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844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docx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及对策

襄汾文化产业机遇与对策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建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对发展文化产业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襄汾作为文化文物资源大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上,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中,在建设文化强县和“帝尧文化之都”的进程里,如何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结合各方面的资料和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做以深入探讨。

一、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

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

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

除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他们称之为内容产业,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

  2003年9月,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

“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尽管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因此,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10个大类。

主要包括:

1、新闻出版发行服务2、广播电视电影服务3、文化艺术服务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工艺美术品的生产8、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9、文化用品的生产10、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根据这一分类,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二、山西及临汾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以25%以上速度递增,2010年已占到全省GDP总量的3.12%。

2011年,全省旅游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产业贡献率居第三产业首位。

2010年,全省旅游投资达185亿元。

省委、省政府形成了“五个发展”的系统思路和全面布局,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五大产业园区统筹发展。

按照北部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中部晋商文化产业区、南部根祖文化产业区、东南部太行红色文化产业区、西部黄河风情文化产业区的要求,形成文化产业特色布局。

二是五大战略引领发展,按照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五大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

三是五个一工程联动发展,按照每个市县出台一个好政策、做强一个好产业、生产一个好产品、办精一个好会展、打造一部好剧目的要求,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百花竞放的文化发展崭新格局。

四是六大集团带动发展,按照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要求,做大做强出版、网络、演艺、影视、日报传媒、广电传媒六大集团,形成大中小微型文化企业集聚发展、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大小共生的局面。

五是五个新进展对标发展,按照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方面都要取得新进展的总体性目标要求,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对标先进,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增强动力和引力。

在临汾,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了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期,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了能量、提供了动力。

2012年,要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龙头企业,推动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三、襄汾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

我县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年的发展,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在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业绩。

经过多年培育打造,全县逐步形成了七大文化产业。

1、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推进了丁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丁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荷花文化园建设。

丁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丁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先期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景区牌楼、旅游公路及其绿化工程,景区明清舞台、亭台楼榭、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规划通过到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进入论证阶段,丁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的十大产业园区,园区建设的总体构思、创意根基、产业构成基本形成;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正在组织编制建设规划,承办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遗址保护现场工作会,成立帝尧文化研究会,加强对尧文化的研究,建设陶寺遗址景区道路、复原陶寺遗址观象台,加强以陶寺遗址为承载的帝尧文化宣传推广与研究利用。

首届中国·陶寺帝尧文化旅游节,9月17日至21日隆重举行,强力推进了襄汾“中国源头文明根祖”的文化形象品牌;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经过两年建设,已经被确定为山西省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进入评审阶段,双龙湖旅游景区一期工程竣工,开园迎客。

荷花文化园,以邓庄镇燕村为核心区,集观光农业、高效农业为一体,以“荷荷美美、莲莲不舍”为宣传主题,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开门迎客,成功举办了荷花文化旅游节。

2、广播电视服务产业,以有线电视传输、广播电视广告和其它服务为支撑,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万余户,传输数字电视节目120余套,产值年均1000多万元,广播电视广告及其他服务年均收入100多万元。

3、古典家居文化产业,大力支持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带动以南贾、赵康为聚集地的古典家居文化产业发展。

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晋作家具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产品,晋作家具藏品达10000余件,产品种类达200余种,年产量达10000余件,产值达2000万元,利润达600余万元。

正在编辑出版《晋作家具图谱》等图书,建设晋作家具数字博物馆和晋作家具制作技艺展示基地,“十二五”时期,公司固定资产将达到5000万元,产值到3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

4、丁村土布文化产业,以两个专业合作社为支撑,依托丁村民居文化品牌影响,纯手工制作的“猿古”牌土布和“狗妮”牌土布的影响日益扩大,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利润20多万元。

以这些土布为原料的各种类型的高档布艺包,价格不菲,远销青海、西藏,出口欧美,产品供不应求。

5、天塔狮舞演艺产业,陶寺天塔狮舞演出团以国家级“非遗”天塔狮舞为主体,组织20支舞龙、舞狮队连续两年春节期间在全国各地演出100多场,直接经济收入100万元。

6、北许锣鼓制造产业,拥有9个锣鼓生产厂,8个与锣鼓表演配套的服装工艺厂。

生产的鼓直径从3.1米到直径15厘米共有20多个不同规格和种类,全村每年生产响铜器近100吨,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套,年产值10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

