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90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docx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2009-2012)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全市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促进我市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发展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433.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8%,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2.2%,物流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4%。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0239.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4%。

2.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交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截至2008年底,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公路通车总里程1463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00公里;流亭机场飞行区达到4E级标准,航空货站达到3万平方米,已开通国内航线82条、国际航线9条、地区航线3条。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3.物流园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为港口配套从事国际物流的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为空港配套的青岛空港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中。

已建成和在建的5个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超过10000亩。

我市物流园区正在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目标稳步前进。

4.物流品牌主体进一步壮大。

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

青岛福兴祥物流有限公司、青岛铁路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物流企业连续多年荣登全国物流百强榜。

海尔物流成为首家“全国物流示范基地”、首批3A级物流信用企业,青岛港集团、国运集团等4家企业被评选为山东省服务名牌企业。

联邦快递、联合包裹、DHL、TNT、丹麦马士基等30余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落户我市。

5.制造业物流业务剥离外包效果显著。

海尔物流公司独创“一流三网”现代物流管理模式,青啤集团与香港招商局物流合资成立专门物流公司,实现了物流成本的大幅下降。

青钢集团被列为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已与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6.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出台了《关于加快青岛市现

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已通过专家评审,预计2009年上半年可出台。

但是,我市物流业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现有基础设施综合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拉动作用不明显,特别是空港运输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二是第三方物流比重偏低,物流企业“小、散、弱”,企业物流发展总体水平偏低。

三是物流业统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及时全面了解我市物流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影响了对我市现代物流业运行发展的评估分析。

四是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状态,信息共享水平较低。

(二)面临的形势

在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市现代物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在:

一是业务量下降。

受出口增长幅度放缓或下降的影响,与出口企业相关的国际货代、航运等物流企业业务量明显下降;二是资金压力增大。

受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下滑等综合因素影响,很多物流企业出现发展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困难、利息成本增大等问题;三是投资减少。

由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资金紧张,企业和社会对物流行业的投资热情下降。

我市物流业发展也面临着机遇:

一是国家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推动我市物流业产业升级、推动物流企业开发国内市场潜力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实施10大工程,都将转化为新的物流需求。

二是在世界制造业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呈现出新的机遇。

三是需求的减弱加剧了物流市场的竞争,为行业的优胜劣汰、资源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有实力、运作规范、勇于创新的物流企业将在这一轮竞争中获得快速发展。

二、推进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构建海港、空港和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为主线,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突出物流集聚区建设,着力物流品牌主体培育,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二)重点目标

1.物流业增长速度和规模。

到2012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

达到635.14亿元、年均增长10%,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

比重达到2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7%,物流

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1%;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266.1

亿元,年均增长10.5%。

2.物流业集聚区。

到2012年,基本完成4个综合物流园区、13个物流中心和9个配送中心规划建设,总投资约72亿元,物流操作总量达到5235万吨。

3.骨干物流企业。

到2012年,争取培育1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其中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争取培育1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0万元的仓储型物流企业;争取培育25家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争取培育12家全国物流百强企业。

三、推进重点

(一)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

根据交通枢纽、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海港、空港、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1.海港物流系统。

以前湾港区为主体,以董家口港区、鳌山湾港区为南北两翼,以黄岛油港、青岛老港为辅助,由港口区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相关物流设施构成。

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独特优势,完善前湾港区疏港专用通道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空运、铁运、陆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合作,密切港口与周边港口和内陆腹地的合作,有效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和双向辐射作用。

2.空港物流系统。

以空港为依托,由空港内部货运设施与城阳空港物流园区等相关物流设施构成。

以拓展空港国际货运航线作为突破口,加强与国内外空港的航线联系,开展国际及国内区域性航空货运和相关物流服务,强化与经济腹地城市的合作,着力培育经济腹地空运货源基地,延伸空港物流产业链,提升青岛航空枢纽货运竞争力,实现空港物流系统建设新突破。

3.陆路物流系统。

以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由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李沧娄山物流园区及相关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构成的公铁联运物流和平度市、莱西市2个公路物流节点构成。

公铁联运物流,要增强进出港货物的集疏散能力,增强青岛市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内陆地区的辐射作用,形成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主线的铁路集疏运枢纽。

