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470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6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docx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实施细则

宁阳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

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

(讨论稿)

第一部分:

达标过关活动验收实施细则

一、验收组织

在县教育局达标过关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县教科研中心各学段根据《宁阳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的意见》规定的验收时间,按学科、分单项成立验收工作小组,每学科、每单项评委不少于3人,成员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

骨干教师采取异地交换的方式抽调,参与其它单位的验收工作。

抽调的骨干教师要参与本单位的达标过关活动。

二、验收方式

(一)上报参加验收人员。

根据《宁阳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的意见》规定的过关比例,各单位第一学年上报参加县级验收的比例为40%,第二学年为35%,第三学年为剩余未达标人员。

小学、初中以乡镇(街道)、县直学校为单位统算上报比例,按单项、分学科,依据初验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上报;高中以学校为单位统算上报比例,按单项、分学科,依据初验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上报。

(二)随机抽验。

验收采取事先不打招呼,随机抽验的方式进行。

依据各单位上报的参验教师名单和名次,按单项和学科,分别从上、中、下三档,随机抽取不少于1/3的教师作为抽验对象。

(三)等级评定。

被抽验教师按单项和学科排列的名次顺序,依次参加各项达标验收。

验收工作小组依据各单项和学科评价标准现场打分,根据每位评委记分的平均分,确定每位抽验教师的评定分数和等级。

学科知识等不能现场打分的项目,试卷经评委批阅后依据成绩评定等级。

平均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评定等级为“优秀”;平均分在80-89分之间,评定等级为“良好”;平均分在60-79分之间,评定等级为“合格”;平均分在60分以下,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评定“不合格”的人员,继续参加下一轮课堂教学达标过关活动。

六项技能全部达标者,颁发“合格证书”(“合格证书”不分学段)。

(四)过关率。

在学科和单项评审中,如果抽验的教师合格,该学科上报的参验教师全部达标;如果抽验的教师出现不合格,该教师排名以后的其他参验教师均视为不达标。

验收单位的过关率用该单位各学科和单项“合格”人数之和除以本单位上报的参验教师总数计算。

三、验收办法

(一)学科知识

每年举行一全县性的闭卷考试,依据考试成绩,确定各单位该项获奖人员和过关率。

(二)信息技术应用

1.验收方式:

现场公布课题,限时现场制作教学课件,现场展示讲述,评委评定。

2.微机室要求:

各单位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尽量使用高配置的计算机,要能上互联网,便于教师查找素材。

微机要安装MicrosoftOffice2003(需要安装公式编辑器)、WinRAR等常用软件和五笔、拼音等常用输入方法。

3.考核等级:

评委小组依据评价标准现场打分,取所有评委的平均分作为验收成绩。

按验收成绩和四个单项成绩确定考核等级。

4.验收具体步骤:

序号

内容

时间

人员

具体要求

1

整理微机室

考试前2天

学校机房管理员

微机能正常运行、能上网、安装有常用软件

2

命题

考试前一天

各学科评委组长

于考试前一天确定3个课题,密封后交考核领导小组组长

3

确定考核人员,入场、熟悉环境

8:

00—8:

25

申报考核的教师,考核小组成员

抽签确定考核人员,考核人员进入微机室熟悉考试环境,安装个性化软件

4

试题分发

8:

25-8:

30

评委

5

内容一考试

8:

30—9:

00

闭卷考试,考试结束,考生将答卷保存在指定位置

6

内容一评卷

9:

10—11:

00

评委

按评分标准评卷,公布成绩

7

内容二、三

9:

0—11:

20

参加考核教师

自主、独立设计教学案,制作课件,可以到互联网下载素材,但不能抄袭网上已有的课件,或到自己的邮箱、博客等下载以前的课件。

8

课件收交

11:

20—11:

30

参加考核的教师

参加考核的教师制作课件发送至指定的邮箱或保存到指定位置。

9

学习评价标准

2:

10—2:

30

学科评委

在学科评委组长带领下,学习评价标准、结合所选课题确定评价要点,打分区间。

10

课件演示、阐述、评价

2:

30—6:

00

参加考核的教师、评委

教师按初验成绩顺序边演示边讲解课件,阐述课件制作的原因、作用、要达到的目的、所用技术等,评委打分

(三)课堂教学

1.课题确定。

依据参验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进度指定课题,学校或个人不准以考试等借口故意推托。

