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844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4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docx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

第三单元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

一、A1

1、不适合采用调节倒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

A、后牙游离缺失

B、前牙缺失

C、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

D、前、后牙同时缺失

E、缺牙间隙多,倒凹大

2、适合采用平均倒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

A、后牙游离缺失

B、前牙缺失

C、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

D、前、后牙同时缺失

E、缺牙间隙多,倒凹大

3、模型观测时,调整义齿就位道的方向可以

A、改变基牙倒凹的位置,加大制锁角度

B、改变基牙倒凹的位置,减小制锁角度

C、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加大制锁角度

D、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改变制锁角度

E、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改变倒凹的位置

4、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可以增强义齿的固位作用因为

A、基牙越分散,各固位体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强

B、基牙越集中,各固位体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强

C、基牙越分散,倒凹的坡度越大

D、基牙越集中,倒凹的坡度越大

E、基牙越分散,义齿越稳定

5、可摘局部义齿恢复功能、避免组织损伤的基础是

A、义齿的坚固耐用

B、义齿的摘戴方便

C、义齿的外形美观

D、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E、义齿的保健作用

6、与卡环臂固位力大小关系不密切的因素是

A、卡环的形态、长短和粗细

B、卡环材料的物理特性

C、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

D、卡环的类型

E、卡环的磨光度

7、解剖式印模方法适用于

A、缺失牙少的Kennedy一类缺损患者

B、缺失牙多的Kennedy一类缺损患者

C、缺失牙少的Kennedy二类缺损患者

D、缺失牙多的Kennedy二类缺损患者

E、缺失牙少的Kennedy三类缺损患者

8、黏膜支持式义齿

A、(牙合)力通过卡环传导到基牙上

B、(牙合)力通过(牙台)支托传导到基牙上

C、(牙合)力通过(牙台)支托传导到黏膜和牙槽骨上

D、(牙合)力通过基托传导到基牙上

E、(牙合)力通过基托传导到黏膜和牙槽骨上

9、Kennedy三类缺损者的义齿一般为

A、牙支持式

B、黏膜支持式

C、混合支持式

D、黏膜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

E、不确定

10、隙卡沟通过基牙与相邻牙的

A、(牙合)外展隙区

B、(牙合)外展隙和舌外展隙

C、(牙合)外展隙和颊外展隙

D、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

E、(牙合)外展隙、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

11、(牙合)支托具有以下作用,除了

A、支持、传导(牙合)力

B、作间接固位体

C、固位作用

D、防止食物嵌塞

E、恢复咬合接触

12、当上下颌牙咬合过紧,且牙本质过敏不能磨出(牙合)支托窝时,上颌后牙的(牙合)支托可以放在

A、近中边缘嵴

B、远中边缘嵴

C、颊外展隙

D、颊沟区

E、舌沟区

13、右下颌5-8缺失,余留牙正常,基牙应选

A、43,44

B、43,44,34

C、43,44,34,35

D、43,44,34,37

E、44,34,37

14、单、双侧游离缺失采用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时,应取

A、解剖式印模

B、无压力印模

C、功能性印模

D、二次印模

E、终印模

15、后牙游离缺失采用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时,取功能性印模的目的是

A、取得清晰的牙槽嵴解剖形态

B、减轻牙槽嵴负担

C、防止牙槽嵴黏膜压痛

D、防止游离端鞍基翘动

E、避免基托妨碍功能活动

16、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倒凹的坡度一般为

A、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

B、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

C、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

D、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

E、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

17、义齿固位力与卡环臂进入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倒凹的坡度的关系

A、进入倒凹深,倒凹坡度大,固位力强

B、进入倒凹深,倒凹坡度小,固位力强

C、进入倒凹浅,倒凹坡度大,固位力强

D、进入倒凹浅,倒凹坡度小,固位力强

E、固位力和倒凹深度和坡度无关

18、与可摘局部义齿的功能恢复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缺失牙的部位和数目

B、基牙情况

C、牙槽嵴及黏膜

D、余留牙的咬合关系

E、年龄

19、根据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33-43缺失者属于

A、第三类第二亚类

B、第三类第一亚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第二亚类

E、第四类

20、根据Kennedy分类法,右上87651,左上1278缺失属于

A、第一类第一亚类

B、第一类第二亚类

C、第二类第一亚类

D、第二类第二亚类

E、第三类第一亚类

21、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者是

A、单侧游离缺失

B、双侧游离缺失

C、非游离缺失

D、间隔缺失

E、前牙缺失

22、采用舌杆时,下前牙舌侧距牙龈缘距离为

A、2mm

B、3~4mm

C、5mm

D、5~6mm

E、7mm

23、侧腭杆离开龈缘的距离至少是

A、1~2mm

