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32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docx

届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全真模拟卷07解析word版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

全真模拟卷07

(考试时间:

50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24Al27P 31  S 32 Cl35.5 Fe56Cu 64

一、选择题:

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也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波杂志》卷十二:

“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

”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溶液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是焰色反应

C.“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的“红泥”是因其含有氧化铁

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记载: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

【答案】B

【详解】

A.涉及铁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胆水是指胆矾的水溶液即CuSO4溶液,A正确;

B.“烟花三月下扬州”,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去扬州游玩,这里的烟花显然不是焰色反应,B错误;

C.氧化铁,红棕色,俗称铁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的“红泥”是因其含有氧化铁,C正确;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朱砂主要成分是HgS,红色,古代常用作红色颜料,D正确。

答案选B。

8.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gCH4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NA

B.3.2gCu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0.1NA

C.含有7NA个中子的NH3的质量为17g

D.pH=2的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数为0.01NA

【答案】C

【详解】

A.8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甲烷中含有2mol碳氢共价键,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个,故A错误;

B.3.2g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5mol铜与足量硝酸反应失去0.1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能够生成0.1mol二氧化氮;由于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存在转化平衡,所以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气体分子数小于0.1NA,故B错误;

C.一个NH3分子中含有7个中子,所以含有7NA个中子的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NH3的质量为17g,故C正确;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C。

9.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

10NaN3+2KNO3=K2O+5Na2O+16N2↑。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生成44.8LN2B.有0.25molKNO3被还原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答案】A

【分析】

该反应中,NaN3为还原剂,KNO3为氧化剂。

根据反应方程式为10NaN3+2KNO3=K2O+5Na2O+16N2↑,10molNaN3中的N均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N2,根据N原子守恒,氧化产物有15molN2,2molKNO3中的N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N2,还原产物有1molN2;可知每生成16molN2,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了15mol-1mol=14mol。

现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设生成的N2的物质的量为x,有

,得x=2mol。

【详解】

A.根据计算可知,N2的物质的量为2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mol×22.4L·mol-1=44.8L,选项中未指明气体状态条件,无法确定N2体积,故A错误;

B.KNO3做氧化剂,被还原,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N2,需要0.25molKNO3参加反应,故B正确;

C.2molKNO3参加反应转移10mol电子,生成16molN2,现生成2molN2,则有0.25molKNO3参与反应,转移1.25mol电子,故C正确;

D.根据分析,被氧化的N原子为NaN3中的N原子,0.25molKNO3参加反应,则有1.25molNaN3参加反应,所以被氧化的N原子有3×1.25mol=3.75mol,故D正确;

答案选A。

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装置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①中试剂

②中溶液

实验目的

A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混合

酸性高锰酸钾

检验溴乙烷消去反应产物

B

乙醇、乙酸、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制取乙酸乙酯

C

Na2CO3(s)或NaHCO3(s)

澄清石灰水

鉴别Na2CO3(s)和NaHCO3(s)

D

Na2SO3(s),70%H2SO4

溴水

验证SO2的还原性

【答案】D

【详解】

A.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制得的乙烯中混有乙醇蒸气,乙醇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

B.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口应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方,不应插入液面下,以防止倒吸,B项错误;

C.在试管中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错误;

D.Na2SO3(s)和70%H2SO4反应生成SO2,SO2可以使溴水褪色,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D项正确;

答案选D。

11.研究表明CO与N2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两步反应分别为①N2O+Fe+=N2+FeO+②FeO++CO=CO2+F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转移1mol电子,则消耗11.2LN2O

B.Fe+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FeO+是中间产物

C.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D.在整个历程中只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B

【详解】

A.未给定标准状况,无法计算N2O的体积,A错误;

B.Fe+是该反应的作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由两步反应可知FeO+是中间产物,B正确;

C.由图可知,Fe++N2O=FeO++N2、FeO++CO=Fe++CO2两步中均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反应①活化能较②大,反应①速率较②慢,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速率慢的反应①决定,C错误;

