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62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1节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小松鼠分松果”的同题,让学生先说出可以怎样分,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摆花片和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分的,亲身体验和理解平均分。

教法建议

教学时,教师应先放手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不管怎样分,教师都应当予以鼓励。

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的操作活动,并把操作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感知到抽象,逐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情分析

除法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种运算,虽然学会用2~6的乘法口决计算表内乘法,但是学习除法还是有难度的。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分东西”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有分的一样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平均分的概念。

学法建议

平均分概念的建立必须以大量的操作为基础。

学习中,学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体验具体分的过程,然后在班内讨论、交流、归纳分法。

最后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

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重点:

理解平均分。

难点:

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花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口×3=96×□=122X□=8

2.课件演示:

妈妈买来8个苹果,要分给小红和小丽。

师:

请你替妈妈分一分,小红和小丽各分到几个苹果。

3.师: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替妈妈分的。

小亮:

小红分3个,小丽分5个。

小刚:

小红分4个,小丽分4个。

小方:

小红分6个,小丽分2个。

4.师:

要想让小红和小丽分到的苹果个数同样多,每人应分几个?

(每人分4个)每人分4个苹果,她们就同样多了。

这样的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

认识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演示: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

师:

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到几颗松果,请同学们用花片代替松果帮它们分一分,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师:

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到的松果同样多,应怎样分呢?

请同学们再用花片代替松果分一分。

3.师:

小组交流分的方法,然后再说一说。

小刚:

每只小松鼠分一颗,再每只小松鼠分一颗…这样一颗一颗地分。

小亮:

每只分2颗,再每只分2颗……这样2颗2颗地分。

小方:

每只小松鼠分5颗,正好分完。

4.师:

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不管怎样分,他们分到的松果都是5颗,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每份指每个人、每只小动物、每行等。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看图选一选,(是平均分的画“√”)

2.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小狗分()根。

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个。

3.把12张画片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每份各是多少张?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10颗松果,分给两只松鼠

每只分5,分的同样多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课后反思:

 

第2节认识除法

(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摆,经历把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除法算式。

然后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并计算,使学生明白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材又出示了小兔分萝卜的情境图,让学生摆一摆,现固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法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复习平均分的知识,再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创造算式,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在交流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除法算式的含义、读写法。

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学情分析

除法算式是在学生认识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出现的,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平均分”,但对除法算式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学法建议

学生应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用学具实际分一分、用笔圈一图、画一画。

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试着用算式去表示平均分,然后在班内交流讨论,归纳出算式的写法。

最后读一读,记住读法。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用心记一记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

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难点:

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设疑导入

1.先画一画,再填空。

8个O,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

△△△△△△

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2.有10个小皮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分几个?

让学生用圆片表示皮球,分一分。

然后说一说每班分几个。

(每班分5个)

3.师:

我们知道10个小皮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5个。

这是用圆片实际地分一分得出的结果,像这样的问题怎样用算式计算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学习。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师:

有8个苹果,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苹果?

哪位同学说一说“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小红:

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就是2个盘子里的苹果个数相同。

2.师:

你们分得结果怎样,每个盘子应放几个苹果?

生:

每个盘子应放4个苹果

3.师:

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可以用除法表示。

板书:

8÷2=4(告诉学生“÷”叫除号)

师:

这个算式读作:

8除以2等于4。

(板书:

8÷2=4读作:

8除以2等于4)

4.师:

请同学们把算式读一读。

生读:

8除以2等于4。

师:

像这样“把物体平均分”的问题就用除法计算。

5.师:

请同学们看情境图列除法算式并计算。

课件演示:

把12个萝ト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ト?

