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575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docx

复旦情商课魅力女教师上课全部内容

开头十句话

1.关怀是在你的生命当中能让你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

2.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有很多不幸,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经历挫折和苦难。

3.说到孤独心的时候,我一定要跟大家强调清楚就是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

4.确实如此。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贱,你只有到了国外之后,才感觉到自己的根原来就是死死的扎在了中国。

5.浪漫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乌托邦,浪漫是一种美丽、罕见和崇高甚至神圣的情感。

6.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对方说的是你心里想说却无从表达的话。

7.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为了奉献。

你之所以交朋友的原因是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要奉献。

8.我们所要感恩的对象不止是这个人,而要把我们这种涌泉相报报给全世界我们所有接触到的人。

9.如果有一天中国人无论走在世界上的哪里他都在播撒善的种子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歧视。

10.当你要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或者命运的时候,再多的思考,再多慎重的思考都不是多余的。

首先我必须声明一下,以下的分段和重点句纯属于我个人的见解,如果你有好的思想和想法的话。

请自己动手修改一下,并上传到网上,让更多和陈果老师有共鸣的同学看到。

而且我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文中有些句子我无法渗透的理解,所以可能存在错别字,请看到这个文档的同学们。

帮忙改一下吧。

优秀的思想是应该被分享的。

真实思想的交流有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思想。

正式上课

关怀心

我发现老师的话总是能起到短时间内的、急性的效果,那就是很多人在几天之内拼命的想要施展自己的关怀心。

给自己的室友、给陌生人、或者是给自己的家人。

我们曾经说过,循序渐进才是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够直达永恒啊。

所以这个关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怀是在你的生命当中能让你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们有句俗话:

“助人为快乐之本”,所以如果你要实施关怀的时候,请你先问一下你这个关怀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你是发自内心深处出于良知的一种快乐的驱动,那你一定要大胆去做。

但是如果你是因为出于无所谓、他要求我这么做我就这么做吧,那我告诉你,你在浪费你的时间。

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最不智慧的行为,不管你是用何种理由去加以解释。

同时,如果你帮助别人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个自己“善”的氛围,给别人的印象我是个“大好人”,那我劝你也放弃吧,因为这种自我牺牲背后一定有更为严重的回报性要求。

你为什么要牺牲啊?

你为什么要为一个陌生人牺牲啊?

你肯定是希望当你下一次出现危难的时候陌生人能够以同样的、甚至加倍的牺牲来给你回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它已经不是关怀啦,它已经背离了关怀真正良知的渠道,它已经走向了它的反面。

所以不要急于去关怀别人,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为什么要关怀他人,以何种方式是在关怀他人,我最终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要的只不过是自我关怀的奉献,自我爱的奉献,那才是真正的关怀。

关怀他人的人首先自己要把自己料理的很好啊,有些同学自己的学业搞的一头雾水,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搞的一塌糊涂,然后这个时候还想提供很多建议或忠告。

天助自助者,你先把自己料理好了,然后你自己的生活先要达到一种快乐的、圆满的状态。

因为关怀是一种付出,只有富足的人才可能付出啊。

你本身就是一个很贫乏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各项事情一碗水都端不平的人,你怎么去帮人家去端平这碗水呢?

所以自己的很多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我希望大家不要急于去给予关怀。

而且你要知道,关怀的对象是谁?

是人,人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对象你不能忽视,那就是你自己,真正的关怀是基于人性的平等,所以关怀他人就跟关怀自己一样。

耶稣告诉我们:

“爱人如己”,什么叫爱人如己?

就是我爱别人就像我爱我自己一样,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真的是爱你自己的啊。

自爱跟自私不是一回事,自爱就是对自我的一种保重,自爱重视的是对自我的性格、自我发展的一种认可。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可能给别人关怀。

如果你对你自己生活的种种状况都达到一种厌恶的状态,自己在做着让自己觉得很讨厌、很不幸的事情,这时候你根本就是背离了自爱。

你怎么可能知道如何去关怀他人呢。

所以,你要关爱别人之前,你要先学会关怀自己。

你只有知道什么对自己是好的,你才知道什么对他人是好的。

你只有学会了自爱,你才可能学会真正的去关怀他人。

所以关爱是一个很深的学问,并不只是行为上的助人为乐,助人并不都为乐。

只有当助人为乐的时候,这样的乐才值得你去承担,这样的乐你才应该去实施啊。

在关爱的世界里人人平等,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不是指除我之外的他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属于我要关爱的对象。

包容心

我们在包容他人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包容自己。

什么叫做包容自己呢?

