奴桥.赤壁怀古》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

(一)字音检查

沅(yuán)   沔(miǎn )        子瞻(zhān )             东西一舍(shè  )     

风开云阖( hé  )               变化倏(shū)忽           舟楫( jí)

草木行( háng )列              皆可指数(shǔ)            睥(pì  )睨(nì) 

骋(chěng)骛(wù)             飒( sà)然              而风何与(yù)焉   

会( kuài )计                 蓬户瓮(wèng)牖(yǒu )  揖(yī)西山之白云 

濯(zhuó)长江之清流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检查

1.了解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晚年隐居颍水之滨,自号颍(yǐng)滨遗老。

卒,谥文定。

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被人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偓佺wòquán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

曾筑亭於住所之旁,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提到他。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zhúbǎi)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十二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苏辙上书营救,奏乞纳官以赎兄轼之罪,因而“坐请监绮州(今江西商安县)盆酒税,五年不得调”(苏辙《颖滨遗老传》)。

黄州与绮州相距非遥,有水道相通。

元丰五年(1082年),苏辙便沿赣水,入那鄱湖,溯大江来黄州,与其兄轼相聚,畅叙患难中的手足之情。

他们一道游览了黄州及其对江的武昌西山,凭吊陈迹。

元丰六年(1083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这篇文章就是应张梦得邀请所写的。

三、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导学

(一)梳理文章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其流奔放肆大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思想、情感等)毫无拘束,尽情表露

(2)至于赤壁之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连词,引出另一个话题

老师提示答案:

(1)疾驰,奔腾阔大 

(2)到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南合湘、沅,北合汉、沔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答案:

(1)均为名词作状语,在南边;在北边 

(2)名词活用为动词,为动用法,给……取名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览观江流之胜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不胜杯杓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余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提示答案:

胜:

①名词,美景 ②动词,禁得起 ③形容词,优美的 ④形容词,毕、尽 ⑤动词,超过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动句;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被贬官居住在齐安。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小组进行问题探究

5.下列表述与课文信息不符的一项是(A)

A.快哉亭位于苏辙贬谪之地黄州。

B.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命名,苏辙作记。

C.张怀民、苏轼、苏辙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

D.张怀民、苏轼、苏辙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解析:

苏轼、张怀民都被贬到湖北黄州,苏辙被贬到江西。

6.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

其目的何在?

老师答案:

从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

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7.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作者的眼界与心境有何变化?

老师答案:

景象变化:

“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

眼界与心境:

始宽→渐宽→全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字词检查

2.诵读检查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梳理重点字词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

“阖”通“合”,闭藏、消失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数学名词

答案:

指点着数出来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化倏忽,动心骇目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望武昌诸山____________________

(5)冈陵起伏,草木行列____________________

(6)亦足以称快世俗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2)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3)均为使动用法,使……波动;使……害怕 (4)名词作状语,向西 (5)名词活用为动词,成行成列 (6)使动用法,使……称快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所以

①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

①至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

①……的原因 ②用来……的

(2)至于:

①到 ②引出另一个话题 ③达到某种程度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状语后置句;白天有来往的船只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

(2)状语后置句;晚上鱼类在它的下面悲鸣

(3)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今乃得玩之(于)几席之上”,现在却能够坐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

(4)判断句;这就是把亭子取名为“快哉”的缘故啊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小组进行问题探究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这样写未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文章自然引用宋玉《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二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7.从第二段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作者是如何行文的?

答案:

使人快意的江景。

前半段讲地理(空间),后半段谈历史(时间);前半段的地理风景之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8.第二段中,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答案:

①江山风物足以观赏。

②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字词检查

2.诵读检查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梳理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心里平静,无顾虑

答案:

心情舒畅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何往而非病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何适而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动用法,使……跟随,带领 

(2)意动用法,感到忧愁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何

①将何适而非快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风何与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竟日默默在此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

①盖亭之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之言,盖有讽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何:

①疑问代词,哪里 ②疑问代词,什么 ③疑问代词,什么的,作定语 ④疑问代词,为什么 ⑤疑问代词,怎么 ⑥副词,多么 ⑦助词,相当于“啊”

(2)盖:

①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②副词,大概 ③动词,遮盖④连词,承接上文,表原因或理由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有风飒然至者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哉,此风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风何与焉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何往而非病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何适而非快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定语后置句;有飒然吹来的一阵风