公路物流节点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优化城区交通,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地区性物流中心。

(责任单位:

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政府口岸办、有关区市政府、青岛港集团、青岛国际机场公司)

(二)加快物流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以及重点项目,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

1.物流园区。

2010年底,完成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整合。

2011年底,基本完成城阳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李沧娄山物流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建设项目,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仓储、堆场、办公等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

2012年4大园区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1990万吨。

2.物流中心。

2010年底,基本完成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011年3个中心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460万吨。

2011年底,力争完成胶州三里河农产品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和平度新河物流中心规划建设。

2012年底,力争完成青岛应急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和即墨田横物流中心规划建设。

3.配送中心。

2010年底,基本完成胶州阜安配送中心、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即墨水产品配送中心、平度半岛配送中心、莱西盐业配送中心和利群商贸配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1年底,基本完成中泽商贸配送中心、维客商贸配送中心和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2年9个配送中心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565万吨。

4.重点项目。

2009年底,完成宏桥保税生产资料加工分拨中心、中盐青岛盐业、润泰石化物流等项目建设。

2010年底,完成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船东协会物流分拨中心、中韩物流2期、中国物流公司物流中心、金世纪物流等一批项目建设。

2011年底,完成青岛物流分拨交易中心、上海宇培物流、中泽连锁配送等一批项目建设。

2012年底,完成安博物流、万邦中创物流等一批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

有关区市政府、保税区管委、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农委、市政府口岸办、市盐务局、市财政局)

(三)促进物流业现代化发展。

促进市级重点物流企业加快在企业经营理念、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等方面上等级、上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1.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

提升企业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跨行业、跨运输方式与跨区域的综合协调能力,以独具特色的企业服务品牌与服务模式支持区域物流辐射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2.海上运输企业。

以国家主枢纽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国际海运大通道、亚欧大陆桥建设为契机,以低成本海运、多式联运为支持,建立高效率的以港口和航运为核心的通道化、一体化物流运作服务体系。

3.航空运输企业。

发挥民航在高附加值、时效性强、小批量货运上的优势,逐步建立航空运输独具特色的物流服务模式,支持青岛市航空物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物流发展。

4.铁路运输企业。

以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为基础,大力发展铁海、公铁联运以及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建设、管理、经营的市场化,继续巩固铁路作为长途货运的主渠道地位,有效提高现代物流系统的整体辐射与服务能力。

5.公路运输企业。

以运输组织的规模化、集约化作为公路运输企业现代化的基本发展方向,重点改善经营组织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结构,依托公路主枢纽以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升公路运输效率,并在陆运系统内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6.仓储企业。

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资产重组和联合经营,使其发展成为具备物流运作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建立新型仓储业务运作模式,逐步建立储存定位系统,以适度集中储存代替分散储存,加快周转速度,发展各项增值服务。

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装备。

7.物流咨询企业。

与各类物流企业建立紧密的业务联系与交流、咨询关系。

加强与国外物流发达国家咨询企业的业务联系与学术交流,共同推进物流咨询、培训业务的发展。

深入实际,提升实力,为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提供技术先进、具备可操作性的咨询服务。

(责任单位:

市交通委、市发改委、有关区市政府)

(四)推动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重点推进造船、汽车、机械、钢铁、石化、家电、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商贸流通、食品及农产品等产业物流管理与运作水平的提升。

组织实施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并通过资源整合和物流业务剥离外包,促进产业物流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1.重点领域产业物流

造船、汽车、机械产业物流。

对于零配件的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要通过设立配送中心实现供应链建设的零配件集中采购,照JIT(零库存)方式进行向生产线的配送服务。

对于厂区物流管理,要在零配件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支持下,理规划厂区物流流程,通过生产环节的流程再造,提高资源的整合程度。

对于产品的销售配送,要利用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系统合理构建产品销售网络,降低产品到用户间的物流成本。

钢铁产业物流。

对整个物流运作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建立适应物流管理需要的生产流程、安全库存、运输组织、原材料采购与供应、产成品销售系统、废料处理以及相应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

通过与流通领域物流系统的结合,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产品销售、库存、配送等物流资源需求。

石化产业物流。

建立针对特种物资较为封闭的物流组织与服务系统,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专业化水平,以确保石化产品物流安全性;对于作为生活消费品的化工产品,应与流通领域的物流组织与管理系统接轨,建立社会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的商贸流通物流系统。