那就是要原谅自己曾经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同时,要学会包容自己的命运、包容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有很多不幸,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经历挫折和苦难。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处于一种烦躁的状态,处于一种对抗的状态。

那我告诉你,一旦对抗就出现不自由,你可以去理解这句话,当你和一个事物去对抗的时候,你已经让你自己不自由了,因为这个对抗本身对你造成了一种束缚。

而当你和一个事物去和解的时候,你是真正达到自由啦。

因为对抗的时候,你有很多力量的实施并不是因为你自己的需要,而是因为要统摄对方,但是当你和对方和解的时候,你彻底解脱了这种对抗的关系。

你才能够如我所释,如其所释。

所以这才是一种包容,你要跟生命当中各种不幸包容,当然也跟自己的幸福包容。

哪怕有朝一日我们身上发生了厄运、如果我们身上出现了不可治愈的疾病。

你要记住,你要自己直面自己的困境。

并且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命运的时候,那就恭顺的领受这份命运。

这就是于生命的一种和解,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这是一种大气的姿态。

孤独心

说到孤独心的时候,我一定要跟大家强调清楚就是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

Alone和lonely不是一回事一样。

孤独它是一种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它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

所以孤独的人他往往是因为自成世界、自成体系,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啊。

这个词它本身就是一个很高贵的词。

你看真正的禅者他一定是圆融的。

印度那个叫恒河边上的冥想者他就是圆融的,道教里面那种可以冥想达到羽化的那些人也都是圆融的。

同时,他们都是孤独的。

所以孤独者他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他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

但是,什么是寂寞?

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虚无啊,然后百无聊赖之后像困兽一样在自己陡势当中踱来踱去。

想看书看不进去,想看电影看不进去,想打游戏没有心情。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这种焦灼的状态,好像要逃离樊笼一样,这个时候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这样的状态称之为寂寞。

它跟孤独不是一码事。

同时,孤独是一种思想带来一种挥之不去的气质。

孤独者周围笼罩着思想。

它给人的一种气质是一种娴静的,淡定的。

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由于虚无引起的恐惧,他往往是因为自己找不到伴,但是一个人又没办法好好的自处,所以他表现的非常的焦灼,百无聊赖。

孤独它对环境是没有必然要求的。

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者是跟他们的朋友在一起。

甚至孤独者就坐落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落上。

孤独者是因为自己的一份心境。

所以,即便是身处闹市、被人群包围,孤独者依然能做到“和静清寂”。

无论何种环境,他能与环境相和谐。

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他能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这绝不影响他个人的清寂。

“清”是清静,“寂”是冷寂。

这四个字是日本茶道的精神。

如果你把茶道理解成只不过是一套仪式、一套服饰、或者只是人们表现对茶的喜欢的一种形式的话,那么你实在是太低谷茶道了。

茶道,茶道,是茶的道啊。

道是什么?

是真理。

真理是什么?

是精神。

所以“和静清寂”这四个字是茶道的精神,它也是一个真正孤独者的精神。

日本人之所以这么崇尚茶道的原因就是想在高度发达、高度繁荣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一份清寂,依然希望在繁华当中做一个孤独者。

体验孤独,独处之快感,所以这才是孤独者。

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一种病,当你感觉到自己是寂寞的时候你生病啦。

你这时候需要一副药方啊,药方是什么?

是人群、是喧闹、是有人陪着你、或者说是社交。

对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

但是在这里我也要非常冷酷的提醒大家,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跳转社交段落)。

所以人是需要孤独的。

因为人在孤独的时候、独处的时候,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我。

同学们要知道我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少的。

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是由你的父母来支配,你也很认可。

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跟哥们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是属于共同的。

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的一部分时间是被我占用的。

即便你一个人在自习教室里自修,你好像是alone状态了,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作业的、你的专业的、功课的。

退一万步说,我一个人独居一个小屋子(所有课上完)这个时候我是孤独的吧?