7、仿古青铜器制作产业,以汾城、赵康为中心形成集聚区,发展到20多家,产值1000万元左右。

目前,我县对文化产业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发布,纵观这些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属于起步阶段,广播电视服务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其它几个产业几乎都属于工艺美术制造产业,整体规模偏小,集成度、市场化水平低。

与此同时,全县上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还十分稀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机制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都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要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出新兴文化业态,任务还十分艰巨。

在看到不足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去年以来,依托境内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县委、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全县的接替产业、支柱产业精心培育,确立了“一三四七”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即围绕“由文化文物资源大县向帝尧文化之都转型”一个定位,坚持“文物是基础、发展靠旅游、升华在节庆”三条思路,走好“挖掘内涵、打造载体、着力宣传、产业兴县”四条路子,举办好“一大六小”七个节庆。

目前,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景区建设扎实推进,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节庆活动有声有色,这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形势下,我县文化产业要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继续解放思想,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形成共识

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襄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我们要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力量像文化集聚。

20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发达并不完全一致,我们绝不能躺在“五千年文明看襄汾”的资源优势上盲目乐观,建国只有200多年的美国却是文化产业的第一强国,建市只有30多年的深圳却是国内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有的文化资源他们永远不会有,他们有的文化产品我们将来一定会有,我们必须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创新资源转化的思路和途经,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依托资源、延伸资源、超越资源、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突出本土特色,在布局文化产业发展上形成优势

没有特色就难有起色,没有特色就难以出色。

我县拥有的文化文物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基础与现状,符合了国家在中西部发展演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产业布局要求,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增强吸引力。

我们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让历史的精彩、文化的精髓,在发展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那么,我县的文化产业呈现出怎样的特色呢?

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本土文化大都具备形成产业的基础。

最为突出的是剪纸、面塑、木板年画、平阳麻笺等传统文化产品如果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手段加以培养和打造都既有可能形成文化产业,这些文化产品或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内容,又是可以与市场接轨开发的文化产业。

二是鼓乐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可以形成演艺产业。

我县的文化旅游发展,除了既有的景点、文化内涵之外,要与市场接轨、要吸引住人们的“眼球“,挽留住人们的“脚步”,必须在互动性、参与性上下功夫,让文化文物“活”起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简洁的途经就是把物质文化资源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技艺结合起来,在这些景点进行传统文化展演,形成注入“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那样的文化旅游互动效应。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把我县独有的鼓乐文化与演绎市场接轨,经过对传统演奏技艺的加工、改造和提升,形成适合在舞台、广场、旅游景点等不同场合进行演出的文化产业,在这一方面,“天塔狮舞”和“丁陶鼍鼓”两个传统文化已经走在了前列,有效与市场进行了接轨,初步尝到了传统文化走向产业化的“甜头”,我们类似的鼓乐文化还有很多,这就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与优势。

三是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这块土地至今都蕴藏着许多的“能工巧匠”,除晋作家具之外,我县的砖雕收藏与仿制、古建筑收藏与仿制等大有人在,如果能有效与市场对接,都有可能形成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

针对我县文化产业的现状、潜力与特色,初步设想,“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可以形成以下布局:

以陶寺、丁村、襄陵为中心,形成以寻根之旅、山水之旅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以南贾、赵康、汾城、大邓、南辛店为中心,形成包括古典家居、古典饰品、仿古青铜器、剪纸、鼓乐器为骨干的工艺美术文化产业;

以汾城、邓庄、古城为中心,形成以各类鼓乐表演、戏剧表演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演艺产业;

以广播电视发展为主体,形成以广告服务、传输服务、媒体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产业。

(三)、创新体制机制,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形成新合力

文化产业发展,激活在政策、根本靠人才。

应该说,我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引导的力度还不够大,为文化水产业发展创造的环境、提供的服务还不够优。

