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680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docx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某工厂仓库的楼盖建筑平面图,如图一所示,环境类别为一类。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5.5kN/m2,楼盖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竖向承重结构体系采用外砖墙和钢筋混凝土内柱承重方案:

1.设计资料

(1)楼面恒载:

楼面面层用20mm厚石灰砂浆粉刷。

(2)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内受力纵筋为HRB335,

其他为HPB235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墙厚240mm,板伸入墙体120mm,次梁伸入墙体240mm,

纵墙在主梁端部处有外伸扶壁120mm×370mm,主梁搁置长度

370mm。

柱截面350mm×350mm。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

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3m、次梁的跨度为7.5m,主梁每跨内

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1m,L02/l01=7.5/2.1=3.57≥3,

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200/40=55mm,对工业建筑

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7500/18~7500/12=

416.7~625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500mm。

截面

宽度取为b=200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6300/15~6300/10

=420~630mm,取h=600mm,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图布置图见图二。

3.板的设计

⑴荷载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水泥砂浆面层:

0.65kN/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kN/m2

20mm石灰砂浆0.02×17=0.34kN/m2

小计2.99kN/m2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

5.5kN/m2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

于是板的

恒荷载设计值g=2.99×1.2=3.588kN/m2

活荷载设计值q=5.5×1.3=7.15kN/m2

荷载总设计值g+q=10.738kN/m2,近似取为g+q=10.3kN/m2

⑵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500mm×2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0=ln+h/2=2100-100-120+80/2=1920mm<1.025ln=1927mm,取L0=1920mm。

中间跨

L0=ln=210-200=19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

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三。

⑶弯矩计值

由表一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

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离端

第二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M1=-MB=(g+q)l201/11

=10.3×1.9202/11=3.82kN·m2

Mc=-(g+q)l201/14

=-10.3×1.92/14=-2.94kN·m2

M2=(g+q)l201/16

=10.3×1.92/16=2.57kN·m2

表一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计算系数αm

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跨中

A

B

C

梁、板搁支在墙上

0

1/11

二跨连续:

-1/10

三跨以上连续:

-1/11

1/16

-1/14

1/16

与梁整浇

连接

-1/16

1/14

-1/24

梁与柱整浇连接

-1/16

1/14

注:

⒈表中系数适用于荷载比q/g>0.3的等跨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

⒉连续梁或连续单向板的各跨长度不等,但相邻两跨的长跨与短跨之比值小于1.10时,仍可采用表中弯矩系数值。

计算支座弯矩时应取相邻两跨中的较长跨度值,计算跨中弯矩时应取本跨长度。

⑷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h0=80-20=60mm;板宽b=1000mm。

C25混凝土,α1=1.0,fc=11.9kN/mm2;HPB235钢筋,fy=210kN/mm2。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列于表二。

表二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3.82

-3.82

2.57

-2.94

αs=M/α1fcbh02

0.089

0.089

0.060

0.069

ξ=1-

0.0934

0.0934

0.062

0.072

轴线

A~B

D~E

计算配筋(mm2)

AS=ζbhofc/fy

318

318

211

245

实际配筋

(mm2)

Φ8@150

AS=335

Φ8@150

AS=335

Φ8@200

AS=251

Φ8@200

AS=251

轴线

B~D

计算配筋(mm2)

AS=ζbhofc/fy

318

318

211×0.8

=169

245×0.8

=196

实际配筋

(mm2)

Φ8@150

AS=335

Φ8@150

AS=335

Φ8@200

AS=251

Φ8@200

AS=251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0.31﹪>=0.45=0.45×=0.27﹪,也大于0.2﹪,符合要求。

4、次梁的设计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载部考虑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荷载的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恒荷载3.588×2.1=7.53KN/m

次梁自重0.25(0.6-0.08)×25×1.2=3.9KN/m

次梁粉刷0.02×(0.6-0.08)×1.9×17×1.2=0.40KN/m

小计g=11.83KN/m

活荷载设计值

q=7.15×2.1=15.015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11.83+15.015=26.845KN/m

⑵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为300mm×600mm。

计算跨度:

边跨LO=Ln+a/2=7500–120-300/2+240/2=7350

<1.025Ln=1.025×7230=7410.75mm,取LO=7350mm

中间跨LO=Ln=7500–300=72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计算简图见图四

⑶内力计算

弯矩系数、剪力系数查表三、表四得:

表三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活荷载布置图

最大值

活荷载最不利组合

弯矩

剪力

(恒载作用下,梁的弹性变形曲线)

(活1作用下,梁的弹性变形曲线)

(活2作用下,梁的弹性变形曲线)

活1+活3+活5

M1、M3、M5

M2、M4

VA、VF

活2+活4

M2、M4

M1、M3、M5

活1+活2+活4

MB

VB左、VB左

活2+活3+活5

MC

VC左、VC左

活1+活3+活4

MD

VD左、VD左

活2+活4+活5

ME

VE左、VE左

表四集中荷载修正系数η

荷载情况

截面

A

B

C

当在跨中中点处作用一个集中荷载时

1.5

2.2

1.5

2.7

1.6

2.7

当在跨中三分点处作用两个集中荷载时

2.7

3.0

2.7

3.0

2.9

3.0

当在跨中四分点处作用三个集中荷载时

3.8

4.1

3.8

4.5

4.0

4.8

弯矩设计值M1=-M⑸=(g+q)LO2/11=26.845×7.3502/11=131.84KN·m

M2=(g+q)LO2/16=26.845×7.22/16=86.78KN·m

MC=-(g+q)LO2/14=-26.845×7.22/14=-99.40KN·m

剪力设计VA=0.45(g+q)Ln1=0.45×26.845×7.35=88.79KN

VB1=0.60(g+q)Ln1=0.60×26.845×7.35=118.39KN

VBr=0.55(g+q)Ln1=0.55×26.845×7.2=106.31KN

Vc=0.55(g+q)Ln1=0.55×26.845×7.2=106.31KN

⑷承载力计算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

=l/3=6300/3=2100mm,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C25混凝土,=1.0,=11.9KN/,=1.27KN/,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钢,=300KN/,箍筋采用HPB235级钢,=210KN/,经判断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如下:

表五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m)

131.84

-131.84

86.98

-99.40

αs=M/α1fcbh02或

αs=M/α1fcb’fh02

=0.0244

=0.2289

=0.016

=0.1545

ξ=1-

0.025

0.264<0.35

0.016

0.169<0.35

AS=ζbhoa1fc/fy或AS=ζb’fhoa1fc/fy

968

1152

620

779

选配钢筋(mm2)

2ф20+1ф22(弯)=1008

左3ф20+1ф22(弯)=1321

右3ф20+1ф20(弯)=1125

2ф16+1ф20(弯)

=716

3ф20(弯1)

=941

计算结果表明:

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原则;同时==0.72﹪>=0.45=0.45×=0.19﹪,也大于0.2﹪,符合要求。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440-80=360mm,因==1.8<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0.25×1.0×11.9×200×440=N>=118.93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0.7×1.27×200×440=78.23KN<=88.79KN,故各截面应按配置腹筋计算。

采用6双肢箍筋,计算支支座B左侧截面。

由Vcs=0.7ftbho+1.25fyvho,可得到箍筋间距

S===161mm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和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小20%。

现调整箍筋间距,S=0.8×161=128.8,最后取箍筋间距S=100mm。

为方便施工,沿梁长不变。

验算配箍率下限值:

弯矩调幅时要求和配箍率下限为:

0.3=0.3×=0.18%,实际配箍率===0.283%>0.18%,满足要求。

5、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1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