不,你会非常自然的打开你的电脑,开启你的MSN、QQ。

在这一瞬间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属于任何人,但不属于你自己,它甚至属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

然后你说没有啊,有的时候我会独自一个人出行啊,然后出行的时候在公共汽车上我就在盘算自己的思想啊。

并非如此,因为上海的公交车很糟糕,因为它上面有移动电视,彰显它的先进。

但是实际上它把我们的五官全部都占用了,它剥夺你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唯一的那一点点时间。

即使没有它大家也有mp3嘛,没有mp3你也有掌上电脑嘛。

所以你的每时每刻都属于不属于你的任何东西在占用着。

你仔细想想我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有吗?

很少。

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你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自如的生活,所以我们格外的需要孤独。

因为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自如的生活(跳转到距离产生美)。

但是你要知道,距离让人感到孤独,但是拥挤使人丧失敬意。

我们每天都窜梭在拥挤的街道上,我们在拥挤的教室上课、我们排着队在拥挤的教室吃饭。

当我们外出的时候,我们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拥挤着都很难保证自己堂堂正正的站姿,每次都熬得很辛苦。

因为我在读本科的时候做过一个兼职,是做淮海东路一个报社的记者。

那个时候每次上班都要坐公交车而且是上班高峰期,每次上车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好像要做一个咸鱼罐头里面的一条咸鱼一样。

记得一次最严重的是车子开了一小时我的脸贴着窗玻璃一个小时。

等到我下车的时候,我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脸还对称吗?

你就觉得这一边好像已经凹进去了。

所以很多我们就在一个拥挤的环境当中,这样的拥挤的环境不管我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人与人之间都在互相干扰、打搅。

就像这条长条的桌子一样,只要有一个人在抖脚整个长条的桌子都会受到干扰。

正因为这样的拥挤,所以人与人之间才缺失了敬意。

而且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和别人讲话,不是与同学讲话,就是与室友讲话、msn上面讲话。

所以我们很少时间跟自己讲话。

正因为我们不停的被人群包围着,你要知道常常出现的东西会让你感觉到审美疲劳。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想找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我们对人产生了疲劳,我们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产生了严重的疲劳。

失去了儿童般纯真的好奇心。

而且拥挤很多时候会带来喧闹,喧闹剥夺了我们的宁静,剥夺了我们的闲情。

但是人只有在宁静的状态当中他才可能以闲情去欣赏他人之美、去欣赏生活之美啊。

所以我们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当你无需迫于无奈去跟他人对话的时候,你才能够恢复跟自己的对话。

只有当你不需要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跟自己打交道。

但是人一旦跟自己对话的时候,人就是自我反思啊。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思考别人的时候产生了智慧,人也是在自我批判而不是批判他人的时候展现了自己的勇气。

所以自己何等重要,一个陪伴我一生唯一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对它很疏忽。

我们来谈谈很多人对孤独者的误解,我们讨论过很多误解。

比如快乐和开心是有区别的;浪漫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虚伪,浪漫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乌托邦,浪漫是一种美丽、罕见和崇高甚至神圣的情感。

很多人认为孤独者是很无趣的。

在这里要纠正一下,孤独者往往是极其有趣,极其丰富的人。

因为他不是迫于无奈而陷入寂寞,这是他自我选择的自我的消遣方式啊。

你想一想,你一个人能保持孤独,依然能自得其乐,这个人该是一个多大的矿藏啊。

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乐趣在给自己提供新鲜的资源,还有比这样的人更加有趣的吗?

让你自己孤独的呆上一天,你能保证这一天都过得非常有情趣吗?

孤独者是圆融状态,孤独者不是缺失状态。

我认识一个老者,这个老者是一个国家一级歌唱家。

他的一天我就觉得相当的孤独也相当充实。

早晨非常早起来,然后带着鸟笼就到阜新公园去打太极拳,而且他已经这样打了五十年了。

打完太极拳呢,他就慢慢的溜着他的鸟到逸夫舞台去看京剧。

他的太太就拎着菜篮子到菜场逛几圈,然后跟周围的邻居互相聊聊天。

到了中午听完了京剧,他便摇头晃脑的回到了家里,跟太太一起吃午饭。

吃完午饭之后,他稍微眯一会儿,之后戴上巴拿马草帽,穿上背带裤。

要知道他已经70多岁了,接着戴着两个塑胶手套,干吗?

