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拔高课程九年级数学第3讲二次函数探究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教案10.docx
《春拔高课程九年级数学第3讲二次函数探究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教案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拔高课程九年级数学第3讲二次函数探究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教案1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拔高课程九年级数学第3讲二次函数探究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教案10
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知识点
二次函数综
合;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次函数
综合问题
2.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巧
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技巧及方法解决综合问题;
知识讲解
考点1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
1.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且a≠0),那么y叫做x的二
次函数,它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二次项系数必须是非零实数时才是二次函数,这也是判断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的重要依据.当b=c=0时,二次函数y=ax2是最简单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的三种表达形式分别为:
一般式:
y=ax2+bx+c,通常要知道图像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才能得出此解析式;顶点式:
y=a(x-h)2+k,通常要知道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才能求出此解析式;交点式:
y=a(x-x1)(x-x2),通常要知道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1,x2才能求出此解析式;
对于y=ax2+bx+c而言,其顶点坐标为(-,
).对于y=a(x-h)2+k而言其顶点坐标为(h,k),由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因此关键要抓住抛物线的三要素: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考点2勾
股定理及逆定理
1.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
a2+b2=c2)
2.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3.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为c。
(2)验证c2和a2+b2是否具有相等的关系,若a2+b2=c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考点3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思路
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具体方法如下:
(1)先假设结论成立,根据直角顶点的不确定性,分情况讨论;
(2)找点:
当所给定长未说明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还是直角边时,需分情况讨论,具体方法如下:
①
当定长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分别以定长的某一端点作定长的垂线,与数轴或抛物线有交点时,此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点;
②当定长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以此定长为直
径作圆,圆弧与所求点满足条件的数轴或抛物线有交点时,此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点;
(3)计算:
把图形中的点坐标
用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从而表示出三角形的各个边(表示线段时,注意代数式的符号)。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或者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或者利用三角函数建立方
程求点坐标。
例题精析
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0,-3),对称轴是直线x=1,直线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D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
(3)点E为y轴上一动点,CE的垂直平分线交CE于
点F,交抛物线于P、Q两点,且点P在第三象限.
①当线段
时,求tan∠CED的值;
②当以C、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
直接写出点
P的坐标.
例2如图,直线
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
为B、C,点A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
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设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4的情形?
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例3如图,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C的坐标为(6,0).抛物线y=﹣
x2+bx+c经过A、C两点,与AB边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点P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点Q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AQ=CP,连接PQ,设CP=m,△CPQ的面积为S.
①求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并
求出m为何值时
,S取得最大值;
②当S最大时,在抛物线y=﹣
x2+bx+c
的
对称轴l上若存在点F,使△FDQ
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4,0),并且OA=OC=4OB,动点P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过动点P作PE垂直于y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过点D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的坐标.
课程小结
有针对性的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有助于为研究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提供有利的依据。
在探究二次函数与直角
三角
形的综合问题时,抓住
已有的信息及条件在函数图像中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规范解答】
(1)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代入点C(0,-3),得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
(2)由
,知A(-1,0),B(3,0).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
式为
,代入点B(3,0)和点C(0,-3),得
解得
,
.所以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
.
(3)①因为AB=4,所以
.因为P、Q关于直线x=1对称,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
.于是得到点P的坐标为
,点F的坐标为
.所以
,
.
进而得到
,点E的坐标为
.
直线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x=1的交点D的坐标为(1,-2).
过点D作DH⊥y轴,垂足为H.
在Rt△EDH中,D
H=1,
,所以tan∠CED
.
②
,
.
【总结与反思】
1.第
(1)、
(2)题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它们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解题.
2.第(3)题的关键是求点E的坐标,反复用到数形结合,注意y轴负半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的符号与线段长的关系.
3.根据C、D的坐
标,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写点E的坐标就简单了.
例2【规范解答】
(1)直线
与x轴的交点为B(3,0)、与y轴的交点C(0,4).Rt△BOC中,OB=3,OC=4,所以BC=5.点A的坐标是(-2,0),所以BA=5.因此BC=BA,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2)①如图2,图3,过点N作NH⊥AB,垂足为H.在Rt△BNH中,BN=t,
,所以
.
