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21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36岩及其它岩 洞解析.docx

新36岩及其它岩洞解析

36岩简单整理了一下(标注★★,都是去过的。

)需要发动更多的朋友,去寻找那些未知的36岩:

注,▲是知道位置或坐标的;△是知道位置没有坐标的,※是不知道位置及坐标的

★★1▲

紫霄岩

  一名南岩,一名独阳岩。

岩在大顶之北,更衣台之东。

当阳虚寂,上依云霄,下临虎涧,高明豁敞,石精玉莹,形似鸾凤。

万壑松风,千岩浩气,齐收眼底。

幽人达士多居之,为三十六岩之第一。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紫霄巖,一名南巖,一名独阳巖。

在大顶之北,更衣臺之束,钦火巖之西,仙倡巖之南。

当阳虚寂,上倚云霄,下临虎涧,高明豁敞,石精玉莹,皆自然作鸞凤之形。

万壑松风,千崖浩气,玄帝鍊真'之地,神仙游息之墟。

品列殿宇,安奉佑圣铜像,元真乙未,方士王道一、米道兴募缘眾信,於卢陵铸成。

前太学博士须溪先生刘辰翁,拜手铭曰:

天地先,水中铅。

范合坚,灵风烟。

生青莲;剑蜿坛。

按大千,龟蛇缠。

劫运迁,飞乾乾。

玄玄夭,万万年。

绘塑真容。

至元甲申,住巖张守清大兴修造。

叠石為路,积水為池,以太和紫霄名之。

巖上分列殿庭,晨鐘夕灯,山呜谷震,真象外之境。

中有一泉,名日甘露,水如珠灿,甘美清丽。

幽人达士多居之,即三十六巖,之第一。

巡岭西上百餘步,一石突出於虚壁万仞之上,名日试心石,到此无不股慄。

又十餘步,即玄帝更衣臺,易松萝之衣,服所赐冠被之处。

其臺下悬空石室,即谢天地修炼之巖。

至元乙亥,洞云道人鲁大宥以道著远,开复香火,行缘受供,与五龙、紫霄二宫等。

明·张维;由太和入南岩

千丈峰前试一过,盘旋石磴锁烟萝。

清泉绕涧环苍壁,翠筱吟风散玉珂。

树暗虎岩人语少,花香龙洞鸟啼多。

飞升台上看仙迹,为问长生事如何?

又名紫霄岩、独阳岩,在天柱峰之北。

海拔878米,上倚云霄,下临虎涧,高明豁敞,石如玉莹,形似鸾凤,万壑千岩,松风浩气,是全山最美的一岩。

★★2▲

隐仙岩

  一名尹仙岩,一名北岩。

在竹关之上,高耸入云,俯视汉水。

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相传系神仙伊喜、尹轨所居,历代方士多炼大丹于此,丹室炉灶存焉。

岩周围土地肥沃,遍布竹木花卉。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隐仙峰,在龙顶之北。

其下即隐仙巖,前日竹关,即官中之第二门。

山神堂,在路之左。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隐仙巖,一名尹仙,一名北巖,在竹关之上。

高耸云烟,俯视汉水,石如玉璧,呈瑰纳奇。

古神仙尹喜、尹轨所居,歷代神仙多鍊大丹于此,丹室炉宠存焉。

近代田簑衣隐此证道。

巖右大木下,石棋盘局横铺于上,左右列石為坐。

传云:

尹轨抨棋之所。

夜籟澄寂,常闻步虚玉磬之声,频见神仙往来,熊虎宿卫。

出《舆地志I)

隱仙巖

爐鼎消磨日月多,山中袞繡一青蓑。

白雲也不知仙跡,今在何天嗚玉坷。

隐仙岩,在五龙宫磨针涧竹关之上,高耸而虚明,石如玉璧,云烟缭绕,呈瑰纳奇。

3★★▲仙侣岩

  在大顶之北,青羊涧之上,白云岩之左。

相传,真武道成,蓬莱仙侣来贺,因名仙侣岩。

面朝天门,山平坦,一泉自岩而出,有鸣金漱玉之声。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仙倡巖,在大顶之北,面朝天门。