B、2~4mm

C、4~6mm

D、6~8mm

E、8~10mm

24、后腭杆的两端弯向前至

A、第二双尖牙

B、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

C、第一磨牙

D、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

E、第二磨牙

25、后腭杆位于

A、上颌硬区之前

B、上颌硬区

C、上颌硬区之后,颤动线之前

D、颤动线

E、颤动线之后

26、大连接体所起的作用中,不包括

A、连接义齿各部件

B、起支持、稳定作用

C、增加义齿强度

D、传导力和分散力量

E、利于人工牙的排列

27、间接固位体的作用是

A、增强义齿的固位、稳定和强度

B、增强义齿的固位、稳定和美观

C、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强度

D、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稳定

E、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舒适

28、RPA卡环组可用于

A、基牙舌向倾斜,颊侧无倒凹者

B、基牙向近中倾斜,颊侧远中无倒凹者

C、基牙向远中倾斜,颊侧近中无倒凹者

D、口底过浅者

E、前庭沟过浅或存在颊侧组织倒凹者

29、RPI卡环邻面板的作用是

A、防止基托下沉

B、减少牙槽嵴受力

C、有利美观

D、增强义齿的固位

E、防止食物嵌塞

30、RPI卡环采用近中(牙合)支托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基托下沉

B、减少牙槽嵴受力

C、减少基牙所受扭力

D、增强义齿稳定

E、防止食物嵌塞

31、与圆环形卡环比较,杆形卡环

A、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弱,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好于圆环形卡环

B、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好于圆环形卡环

C、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弱,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

D、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大,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

E、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

32、回力卡环具有应力中断作用的原因是

A、远中(牙合)支托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支托传导到基牙,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

B、远中(牙合)支托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基牙的负担

C、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支托传导到基牙,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

D、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基牙的负担

E、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

33、杆形卡环的特点是

A、固位作用好,稳定作用也好

B、固位作用好,稳定作用差

C、固位作用差,稳定作用好

D、固位作用差,稳定作用也差

E、固位、稳定作用均不确定

34、制作卡环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足够的强度,不易变形、折断

B、有足够的强度,有一定的弹性

C、有足够的强度,耐腐蚀,易焊接

D、有一定的弹性,耐腐蚀,易焊接

E、有足够的强度,有一定的弹性,耐腐蚀,易焊接

35、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三型观测线为

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B、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不变

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

36、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二型观测线为

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

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

37、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一型观测线为

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

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

38、以下关于模型观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观测线是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B、观测线是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C、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牙冠轴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D、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牙冠轴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E、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组织表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39、(牙合)支托凹底与基牙长轴的角度应为

A、0°

B、20°

C、45°

D、60°

E、90°

40、卡臂尖的作用是

A、防止义齿龈向脱位

B、防止义齿后向脱位

C、防止义齿前向脱位

D、防止义齿(牙合)向脱位

E、防止义齿侧向脱位

41、下列有关卡环固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卡臂位于基牙轴面倒凹区,起固位作用

B、卡臂位于基牙轴面非倒凹区,起固位作用

C、卡臂尖位于基牙轴面倒凹区,起固位作用

D、卡臂尖位于基牙轴面非倒凹区,起固位作用

E、卡臂起始部位于基牙轴面倒凹区,起固位作用

42、以下关于间接固位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同侧,距支点线越远对抗转动的力越强