2.组织方式。

抽验教师按规定的顺序讲课,讲课顺序依据学科教师排列的名次顺次进行,能按课程表进行的依据课程表实施,不能按课程表进行的由学校统一进行调课。

3.等级评定。

验收工作小组依据《课堂教学评分标准》现场打分,根据每位评委记分的平均分,确定每位抽验教师的评定分数和等级。

3.过关率。

在学科评审中,如果抽验的教师合格,该学科上报的参验教师全部合格;如果抽验的教师出现不合格,该教师排名以后的其他参验教师均视为不合格。

验收单位的过关率用该单位各学科“合格”人数之和除以本单位上报的参验教师总数计算。

(四)“三环节”教学设计

1.抽验对象。

依据各单位上报的参验教师名单和名次,在确定“课堂教学”抽验对象之后,从剩余参验教师中按上、中、下三段,每段随机抽取不少于1/3的教师作为抽验对象,参加该项达标验收活动。

2.评定课题。

在验收活动的前一天,工作小组按学科分别命制3个课题,依据验收单位各学科的参验人数,分别印制相应数量的课题签,按学科装入信封密封。

组织进行“教学设计”活动时,采取现场抽签方式进行。

3.评定方式。

以乡镇(或县直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各单位提供相应数量的考场和A4白纸,考场数量依据本单位抽验教师人数确定,每个考场安排30人,考号为本单位抽验教师所排列的名次,考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相同学科集中编排,并在考号前写明该抽验教师参验的学科。

抽验教师抽签后统一进入考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监考人员由教科研中心教研员及学科评委担任。

4.资料限制。

抽验人员只允许携带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习题资料,其它资料一律不准带入。

(五)教学基本功

1.验收时间。

粉笔字、钢笔字各6分钟,毛笔字8分钟;普通话:

4分钟。

2.书写内容、字体和字数。

验收小组建立验收题库,被验收人从题库中,现场抽取内容参加验收;字体为楷体;字数:

钢笔书写30字,粉笔字书写20字,毛笔字书写16字。

3.普通话内容。

验收小组建立验收题库,被验收人从题库中,现场抽取内容进行朗读。

4、组织方式。

被抽验人按照报名表名次顺序依次参加验收。

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依次进行。

普通话验收时,被抽验人准备时间为2分钟。

5、等级评定。

“三字一话”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粉笔字成绩占30%、钢笔字占20%、毛笔字成绩占20%、普通话占30%。

评委依据《“三字”技能评价内容和标准》和《普通话技能评价内容和标准》,对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四个项目分别进行百分制评价,再折合汇总。

每个项目中,所有评委的平均成绩为该被验收者此项最终成绩。

6.音体美、理化生实验教师,除参加“三字一话”验收外,还要参加专项教学基本功验收。

若两者均被抽验,各按50%的比例折合;若被抽验其中一项,按该项成绩计分。

(六)科研和课程开发能力

1.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考核,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查阅档案、听课、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县、乡考核,采取PPT课件现场展评、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展评内容为“草根式”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效果,展评时间限15分钟以内。

2.课程开发能力。

学校考核,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查阅档案、听课、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县、乡考核,采取PPT课件现场展评、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展评内容为课程开发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及效果,展评时间限15分钟以内。

 

第二部分:

学科知识达标过关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

(一)内容。

主要考试内容为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中考说明及高考考纲、试题研究等。

(二)分值。

总分为100分,各部分所占比例为:

1、课程标准,20分。

主要考查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三维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等。

2、教材教法,30分。

就教材某一节或某一个单元进行分析,提出教法建议等。

3、中考说明及高考考纲,20分。

中考高考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样题分析等。

4、试题研究,30分。

能够熟练解答高考、中考试题,并分析其命题意图、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评分标准等。

(三)评价标准。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之间为良好,60—79之间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三部分:

信息技术应用达标过关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

(一)验收内容。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教师能熟练操作微机,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源,灵活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设计教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常见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为:

1.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

(25%)

2.使用网络与人交流,收集教学资源,考查网络应用能力(15%)

3.课件制作,考查教学资源开发能力(50%)

