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11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docx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考题分析

一、考纲解读:

(2007-2012年)

二、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2007年是:

访谈、调

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

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2009-2012年的是: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07、2008年的为: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2007年是:

疑点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编者说明:

1.广东试题是从2007年起采用选考形式的,2004-2006年只考查散文(归到文学类)。

2.2007年-2012年的考纲中有关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变化不大,而有变化的地方

笔者已经标明。

3.有关考纲及考题的解读,待做题后讲评再归纳。

二、考题演练:

(一)2007年: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

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

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

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

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

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

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

杰作。

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

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

我弹他的

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

莫扎特是什么呢?

那是我的理想,就

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

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

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

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

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

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

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

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

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

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

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

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他拿

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天分?

勤奋?

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

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

是白,永远表里如一。

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

我父亲经常说,真诚

第一。

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

另外一件事。

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

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傅雷曾对傅聪说:

“做人,才做艺术家。

”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8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绝妙的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

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

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

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

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

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

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

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

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

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

所见的:

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

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

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

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大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

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

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

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

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

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

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

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

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

了。

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

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

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

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

可事情还

是这样的:

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

在进化路上的某处,

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

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

说到底,

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

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

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

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

或者,“错误”

一词也毕竟用得。

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19.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加点词

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09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

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

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

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

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

当时,高等学

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

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

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

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

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

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

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

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

文说:

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

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

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

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

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

“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争执中,

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

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

起码也是包车。

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

常读之书。

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

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

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

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

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

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

“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

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

”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

情的根本。

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

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

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

为文。

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

“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

世负责,五曰不窃。

”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

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

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

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9.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

请各举一例。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照第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

(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0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l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

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

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

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

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

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阳光不远万里

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

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

风儿在地球上飘荡,

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

狂躁。

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

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

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

蕴藏着圭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

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

这好办,随着科

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

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

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

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

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

省事?

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

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

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

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

物业说不美观。

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

备、培训技术人员。

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

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

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

但是将这些理论变

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

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

至于新事物的前景,

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

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

国家来管。

用什么办法来管?

用法律。

只有

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

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

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

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

”法拉第

说:

“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

”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

难以统计。

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

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

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

打个比

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

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

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

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

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恩格斯回答: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我们又懂得为自

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

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

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

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

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

果。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

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1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梁宗岱①先生温源宁

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

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

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

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

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

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

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

“看哪,这很好!

”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

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