(学生看图列算式,教师巡视,对有因难的学生给子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0÷2=516÷4=49÷3=312÷6=2

2.先动手摆一摆,再写除法算式

(1)5个0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2)8个△平均分成4价,每份()个

3.自由探索。

12个小朋友做早操,每队的人数同样多,可以怎样排队?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1)

8÷2=4

除号

8÷2=4读作:

8除以2等于4

课后反思:

 

第3节认识除法

(2)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分桃子的情境图和“可以放几盘”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每盘放得同样多,求“可以放几盘”要用除法计算,体会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也要用除法计算。

然后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写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

然后,教材呈现了一幅20个足球的情境图,让学生用花片摆一摆,写除法算式,认识各部分名称。

教法建议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在充分思考后,用学具去摆一摆。

教师要适时予以引导。

2.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让学生多说说算式表示什么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

3.教学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

提问时,做到人人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知了求“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学法建议

根据情境图和问题,学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凭经验想一想,然后写出算式并说明算式的意义,巩固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操作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除法算式。

难点:

经历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圆片。

一、复习导入

1.问:

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出示:

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2)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显示:

问:

根据他刚オ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6÷3=2)

问: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读作:

6除以3等于2)

问: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表示:

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3.教师谈话:

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分桃子

(1)出示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

(2)师问:

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

(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指名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

(5)问:

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能分成几盘?

(6)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

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

(7)问:

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

6÷2=3(盘)。

(8)问: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先让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9)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

6个桃子,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3份。

(10)问:

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

(算式中,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

2.分足球

(1)出示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2)提问:

“毎只筐里装5个”是什么意思?

(每5个放一筐就是说每份是5个,每筐要放得同样多)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

(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桃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分一分。

(4)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

20个足球,每5个放一筐,放了4筐。

(5)问:

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谁能把刚才我们分篮球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

20÷5=4(筐)。

(6)问: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先让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7)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

3.对比感悟

(1)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

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2)问:

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先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6个桃子,每2个1份,可以分成3份

6÷3=2

被除数除数商

课后反思:

 

第4节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的是鱼缸里有3种鱼的情境图,然后设计了两个问题:

“3种鱼一共有多少条?

”“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乘法,另一个是除法.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初步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材最后通过博土兔提出“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乘除法。

教法建议

1.在探索算法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5÷3,并进行充分交流。

交流时,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算法,找出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

2.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

但他们还是基于单一地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还不能将乘除法联系起来理解和思考。

学法建议

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关键是充分地思考算理。

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获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选择合适的条件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数学思考。

锻炼小组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

幻灯片和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好吃的水果,你们想吃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吧。

(播放幻灯片,师生共同观看)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提乘法问题并列乘法算式。

师: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4个桃子、4个西瓜、4个苹果,共有12个水果。

师:

那你能提出有关乘法算式的问题吗?

生:

三种水果一共有多少个?

……

师:

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

那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板书学生提的问题。

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师:

谁能来列一下算式?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生:

3×4=12(个)。

一下,乘法是求几

师:

式子中3、4、12分别表示什么?

生1:

3指有3种水果。

生2:

4指每种水果有4个。

生3:

12指一共有12个水果。

师:

谁能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

我用口诀“三四十二”

2.引导学生提出除法问题并列除法算式。

师:

如果我把这些水果平均放在三个篮子里该怎样放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做法和想法后,小组展示。

师:

你还能根据图意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①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

把这些水果放在篮子里,如果每个篮子里平均放3个,那么需要几个篮子呢?

师:

怎样列式呢?

生:

12÷3=4(个)。

师:

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方法。

引导:

同学们一般得出几个3是12。

请学生上台摆一摆,教师给予适时的帮助和讲解。

师:

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

我用口诀“三四十二”。

师板书式子和口诀

3.比较上面的乘法和除法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

乘法和除法问题是相关联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出示小黑板:

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两种计算方法又综合起来学习了一下,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而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在具体的环境和问题中,我们应该不同对待。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身边的乘法和除法问题,然后写在小本子上。

来校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

1.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3×4=12(个)

口诀:

三四十二

2.12个水果,3个放一盘,需要多少个盘子?

