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分析.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材简析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1分=60秒。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难点:
1、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五、突破方法: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六、课时安排:
秒的认识1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用估算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学习了100以内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100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是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起着铺垫作用;三是结合运用计算进行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退位减法
4、教学难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退位减法
五、课时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第三单元测量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四、教学难点:
1、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五、课时安排
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5课时左右
2、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措施:
1.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减三位数情感与态度
2.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加法2课时
练习八1课时
减法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练习九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倍”的概念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
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
单元教学目标:
l、理解“倍”的意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并会实际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练习十一1课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口算乘法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学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口算乘法2
笔算乘法4
因数中有0的乘法2
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1
解决问题2
整理与复习1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
正方形是表示面积单位的形状,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则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计算方法的基础。
本单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三段教学如何运用四边形及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使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认识四边形1
练习十七1
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
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4
分数的简单计算2
分数的简单应用2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第一次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的教学。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
学生在早期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
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在今后的学习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
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
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编排特点
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
2.重视学生的已有基础,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3.提供丰富的练习内容,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2.重视多元表征,感悟集合思想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六、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集合1
练习二十三1
第十单元总复习
复习内容:
1、时分秒2、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3、测量4、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5、倍的认识。
6.多位数乘一位数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知识。
9.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
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3、长方形正方形4、分数的初步认识
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长方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教学要求:
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的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时安排(10课时):
1、时、分、秒………………………1课时
2、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1课时
3、测量…………………………………1课时
4、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1课时
5、倍的认识…………………………………………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课时
7、长方形正方形………………………………1课时
8、分数的初步知识………………………………1课时
9、数学广角………………………………1课时
10、综合练习………………………………1课时
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
(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