山会平坦,一泉自巖而出,有呜金漱玉之声。

神仙多栖之。

游人至此,无一点尘室气。

其泉名百花,昔陶幼安得道於此。

)(注:

仙侣岩今名“下元”。

亦名“下院”)

4△

卧龙岩

  在松萝峰下,面向东北,豁达高洁。

霜天雪夜,鹤唳猿啼,清幽无比。

云霭雾霾,隐现南阳气象。

在紫盖峰之西。

下有山垭,亦以此名。

昔玄帝修真之时,常以松萝为服。

此峰最盛。

北有一岩,名曰卧龙岩

(注:

不确定是否就是七星树对面山垭翻过去的山腰那个3间房子大的岩洞,曾有文物地图把那个岩洞标为成仙洞,但是张华鹏把成仙洞认定为五朵峰林场那个有3间房有神像的长春岩)

现在初步判断七星树对面山垭后面山腰的大岩洞就是36岩之4的卧龙岩,在松萝峰。

面向东北,豁达高洁,霜天日夜,鹤唳猿啼,清幽无比,云霭雾霾隐然,南阳气象。

松萝峰在紫盖峰之西。

下有山垭,亦以此名。

昔玄帝修真之时,常以松萝为服。

此峰最盛。

北有一岩,名曰卧龙岩。

紫盖峰下有黄龙洞,所以方位基本正确

曾经从全真观到五朵峰林场的七星峰看所谓的原始森林,岩洞就在对面山腰,从全真观经过二垭子,下到卧龙岩,翻山到七星树,是一条好线路!

此岩洞有雨涵放了些花生壳在里面

5★★▲

尹喜岩

  一名仙岩。

在展旗峰北,翠峦耸立,玉涧调琴。

昔文始先生即隐此,下有一涧,名日牛漕。

太上隐化访喜,青牛外此,因以名焉。

坐北朝南,面对金顶,宽六丈二尺高二丈深二丈八尺,内有砖筑神台,泥塑彩绘神像,现已不知所处,只留一方形石槽、圆形石磨、残碑和曾经储存化缘的粮仓,岩左下方30米处有道房遗址。

远观其形状,俨然老虎的一只耳朵。

加之那里人烟罕至,常有老虎出没,当地人便称之为“虎耳岩”。

明朝万历年间不二和尚居此,故称““佛子岩”、“不二岩”,又名葫芦岩。

传说尹喜在此山洞修炼,老子还来此寻找,那山涧是老子青牛喝水的地方,名漕头涧。

《舆地纪胜》曰:

“以其所居,名曰尹喜岩;涧曰牛漕涧、青羊涧,皆太上神化访喜之地。

”据清《大岳太和山志》载,“贤士大夫之辙以日至,尚方之赐掖庭之供以月至,虎耳岩之名遍天下”。

由此可以说明:

在明代,由于不二和尚的名望崇高,凡朝山的士大夫及文人墨客无不慕名拜望,他的住处每天不断朝谒者。

明正德年间,不二和尚游历民间施食,武皇闻其名,赐千佛衣一件。

后不二和尚还山,圆寂于虎耳岩。

当时的皇帝明武宗还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享年一百二十余岁。

据史书记载,曾在短短的一月之内,就有数万人前去参访不二和尚,并名遍天下,就连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公元1526-1590)也前去拜谒。

万历二年,时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提督军务,次年三月登览武当,在山游历四天。

其中,《由南岩寻北岩谒不二和尚》这样写道:

  降陟虽疲迹,眺览用怡心。

心怡体旦调,支策探道林。

是时春初暮,遥绿结屯阴。

一幡风空表,双树吐绿寻。

初窥但绝壁,缓步得蓝精。

开士人杜机,眄睐不能禁。

延我坐芙蓉,啖我以林禽。

清梵如流泉,曾闳海潮音。

忽者西岫景,圆规已半侵。

归来愧禽鱼,自得忘高深。

不二和尚修炼的虎耳岩,位于距武当山南岩西北十余里之山峦间。

峰林苍茫,远离人烟。

该岩坐北朝南,直望武当天柱峰,其岩为天然洞穴,宽大敞亮,确为理想的隐修之地。

历代不乏隐修之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尚有王道人辟谷于此。

岩中尚存小庙数座,俱已残颓。

不二和尚墓塔位于和虎耳岩相对的展旗峰的密林中,与虎耳岩相距三华里。

因山高林茂,人迹罕至。

不二和尚塔共九极八角型密檐塔,宝珠刹,塔体为砖石结构,塔高8.16米。

塔身四周雕有四尊石罗汉。

塔前有台二崇,置有雕刻精美的石香炉、香案,塔院占地亩余,塔前两侧原有房屋,塔院四周有高大的砖石围墙,自塔院由下而上,须登多级石阶,皆有石栏。

从塔院的规模看,它是现存武当僧道墓陵中规模最大者。

塔前现有碑刻两方,一为《虎耳岩众信建碑记》,一为《遣官致祭碑文》,均倾倒于地。

前者的年代不详,碑文记录了河南、山东、南京、北京、湖北、浙江等地出资建碑信士的名姓。

后者立于万历三十年(1602)七月初,碑文乃是不二和尚圆寂后明廷所遣钦差祭奠不二和尚的祭文。

一天游不二岩、不二塔:

坐车进五龙宫,从游步道到南岩水库,经龙头香前下方过礼斗台到太常观,从太常观右后沿到玉虚宫小路北行0.65公里沿左下面岔路(有一中国移动电缆桩)下山,沿途有新红绳标记,200米处可看到对面不二塔,右下绕过山谷上去即到不二和尚塔,塔前方遥望对面岩壁即是不二岩,可从塔右侧小路过去到不二岩顶上,也可从塔左前直接下到谷底再上到对面不二岩,共有4岩洞,最下方岩洞有土墙,但很危险,里面空无一物,不建议上去,不二岩最大,存有一石磨一石桌一供台,从岩左侧上山可到岩顶,有2干涸莲池,为不二和尚种莲花之处。

有记载说岩左下方有道房遗址。

从太常观到不二塔15分钟,不二塔到不二岩15分钟,尽量下午2点前从太常观出发,

★★6▲

玉虚岩

  一名俞公岩。

在仙关之东,九渡涧之上。

石壁半空,岩高万仞,岩上藤萝下垂,如帘高悬;岩下涧声雷震,万壑风烟。

昔有隐者俞惠哲诵经于此,一老人常往听之。

忽一日语日:

我东瞑之子,謫居于是,限满得还,所居愿奉仁者。

一夕,雷雨為整其石。

近代人往避兵,火焚石落,不可居。

俞公巖

山翁愛殺碧山棲,郡是河問振紫芝。

背負河圖神易去,想從上古訪抱羲。

玉虚岩

何处箫声来竹房,玉虚岩畔月苍苍;

八龙蜿蜒神君驾,五夜氤氲寿域香。

静坐几回探众妙,萝中漫欲赋灵光;

由来白发终难变,俯视仙山气更扬。

明·王抒

玉虚岩,又名俞公岩,在仙关之东,剑河桥上约三里。

相传,真武曾在此修炼,后得道被封为“玉虚师相”,故名玉虚岩。

昔日道人俞圣哲在此诵经,因此,又名俞公岩。

岩上藤萝飘垂如帘,下临百丈深峡,涧水声震如雷,有龙虎纹。

元泰定元年(1324)在此修建庙宇。

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殿宇,祀奉真武。

有清代木雕五百灵官像。

现存建筑,为晚清重修,诸神像亦于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塑。

此岩庙是全山岩庙规模较大者之一。

岩中尚存元、明、清三代石碑数通。

★★7▲

五龙岩

  一名灵应岩。

在五龙峰迤东,石径崎岖,草木茂密。

岩内有泉水,每遇天旱,山民祈祷如响答。

下临深壑,云雾弥漫。

五峰分列,中有灵池,大旱不竭,石庙一区,名曰:

“真源之殿”,即五气龙君神寓之所。

东有一岩,一奉五气龙君,历代祈祷,应如响答,常建殿宇,即为风雷所移,石栈崎岖,延蔓而上,白蛇异蝮草木混处。

明永乐十年(1412)敇建殿宇。

现存砖石结构庙宇一座.

8玉清岩★★▲

9太清岩

10太子岩★★▲

  三岩在展旗峰下,又名三清岩。

玉清、太清、太子三岩,皆玄帝游息之地。

石皆作金银之色。

玉清巖、太清巖元名修道巖,昔黄太清得道于此,因名之。

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砖殿一座,山门上刻“太子岩”三金字为额。

现存小石殿内供太子塑像。

殿旁置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镌刻“太子岩”石额一方。

洞内宽阔,石冷袭人,有池,甘泉常年不涸。

洞前石栏回折,雕刻精巧;洞顶水丝如帘,藤萝飘垂。

洞前有太子亭遗址。

其地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环境恬静清幽。

(注:

看了明清的一些武当山游记,描述太子洞左下方4个岩洞的名字,太子岩左侧崖壁下去10米左边即是三清岩,蒙面老人住的,三清岩正下方有墙的是七星岩,左对面下发的有水的小岩洞现在叫滴水洞,旁边大的不叫炼丹岩,炼丹岩估计是在紫霄宫东道院正后方墓塔群后面小路边的小岩洞,只能一人在里面打坐,张华鹏书中地图标注到马路对面去了,应该错了,据道人说玉清、太清岩(?

)在上太子洞的马路下面,因为修道路塌了,武当山几个游记《大岳志》等把其方位都比较清楚:

“石壁为龛者太子岩也,岩前横书太子岩三字,其左曰蓬莱第一峯,亦横书,岩下小圜亭,松风四入,如敌百道,岩上余沥飘牕前,其散如沫,下而出道院左,复北上者炼丹岩也,下而出道院右,复西上者七星岩也,又上为三清岩,石顶不可到,其下为榔梅园”

11※

皇后岩

  在皇岩峰下,峭壁陡立,鸟栖猱息之地。

(朱江,注:

皇崖峰在大顶之北,上应太安皇崖天。

金璧障空,瑞光交映,夕阳回景,辉射九霄。

雨霽之问,飞虹绚彩,可仰而不可及。

下有一巖,名日皇后巖。

绝壁凌空,若体未洞真,焉能寝息。

昔圣母善胜太后,寻真憩息于此,故有是名。

12※

白云岩

  在白云峰下,岩石悬空,势极险峻,岩旁有石穴,名星牖。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白云峰,在大顶之西。

紫盖、皇崖,束西互拱。

下有一巖,名日白云,虚寂轩豁。

傍一石穴如星,名日星牖。

俯视万虎涧,松风哮吼,碉云交飞,与道合真,方可栖息。

陈希夷避名三迁于此,次后五龙徒之华岳。

北宋初著名道士陈抟曾三次在此辟谷修行)

(注:

根据部分志书及画卷显示在金顶东南,疑为错误,但是提及悟真岩“在蜡烛涧北,白云岩东。

山势陡峭,天籁清绝。

”,所以可能有2个白云岩,下元西边一个,悟真岩西边一个,但是悟真岩即太玄洞的说法也找不到了!