12÷3=4(个)

口诀:

三四十二

课后反思:

 

第5节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具体情境图,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法建议

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然后提出教材中的第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只要学生的方法正确,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如果学生想不到用乘法口诀计算,那么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用口诀计算的过程。

接着提出第2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求商时应怎样想,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算得快。

第3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口诀的。

最后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试一试,脱离了具体情景的除法计算。

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掌握得如何,并注意个别指导。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同一情境图中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又进一步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

学法建议

1.在充分观察情境图情况下,通过思考讨论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

3.学习讨论中要善于运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口诀求商。

过程和方法

通过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用2~6的口诀求商,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比较简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

12个苹果,篮子;每个学生准备12个圆纸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

同学们,我这里有12个苹果,要把它们放在3个篮子里,那么每个篮子里放几个呢?

(指名上台演示)得出:

可以放4个。

2.教师重新演示一遍,让学生认真观察,每篮放3个后,还剩几个?

(生:

正好放完)

师:

1个篮放3个,2个篮子放6个,3个篮子放9个,4个篮子放12个。

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3乘以几等于12?

生:

3×4=12,所以12÷3=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师:

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

每3个放一堆,动手分一分,看可以放几堆?

生:

可以放4堆。

师:

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生:

12÷3=4(堆)。

师:

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

我是这样想的,3乘以几等于12?

三(四)十ニ。

(2)师:

今天妈妈给亮亮买回来15条漂亮的小金鱼,妈妈忙着去做饭,让亮亮把这些金鱼平均放进3个鱼缸里,亮亮一看傻了眼,下面我们帮亮亮分一分吧。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

15÷3=5

师:

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

3乘以几等于15,三五十五,所以15÷3=5。

(同桌交流方法然后汇报)

师:

刚才我们知道了用乘法口诀能迅速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边说边板书)

2.巩固方法,灵活运用。

(1)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交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师:

你们是怎样想的?

同桌说一说。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做一做

20÷4=6÷2=18÷6=8÷2=

20÷5=6÷3=18÷3=8÷4=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做的时候想一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哪两道除法算式。

2.游戏:

“找朋友”

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及相对应的商的卡片,然后把算式卡片和商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让他们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一种求商的简便方法——那就是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去求商。

我们还知道了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

一人说出乘法口诀,另外两人说出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

3=415÷3=5

12÷4=315÷5=3

三四十二三五十五

课后反思:

 

第6节活动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材分析

花店里的数学,这是一个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综合应用活动。

教材用2页的篇幅呈现了一幅花店的情境图,并给出了6种花的售价。

其中以学生的活动为线索,引导性地提出2个问题:

“买2枝康乃馨、1枝剑兰,一共是多少元?

”“我有10元钱,想买5枝花,怎么买?

”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

教材最后设置了“自主小天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法建议

1.本节是一个活动课。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

可以以谈话形式导入,也可以模拟花店情景,引导学生扮演图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知识。

2.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要予以适当的引导。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以班内交流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对计算乘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

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所以对于本节课,学生易于掌握。

学法建议

1.学生应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情境图,可以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找出图中丰富的数学信息。

2.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展示归纳掌握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经历观察、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

2.会选择适当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初步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能进行正确的解答。

难点:

培养初步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

课件、花店的情境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你都喜欢哪些花?

学生对话。

师:

花不仅能够美化我们的环境,还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今天,咱们就来发现和解决花店里的数学问题。

(课件花店情境图)

二、解决问题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花店的情境图,这里面的花你们都认识吗?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生:

我发现这些花真漂亮,百合花最美。

学生或说各种花的价钱,或比较价钱……

师:

现在老师想买2枝康乃馨和1枝剑兰,大家算一算要花多少钱。

生:

这太简单了,1枝康乃馨3元,2枝就需要6元,再加上1枝剑兰1元,一共是7元。

师:

这位小朋友要花10元钱买5枝花,你给他提个建议,该怎样购买。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