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82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docx

0722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

 

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

 

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

一、新能源革命的背景和发展态势2

(一)新能源革命产生的背景2

(二)新能源革命的发展态势4

二、新能源革命引发国际能源格局调整和秩序重建8

(一)国际能源格局从两大集团向多中心演变8

(二)国际能源供需形势发生重大变化9

(三)能源结构进行深刻调整12

(四)国际能源博弈全方位展开13

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外交战略16

(一)美国16

(二)欧盟20

(三)日本22

(四)俄罗斯24

(五)中亚26

(六)中东27

四、我国能源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8

(一)我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上升,话语权增强28

(二)新能源革命带来技术进步,有利于我能源结构转型,保障能源安全29

(三)旧能源秩序发生变化,新能源机制不断酝酿,有利于我参与国际规则制定30

(四)我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地缘政治外交压力加剧32

(五)中东北非政局动荡,我来自该地区的能源供应面临考验34

(六)新能源贸易争端频发,我成为美欧新能源领域主要竞争对手35

五、对策建议36

(一)借助全球能源供应相对宽松的有利形势,争取国际能源定价权36

(二)加快开发和利用新能源38

(三)拓宽对外能源科技合作40

(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41

(五)通过双边合作拓宽能源多元进口渠道43

(六)通过多边机制建立与能源消费大国的协调44

(七)推动周边能源地缘环境建设45

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国际能源合作

 

近年来,各主要国家纷纷提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战略,追求清洁(低碳)、高效、价格低廉并且能大规模可持续供应的新能源。

当前,新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拉开,各种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多项重大技术已处于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前夜,相关的产业和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此轮新能源革命,将推动各国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

同时,随着新能源革命的发展和深入,全球能源供需形势、能源格局、能源秩序、地缘环境、能源产业竞争等均发生重大调整,各主要国家能源利益和能源地位也随之重新洗牌。

一、新能源革命的背景和发展态势

(一)新能源革命产生的背景

(1)传统化石能源的供应不可持续,无法支撑全球经济长期增长。

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创立的。

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开始,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化石能源为基础,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沿袭了发达国家,规模却扩大了许多倍。

当几十亿人快速地走向工业化,能源和环境越来越不堪重负。

进入21世纪,伴随发展中大国的经济腾飞,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越来越明显。

总体来说,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标志的传统化石能源的供应已无法支撑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将迫于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不得不选择新的突破方向。

(2)国际油价长期高企且巨幅波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运行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大。

从2003年起,国际油价开始飙升,从2003年1月32美元/桶最高涨至2008年7月147美元/桶。

随后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油价快速回落,在2009年初降至30多美元/桶,此后在全球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下快速反弹,目前在80-90美元/桶附近波动。

近年来国际油价长期高位运行并且巨幅波动,各主要国家的经济运行成本和风险都不断增加,要求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呼声随之高涨,发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能源被视为保障能源未来供应安全的重要选择。

(3)国际社会认为使用化石能源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布了影响深远的第四次《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报告,指出地球气温正不断升高,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引起地表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强烈警示:

如果在接下来一代人时间内,人类无法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一半,气候变化很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经济倒退和不可逆转的生态大灾难。

因此,发展低碳的新能源亦被视为应对气候灾难的主要途径。

(4)能源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孕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第二代生物质液体燃料、新型储能电池等多项重大创新科技有望在今后10年进入产业化阶段,将对相关的产业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创新,全球掀起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的浪潮。

美国和加拿大发起“页岩气革命”,巴西发现“盐下油”,美国大规模开发致密油等,为世界能源开发利用开启了新的窗口。

(5)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各国急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历史上看,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1998年出现的全球经济萧条引爆了当时的网络革命。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得世界经济进入了调整、转型期,需要一批新兴产业来驱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各国政府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竞相提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危机加速了新能源革命的到来。

