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68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docx

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

中国美术史自习60题(附答案)

1、        什么是画像石和画像砖?

a、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我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的装饰性图象。

始于西汉,风行东汉,随厚葬之风发展。

画像石以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以山东武氏祠石刻最著名;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甘肃等地,以四川最多且具特色。

画像石多为祠堂石室的壁画及墓门、楣、楹的装饰画;画像砖则往往是嵌在墓室的壁上。

b、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内容广泛,从上层贵族的享乐到下层人民的劳动;从伏羲女娲到凤舞龙潜的神话无所不包,另有历史故事和战争田猎,如荆轲刺秦、列女孝子等等。

c、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雕刻技法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平面浅浮雕,即在打磨平整的砖石上,将所绘物象轮廓周围的平面剔去一层,再对形象略施雕刻,有的还涂以彩色,多表现人物,如山东武氏祠的石刻画像;另一种是线刻,即在平面上以直线或曲线刻成图画,花鸟虫鱼或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方法,如四川画像砖中的花砖等。

d、各地的画像砖石各有特色。

山东朴重、四川活泼、河南雄健,在中国绘画雕刻史上有重要的艺术价值,鲁迅、林风眠都对汉代画像砖石有很高评价。

2、今存楚汉帛画有哪些重要的作品?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人物龙凤图》;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1972年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画。

3、汉墓壁画有哪些著名作品?

洛阳卜千秋墓壁画;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望都东汉墓壁画。

4、佛教美术何时传入中国?

对中国有何影响?

东汉明帝时佛教东传,佛教美术也随之传入中国。

佛教又称象教,凡佛寺中必有塑像和画像,因此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大量雕刻绘画作品。

从事佛教美术创作的历代工匠淹没无闻,而传名者仅有卫协、戴逵、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王维等有文化身份的大画家。

佛教对中国画的影响有:

a、不仅增加了新画科,并且声势非凡,唐以前佛教绘画曾经是中国画的主流。

b、增加了绘画新形式,尤其是造就了历代推演修正的伟大的敦煌艺术风格。

c、佛教绘画手法与中国传统勾线平涂法相融合,丰富了唐宋绘画技艺。

如张僧繇吸收佛画晕染法,有凸凹效果,画一乘寺壁画,得凸凹寺之名。

而南宋禅宗绘画也是由佛教绘画演变而来,成为中国水墨画史上的奇葩。

5、顾恺之在画史上有何地位?

顾恺之(346~407)是中国美术史上最早以绘为业的文人画家,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a、他率先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

顾以画为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使绘画不再被视为工匠的贱业。

b、他把体现对象之神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使绘画由重形似转向重神韵。

其传世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皆强调表现对象之神,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基础。

d、顾的作品构思精巧笔迹周密,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密体画派。

7、六朝三杰指谁?

“张家样”的特色是什么?

答:

六朝三杰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国吴曹不兴并称六朝四杰;加上唐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

画史上把陆探微和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属于“密体”画风。

张僧繇画天女、宫女“面短而艳”,追求形象丰满,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的造型,这种“面短而艳”的造型成为后世的楷模,被称为“张家样”。

8、我国古代山水画始于何时?

山水画论的开创者是谁?

答:

中国古代山水画始于东晋,隋代出现了形式完整的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盛唐二李的青绿山水趋向成熟,中唐出现水墨山水画,唐末五代时期水墨山水画成熟,占据了中国画的主流地位。

东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谈到山水画构思等,为山水画萌芽期的文献。

与顾恺之同时的宗炳有山水画论《画山水序》,其后王微写出更成熟的山水画论《叙画》,宗与王的画论可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专著。

9、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

他除了提出“张绢素以远映”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

《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

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

10、王微《叙画》有何意义?

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

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11、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

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

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骨法用笔:

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

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

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

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

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12、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这是历代画论中对两种风格画派的鉴赏、评说的高度艺术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画中表现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程式。

一派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在身上,犹如从水中出来;一派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

此语最早出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

13、魏晋南北朝、唐墓壁画有哪些主要作品?