D.反应①N2O+Fe+=N2+FeO+有极性键的断裂和离子键的形成,反应②FeO++CO=CO2+Fe+有离子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D错误。

答案为B。

12.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工作时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

用该电池为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外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B装置内共收集到0.448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B2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11H2O-22e-=V2O5+2B2O3+22H+

B.外电路中电子由c电极流向VB2电极

C.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然后有气泡产生

D.若B装置内的液体体积为200mL,则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

【答案】D

【详解】

A.根据碱性硼化钒—空气电池的反应可知,负极上是VB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VB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故A错误;

B.外电路中电子由VB2电极流向c电极,故B错误;

C.电解过程中,b电极为阳极,OH-失电子生成氧气,故C错误;

D.当外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B装置内b电极为阳极,OH-失电子生成的氧气为0.01mol,又共收集到0.448L即

=0.02mol气体,则阴极产生0.01mol的氢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溶液中的Cu2+为

=0.01mol,则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mol·L-1,故D正确;

答案选D。

13.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CH3COOH

HCN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4.9×10-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pH关系为:

pH(NaCN)>pH(CH3COONa)

B.25℃时,浓度相同的NaCN与HCN混合溶液的pH>7

C.体积和pH相同的CH3COOH溶液与HCN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前者产生的H2更多

D.amol/LHCN溶液与b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b

【答案】B

【详解】

A.溶液的浓度未知,无法比较二者的pH大小,故A错误;

B.25℃时,HCN的电离平衡常数Ka=4.9×10-10,则CN-的水解平衡常数Kh=

=2.04×10-5,Kh>Ka,所以水解程度更大,溶液显碱性,pH>7,故B正确;

C.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更大,则pH相同时醋酸的浓度更小,体积和pH相同的两溶液,醋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更小,产生的氢气少,故C错误;

D.当a=b时,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为NaCN,CN-离子水解,则c(Na+)>c(CN-),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3分。

26.(14分)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一种改进方法如下(装置如图所示,相关物质的数据见附表)。

附表相关物质的沸点(101KPa)、密度

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78.3

117.9

77.1

100

密度/g·mL-1

0.785

1.049

0.901

0.997

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

在装有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一水合硫酸氢钠(NaHSO4·H2O)和适量乙醇,混合均匀放入几颗沸石。

向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并向瓶中滴入一部分混合液,小火加热进行蒸馏。

步骤2:

当温度达到80℃时,蒸馏管口有液体流出,再从仪器A中滴入剩余混合液,并维持反应温度在80~90℃之间,反应一段时间得到粗产品。

步骤3:

粗产品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2次,分出酯层,再加无水硫酸钠固体,过滤。

步骤4:

滤液进行第二次蒸馏,收集相应温度的馏分。

(1)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是催化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步骤2中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

冷凝管进水位置为_______(填“a”或“b”)。

(3)步骤3中饱和氯化钙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无水硫酸钠固体的作用为_______。

(4)步骤4中收集馏分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

【答案】

(1)NaHSO4·H2O滴液漏斗(分液漏斗也给分)

(2)水浴加热b(3)除乙醇干燥(除水)(4)77.1(75~78之间均可)

【分析】

利用乙醇和乙酸在NaHSO4·H2O

的催化作用下,混合加热制乙酸乙酯,结合反应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解题。

【详解】

(1)步骤1所加入的一水合硫酸氢钠是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其化学式为NaHSO4·H2O;盛装乙醇和乙酸混合液的仪器A的名称为滴液漏斗(分液漏斗);

(2)步骤2中反应温度维持在80~90℃之间,则应选择水浴加热的加热方式;为提高冷凝效果,冷却水的流向与蒸气流向相反,即冷凝管进水位置为b;

(3)步骤3中用氯化钙溶液除去少量乙醇,无水硫酸钠吸水形成硫酸钠结晶水合物,则用无水硫酸钠除去少量的水;

(4)乙酸乙酯的沸点是77.1℃,乙醇的沸点是78.3℃,则步骤4中收集馏分的适宜温度为77.1℃。

【点睛】

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取方法,注意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及反应原理,明确NaHSO4·H2O、饱和氯化钙溶液和无水硫酸钠在实验中的作用,准确选择混合物分离提纯操作方式。