如图2,当M在AO上时,OM=2-t,此时
.此时0<t≤2.
如图3,当M在OB上时,OM=t-2,此时
.此时2<t≤5.
图2图3
②把S=4代入
,得
.解得
,
(舍去负值).因
此,当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存在S=4的情形,此时
.
③如图4,当∠OMN=90°时,在Rt△
BNM中,BN=t,BM
,
,所以
.解得
.
如图5,当∠MON=90°时,N与C重合,
.不存在∠ONM=90
°的可能.
所以,当
或者
时,△MON为直
角三角形.
图4图5
【总结与反思】1.第
(1)题说明△ABC是等腰三角
形,暗示了两个动点M、N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
2.不论M在AO上还是在OB上,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OM边上的高都是相同的,用含t的式子表示OM要分类讨论.
3.将S=4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解关于t的方程.
4.分类讨论△MON为直角三角形,不存在∠ONM=90°的可能.
例3【规范解答】
(1)将A、C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
c=8,
,
解得b=
,c=8,∴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①∵OA=8,OC=6∴
过点Q作QE⊥BC与E点,则
∴
∴
∴
∴当m=5时,S取最大值;
②在抛物线对称轴l上存在点F,使△FDQ为直角三角形,∵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的对称轴为
,
D的坐标为(3,8),Q(3,4),
当∠FDQ=90°时,F1(
,8),当∠FQD=90°时,则F2(
,4),
当∠DFQ=90°时,设F(
,n),则FD2+FQ2=DQ2,即
,解得:
,
∴F3(
,
),F4(
,
),
满足条件的点F共有四个,坐标分别为
F1(
,8),F2(
,4),F3
(
,
),F4(
,
).
【总结与反思】
1.将A、C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
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先用m表示出QE的长度,进而求出三角形的面积S关于m的函数,化简为顶点式,便可求出S的最大值;
②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F点的坐标即可,注意不要漏
写.
例4【规范解答】解:
(1)由A(4,0),可知OA=4,∵OA=OC=4OB,∴OA=OC=4,OB=1,
∴C(0,4),B(﹣1,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ax2+bx+c,则
,解
得:
,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y=﹣x2+3x+4;
(2)存在.第一种情况,当以C为直角顶点时,过点C作CP1⊥AC,交抛物线于点
P1.过点P1作y轴的垂线,垂足是M.∵∠ACP1=90°,∴∠MCP1+∠ACO=90°.∵∠ACO+∠OAC=90°,∴∠MCP1=∠OAC.
∵OA=OC,∴∠MCP1=∠OAC=45°,∴∠MCP1=∠MP1C,∴MC=MP1,
设P(m,﹣m2+3m+4),则m=﹣m2+3m+4﹣4,解得:
m1=0(舍去),m2=2
.
∴﹣m2+3m+4=6,即P(2,6
).
第二种情况,当点A为直角顶点时,过A作AP2,AC交抛物线于点P2,过点P2作y轴的垂线,垂足是N,AP交y轴于点F.∴P2N∥x轴,由∠CAO=45°,∴∠OAP=45°,∴∠FP2N=45°,AO=OF.∴P2N=NF,
设P2(n,﹣n2+3n+4),则n=(﹣n2+3n+4)﹣1,解得:
n1=﹣2,n2=4(舍去),∴﹣n2+3n+4=﹣6,
则P2的坐标是(﹣
2,﹣6).
综上所述,P的坐标是(2,6)或(﹣2,﹣6);
(3)连接OD,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FDE是矩形,则OD=EF.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当OD⊥AC时,OD最短,即EF最短.由
(1)可知,在直角△AOC中,OC=OA=
4,则AC=
=4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D是A
C的中点.又∵DF∥OC,∴DF=
OC=2,∴点P的纵坐标是2.则﹣x2+3x+1=2,解得:
x=
,
∴当EF最短时,点P的坐标是:
(
,0)或(
,0).
【总结与反思】
(1)根据A的坐标,即可求得OA的长,
则B、C的坐标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的解析式;
(2)分点A为直角顶点时,和C的直角顶点两种情况讨论,根据OA=OC,即可列方程求解;
(3)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当OD⊥AC时,OD最短,即EF最短,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