培养他的花花草草。

大便在别人看来是很臭很脏的东西,他视之如宝哇。

大便被慢慢的输入到他的花草之中。

这种欣喜之情啊。

弄完之后洗了手,他的太太便端出来很多点心,一起吃点心,(他们并没有说话,老夫老妻相处就如同空气一样那么和谐)。

然后他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思考着怎么把他的花花草草养育得更好,他的太太在安心的给他捺布鞋,有的时候是做一些针线活。

到了下午的一定时间,两个人出去散一圈。

之后回来吃晚饭。

吃完之后两人一起聊一会天,看一会电视,吃一点点心,吃完后睡觉。

你就觉得这一切都很孤独啊,但这一切都很美好。

我还认识一位复旦的同学,他也是个孤独者,也挺有趣的。

他并不富裕,但很多学生确实也不富裕嘛。

他告诉我一种独处而自得其乐的方式是什么呢?

出了复旦大学校门之后,跳上任何一辆公交车,坐到底,再坐回来。

手里拿着小本本把沿路的商店给记下来,他跟我说杨浦区大多数的车他都已经坐过啦。

他有时候还记个公交站什么的。

所以有时候有人在BBS上问地点的时候,他总是会立刻冒出来回帖,因为他的回答是经验之谈嘛。

虽然他不是上海人但他了解的比我还要多。

这也是一种自我消遣的方式。

(跳转到思想才是灵魂)

你的孤独是充实而美丽的状态。

同时要记住孤独不是一种姿态,孤独是一种真正的境界。

真正的孤独者不是要找一个僻静的角落然后来实现我的孤独。

你明明知道孤独是心灵一份诗意的栖居。

你的手跟脚再怎么动也没有用哒。

所以,孤独不在乎你找到何种角落,真正的孤独者哪怕你是在人群当中,你都是一块激流当中的浮沫。

你都是一个沙漠中的托钵僧啊。

大家有没有看到沙漠中的托钵僧啊?

浩瀚的沙海当中孤独的一个行者啊。

所以孤独跟特定的角落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固然孤独在很多时候表现出沉默,但是孤独跟沉默没有必然关系。

我们不能给真正的孤独者下一个定义。

因为孤独者是思想的流浪者,精神的流浪者。

我经常在学校里面看到一个男生穿得垮垮的,抽起一支烟来用烟的烟团来营造孤独的气氛。

无论是抽烟也好,饮酒也罢。

它都是通过一种麻痹的手段或者一种摆酷的手段来达到一种孤独的虚假表象。

孤独者是思想的流浪者,精神的流浪者,你没有思想,没有精神的人是孤独不了的。

你充其量只是一个寂寞者而已,你是用烟灰来点燃你寂寞的冷清啊。

所以不要以为孤独是可以有某种形式可行的。

当你对孤独心这种本质的追求变成一种孤独表象形式的追求的时候,你已经非常肤浅啦,你已经庸俗不堪啦。

同时,孤独不是要刻意要培训自己具有某种气质,犹豫的气质,贵族的气质,孤独的气质。

孤独是我们最原始的,最本真的、最自然的状态。

你想想看,人自从离开母体之后你的皮囊再也没有进入过任何人,哪怕是握手、哪怕是性行为。

你的皮囊只属于你,离开母体之后你的身体再也没有和其他人在物理的意义上同在过。

同时上帝是孤独的,如果真的像基督教所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男人和女人。

那么上帝是孤独的,我们也是孤独的。

真理是孤独的,正因为真理是孤独的,所以真理时不时会挑选一个人来找到它。

即便是我们认为我们所生活的热闹而繁华的地球它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孤独的蓝色小点啊,淹没在一片寂寞当中。

孤独是我们的命运,但是你不要以为这是个很糟糕的命运。

因为当我们的命运不可扭转的时候我们只能做到顺从的,尊敬的领会它。

很多时候这种命运其实是很幸运哒。

因为你会发现世界上所有的思想者千姿百态,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都是在心灵上孤独哒。

