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721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docx

新人教版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可贵,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剖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三册语文“表达交流”中的内容,属于议论文写作。

主要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

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陈旧雷同,或者叙述烦琐,偏离论题的现象。

同时,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宽容品质的养成。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期望学生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高。

 

(二)教学重点:

把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以及恰当取舍论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恰当取舍论据。

 

教学思路与方法:

 

(一)教学思路:

计划用一课时。

导入要引起学生兴趣。

进入正题后,主要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引领,和联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正确选择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讨论解决问题,获取写作经验。

并配备教多相关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

诸葛亮凭什么获胜的?

 

生:

口才好,能说。

 

师:

不见得吧,当时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哪个没有滔滔雄辩的口才呀,为什么诸葛亮能把他们一一驳倒呢?

 

生:

我想是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让周瑜、孙权更信服吧。

 

师:

有道理。

如果我们把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为是一篇口头议论文,论点就是“孙刘联合比孙家单打独斗要好”,可以吗?

 

生:

(笑)好像可以。

 

师:

那么诸葛亮这篇议论文在体现议论文三要素上哪一要素最值得称道啊?

 

生:

应该是论据选得好吧。

 

师:

不错,我也这样认为。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为了使我们的选择有一个依据,我们得确立一个作文话题。

选什么话题好呢?

有了。

诸葛亮当年面对群儒是当仁不让获得胜利。

而我们今天做事恐怕更多需要倡导理解和宽容吧。

那就以“学会宽容”为话题来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二)提问推进 

师:

好,首先谁能说说什么是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有几种类型。

 

生:

我认为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

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师:

对。

那么什么是宽容呢?

 

生一:

胸怀宽阔,气量宏大。

 

生二:

宽容意味理解,不斤斤计较。

 

师:

大家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呢?

 

生一:

 因为我们现在自私心理太重,又是多么渴望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 

生二:

我们总是会怀有偏见,总难免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  

生三:

因为我们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

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人的作法。

 

生四:

我们人类总是不够宽容,于人、于己、于自然都是这样。

然而,……学会宽容,救赎的不仅仅是他人,还能善待自己。

 

 生五:

宽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戴与敬重。

 

师:

哇,不得了,你们对宽容的理解这么深刻透彻呀,而且还很有哲理诗的味道啊,相信这篇议论文写起来一定会洋洋洒洒。

好,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些论据,看看能不能作为“学会宽容”这个话题的论据。

(放映资料,学生讨论或者思考) 

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

——法.卢梭 

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雨果 

5、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俄.普希金 

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屠格涅夫 

7、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斯宾诺 

8、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

——爱因斯坦 

9、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事例 

1、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

“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2、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3、将相和传奇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 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 ,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

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

门客以为 他胆小怕事。

蔺相如说:

“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

我考虑,强大的秦 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 敌的力量。

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

”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 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

说:

“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 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

”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4、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公司老板以“明察秋毫”而洋洋自得,手下员工稍有过错,便严加指责并以重罚。

不久,全体员工几乎全部辞职。

老板仍不接受教训,重新聘用员工后,还是如是所为,结果还是和从前一样,员工都离他而去。

他想不开,我是老板,员工有错难道不该惩罚吗?

他的公司终于以破产而告终。

他就不明白,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

如果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给对方一个改过的机会,这是得他人理解和拥戴的根本。

 

5、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贞观之治”的辉煌,与他的宽容大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直接关系。

著名的大臣魏征,原来是李世民的兄长太子建的臣属,在王室争权斗争中,曾鼓动太子建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忠心耿耿地辅佐李世民,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6、记得有一次,表哥走进我的房间看起了我心爱的漫画书,我走上去,毫不客气地从他的手中夺了回来,说:

“这是我新买的漫画书,你看什么看。

”表哥看了我一眼,说:

“真小气,一本书都不让看。

”“就不让你看。

”说着,我气极败坏地把漫画书的首页撕成了两半。

爸爸听见了我们的争执,赶忙跑过来,把我拉到了其它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哥哥,哥哥来到咱们家,就是客人,你是一个男子汉,应该有一个宽容的胸怀,你到别人家,如果他也这样对待你,你高兴吗?

”紧接着,妈妈也推门进来,重重地训了我。

听了他们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7、母亲每天不仅要上班,回到家还要为我们做饭,而她从来没抱怨过什么。

记得有一次,母亲炒菜忘了放盐,我当时就毫不客气地把菜吐了出来:

“什么破菜啊,一点味道都没有,让人怎么吃啊?

”母亲尴尬地笑了笑,立刻端起菜盘去重新放盐。

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真是太过分了。

 

师:

好,大家思考得差不多了。

谁能谈谈对这些论据的看法?

 

生一:

我认为理论论据的8条名言都适用这个话题。

但事实论据中的7、8两个事件好像不合适,与话题中心不符。

 

生:

就是。

第7个例子谈的是没有宽容,与话题相反。

 

生二:

不见得,第7个例子如果作为反面论据还是可以的,就是叙述语言不对,描写太多,罗嗦,成了记叙文了。

 

李斯特义收学员生一:

我喜欢“六尺巷传奇”、“将相和传奇”和秦王李世民的例子。

虽然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但用在这里还是有一种推陈出新的感觉。

而且可以从历史纵深的角度体现宽容的意义价值。

 

生二:

我喜欢第4个例子。

虽然不是知名事件,但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也应该更有说服力。

 

师:

非常好。

大家说得都很准确。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说的一起归纳一下,看看应该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论据 

生一:

一句话,就是要选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再好的事例,再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不能与论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论据都是失败的。

 

生二:

还有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主旨的细微差异。

 

生三:

还有要注意论据的推陈出新。

 

生四:

还有论据要典型。

用作论据的材料要有普遍性、代表性,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生五:

还有举例的时候要简洁凝练,不要写成记叙文。

 

师:

大家总结得太好了。

我们共同看看教材上是怎么说的。

(看书p94) 

    大家读后感觉如何?