27.(14分)高炉炼铁的烟尘中主要含有锌、铁、铜等金属元素。

从烟尘中提取硫酸锌,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下图是用高炉烟尘制取硫酸锌的工业流程。

已知:

①20℃时,0.1mol•L-1的金属离子沉淀时的pH

pH

Fe3+

Zn2+

Mn2+

Cu2+

开始沉淀

1.9

6.0

8.1

4.7

沉淀完全

3.7

8.0

10.1

6.7

沉淀溶解

不溶解

10.5

不溶解

②过二硫酸铵是一种强氧化剂。

③ZnSO4+4NH3=[Zn(NH3)4]SO4,[Zn(NH3)4]SO4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烟尘中金属离子的浸出率,除了适度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举出1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Mn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还原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过二硫酸铵把硫酸锰(MnSO4)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pH=5.0时,溶液中的Cu2+尚未开始沉淀,求溶液中允许的Cu2+浓度的最大值___。

【答案】

(1)加热,搅拌等

(2)将Fe2+氧化成Fe3+(3)Zn+Cu2+=Zn2++Cu(4)MnSO4+(NH4)2S2O8+2H2O=MnO2↓+(NH4)2SO4+2H2SO4(5)10-1.6mol/L

【分析】

高炉炼铁的烟尘中主要含有锌、铁、铜等金属元素,用硫酸酸浸,过滤得到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等,用二氧化锰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再加氨水调节pH值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除去,用过二硫酸铵除去锰离子,再加入足量的锌除去铜离子,得到硫酸铵、硫酸锌的混合溶液,在溶液中加足量的(NH4)2CO3使锌离子完全沉淀,过滤分离后用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锌,以此解答。

【详解】

(1)升高温度、搅拦、增加浸出时间等可以提高烟尘中金属离子的浸出率,故答案为:

加热,搅拌等;

(2)加入MnO2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通过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故答案为:

将Fe2+氧化成Fe3+;

(3)还原过程中锌置换出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Cu2+=Zn2++Cu,故答案为:

Zn+Cu2+=Zn2++Cu;

(4)过二硫酸铵和硫酸锰反应生成二氧化锰、硫酸铵、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SO4+(NH4)2S2O8+2H2O=MnO2↓+(NH4)2SO4+2H2SO4,故答案为:

MnSO4+(NH4)2S2O8+2H2O=MnO2↓+(NH4)2SO4+2H2SO4;

(5)根据0.1mol.L−1Cu2+开始沉淀时pH=4.7,可知Ksp[Cu(OH)2]=0.1×(10−9.3)2=10−19.6,根据Ksp可知pH=5.0时,所以溶液中的Cu2+浓度的最大值为

mol/L=10−1.6mol/L,故答案为:

10-1.6mol/L。

28.(15分)I.一定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衝所需时间/min

CO

H2O

CO2

1

500

8

4

3.2

4

2

700

4

2

0.8

3

3

700

4

2

0.8

1

(1)下列情况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密度不变

B.温度不变时,压强不变

C.生成CO2的速率和生成CO的速率相等

D.断裂1molC-O的同时断裂1molC=O

(2)实验2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3)实验3和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II.

(1)硫化钠溶液具有较强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欲使0.1mol的Na2S溶液中,

的值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适量等浓度的NaOH溶液

B.加适量的水

C.通入适量的H2S气体。

【答案】

(1)C

(2)20%(3)加催化剂II.

(1)S2﹣+H2O

HS﹣+OH﹣HS﹣+H2O

H2S+OH﹣

(2)BC

【分析】

I.

(1)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含量等不再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其它量不变,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2)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实验2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可求出转化率;

(3)实验3和实验2相比,起始量、平衡量相同,达到平衝所需时间不同,为加催化剂改变的条件;

II.

(1)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硫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详解】

I.