目前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壁画重要的有: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绘画、河南邓县彩色画像砖墓壁画、南京西善桥南朝模印砖画、吉林通沟高句丽墓壁画、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墓壁画。

唐墓壁画以陕西为多且精——淮南王李寿墓、章怀太子李贤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14、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的特点是什么?

莫高窟早期壁画一般是指从十六国到北朝期间的作品。

与中后期(隋至元代)相比,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表现上都有明显不同。

早期敦煌壁画在内容上多为佛传、本生故事和说法图,并逐渐增加因缘故事题材。

早期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不追求准确比例和三维空间幻觉。

其次是装饰化的造型稚拙简略。

表现技巧也不平衡,动物画最成熟,人物次之,自然景色再次之。

人物形象注重动态描绘,夸张而活泼,与南朝士大夫画家强调以目传神的特色很不相同。

早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多为西域衣冠,可以清晰看出印度和西域风格影响,画面以土红为底,面部用凸凹法晕染(所谓天竺遗法),多以铁线勾形,细劲有力。

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六世纪二十年代),中原风格逐渐影响敦煌壁画,汉式衣装风靡一时,底色也由原来的土红而变白。

原来浑厚质朴的色调转变为浓丽鲜艳。

来自西域和中原的两类风格在敦煌早期壁画中渐渐走向融合,从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地域特征。

15、敦煌莫高窟壁画在唐代有什么发展?

a、敦煌唐代石窟有236个,几乎占了全部洞窟数量492个的一半,可见唐代石窟艺术的兴盛。

b、唐经变画规模宏伟,洞窟一面塑像三面都是巨幅绘画,画中人物众多,色彩绚烂,华丽辉煌。

这种通壁大画是唐敦煌壁画的重要特色。

c、唐代敦煌壁画分初、盛、中(吐番)、晚四期。

初唐承袭魏隋旧风,多说法图和本生故事,盛期以经变画为主,穿插社会生活情状。

大量穿插歌舞画面是唐经变画的重要特点。

16、展子虔《游春图》的特色是什么?

答: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

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游春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

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

17、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

阎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学而在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人物画。

阎立本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

前者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场面。

后者描绘历史上十三位君王,作为“兴废之戒”。

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

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

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

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

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18、为什么称吴道子为画圣?

吴道子创作活动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

至此后人皆誉其为“画圣”。

原因在于:

a、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体”:

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

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b、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

对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

他的作品是佛教题材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c、吴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山水在魏晋南北朝时萌芽,画法相当稚嫩,顾恺之、宗炳、王微虽然都提出了山水画的理论方法,但在操作上还是装饰性强而写实性少。

吴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才使山水成为独立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19、唐代画坛上的“大小李将军”指谁?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

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

李思训(653-718)唐宗室,工画金碧辉煌的重青绿山水,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

人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父子两人的画格律严密、笔法工整、色彩浓烈,代表着古典画派极盛时期的豪华的风格。

李氏父子的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和“春山行旅图”。

20、王维在画史上的地位?

王维(701-761),字摩诘。

由于年代久远真迹已佚,传为其作品仅“江山霁雪图”等。

王维开创以水墨浓淡渲染山水,与二李青绿设色山水判然有别,从而形成了朴素淡远、韵味清高的风格,给中国画注入新的生命力。

对后代文人画产生巨大影响。

王维之后水墨画逐渐兴。

有唐一代对王维的评价并不高,张彦远的《历代名画纪》将画列为神、妙、能、逸四品,各品列上中下三等,吴道子为神品上,王维为妙品上,相距甚远。

到了宋代,王维的画日益被人推崇,《宣和画谱》说“后世称重,亦云维所画不下吴道玄也。

”苏轼对王维和吴道子的评价中则对前者更为青睐。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声名盖由此起。

明代的董其昌指出王维的山水画成就,确认他为南宗画派的创始者,董的论断影响极大,后人沿袭其说,数百年来一统画坛。

21、唐代有哪些画马、画牛名家?

画马最有成就,且以画马出名的是曹霸、韩幹和韦偃,史称“曹、韩、韦”。

以牛为专题的绘画也是从唐代开始独立成画科,最有名望的画家是韩滉和戴嵩。

22、唐代仕女画有哪些代表性画家?