 

生:

跟我们总结的基本一样吗?

 

师:

对呀。

这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运用正确恰当的论据把议论文写好。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教材93页例文《论度量》,体会一下其中论据应用的魅力。

(学生自渎几分钟) 

师:

怎么样?

再写议论文还会为选择论据犯难吗?

 

生:

不会了。

 

师:

好。

下面我们就把论据选择的要求再巩固一下,首先要典型,其次要新颖,第三要能证明论点。

 

此外,我想这节课我们还应在人生境界上有一个收获,那就是——(拉长音) 

生:

学会宽容。

 

谁:

好。

看来我们这节课做到了知识与思想的双丰收。

最后我们留一个作业,就是从课后写作练习中任选一个完成,下次作文课我们交流。

祝大家写作顺利愉快!

下课!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习作目标】 

  

⒈发掘现有的生活积累,开掘材料的不同意义,学会选择和使用新颖而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

 

⒉尽量多接触社会,尽力多阅读课外书,尽可能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储备丰厚的写作资源。

 

⒊养成客观理智的科学态度,注重塑造自己的宽容品质。

 

【写作指津】 

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

 

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

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

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

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

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

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

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

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

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

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

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

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

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

 

【范文揣摩】 

包      容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

 

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

 

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苦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鸟语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沧海明月 。

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

 

让我们回到那段令人惊悸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伤害史中去,去看一看那些海洋一般天空一样广阔的心胸。

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寻找乐趣……这些看似优雅从容的舞步,有谁知道是旋转在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口上的?

他们承受了疯癫的历史对每一个清醒者在人格与人性上的践踏,他们包容了苦难的生命质地,包容了绝望的生存境遇。

惟有如此,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能够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太阳;能够包容的个体,即便死伤都会迸溅出钢花。

 

伏尔泰蹲过巴士底监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政敌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毁这颗“欧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学通言》召唤同道,以《百科全书》启迪民众。

此时他包容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他呼唤所有的人正视生命,从沉沦中崛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伏尔泰,将其不老松式的包容心态镌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

 

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的仰望、攀缘,生命才不至全然黯淡,不仅自己能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甚至还能唤醒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负起全人类的精神引导责任——这一切,皆缘自包容。

 

  揣摩提示:

 

思考一:

文章紧紧围绕“包容”这一话题,剖析了包容的好处。

“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

仔细阅读,看看本文是从哪个方面行文的?

 

本文前三段恰当地采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形象地阐释了“包容”在该文的含义应该是“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这一方面的意思。

 

思考二:

这是一篇很有品位的佳作,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

议论文对论据的要求,第一是典型;第二是新颖;第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仔细看看,这篇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

这些论据是不是符合要求?

 

文章选取了知识分子的“包容”精神,例举了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等事例,论证了“正是因为有了包容精神,才不曾放弃生命的尊严,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接着更进一层,举了伏尔泰的例子来论证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太阳”。

 

由此可见,本文的论据典型、新颖而有说服力,紧紧围绕着“包容”的所指含义来进行论证,是符合要求的。

 

思考三:

运用事例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这篇文章使用论据达到这个标准了吗?

 

本文主要是使用事例论据进行论证的,引述的事例论据有略有详,所有的论据含盖中外,在行文中将“例”与“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夹叙夹议地进行分析和阐发。

真可谓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显然本文的论据使用肯定是达到了标准的。

 

思考四:

这篇文章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从中外的文史资料中引用材料,颇有左右逢源之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阅读功底。

这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不是灵机一动能达到的。

这就是作文水平提升的正道。

 

【片段练习】 

美国著名作家房龙先生将现代的不宽容概括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于懒惰的不宽容,它最为普遍。

这种不宽容导致人们习惯于乃至依恋既定的东西,从而使抱有新思想的人成为敌人。

第二类是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它比第一类更为严重。

“无知的人们仅仅由于他对事物的一无所知便可以成为极其危险的人物。

但是,他如果还为自己的智力不足措辞辩解,那就更为可怕。

他在灵魂里建立起了花岗岩的堡垒,自我标榜一贯正确,他站在咄咄逼人的要塞顶端,向所有敌人(也就是不苟同于他的偏见的人)挑战,质问他们有什么理由活在世上。

”第三类不宽容是由自私自利引起的,实际上它是嫉妒的一种表现。

 

请仔细阅读以上文字,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资源,搜寻出能够分别证明以上三类不宽容的论据各两个(包括事例论据和理论论据)。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一节课讲解,两节课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

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

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

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

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

何能经邦立事?

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对话打在课件上)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

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

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论据的选择

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

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

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

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

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

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

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

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

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

姚明训练可真刻苦。

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

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

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

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

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

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

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

不合适。

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

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

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讲解: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

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

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

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

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

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

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

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

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出示幻灯片)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