(1)A.该反应是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A不选;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容器中始终压强不变,温度不变时,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B不选;

C.生成CO2的速率指正反应速率,生成CO的速率指逆反应速率,当两者相等时,即说明反应到达平衡,C选;

D.1molCO2含有2molC=O,断裂1molC-O的同时断裂2molC=O,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不选;故答案为:

C。

(2)实验2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

,故答案为:

20%;

(3)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实验3和实验2相比,起始量、平衡量相同,达到平衝所需时间实验3所需的时间少,所以实验3改变的条件为加催化剂,故答案为:

加催化剂;

II.

(1)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硫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氢硫酸为二元弱酸,其盐分步水解,水解方程式为:

S2﹣+H2O

HS﹣+OH﹣、HS﹣+H2O

H2S+OH﹣;

(2)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硫离子的水解,则硫离子浓度增大、HS-的浓度减小,则该比值减小,故A错误;

B.加入适量水,导致S2-的水解程度增大,则S2-的物质的量减小,HS-的物质的量增大,由于在同一溶液中,则

的值会增大,故B正确;

C.向溶液中适量H2S气体后,导致溶液中HS-的浓度增大,S2-的浓度减小,则

的值会增大,故C正确;故答案为:

BC。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许多元素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代化学中,常利用___________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2)某同学画出基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该表示式违背了___________;CH

、-CH3、CH

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

CH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CH

中C原子成键的杂化方式为_____。

(3)34号元素硒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第四周期中,与硒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_种。

(4)Fe3O4晶体中,O2- 围成正四面体空隙(1、3、6、7号氧围成)和正八面体空隙(3、6、7、8、9、12号氧围成),Fe3O4中有一半的Fe3+填充在正四面体空隙中,Fe2+和另一半Fe3+填充在正八面体空隙中,晶体中正四面体空隙数与正八面体空隙数之比为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的正八面体空隙没有填充阳离子。

(5)白铜(铜镍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原子A的坐标参数为(0,1,0)。

①原子B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

②若该晶体密度为dg·cm-3,则铜镍原子间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

【答案】

(1)原子光谱

(2)洪特规则平面三角形sp3(3)4s24p43(4)2∶150(5)

【详解】

(1)光谱分析是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所以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2)洪特规则是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而该同学画出基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该表示式违背了洪特规则;CH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

=3,为sp2杂化,没有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CH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

=4,C原子成键的杂化方式为sp3;

(3)34号元素硒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4;硒有2个未成对电子,第四周期中,与硒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有钛、镍、锗三种;

(4)由1、3、6、7号O2-围成正四面体空隙有8个,面心位置6个O2-即3、6、7、8、9、12号O2-围成正八面体空隙,将晶胞补全可知共用一条棱和四个面心与该棱顶点O2-也围成正八面体,而这样的正八面体为4个晶胞共有,晶胞中正八面体数目为1+12×

=4,则晶体中正四面体空隙数与正八面体空隙数之比为8∶4=2∶1;Fe3O4中有一半的Fe3+填充在正四面体空隙中,Fe2+和另一半Fe3+填充在正八面体空隙中,有2个正八面体空隙没有填充阳离子,则有50%的正八面体空隙没有填充阳离子;

(5)①根据原子A的坐标参数为(0,1,0),可知晶胞底面面心上的原子B的坐标为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处于面对角线上的铜镍原子间距离最短,设两者之间的距离为acm,则晶胞面对角线长度为2acm,晶胞的棱长为

acm,可得

,解得a=

36.[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合成中间体L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或试剂略去):

已知:

a.

b.R-CH2OH

R-COOH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1:

1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B,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5)E与NaOH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C→D在上述合成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7)J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8)K→L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

(1)1,3-丁二烯

(2)

(3)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溴原子、羟基(5

(6)保护碳碳双键,防止其被氧化(7)CH2=C(CH3)C(CH3)=CH2(8)

【分析】

A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1:

1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B,则B为BrCH2CH=CHCH2Br;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C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则C为HOCH2CH=CHCH2OH,D为HOCH2CH2CHBrCH2OH;D发生氧化反应生成E为HO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