而且孤独者不代表他无趣,他是极其丰富有趣的。

孤独者不代表他寂寞,他有这最诚实可靠的朋友。

思想一定是源于孤独。

如果你看过梭罗的《瓦尔登福》你会发现他刻意的在寻找孤独。

他的瓦尔登福是在一个小岛上。

离他最近的人类也要一英里。

他在这样的小岛上,住在自己用木板搭建的小屋里两年零两个月,并写下了《瓦尔登福》。

他还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一个孤独者的散步》,所以真正的思想是源于孤独。

孤独很多时候是一份恩赐,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跳转到感恩心)。

社交

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

虽然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社交是很吸引人的。

它意味着酒会、意味着精英、意味着优雅的微笑、意味着法式的问候。

廉价并不是指它没有价值,它有价值,只是它的价值不高。

你仔细盘问一下自己,自己为什么要社交?

社交的动机是什么?

社交的动机无非有两种:

第一种,是出于利益关系和将来的实用关系,我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搭建我的人脉。

所以它是一个功利的目的、实用的目的。

每个人在其中都只不过是被利用他人的工具和利用他人的工具。

第二种,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为什么?

因为人和人之间你在社交的过程当中你接触的时间如此短促,你们的交谈如此的肤浅,怎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的了解。

又怎么可能意识到你知为你之价值之重大。

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呢?

所以我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再多寂寞者的累加他也逃不出寂寞的。

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你把它重复一千遍它还是无意义的一样。

一句无价值的话你把它重复一千遍它也成不了真理。

(回到孤独心段落)

距离产生美

人跟人很多时候就像两个国家一样,怎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跟人需要保持一个适度的、宽阔的、自然的领土。

并且在人跟人之间、两个国家之间、在我们的疆界之间还应该有一段中立的地带。

这段中立的地带我们把它称之为人与人之间恰当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

因为如果你没有距离的话,你根本领略不到对方的美.如果两个人走得太近、两个疆界走得太近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和一个人凑得太近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他被夸张的缺点或者被夸张的优点,但是你却领略不到他的全貌的。

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每天都在照镜子,当你跟你的镜子离得很近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最多看到一张脸嘛。

你看不到你自己人之唯我的全貌的。

如果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你把两个石头往一个水池里面丢,如果这两个石头离得很近的话,它们彼此之间会影响到自己的涟漪啊。

彼此之间已经不完整了、干扰了、破坏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距离。

适当的距离会使每一个人成为完整而独特的风景。

适当的距离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思念。

你要知道啊,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坏了我们的大事,很多人我们看的时候我们的感知仅用视觉。

但是你会发现,当你看不见他这时候你才可以动用你全身的细胞去感受他,因为你怕忘掉他,他是如此重要,你不能忘掉他,但你看不见他,于是我们去怀想他,我们去惦记他,我们去思念他。

当我们看得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其他细胞都死亡了,我们只用眼睛在领路对方,这个或者那个。

但是我们感受不到他的气息、感受不到他的磁场、感受不到他对我的影响。

小别胜新婚我估计就是这样的道理,我记得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因为跟中国距离很远嘛,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家人和国家的重要。

确实如此。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贱,你只有到了国外之后,才感觉到自己的根原来就是死死的扎在了中国。

因为工作方便我住在学校的宿舍,我并不常常回家,因为回家很多时间就要被母亲占用、被爸爸占用。

当我在上海的时候,我跟我母亲打电话和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总觉得很方便嘛,要回家几十分钟就到了。

但是一旦我到了国外的时候,半年的时间里我每天可以和妈妈打一个小时的电话。

为什么?