B、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同侧,距支点线越近对抗转动的力越强

C、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两侧,距支点线越远对抗转动的力越强

D、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两侧,距支点线越近对抗转动的力越强

E、间接固位体与游离端基托位于支点线的两侧,距支点线越远对抗转动的力越弱

43、与金属基托比较,塑料基托

A、美观,温度传导好,舒适,易自洁,强度差

B、美观,温度传导差,舒适,易自洁,强度差

C、美观,温度传导好,舒适,不易自洁,强度差

D、美观,温度传导好,不舒适,易自洁,强度差

E、美观,温度传导差,不舒适,不易自洁,强度差

44、以下关于可摘局部义齿基托与天然牙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基托可进入基牙邻面倒凹区

B、前部基托边缘不应位于舌隆突上

C、基托应与牙面密合,对牙齿有一定的压力

D、基托近龈缘处要做缓冲

E、基托应与牙面轻微离开,不对牙齿形成任何压力

45、下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

A、末端人工牙远中

B、磨牙后垫前方

C、磨牙后垫前缘

D、磨牙后垫1/3~1/2

E、磨牙后垫后缘

46、上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

A、末端人工牙远中

B、翼上颌切迹前方

C、翼上颌切迹

D、翼上颌切迹后方

E、上颌结节

47、基托可以加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作用,其原因描述中错误的是

A、基托与黏膜之间存在唾液,三者间有吸附力

B、基托与基牙及邻近牙接触可以形成抵抗义齿移位的力量

C、基托有防止义齿翘动的间接固位作用

D、基托进入制锁区

E、基托进入组织倒凹区

48、选择人工后牙的原则中,选择后牙颊面长度时,应根据

A、后牙缺隙的长度

B、后牙缺隙的(牙合)龈距

C、前牙的唇面长度

D、后牙缺隙的长度和前牙的唇面长度

E、牙弓后部的间隙和前牙的唇面长度

49、与非解剖式牙比较,解剖式牙在正中(牙合)时

A、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差,侧向力小,功能较强

B、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差,侧向力小,功能较弱

C、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差,侧向力大,功能较强

D、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好,侧向力小,功能较强

E、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好,侧向力大,功能较强

50、与塑料牙比较,瓷牙的特点是

A、硬度大,咀嚼效率稍差,有韧性,易磨损

B、硬度大,咀嚼效率高,脆性大,易磨损

C、硬度大,咀嚼效率高,脆性大,易磨改

D、硬度大,咀嚼效率低,脆性大,不易磨改

E、硬度大,咀嚼效率高,脆性大,不易磨改

51、有对(牙合)牙伸长,或因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使缺隙(牙合)龈距、近远中距减小者,适用

A、金属(牙合)面牙

B、瓷牙

C、塑料牙

D、解剖式牙

E、非解剖式牙

52、可摘局部义齿人工后牙颊舌向宽度小于天然牙的目的是

A、降低咀嚼效率

B、获得咬合平衡

C、防止咬舌

D、减小支持组织负荷

E、增强稳定

53、选择人工前牙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A、剩余牙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B、患者过去是否戴过义齿