仕女画一作“士女画”,是我国人物绘画重要的一科,“仕女”一词唐以前和唐代专指帝王后妃夫人一类贵妇;宋以后“仕女”一词泛指佳人美女。

唐代仕女画多丰肌厚体,在“唐尚新题”风气之下,比较详实地记录了各阶层妇女的生活风貌,一反前代如“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专为封建道德说教的题材,给人一种崭新的感受。

唐代仕女画代表画家有张萱和周昉。

《宣和画谱》称张萱“善画人物,而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

”传世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比张萱稍后,《历代名画记》说他是贵公子,日日周旋于豪门之间,所画都是“贵而美者”的贵妇,又善画佛像,所创“水月观音”被称为“周家样”。

传世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和《听琴图》。

23、《历代名画记》有何价值?

唐朝是我国绘画繁荣时期,绘画著述也较前代为多,其中以张彦远(字爱宾)《历代名画记》篇幅最巨,影响最广。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绘画史著作。

此书共十卷,前三卷属画论,论绘画源流、兴废、技法、鉴赏、收藏和装裱;后七卷记载上古到唐会昌年间的画家共三百七十二人,其中唐画家占了二百零七人。

首先,《名画记》继承了谢赫“六法”论,并对其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发挥。

其次,《名画记》对绘画的流变和师承作了精确记述和分析,强调议画须知师资传承。

第三,《名画记》最早提出了“书画同体”的思想,随中国画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名画记》所记画家三百余人依朝代先后排序,每位画家都有小传和画评。

最后,《名画记》中,张彦远将画分为五品: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

”将自然列为绘画的最高品,显然是受道家思想的启发,从总体上抓住了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24、唐末五代有哪些著名的花鸟画家?

中国古代绘画,一直以人物画为主;花鸟画在南北朝时刚刚萌芽,到了唐代才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种,从唐末到五代花鸟画也趋于成熟,画风也由装饰向写实转变。

这一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家有刁光胤、滕昌佑、黄荃、徐熙等。

此时的花鸟画被后人分为“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25、“荆关”山水的特色是什么?

荆浩、关仝是五代山水画家,他们的山水画表现中原山水高古雄浑的气势。

米芾说荆浩“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

传为荆浩所作的《匡庐图》画幅竖长,描绘高耸入云的山峰,苍老的乔木,蜿蜒的山径,高垂的流泉,画面上峰峦层层,高峰深谷,突兀起伏。

  关仝真迹今已不存,为后人所题为关仝所作的八幅山水画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据后人的记载关仝笔法简略概括,深远淡古,喜画壮伟萧瑟的关河景象。

人称“关仝粗山”。

26、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阶段?

中国山水画从东晋顾恺之为发端算起,至唐末五代已有将近六百年的发展历史,涌现出不少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使山水画从表现经史故实的人物画的衬景发展为独立的画种,并经过五代、两宋和元的蓬勃发展而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以五代短短的五十年为界,前六百年是山水画草创、成长的时期,后四百年是山水画成熟升华的时期,五代正是山水画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

山水画的成熟是以各种皴法的完全齐备为标志的,出现皴法之前,六朝以至隋唐的的山水画都是以勾线染色的方法表现的,显得简单、少变化,缺乏自然景观的真实感,各种皴法的出现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而且是山水画自身具备了由写实向抒情进而向求意发展的动力,因此皴法的出现实在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第一个质的飞跃。

而从“勾线无皴”向“皴法”过渡的第一位重要画家就是荆浩。

27、荆浩的《笔法记》有什么贡献?