大型石化企业建立必要的货主码头和自有罐区,保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稳定。

家电产业物流。

运用供应链管理深化物流改革,进一步在供应链整合上下功夫,建立适合家电发展的供应链体系。

从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配送入手,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物流运作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更好地拓展市场。

纺织服装产业物流。

对于一般服装产品应与销售商共同建立依托公共物流设施的物流节点,将商业销售、商品送达和售后服务形成一体化运作网络体系。

生产高档服装产品的企业则应建立与其贸易对象性质与贸易模式相一致的高效率的配送管理系统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委托专业物流服务商开展产品销售物流活动。

高新技术产业物流。

电子、通信、医药产业要根据原材料来源与产品销售方向较为分散,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选择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运行商,利用其成熟的物流组织和管理系统,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群体形成稳定的业务网络体系,实现原材料购入的稳定和产品销售的高效。

食品及农产品产业冷链物流。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仓储设施,为分散收购与产品提供服务。

建立与各食品及农产品物流设施之间的协作网络,依托专业化设施与企业实现原料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存,使生产活动与销售活动通过物流组织服形成一体化发展。

建立通畅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率的配送系统,开展商业销售范围内的集中配送,保证食品与农产品配送的质量。

商贸流通业物流。

推进全市商业企业集中采购与集中配送,

通过建立统一的集中采购、仓储与配送系统,有效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

依托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推进物流服务外包,提升由供应商到零售商之间物流的集约化程度和专业化配送服务能力。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架构,构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城市。

2.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外包

借鉴青啤集团与香港招商局集团进行物流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钢铁业、碱业企业实施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试点。

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市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以大型制造、商贸流通等核心企业为对象,鼓励、指导企业改造物流业务流程,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工业、商贸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间的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一体化链接,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2012年取得初步成效。

(责任单位:

市经贸委、市交通委、市政府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财政局)

(五)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形成电子口岸及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启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1.青岛电子口岸。

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按照省统一部署,整合现有资源,推动电子口岸运营实体筹建工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2011年,初步形成以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口岸物流信息系统。

2.物流园区公共信息系统。

建立以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物流政策法规、物流投资项目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信息平台。

2012年,初步形成城阳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

3.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建设以集政务与商务、政府与企业、设施与运行、服务与保障各类功能齐全的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

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采用政府支持和各物流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参与投资的方式,共同组建股份制企业,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开发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

2009年完成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专项报告,加紧进行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组建信息平台建设实体。

2010年对物流信息需求种类、需求强度、需求规模、需求分布以及满足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完成物流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的规范与标准制定及平台硬件搭建、软件编制,全面启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

市交通委、市政府口岸办、市信息产业局、市财政局、青岛海关、青岛检验检疫局、各区市政府)

(六)加强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应用。

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输领域新技术,推广实施托盘系列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

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试点。

2009年,选择2家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甩挂运输组织方式试点,并逐步推广应用。

2010至2012年每年选择1个物流中心、2家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市经贸委)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现代物流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

各区市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调,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制订落实物流专项发展规划。

有关部门、区市要制订专项规划,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市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物流专项规划。

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产品物流专项规划。

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区市要制订本地区物流业规划,指导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三)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市统计局会同市物流协会建立全市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物流产业统计口径,制订物流业统计信息收集、研究、分析、监测和评估制度,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物流分会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平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特别是加强与日韩、东盟和中亚国家的双边和区域物流合作。

市外经贸局、市贸促会、市交通委要积极推动物流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我市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

(五)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

市人事局和市劳动保障局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预测,定期公布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并会同市教育局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

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

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

(六)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1.设立重点物流项目建设配套资金。

从2010年起,每年由

市财政局、市交通委适当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国家、省扶持物流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2.制定支持物流业发展贴息政策。

为帮助物流企业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保持可持续发展,2010-2012年对年缴纳地方税

收额超过300万元的物流企业,财政部门对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贷款给予适当贴息补助,补助资金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支持我市物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3.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

对列入全市物流重点建设

项目,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筛选符合国家鼓励发展方向的物流项目,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扩大物流投资来源。

要协调金融机构积极给予物流企业信贷支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吸引注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