(二)新能源革命的发展态势

(1)此轮新能源革命兴起范围广,行进速度快,投资巨大。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的创新战略已明确提出要发起一场清洁能源革命。

美国在《复苏法案》总计7870亿美元的投资中,有1000亿美元投入创新,其中40%将用于清洁能源。

美国新能源革命的重点包括:

在2015年前,将太阳能发电成本减低一半,使其与目前来自电网的零售电价相当;在2015年前,将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降低70%,使其成本可以与非电动汽车的成本相当;到2012年,将美国可再生能源产能提高一倍。

欧盟提出在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方面要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决定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政府宣布将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

英国2012年公布能源草案,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1100亿英镑发展低碳电力生产和输送设施,以减少碳排放及对化石燃料依赖。

日本制定了《面向辉煌日本的新成长战略》,提出重点发展能源与环境两大新兴产业。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开发,“新能源开发计划”即“阳光计划”致力太阳能开发利用,同时也包括地热能开发、煤炭液化和汽化技术、风力发电和大型风电机研制、海洋能源开发和海外清洁能源输出技术。

另外,日本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也已获得通过,以鼓励并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电力的比例提升至20%以上。

韩国制定和公布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和《绿色能源技术开发战略路线图》。

《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提出重点发展绿色技术、高技术融合、高附加值服务三大产业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17个新增长动力。

韩国政府还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普及率由2007年的2.1%提高到11%;将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由2007年的0.7%提高到15%,使韩国跻身世界能源强国之列。

(2)能源利用渠道拓宽和能源科技创新齐头并进,其核心目标是追求清洁(低碳)、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新能源革命不仅包括各种新能源开发,也包括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的创新。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页岩气、深海“盐下油”、重油、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正在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

其中,页岩气大规模开采被称为“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和世界能源结构。

与化石能源相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更清洁和更可持续发展,是新能源革命的重点方向。

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在技术和能效上还有短板,成本居高不下,尚无法对化石能源实现大规模替代。

“页岩气革命”所带来的天然气产量大幅上升,将有助于实现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平衡利用。

一方面,与石油和煤炭相比,天然气更低碳更清洁,另一方面,天然气和再生能源联合发电,能有效克服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峰问题,既能实现碳减排,又能实现稳定供电。

因此,天然气可视为从传统化石能源时代过渡到新能源时代的桥梁,“页岩气革命”及所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是新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进程加快。

信息技术是平台技术,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就像工业社会中的铁路、公路一样,新能源技术正在加速与信息技术融合。

智能电网作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一个重要融合点,将引领未来重大的科技创新。

智能电网涵义广泛,主要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网控制技术,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售电、用电等各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

美国奥巴马政府已明确将智能电网作为美国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为此将投入110亿美元。

英国、瑞典、丹麦和意大利等国均在积极规划推动智能电网发展。

日本政府2010年开始在独立岛屿开展智能电网试验,研究重点是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和储能以及相应的电网控制等。

(4)金融创新对新能源革命起到巨大催化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健全完善的金融服务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因此,发达国家极其重视运用金融手段培育和推动新兴新能源产业,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不断推出各种金融创新,包括设计多体系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碳基金、碳信贷以及各种金融中介服务。

这些金融创新的出现,不仅能迅速为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加速各生产要素的流动,催化产业链的形成。

(5)当前新能源革命尚处于初期阶段,诸多重大的新能源技术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的前夜。

从美国、日本和欧盟近几年公布的各项法案、路线图、行动计划等来看,发达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重点主要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和智能电网等方面。

预计到2020年前,电动汽车、第二代生物质液体燃料、新型储能电池等多项重大的新能源技术有望进入工业化阶段,将对相关的产业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基于能源在各产业链中的基础地位,新能源技术革命也势必将渗透到其他产业,促进其他传统产业升级并催生多种新兴产业。

(6)各国新能源技术优势尚未确立,产业标准待制订,财税政策处于摸索试行阶段。

当前,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国技术优势尚未确立,技术和产业标准有待制订,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处于摸索试行阶段。