荆浩的《笔法记》文中以石鼓岩子(自然的化身)与他对话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见解,为后人留下了论及山水画创作法则、品评标准、法度与创新的关系等一整套严谨的理论体系。

他对艺术的见解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六要”上。

所谓“六要”:

“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通过“六要”提出了山水画不能满足于“似”,即仅仅模拟表象(华);而要求“实”,即物象的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真)。

荆浩在“皴法”即将诞生之时提出的“六要”成了以后数百年来无数画家创造并发展变化各种皴法的普遍原则。

28、南唐画院有哪些著名画家

中国有正式的画院设立开始于五代西蜀和南唐,它是在翰林院设立以后再从翰林院分派出来的独立机构。

画院的日常工作不外乎是绘制政教宣传和宫廷装饰、欣赏的作品。

著名的人物画家有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高太冲、顾德谦、曹仲元等。

29、“董、巨山水”的特色是什么?

董源、巨然是五代南唐、北宋初年的伟大的山水画家,他们生活在江南,作画题材均取自江南景色,开创了与荆浩、关仝一派北方山水风格截然不同的“江南画派”,画史上将他们两家的山水画并称为“董、巨山水”。

董源,主要生活在南唐中主至北宋初年,人称“董北苑”,山水、人物、花鸟皆擅。

最能体现他的成就和风格的就是水墨山水,如《潇湘图》、《溪山行旅图》、《寒林重汀图》等。

董源山水多用渲染而少勾勒,画面树石幽润、峰峦清涤、烟云吞水、草木葱郁。

构图多采用高远俯视之法,间或用平远之景,作品多长卷,作长山复岭、茂林绵延、水色空阔、溪流萦回中间点缀人物、渔舟、亭阁。

画面有一种恬淡幽美、丰润苍茫的诗情画意。

米芾曾称:

“董源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巨然,主要生活在北宋初年,巨然师法董源,是董源江南山水画派重要发扬者。

其山水画笔墨秀润,景色幽深,给人以安详宁静、平和清润之感。

米芾称“巨然师董源……布景得天真多”。

沈括《图画歌》云:

“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

董巨的江南景致和情趣得到后人极高的评价,他们以恬淡的笔墨塑造出平淡清远、超乎尘世的气象对后世的山水画影响之巨大为后世罕见。

宋米芾、米友仁、江参;元赵孟頫、高克恭、元四家;明沈周、文徵明、董其昌;清四王、吴hui、龚贤、石涛、wu残等名家,以及“米家山水”、“吴派”、“松江派”、“娄东派”、“虞山派”等诸多画家群都是董巨的继承者和发挥者。

30、李成、范宽的山水画特色是什么?

李成范宽是北宋初年杰出的山水画家,是继荆浩、关仝之后北方山水画派的高手。

同时又与关仝并称“北宋三家山水”。

他们的作品均以北方雄浑的山川为题材,笔致坚实,骨力特显,风格独特。

对北宋山水画发展以至后代师法的高峰,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李成今传世作品有《寒林平野图》、《读碑窠石图》等

范宽传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图》等

宋皇室驸马王冼曾就两家的作品评论道:

“李公家法,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范宽之作则“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

并以“一文一武”来形容各自的风格。

31、《益州名画录》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益州名画录》又名《成都名画记》,共三卷,北宋初年黄休复作。

记载了自唐乾元初到北宋乾德年间成都及附近地区见有画迹的在蜀画家五十八人,将其按“逸神妙能”四格区分,各立小传,评论他们的画艺。

后附有画无名和无画有名两部分略作述评。

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前人提出的“神妙逸能”四品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并且重新排序为“逸神妙能”。

对“逸格”的首肯是从画家的性格气质与艺术技巧相结合的角度上来考虑的,他认为最高水平的艺术风格不仅仅要看画家是否具有出众的技艺,更重要的是看画家有没有超群的品格。

这一观点的提出指出了文人画的特色和地位,导致了后来文人画与院体画的长期对立,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向着更广泛的范围、更深入层次的发展。

逸:

笔简形具,不拘常法而又能得之于自然。

神:

创意立体与自然相合

妙:

笔墨精妙,曲尽玄微,自心付手,不知所然

能:

形象生动

32、北宋有哪些著名的花鸟画家?