万虎涧为南岩水库下面河道,估计此白云岩为竹芭桥下面快到游步道的大岩洞,也符合下元东边的特点)

xīngyǒu星牖 山洞岩穴中透光的小孔。

明杨慎《艺林伐山·星牖月窗》:

“凡山洞岩穴,有窍通明,小者曰星牖,大者曰月窗。

13

三公岩★★▲

  在三公峰下,自朝天宫东出三公岩,是上岩也。

路险绝,难以容足。

其下又有岩,亦名三公岩。

二岩相距三舍。

岩南向爽垲,幽静可居。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太师峰、太傅峰、太保峰。

三峰在大顶之东,又日三公山。

在紫霄官之前,如玉箏分班。

黄鹤猿·揉,飞攀莫进。

巫峡、华顶,似难并肩。

极天下峻秀,无以加此。

下有一巖,名日三公巖。

山高云深,阳光难驻,绝粒之士,始可栖此。

),绝壁悬崖的山洞里建有五层高楼,上无梯,下无路,历史上的尹喜、黄大仙、孙思邈、吕洞宾、张三丰都在此修炼过,在香炉峰左,亦名白元洞。

矗峰绝岩,有万仞森立之象。

民国初年,道士周庆魁,在此建四层楼房,高五丈余。

道士周庆魁依山就势重建楼宇九层,最上层供奉道教信奉的真武、天神、灵官等神像。

因长期失修,楼房已破烂不堪。

(注:

三公岩今名“天仙岩”、“天仙洞”,可从中观翻2山天仙岩左侧山垭上去,岩上方有一岩洞,有土墙木桥,岩上还有一巨石平台,古木参天,风景极佳,下面还有2岩,下去路已坍塌,其中一岩从天仙岩左侧山垭攀爬去过,石壁均黑亮,有一木梁,曾有建筑,也可从天仙岩左侧滴水洞下大岩缝速降下去,从分金岭90分钟可到天仙岩,但必须到内有积水石窝的滴水洞左下方下去到小路才能到天仙岩石门)

14※

天马岩

  在天马峰下,西涧自西来过岩下,路当均、房孔道,岩石嵌空,可避风雨,昔日途经此地的商旅常宿于此,俗称岩屋。

(注:

在官山镇铁炉村界碑垭附近。

也在官山镇西南房县境内的马嘶山。

中有井,深不可测,泉清而美。

)(《武当福地总真集》另注:

天马峰,在大顶之西百里,一名马嘶山,一名西望峰,即武当来山之正脉。

按《图记》一.山自乾兑发原,歷关陇金房之地,盘亙万里而至于斯。

当均房官道中,有龙井深不可侧,泉清而美,商旅莫不饮爨于此。

西涧发源于西下一巖,名曰天马巖。

行旅多宿于内,俗呼崖屋者是也。

)在天柱峰西50公里,一名马嘶山,又名西望峰。

昔日均房官道从此通过。

西来山脉逐渐低下,至此顿起高顶,峰势昂首青霄,恰似天马西来,西下有天马岩。

15★★▲

藏云岩

  在金鼎峰下,地近风岩,雷岩,雨则云起,雨后云归,其气清蒙,故名。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金鼎峰,在叠字峰西。

山形类鼎,时喷云烟。

其下一巖,名日藏云。

皆非寻常栖隐之地,甫近龙顶,阴气逼人。

(注:

从叠字峰西北2峰之间山垭西北下方山峰下有一大岩洞,位置符合古籍记载,此岩洞右下有积水的小岩洞,岩洞左上方有一山寨,险绝难登)

16★★▲

隐士岩

  在仙人峰、隐士峰之阴,相传古时常有隐士出没其间,故名。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仙人峰、隐士峰,二峰在大顶之南。

大岭高山,仅能企仰。

下即隐士巖。

本山神仙出没,人多见之,或懈衣披髮,或奇形异相,手足爪甲各长五七寸。

或坐盘石,或濯涧滨,真气逼人,莫可近及,恍惚之问,俱失所在。

(注:

南神道田畈村后山即是仙人峰,有一石人山,当地人也叫仙人峰,从小路上去,到仙人峰北侧山垭后沿山脊经过石人山到仙人峰顶西侧山脊,到一西南侧有巨石的山垭处下去十米即到隐士岩左侧,经过一小岩洞后即到隐士岩,隐士岩下面有一较大岩洞和仙人井,也要从下来山垭继续下去10米;仙人峰山脊旧有韩粮古道,后改道从山腰走,从山垭废弃房子右侧有路经哑巴寨到太极观)

仙人峰顶有山寨和一有开凿痕迹及神龛的岩洞及一个挖断岗,有小路下去到柿树垭。

17云母岩★★▲

18杨仙岩★★▲

  二岩在五龙宫东二百步,二岩对立,桃花夹径,云龛月席,面对群山。

杨仙岩,即唐代道士杨华阳隐居处,故又名华阳岩。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云母巖、杨仙巖二巖在五龙官东二百步。

二巖对仕,桃花夹径,云宠月席,面对群峦,松竹交青,四时如一。

昔隐士花杨先生服木于此,年百餘岁,人往访之,飞步而走。

或问之日:

何故却人如此?

应日…腥室之气触我之神,不容坐。

尔后不知所在。

明·孙应鳌:

云母荐

泛泛桃花春水,萋萋灵草孤洲;

烟断石岩欲裂,云飞万木俱浮。

杨仙岩龙峰深峻,桃花夹径,一带清阴。

云母岩与此岩相接对峙,状如云母屏。

相传唐代道士杨华阳(即陶幼安)在此服术,高寿一百余岁,行走如飞,后不知去向。

前绕磨针涧。

现存黑石雕像一尊,元代石碑四通。

19※

沈仙岩

 东飞升台之西,石室偃仰,泉溜清幽,昔有沈仙成道于此,故名。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沉仙巖,在飞昇臺之西,桃源洞之对。

石室偃仰,泉溜清幽。

昔有沉仙成道于此,因名之。

(可能是沈家河往大垭子张家的路旁一大片岩洞,昔日住为土匪山寨)

20★★▲

滴水岩

  在仙侣岩之南,岩如大厦,裂石出泉,因以名之。

在仙侣岩南,南岩宫下。

其岩虚敞,岩顶赭色如肺盖,时有泉滴如珠。

下有小石池盛水,四季不竭,水质清冽,味甘美。

元代有祠宇。

明永乐十年(1412)敇建殿宇。

(注:

滴水岩今名“上元”,亦名“上院”。

)(也有说是“下元”。

明-王世贞:

滴水岩

一滴一露珠,病海犹恨少;

倘借行雨翁,前村成浩淼。

21※

常春岩

  一名长春岩,在七星峰下,南向,高爽敞阔,终年气候温和犹如阳春,故名。

(注:

在官山镇东北的七星峰。

今天的五朵峰林场。

峰南有长春岩,也叫“成仙洞”。

此洞高3.21米、深4米。

东南有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入岩洞。

现存清代建三间。

左为厨房、右为卧室。

中间神台上有泥塑彩画神像一组。

居中坐像高0.85米、左右站像各高0.67米。

)(《武当福地总真集》另注:

贪狼峰、巨门峰、禄存峰、文曲峰、廉贞峰、武曲峰、破军峰。

七峰在大顶之北,若北斗拱极之象。

昂霄耸汉,左参右立,云开雾幕,绰约游枢。

传云:

天真校善之所。

其中南有常春巖,谓向明高敞,常如阳春。

西有朱砂巖,石為日华所烁,其色如之。

北有北斗巖,上极太虚。

皆非中下士修炼之地。

夏秋之际,雷电威奋,其问夜漏清寂,惟闻乌猿啸月之声。

希望有时间去五朵峰林场那一条山脉把长春岩、朱砂岩、北斗岩找到,护林队的几位都不知道位置,以前林场老职工可能知道哪里有几个岩洞,我初步判定长春岩在全真观神道上去到黄土垭路右侧有个山峰,峰顶西南有一岩洞,可能就是长春岩,内有3间房子,“南有长春岩,谓向明高敞,常如阳春”