(2)主谓倒装句;这阵风,真痛快呀

(3)宾语前置句;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

(4)宾语前置句;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

(5)宾语前置句;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愉快呢

(二)学生齐读第三段小组进行问题探究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对“快哉”的看法的一组是(B)

①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③曹孟德、孙仲谋……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④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 ⑤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⑥

解析:

①是筑亭目的及亭的命名,⑤是与亭名相关的典故,均不是作者对“快哉”的看法。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

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下文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

不快的思想,颇具人生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解析:

“楚王宋玉论风”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

7.第三段突然写到“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这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从内容来看,文章叙事、状物、论理、抒情俱以“快哉”为根据,借评论宋玉之话,巧妙引出“快哉此风”,点明了“快哉”二字的出处;借题发挥,引出议论,点明主旨。

②就文气而言,古人为文,注重气势,旁逸一笔,雍容、纡徐。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第三自然段的重点字词检查

2.诵读检查,齐读前面三个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梳理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答案:

指征收钱粮等公事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今张君不以谪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忧愁的事 

(2)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3)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情享受;使……满足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适

①将何适而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余弟子由适在济南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始适还家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处分适兄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

①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以物伤性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张君不以谪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振之以清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适:

①动词,到 ②形容词,畅快、满足 ③副词,恰好④动词,女子出嫁 ⑤动词,适应

(2)以:

①连词,表目的,来 ②介词,因为 ③“以……为”,固定结构,把……当作 ④介词,用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而自放山水之间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而自放(于)山水之间”,自己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

(2)状语后置句;用清风吹着它们,用明月照着它们

(3)判断句;这些都是引起文人游子悲哀苦痛而感到不堪忍受的景色

(二)学生齐读第四段小组进行问题探究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开篇以叙事兼描述之笔写出了江水的浩淼壮阔,为快哉亭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

开头起笔不凡,不落俗套。

B.“快哉亭”命名的原因就在于能借此名表明其“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的忧乐观。

C.通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之景,也为后面的议论作好铺垫。

D.文章风格雄放雅致,笔势纡徐而畅达,表达了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和对张梦得、苏轼的慰勉之情。

D.文章风格雄放雅致,笔势纡徐而畅达,表达了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和对张梦得、苏轼的慰勉之情。

解析:

命名的原因除了能借此表明自己的忧乐观,还有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带来的“快哉”之感。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B.文中的“不以物伤性”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的生活理想是一致的。

C.作者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

D.文章既写出了作者登临览胜的快意之情,又含有不平之气。

解析: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先忧后乐”的思想境界显然远远高出一般的迁客骚人,苏辙以纵情山水、心胸旷达、随遇而安慰藉他人并自慰,也在一般迁客骚人之列。

7.文章是怎样围绕“快哉”二字展开思路的?

答案:

文章紧紧围绕“快哉”二字展开思路。

第一段从观赏长江汪洋水势引出张梦得所建快哉亭,交代快哉亭得名缘由;第二段详细描写了亭上所见景物,再由所见“长洲之滨,故城之墟”转入对古人的凭吊,引出观赏山川形胜和怀想古今这两种快乐;第三段又由对话导出人生在世无论“遇”与“不遇”,关键在于内心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和自适之情,也蕴含了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和对其兄苏轼的劝慰之情。

第五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字词检查

2.诵读检查,齐读前面四个自然段

二、自由朗读课文内容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文章开头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作者以江水入手的目的何在?

明确:

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

作者以江流的开展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作铺垫。

2.文章结尾又回到写景,有何作用?

明确:

再次说明:

若不自得,则风景适足以辅之而成悲。

这里,作者彻底推翻风景使人快。

三、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一)朗读全文,在文中找出可以读出“快哉”感觉的语句,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乌睹其为快也哉!

文眼:

“快”

景之“快”:

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人之“快”:

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二)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哉?

    明确:

“自得”是快之与否的主因。

若能“自得”,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若不自得,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三)说说苏轼为亭题名“快哉”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劝解宽慰、自勉励人之意

三、小结:

1、前两段叙事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后一段因景抒情、抒发议论,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2、通篇围绕“快哉”二字,文中共出现7次,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

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结构紧凑完整,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拓展

建亭者、命名者、作记者都是遭贬政治上不得意之人,然而他们却偏偏在“快哉”上做文章,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

此外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各自或齐读全文,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

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

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

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

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

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

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要能破理,立论首先要正确,要“贵是而不务华”。

(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

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