太想她了。

当我听到他的声音的时候,当我第一句话是中文“喂”而不是英文“hello”的时候,那种兴奋的感觉无以言表。

太想她了。

那个时候她说什么不重要,只要她在说,只要我的耳朵里是充斥着我母亲的声音,我就觉得非常之满足。

对于国家也是一样的,我们在中国的时候总觉得它这不好,那不好。

诸如此类的缺点你可以罗列一大推,如数家珍啊。

但是你真正到了国外之后,一个非中文语言为母语的国家。

当你听到中国两个字的时候你会颤抖哒,即便不是听到中国就只是听到China,然后关于China的一切你都会极其的关心。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说到China的不好,他立刻就成为你的敌人。

因为我在神学院里面学习,神学院里面有个礼堂,礼堂的前排就是我所站的地方。

是各个学生所在的国家的国旗。

当我们开完集体会议之后,我们所有的人都跑到前排去找我们的国旗。

找到之后,当你拉着自己的国旗的时候,那种感觉让你就不知不觉把手放在胸口,因为你好想它呀。

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什么不好,什么都好,连缺点都是好。

这就是距离产生的一种思念。

这是我们身在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感觉。

以至于我当时回国是逃回来的。

那里的空气非常好,水果非常好,天高云淡,蓝天白云,但是那里不是家。

你没有一种家的感觉,你总觉得你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一个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没有家的感觉,有一种不着调、没有根的感觉。

所以当我坐了很长时间的飞机回到家的时候,下了飞机,到了浦东机场我就看到了一片灰蒙蒙的天、拥挤的人群。

当时我心里就在想,就让我死在这个垃圾很多的地方吧,就死在这里啦,因为这是家啊,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周围没有人的话,我很想跪下来吻一吻这个机场啊。

那是我的家,我回家了。

所以很多时候距离就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爱、产生了这样的思念(回到孤独心段落)。

思想才是灵魂

所以孤独者不是沦于寂寞,他是自我选择的一种消遣方式。

同时,一个真正的孤独者他一定非常热爱思想。

因为你能让一个人始终充满情趣,始终保持创意,他的源头就是一个唯一的思想啊。

人是因为有了思想才成为人哒。

所以孤独者的快乐是思想者的快乐。

因为思想的宽广所以他的快乐十分的持久。

就像帕斯卡曾经说过:

”人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微粒,但是这个比小小的微粒还小的头脑竟然可以思考整个宇宙“。

思考是多么的伟大。

同时,大家如果有过这种读书的快感,在读书当中所出现的这种交流的快感,你就会明白孤独是让思想者与思想者的交流更加的畅通。

我们很多时候在读书就会感觉到自己有一种羽化的状态。

这是一个道家的名词,什么叫做羽化?

就是自我已经消失了,自我消失在弥漫的空气当中,自我如羽毛一般飘起来。

有一种物我两忘,你我皆忘的境界。

我们看书看到认真时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对方说的是你心里想说而又无从表达的话。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时不时会发现:

“wow,it’sme”。

它要么在描述我,要么说出了我的感受。

这时候我们就会出现交错时空的共鸣感。

你原本有很多疑惑,这些疑惑就像尘封的脚印一样,你基本上不去触碰它,因为触碰的结果你也得不到解决。

但是就在这一瞬间,某一个前人智者他一生的思考就让你一时间可以畅然的饮下,饮下的同时,你那些尘封的脚印就被全部的点燃。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有时我们对一个学科的热爱,是从一本书开始被点燃的,有时我们对一门课的热爱,是由一个教师点燃的。

(插入下自己的感受。

陈果老师啊,这就是交错时空的共鸣感啊,我同情你啊。

同情的理解。

)这就是思想者和思想者之间畅通的交流。

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妙。

所以真正的孤独者一定极其热爱思想、读书。

孤独者应该也喜欢冥想吧。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冥想是与自然在对话。

我们在冥想当中是在于自我思想和灵魂在对话。

你不要以为灵魂只是囚禁在我们的皮囊之中啊。

灵魂是弥漫哒。

当你快乐的时候你能看到一株小草的快乐;当你轻盈的时候你看到一朵云彩的轻盈。

因为我们的灵魂是弥漫的。

所以当我们冥想的时候,我们是在和自己的灵魂在交流,让自己的灵魂能弥漫的更远,能够过的更自如。

(跳转到真实才是最高的高贵)

真实是最高的高贵

孤独者的有趣一定是真实的有趣,人在面对自我的时候在还在乔装打扮的话,那一定是无可救药啦。

任何的模仿、任何的迎合、任何的乔装打扮,它所表现出来的有趣最终的根源只是无趣。

因为他的真实无法有趣,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