主要国家将围绕新能源技术和产业标准展开激烈竞争。

在生物质液体燃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跑马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发达国家在竞先抢占技术专利及根据本国技术优势制订行业标准。

专利、标准、规则等都有先入为主和“路径依赖”的特征,一旦被他人抢先,大多数情况下后来者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如果另辟蹊径,则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因此,专利和标准的竞争,实质上是对未来市场的竞争,是对未来经济主导权的竞争。

 

二、新能源革命引发国际能源格局调整和秩序重建

(一)国际能源格局从两大集团向多中心演变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以OPEC和IEA为国际能源格局中的两大主要力量。

中东产油国家组成的OPEC代表石油输出国一方,欧美发达国家组成的IEA代表能源消费国一方,两大集团互相角力,维持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并主导国际市场秩序,影响国际油价。

但近10年来,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能源消费大国和俄罗斯、中亚地区等新兴能源生产力量的出现,原先两大集团对峙的国际能源格局已被打破。

如果按石油桶数等值计算,俄罗斯已经超过沙特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输出和储藏国。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中国(7%)和印度(3%)的石油消费已经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10%左右。

最近两年,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美洲成为新的油气产量增长地区,进一步加快了原有能源格局的变迁。

目前,全球能源格局中已出现北美、中东、俄罗斯(中亚)、东亚、西欧五大中心,其中中东、俄罗斯(中亚)为能源供应中心,东亚、西欧为能源消费中心,北美既是能源消费中心,也是能源供应中心。

当前能源格局中各个力量中心的相对实力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整个结构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远未定型,处于一个过渡状态。

(二)国际能源供需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1)非常规油气供应大幅增长,成为新的能源供应增长点。

页岩气开发将使全球天然气有效资源量增加40%。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

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了对全球页岩气资源的评估结果:

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达187.4万亿立方米。

2010年,世界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53万亿立方米,如加上本次评估的页岩气资源量,世界天然气资源量可提高40%以上。

美国页岩气产量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122亿立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1720亿立方米,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页岩气将成为美国未来天然气增产的主要来源,2035年将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近一半。

油砂和重油开采成本下降,成为重要战略资源。

油砂由重油混合粘土和砂石组合而成,世界上已探明油砂95%集中于加拿大。

据估计,加拿大油砂的可采量达3150亿桶以上。

目前加拿大油砂产油量已经达到150万桶/日,并有望在2020年翻番到300万桶/日,届时加拿大将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

此外,委内瑞拉重油储量巨大,储采比超过100年,极富产量增长潜力。

美国致密油产量大幅上升。

致密油是从致密砂岩、致密碳酸岩和页岩中采出的原油。

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南得克萨斯和西得克萨斯已成为致密油的主要产区。

据估计,到2020年美国致密油产量将达到200-300万桶/日,相当于美国日产原油总量的1/3。

巴西在其南部海岸盐层带下发现了极具潜力的“盐下油”。

“盐下油”开发使巴西从石油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

巴西宣布要将石油日均产量从目前270万桶提高到2015年的400万桶,到2020年达到640万桶,其中“盐下油”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提升至2015年的18%,到2020年占40.5%。

届时巴西将成为继俄罗斯、沙特、美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产油国。

(2)发达国家消费趋缓,需求重心转向新兴市场。

欧美能源需求增速放缓。

西方发达国家正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加之遭遇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前景恶化,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国际能源署认为,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不足1%,工业国家石油需求量将减少0.8%,其中逾40%降幅是由于汽油需求减少。