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好这些政策杠杆,撬动我县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大发展。

同时,也要引深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机制,激发文化单位和个人的创造力。

通过对我县宣传文化系统和全县人才状况的调查,我们感到,发展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人才的短缺,一个好的人才,就能支撑起一个文化业态的诞生,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天塔狮舞发展到今天,就是由于有了梁铁锁这样的文化人才对它进行改造、提升,让它与市场、与世界接轨的,天塔狮舞重新恢复十多年来,梁铁锁等文化人才先后对这一传统艺术进行了20多次的改造,使其充满了“惊险奇特”的魅力。

再比如,唐人居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陶富海、田建文等专家学者指导其掌舵人曹运建在古典家具的收藏上进行断代研究,在仿制上揣摩其工艺,在产品链条上由“家具文化”向“家居文化”延伸。

而我们的剪纸和鼓乐等文化正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提升,至今没有专门的表演团队,很少进行商业性的表演,出市出省几乎没有。

试想,如果我们能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我县的鼓乐文化加以整合提升,在节庆表演、舞台表演上下功夫,打造出一支或多支表演的团队,那将不仅可以形成演艺文化产业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形成襄汾的文化品牌。

因此,我们说,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把培育和引进领军人才放在首位,在文化人才培养上做到三个“不差钱”:

一是培养乡土人才“不差钱”。

群众文化是一切文化生产的基础,是一切文化的源头和母体,没有群众文化的深厚基础,就没有经典文化的座座高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源泉。

乡土文化人才一直是群众文化人才队伍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也是文化产业形成的一支基本力量。

面对农村文化新生力量少,老手艺、老文化传承发展难的现实,要软、硬件一起抓,如采取类似选聘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向基层输送大量有专长、董技艺的文化人才。

同时,县级专业文化人员要加强对基层文化的指导,增加指导的频次,提高指导的质量,奠定传统演艺产业、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是打造顶尖人才“不差钱”。

顶尖文化人才因其创造的不可估量的文化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明星效应,是地方的文化地标,也是一座聚集文化人才的灯塔,文化产业有什么档次的领军人物,就有什么档次的发展质量,我们既要有大量的“蓝领”文化人才,更需要有大师级人才领衔的顶尖团队。

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地方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

在海南,2011年8月1日实施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在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自认定之日起5年内,由省级和市县财政分别全额奖励给个人;对用人单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安家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对省政府颁发的奖金以及经省政府同意给予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

每月的奖励在下个月兑现。

我们也可以参照这样的做法,进一步细化支持服务顶尖人才发展的各项措施,这样才能引得凤凰筑巢。

三是塑造人才新星“不差钱”。

优秀的文化团队,既需要文化大师的坐镇指挥,也需要有一批优秀的骨干中坚协同作战。

社会基层一直不乏有实力、有造诣、有潜力的文化人才,对于优秀的青年文化人才,要给予必要的宣传和包装,采取帮助他们举办个人作品演出,展出专长等方式,帮助其打开市场,提高社会知名度,打上优秀人才的显著标识,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展现风采,加速人才成才。

这种“造星”机制一旦形成,也将带动更多的青年加入文化艺术队伍,构建良好的文化人才培养阶梯。

这方面也有可以借鉴的例子,比如北京市,正在借鉴梅兰芳这一世界级大师的成功经验,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人才、领军人才。

据介绍,梅兰芳“走出去”身边有六支队伍:

剧作家队伍为他写剧本、金融家队伍为他出大洋、媒体队伍帮他写报道、评论家队伍给他写评论、还有营销队伍和统筹队伍帮他做策划、谋筹,让只有3年私塾底子的梅兰芳不仅走出北京,走出中国,更走向世界。

按照北京市的这一思路,我们可以组织聚集各类人才将“丁陶鼍鼓”、“尉村跑鼓车”等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提升、包装推介,让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形成我县传统文化演艺产业的“龙头”。

当然,我们还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一些既能了解文化资源内涵、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又能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善于进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让其成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文化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我们对它的认知和了解还是浅显的、不全面的。

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一步一步的抓好落实。

让我们乘着党的“十八大”的东风,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迎接襄汾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