C、患者的面型

D、患者的肤色

E、患者的年龄

54、与解剖式人工牙比较,非解剖式人工牙

A、咀嚼效能差,侧向力大

B、咀嚼效能差,侧向力小

C、咀嚼效能好,侧向力大

D、咀嚼效能好,侧向力小

E、无差别

55、可摘局部义齿非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

A、0°

B、10°

C、20°

D、30°

E、40°

56、可摘局部义齿半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

A、0°

B、10°

C、20°

D、30°

E、40°

57、可摘局部义齿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

A、0°

B、10°

C、20°

D、30°

E、40°

58、不属于可摘局部义齿的部件是

A、间接固位体

B、直接固位体

C、桥体

D、I杆

E、邻面板

59、可摘局部义齿中有传导力作用的部件中,除外

A、人工牙

B、基托

C、大、小连接体

D、卡环体

E、卡臂尖

60、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中不包括

A、人工牙

B、基托

C、固位体

D、预备体

E、连接体

61、下颌44,46,47,48,35,36缺失,余留牙均正常的患者适合做

A、固定义齿

B、可摘局部义齿

C、覆盖可摘局部义齿

D、活动桥

E、即刻可摘局部义齿

62、不适合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疾病是

A、颞下颌关节病

B、牙周病

C、AIDS

D、癫痫

E、偏头痛

63、前腭杆的前缘应

A、位于上前牙舌隆突上

B、位于上前牙舌侧龈缘

C、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3mm

D、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6mm

E、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10mm

64、前腭杆应位于

A、腭皱襞处

B、腭皱襞之后,上腭硬区之前

C、上腭硬区

D、上腭硬区之后

E、颤动线之前

65、对牙槽嵴损害最小的人工牙是

A、解剖式瓷牙

B、非解剖式塑料牙

C、解剖式塑料牙

D、半解剖式瓷牙

E、半解剖式金属(牙合)面牙

66、关于可摘局部义齿印模托盘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A、大小和形状与牙弓的大小和形状一致

B、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3~4mm间隙

C、翼缘应与黏膜皱襞平齐

D、不妨碍唇颊舌的活动

E、上颌托盘的远中边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

67、KenndyIV的活动义齿模型设计时,将模型向后倾斜的主要目的

A、使义齿由前向后戴入

B、制作方便、便于义齿的摘戴

C、利用倒凹固位

D、牙槽嵴丰满,唇侧倒凹过大

E、减少义齿前份基托与余留牙间的间隙、利于美观

68、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联合卡环有防止食物嵌塞的作用

B、延伸卡环的卡臂在临近缺隙的基牙上,位于倒凹区,起固位作用

C、RPl卡环可减少基牙扭力

D、孤立磨牙上的圈形卡环的卡臂尖向近中

E、对半卡环有两个(牙合)支托

69、铸造(牙合)支托宽度为:

A、磨牙颊舌径的1/2

B、磨牙颊舌径的2/3

C、双尖牙颊舌径的1/2

D、双尖牙颊舌径的1/3

E、双尖牙颊舌径的2/3

70、牙支持式义齿

A、主要由天然牙来承担(牙合)力

B、多用于缺牙数目多,基牙健康者

C、尤其适用于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

D、基托尽量大,以分散(牙合)力

E、以上都不对

71、不会造成局部义齿摘戴困难的是

A、基托进入组织倒凹

B、卡环臂过紧

C、就位方向不对

D、卡臂尖进入倒凹过深

E、基托与黏膜组织不贴合

72、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有固位作用

B、对基牙不产生侧向力

C、必须选用同种类型的卡环

D、显露金属要少

E、不损伤口内的软硬组织

73、以下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非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差,侧向(牙合)力小

B、非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好,侧向(牙合)力小

C、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差,侧向(牙合)力大

D、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能好,侧向(牙合)力小

E、两者无差别

74、能传导咀嚼压力到牙槽嵴黏膜上并起支持固位作用的是

A、(牙合)支托

B、卡臂尖

C、人工牙

D、基托

E、连接杆

75、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适用于

A、因手术造成的牙列缺损

B、游离端缺失

C、牙槽嵴低平者

D、拔牙创未愈合

E、以上都对

76、哪项不是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成分

A、固位体

B、基牙

C、人工牙

D、基托

E、连接体

77、可摘局部义齿优于固定义齿之处是

A、磨牙少,易于保持口腔卫生

B、舒适美观

C、强度好、

D、咀嚼效率高

E、以上都对

78、基牙在牙弓上的位置,哪种情况最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A、基牙位于牙弓的两侧