朱砂岩估计在全真观下面东沟的东侧山峰一大片岩壁上面,这一片岩壁日落时金黄耀眼,契合志书记载的“西有朱砂岩,石为日华所烁,其色如之”

不过北斗岩暂时不知道:

“北有北斗岩,上极太虚,皆非中下士修炼之地。

夏秋之际,雷电威奋其间,夜漏清寂,惟闻鸟猿啸月之声。

”北斗岩我怀疑是五龙宫经过牛家河、金家窝,翻山大垭子张家到全真观的路侧有一片岩洞,当地人说是一个土匪寨,里面石桌石凳都有,大致位置也契合七星北斗之象,七星为全真观对面七座高峰,北斗为此岩洞

建议要走3次,一次从全真观走到黄土垭(古神道),那里有3个连一起的小庙,在那看右前山顶西侧有一岩洞,怀疑是成仙洞(长春岩),然后回到小庙,往北侧山脊小路沿山脊走,翻过2山脊后左侧山腰有一岩洞,小路在岩洞下面,绕过去到二垭子,再绕到东边,隐约可见东边对面山腰一大岩洞,初判为卧龙岩,有3间房子大,翻左侧山垭即到七星树。

再一天,从全真观下车后继续沿马路走到尽头,沿小路上山到二垭子,沿山脊小路北走,经过大垭子张家到邓家垭或高坡,看时间而定

再一天,从分道观进去经过小东沟往右山沟到五龙顶,沿山脊经叠字峰到高坡或邓家垭,基本这一条山脉全部走全,叠字峰西侧崖壁有雷洞、雷岩,小东沟上去沟里有一个水帘洞,里面有2层楼,为过去善士住所,

22※

集云岩

  在聚云峰之间,五峰相蔽,岩壑如齿,宿云常堆于其间。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中鼻峰、聚云峰、手扒峰、竹篠峰、搓牙峰,五峰在大顶之东南。

一岭南飞,五峰分布,崇冈峻壑,迢遥数里。

中有山径,名日主簿哑,当均房往来之道,山蛭為害,莫能著足。

聚云峰下一巖,名日集云。

蛇虎所居,非修鍊之所。

23★★▲

谢天地岩

  在南岩梳妆台下。

壁临绝涧,岩悬半空,远望若不可到,近看岩隐小路一条,在上行走,如度星云。

岩内建有庙宇,今已残破。

相传宋代道士谢天地曾在此修炼。

谢天地岩坐落在南岩飞升台下千仞绝壁上。

此处因唐朝有个不知姓名的道人在此修炼,人问话不答,只曰“谢天谢地”而得名。

据说此岩“谢天地”栖息处莫说人不能近,就连野猴也爬不上去。

1990年秋,笔者曾约数人从飞升台绕下去,在与谢天地岩遥相对望的“大锅大灶”那地方观察过。

谢天地岩可供人栖身处上下相错有两石穴,上者穴小,下者穴大,但二穴皆浅阔。

二穴确嵌于千仞绝壁之上。

人可观望处离二穴约有20米,一道陡峭的岩缝将此岩与其它峰岩拉开了间隔。

二穴里皆有厚厚的干草。

上穴的草多,足供人睡;下穴的草少,仅可供人坐。

因岩壁陡立,山头的野草无落进岩穴的可能;但这里开阔迎风,随时飘进的草也必随时被风吹走。

用照相机的长焦镜头仔细观察,还发现,这些干草不是枯腐的草,而仅是三几个月的陈草。

更为奇怪的是,下穴中段穴壁有由下而上烟熏的浓浓烟痕,穴壁根处似还有灰烬。

只有用“这是人为的痕迹”才是唯一的说明。

24※

北斗岩

  在七星峰下,北向,上纳太虚,清寒碧峭。

仰望七峰,如在斗口之魁柄中,故云北斗岩。

(注:

在官山镇东北的七星峰。

今天的五朵峰林场。

峰东隔涧壁即南岩宫一带。

七星峰北有北斗岩)(《武当福地总真集》另注:

贪狼峰、巨门峰、禄存峰、文曲峰、廉贞峰、武曲峰、破军峰。

七峰在大顶之北,若北斗拱极之象。

昂霄耸汉,左参右立,云开雾幕,绰约游枢。

传云:

天真校善之所。

其中南有常春巖,谓向明高敞,常如阳春。

西有朱砂巖,石為日华所烁,其色如之。

北有北斗巖,上极太虚。

皆非中下士修炼之地。

夏秋之际,雷电威奋,其问夜漏清寂,惟闻乌猿啸月之声。

25★★▲

欻火岩

  在紫霄岩之北,一名雷洞。

岩呈红色,犹如火焰;周围树如龙爪,高深皆丈余。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钦火巖,一名雷洞,在紫霄巖之北。

石如火燄,树如龙爪。

中一灵池,水能疗疾,叩檮服之,无不应验。

有私饮此水者,则神火烧身,雷风大作。

内有钦火真形,见者悚慄。

其正雷洞邓天君修鍊处,在叠字峰,人跡不可及。

)(注:

欻火岩今名“雷神洞”)雷神洞开凿于元代的元统年间,即公元1333年,是武当山著名道人张守清修练清微雷法和祈雨的场所。

26※

黑龙岩

  在仙关(石垭口)、九渡峰南,龙潭之上。

(《武当福地总真集》注:

白龙巖,在飞昇臺下,龙潭之南。

二巖俱近龙室,不可居止。

27※

白龙岩

  在飞升台下,龙潭之南。

也叫寨子屋,在离五龙宫南宫1.5里的半坡上,洞口有石坪,进岩需过四步长2尺宽较险的路,岩洞离山顶5米,下面百米即涧底的龙潭,岩洞斜对面为白云岩(注:

可能在新修五龙宫到南岩栈道路旁右边河道汇流处进去的龙潭之上,五龙宫老板娘说过那里有个白龙潭,青羊桥往下还有一个也叫白龙潭,这个地方不少人去过,道士也常去)

明王世贞:

白龙岩

朝来印色初动,白云四驰不宓;

疑是五龙行雨,满山鳞甲峥嵘。

28

黑虎岩

在黑虎涧上,大林巨石之中,黑虎所栖之地。

  

★★▲黑虎岩

黑虎岩,今名金华洞,在黑虎涧上,大林巨石之中,黑虚所栖之地。

金华岩下,为金华小姐围困襄阳无果我隐居武当山修道之所。

始建于周朝。

遗址建筑基底66间,约2000m2,为明清时代宫殿格局的道观,供奉真武大帝、玉皇大帝圣像。

(注:

在仁威观到隐仙岩之间蝴蝶谷(金华洞沟上去500米右侧山沟,存有部分土墙及2无头神像,旧有2层楼)

※上黑虎岩

在仙关九渡涧南,龙潭之上,原有庙,已废。

★★▲下黑虎岩

在南岩左,现存砖石庙一座,石幢一个,上刻“黑虎巡山大元帅”字样。

即中元。

29★★▲

升真岩

  在五老峰下,拔空腾起,其势如飞。

(注:

升真岩今名“鹊鹊岩”,又名鹊鹊寨。

始老峰、真老峰、皇老峰、玄老峰、元老峰。

五峰在大顶东南,一名五老峰。

五峰列居,宛然笔架。

昔玄帝上昇,五老奉詔啟途,驻輦於此,地神踊现。

下即昇真巖、白云涧。

其水环崖飞湍,由九渡涧而出。

)距大湾村4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