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增长。

OECD以外区域,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石油需求将继续增加。

BP预测,2010-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

非OECD国家能源消费增长69%,年均增速为2.7%,占世界消费比重将由54%升至65%。

预计2012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5%,全球能源需求的重心将加快向亚洲转移。

亚太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中心。

2010年亚太一次能源消费和石油消费占全球比分别高达38.1%和31.5%,远高于北美(23.1%、25.8%)和欧盟(14.4%、16.4%)。

2012年亚洲占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近50%。

目前,美国、欧盟每年进口原油在5亿吨左右,亚洲每年进口量约9亿吨,中日韩三国每年进口原油都在6亿吨以上。

亚洲的能源消费大国已经逐步登上全球能源中央舞台,并将推动全球能源贸易流向、交易平台及相关交易机制做出相应调整。

(3)供需矛盾趋缓,整体形势宽松。

全球能源需求增速放缓和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的供应增长,有效减缓了长期以来的世界能源供需压力,使能源供需整体形势走向宽松。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油价从最高点140多美元/桶暴跌至30多美元/桶,后缓慢回升,近两年多数时间维持在100美元/桶以下。

由于受“页岩气革命”的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近年暴跌。

以美国为例,天然气价格在2011年跌幅达30%。

在美国亨利枢纽(美国天然气的定价基准地),天然气价格从2010年的4.37美元/MMBTU下跌至2011年的3.98美元/MMBTU,为2001年以来最低年平均价格,2012年更进一步跌至2美元/MMBTU左右。

整体来看,3-5年内全球能源供应相对充裕,主要风险来自于地缘政治的动荡和市场投机行为。

(三)能源结构进行深刻调整

(1)天然气或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一方面,“页岩气革命”带来天然气产量的迅速攀升;另一方面,天然气本身具有比石油和煤炭更“低碳”的优势,燃气电厂比燃煤电厂更能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联合发电能破解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的瓶颈,因此,国际能源署称全世界将进入天然气利用的“黄金时代”。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17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将达到近4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7%,。

BP认为,到20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进一步趋升,从当前的23.8%升至28%,有望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2)核能发展放缓。

2011年3月日本发生福岛核事故之后,一些国家核电发展计划紧急刹车,全球核能发展受挫。

德国宣布关闭7座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并在2022年前关闭全部核电设施。

瑞士、韩国、印度等决定重审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

IEA预计,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比原规划下降10-50%。

以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三哩岛核事故曾导致全球核电建设陷入二十年的停滞,但由于现时的世界能源需求增长更为刚性,减排温室气体的任务更为紧迫,偶发性事故虽对部分国家的核电政策产生影响,使核电发展速度减慢,但总体趋势不会发生转向。

(3)可再生能源比重将持续上升。

当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然较低,据BP统计,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比重为1.3%。

随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风能、太阳能等利用规模将逐步扩大。

IEA预测,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上升至18%,到2050年有望达到1/3。

(四)国际能源博弈全方位展开

(1)新能源贸易竞争加剧。

近年来,美欧频频对新兴经济体发起新能源贸易调查。

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2012年3月,美商务部初裁认定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补贴行为,并于5月公布对华太阳能电池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

欧盟紧随其后,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由于对欧盟的出口占中国光伏产业总出口的比例高达65%以上,欧盟着手的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考验,将远远大于此前美国的调查。

贸易摩擦的加剧表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正在不断升级,未来这一趋势很可能蔓延至更多领域。

(2)各国抢先制定新能源技术和产业标准。

主要国家为抢占新能源产业的标准制订权展开激烈竞争。

在生物燃料领域,欧盟实施了欧盟国家生产和销售生物燃料的环境标准,规定到2017年各成员国生产和进口的生物燃料温室气体排放率比化石能源减少50%以上;美国和巴西签署了乙醇战略协议,试图垄断燃料乙醇标准。

在电动汽车领域,欧洲的大众、宝马等几大车企和能源公司联合,率先制订了电动汽车统一接口标准;日本的东京电力、丰田、日产和三菱等企业牵头规范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的标准。