花鸟画始于唐代,极盛在两宋,而北宋最为重要。

北宋的统一打破了地域上的隔阂,使蜀中崇尚富贵艳丽的黄筌一派和江南追求野逸洒脱的徐熙一派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使北宋的花鸟画空前繁荣,应运而生了黄居寀、徐崇嗣、易元吉、赵昌、崔白、吴元瑜等花鸟大家。

易元吉、崔白、吴元瑜等人出,北宋花鸟画风为之一变,不进士大夫连宗室贵族宦官也追求淡雅荒寒的水墨意趣,这同当时苏东坡等人所提倡的文人画、郭熙对山水画的变革、李龙眠对人物画的变革是一致的。

黄派风格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形成徐黄两派并驾齐驱的局面,到了南宋,两派就基本融合了。

33、郭熙与《林泉高致》

郭熙是北宋画院画家,其子郭思将他写下的画论著作整理为《林泉高致》一书。

在此书中郭熙提出了关于山水画透视的“三远”理论,在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4、郭若虚与《图画见闻志》

北宋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对我国中古时期的绘画创作实践,尤其是当时的山水花鸟画作了经验性的总结,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后又一本重要的绘画史著作。

35、文同、苏轼与文人画的关系?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泛指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画。

元代人汤  最早使用该词,近代陈师曾有云:

“何谓文人画?

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所谓文人画。

”“文人画要素:

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文人画的作者一般是士大夫,而不是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画家;文人画是士大夫词翰之余的消遣或自我表现,故又称之为“墨戏之作”。

北宋中期形成了一股文人画的潮流,而代表这股潮流的就是文同与苏轼。

文同,字与可。

文同喜欢画竹,其画追求神韵,以画寄情,借画竹来抒发情怀,这就把画和诗结合起来,使绘画文学化了,奠定了文人画的基调。

继文同而起的苏轼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文同的风格并把它推向极致。

苏轼认为绘画是文人的一种高雅的修养,强调“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又与苏轼本人是大诗人大书法家,他的观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通过文同、苏轼等人的提倡和推波助澜,士大夫们一时风从,竞相以水墨简笔之绘画为消遣,林木窠石,梅兰竹菊成为他们画得最多的题材,一部分山水画和人物画也跳出了传统的圈子,称为墨戏画的一种。

北宋文人画使绘画文人画达到高潮,使绘画变成文人之余事,重视神韵而轻写实,开清明写意派之先声,文同和苏轼是这一运动的发端和中坚。

36、米芾、米友仁对山水画有何贡献?

米氏父子画山水喜欢先以简约的披麻皴画出山的结构轮廓,然后以密集排比的干湿和浓淡的横点子随皴而点,表现山峰林木润泽的江南景致,这种密集排比的有湿有干有浓有淡的横点子的山水画法,后人称为“米点”。

“米点”画法运用不同干湿程度的墨迹变换手法,米氏父子将其称为“云山墨戏”,这种画法与当时文同苏轼倡导的“抒胸写意”的文人画思想合拍,是北宋时代提倡抒情写意的绘画思潮的产物,它对后来元明清乃至现代的山水画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37、《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画院待诏张择端的作品,是我国风俗画的杰作。

它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特别是汴河水陆码头的繁华景象。

全图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开端是城郊景色;中段是全图最精彩的部分,描绘了汴河上面一座拱桥及其附近的热闹景象;末端是繁华的城内风情。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命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描写清明是节令,该图描绘清明时节扫墓踏青和汴河沿岸的活动;有人认为清明指汴京城里的“清明坊”,描绘的是清明坊到汴河口这一段的繁华热闹场面;另外有人认为清明有“承平”,“太平”之意,指天下安定和政治承平,是封建社会常用来称颂太平盛世的代词,“清明上河图”写帝京内外繁华的景象并呈献皇帝御览,冠以“清明”既是美化盛世之意。

38、宋徽宗和北宋画院

宋徽宗赵佶是杰出的画家,能书善画,尤工花鸟,风格精工富丽又有水墨情趣。

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听琴图》、《雪江归掉图》等。

宋徽宗创办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完备的绘画学院,把画院变成了科举制度的一部分。

在他的提倡和资助下,画院吸纳了不少名家,也培养了很多名手。

南宋院体画的繁盛与徽宗兴画学是有很大关系的。

39、为什么说李唐是南宋画派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