B、基牙位于牙弓的一侧

C、基牙位于牙弓的前面

D、基牙位于牙弓的后面

E、支点线成平面

79、牙列缺损后附丽在颌骨周围的软组织位置关系改变是因为

A、牙槽骨不断吸收

B、软组织萎缩

C、(牙合)关系改变

D、手术后软组织被推移

E、软组织弹性改变

80、34、35、36缺失者,义齿的支点线形式为

A、直线式

B、斜线式

C、横线式

D、纵线式

E、平面式

81、上8765│78缺失者,义齿的支点线形式为

A、直线式

B、斜线式

C、横线式

D、纵线式

E、平面式

82、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A、固位作用

B、支持作用

C、连接作用

D、稳定作用

E、间接固位作用

83、决定基托伸展范围不必考虑

A、缺牙多少和部位

B、基牙健康状况

C、牙槽嵴吸收程度

D、(牙合)力大小

E、患者的要求

84、一般情况下KennedyⅢ类义齿功能好的主要原因是

A、缺牙数目少

B、义齿采用双侧设计

C、后牙的两侧都有基牙

D、为黏膜支持式义齿

E、为混合支持式义齿

85、不属于连接体的是

A、卡环与基托相连部分

B、卡环与舌杆相连部分

C、卡环与金属网状结构相连部分

D、卡臂与(牙合)支托相连部分

E、牙弓两侧鞍基相连部分

86、下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

A、末端人工牙远中

B、磨牙后垫前方

C、磨牙后垫前缘

D、磨牙后垫1/3~1/2

E、磨牙后垫后缘

87、RPA三种支持形式中,哪一描述是错误的

A、主要由天然牙来承担(牙合)力的称牙支持式

B、牙支持式多用于缺牙数目不多而基牙健康者

C、黏膜支持式义齿多用三臂卡增加固位,减轻黏膜负担

D、混合支持式义衡尤其适用于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

E、混合支持式义齿是由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承担(牙合)力

88、下颌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设计舌杆,位置应

A、止于下前牙舌隆突上

B、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

C、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3mm处

D、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6mm处

E、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8mm处

89、制锁角是指

A、义齿部件与余留牙之间的夹角

B、义齿就位道与脱位道之间形成的角度

C、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长轴之间的夹角

D、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邻面之间的夹角

E、义齿脱位道与基牙邻面之间的夹角

90、铸造(牙合)支托在基牙(牙合)缘处的厚度为

A、0.5~1.0mm

B、1.0~1.5mm

C、1.5~2.0mm

D、2.0~2.5mm

E、2.5~3.0mm

91、(牙合)支托可放在

A、基牙近远中边缘嵴上

B、上颌磨牙颊沟处

C、下颌磨牙舌沟处

D、前牙舌隆突处

E、以上都对

92、缺牙间隙(牙合)龈距离短,对颌为天然牙时,人工牙最好选

A、塑料牙

B、瓷牙

C、烤瓷牙

D、金属(牙合)面牙

E、无尖牙

93、调节倒凹法其就位道是

A、两侧基牙长轴延长线的平分线为就位道

B、通过模型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方,与(牙合)力方向一致的就位道

C、通过模型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方,与(牙合)力方向不一致的就位道

D、就位道与基牙长轴一致

E、就位道与(牙合)力方向一致

94、可摘局部义齿的恢复组织缺损部分是

A、固位体

B、基托

C、人工牙

D、大连接体

E、小连接体

95、可摘局部义齿不稳定的表现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咀嚼效率低

B、义齿摆动

C、游离端基托翘起

D、义齿旋转

E、义齿下沉

96、义齿基托的功能不包括

A、连接义齿各部件成一整体

B、承担传递分散(牙合)力

C、修复缺损的软硬组织

D、直接有效的固位作用

E、间接固位作用

97、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印模,选择的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的间隙是

A、1.0mm

B、1~2mm

C、2~3mm

D、3~4mm

E、5mm

98、由于对旧义齿不适造成的黏膜增生,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口服抗生素

B、停戴旧义齿

C、含漱口水

D、手术切除增生黏膜

E、都不对

99、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证为

A、双侧游离缺失

B、需升高颌间距离者

C、牙弓一侧牙槽骨缺损较大

D、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者

E、新近拔牙者,等待伤口愈合期间

100、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的调节中,哪项不正确

A、用锻丝卡增加纵向固位力

B、调整就位道

C、调整固位臂进入倒凹的深度

D、增加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