(3)海洋成为能源接续地带,地缘竞争激烈。

随着东地中海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相关国家的地缘竞争也进一步加剧。

在东地中海勘探油气资源的争夺不仅涉及塞浦路斯希族和土耳其,而且涉及以色列和希腊等国,矛盾错综复杂。

在中国南海,由于该海域具备极其诱人的油气资源前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南海周边国家在国际石油公司的鼓动和配合下,加快了勘探、开采、掠夺南海油气资源的步伐。

目前已有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垄断石油公司在南海海域拥有“石油租让区”进行勘测活动。

这些区外大国所属石油公司的介入,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明显,南海争端也更趋于复杂。

此外,海底“可燃冰”逐渐引起重视。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据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储量够人类使用上千年。

美国、日本、韩国等正在加紧研究海洋可燃冰开发技术。

美国正在实施“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联合工业项目(JIP)”,已完成首次钻测井考察。

日本制定了“21世纪水合物研究开发计划(MH21)”,从2009年至2015年进行两口近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测试井采样。

(4)极地成为能源勘探新前沿。

随着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北极地区蕴藏的石油资源开发日益成为可能。

各北极国家加快了对北极勘探开发的步伐,引发了新一轮北极地区开发热潮。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公布的评估报告,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

目前,北极国家竞相宣称对北极拥有主权,谋求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将北极打造成其内海,防止非北极国家染指。

(5)能源运输线竞争升温。

俄罗斯在俄欧输气管道之争中抢得先机,“北溪”、“南溪”管道得以顺利推进。

2011年11月,“北溪”天然气管道首期工程开通,该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进入波罗的海海底后途经芬兰、瑞典、丹麦专属经济区,最终抵达德国北部城市卢布明,是首个直接连接西欧大陆和俄罗斯的管道工程,改写了俄罗斯向西欧输气必须途经第三国的历史。

同时,将俄罗斯天然气经黑海直接输往南欧的“南溪”管道也将于2012年底提前启动。

按照计划,“南溪”将于2015年投产运营,设计年输气量达630亿立方米,相当于俄罗斯当前输欧天然气总量的35%。

欧盟酝酿中的“纳布科”管道则进展不顺,“纳布科”试图摆脱俄罗斯,将里海天然气经土耳其送至欧盟国家。

“南溪”和“纳布科”两个管道项目在气源和路线上高度重合,但“南溪”的进度大幅领先“纳布科”,后者至今仍未落实气源,融资、跨国建设许可等技术性难题更是无一解决。

在南亚,2012年5月,印度与土库曼斯坦正式签署天然气供销协议,土库曼斯坦将通过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天然气管道向印度供气。

TAPI天然气管道项目获得了美国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而伊朗谋划建设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IPI)天然气管道项目却受到美国的打压,迟迟未能有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外交战略

(一)美国

(1)推动“能源独立”,增强对外战略灵活性。

2011年,美国石油净进口量实现连续4年大幅下降,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为45%(2005年为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下降为9%(2007年为16%)。

同时,美国自1949年以来首次成为成品油净出口国,2011年石油产品出口量超过进口量1.6亿桶。

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主要举措有:

一是大力开发非常规油气。

美国2011年发布《未来能源安全蓝图》指出,将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在2035年之前使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

二是解禁国内海上石油开采。

2008年7月,小布什政府解除了持续近20年的近海石油开采禁令。

2010年3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海上油气资源开采五年计划(2012-2017年),美国近海海域约520亿桶的石油资源以及阿拉斯加海域的270亿桶石油将得到开发,超过了美国陆上探明可采石油资源量。

三是积极推动节能,成效显著。

2010年,美国GDP比2005年增长15%,而一次能源消费较2005年下降2.8%,石油消费比2005年下降9.6%。

四是大力发展替代能源。

2010年,美国生物燃料生产和消费量分别达到136.07亿加仑和130.87亿加仑,分别是2005年的3.4倍和3.2倍,占美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为4.5%。

美国政府提出,到2016年,生物燃油要占到空军航空用油的一半,到2020年,海军能源总需求的50%将由替代能源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