4.使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考查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能力(10%)

(二)评价标准。

1.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

本项内容以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1—6项使用Word2003及以上版本,7—9项使用Excel2003及以上版本。

(1)文件的新建、编辑、保存(5分):

按要求新建文件、保存文件,字数不少于100字,满分5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页面、段落、文字设置,6分。

(3)使用批注,2分。

(4)插入图像、页码,2分。

(5)表格的插入与编辑,2分。

(6)拼音,公式、符号等的输入,3分。

(7)在电子表格中录入学生成绩,添加表格标题,1分。

(8)按要求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2分。

(9)成绩统计:

会使用公式及求和、求平均等常用函数,2分。

2.使用网络与人交流,收集教学资源(15分)

(1)将指定内容发送到指定邮箱:

对方成功接收、内容完整得5分,否则不得分。

(2)将收集教学资源时用到的网站保存在收藏夹中,通过屏幕截图展示收藏夹,5分。

(3)将网络搜索到的教学资源下载并分类存储,5分。

3.课件评分标准(50分)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指标说明

科学性

(7)

科学性(3)

教学内容正确,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学科特点,无科学错误、知识性、政治性错误

规范性

(2)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逻辑性

(2)

知识体系结构合理,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

教育性

(10)

教育理念(3)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

针对性

(2)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表述规范,重点难点突出,适应于相应认知水平的学生

趣味性

(2)

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直观性(3)

直观、形象,各种媒体资源的呈现方式灵活,搭配合理,展示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技术性

(25)

操作情况(5)

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

课件播放流畅、运行稳定,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误,

设计水平(12)

自主设计工作量大,软件应用有较高的技术水准,充分利用软件的各项功能,解决课件制作中的问题,素材资源丰富,使用规范、合理

媒体应用(8)

恰当使用多种媒体(如图片、表格、图表、图形、视频、音频、动画),并能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可实现超链接功能

艺术性

(8)

界面效果

(2)

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

美工效果

(2)

文字清晰、字体设计恰当、色彩搭配合理协调,风格统一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媒体选择

(2)

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切合教学内容,和谐协调,配合适当

媒体设计

(2)

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动态效果好,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趣

4、使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10分)

(1)能熟练使用投影机(大屏幕电视)、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现代教学设备。

5分

(2)课件展示:

表述清晰、语言规范、能准确阐述设计意图、所用技术;快速准确回答问题,熟练演示课件。

5分。

第四部分:

课堂教学达标过关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

(一)小学

1.验收内容

(1)教学目标。

一是看目标制定是否符合课标要求;二是看内容是否全面,知识目标是否具体,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否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合理;三是看表述是否清楚、准确。

(2)教学内容。

一是看教学内容理解是否正确,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二是看是否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否根据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3)教学过程。

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三个环节。

①课前预习。

一是预习设计,是否能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要求是否明确;二是实施过程,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是否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②课中实施。

一是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内容要求和学生特点;二是教学结构是否完整,情境创设是否典型,总结是否全面准确,拓展和延伸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和内容要求,是否突出了自主探究;三是教师的讲解是否精练、准确,指导点拨是否精准。

③限时作业。

一是设计质量,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内容是否全面,层次性是否清楚;二是组织实施,组织实施是否做到限时闭卷,认真批阅。

(4)教学效果。

一是看非智力因素培养情况,兴趣是否浓厚,参与是否积极,是否乐于合作,是否注重学生习惯培养;二是看限时作业成绩。

(5)教学基本功。

一是看教师的说写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二是看教态,是否做到教态亲切自然;三是教学手段运用,看教学用具能否使用恰当,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四是教学机智,能否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2.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要求

评价等级和分值

得分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教学

目标

(5)

1、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

2、目标全面。

3、表述清楚、准确。

≥4.5≤5

≥4<4.5

≥3<4

<3

教学

内容

(5)

4、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容量适当,正确把握重点、难点。

5、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4.5≤5

≥4<4.5

≥3<4

<3

(40)

课前

预习

(10)

6.预习设计:

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预习有针对性,预习内容具体,要求明确。

7实施过程:

有效进行预习指导和评价,及时、准确地掌握预习情况。

≥9≤10

≥8<9

≥6<8

<6

课中

实施

(20)

8.教学方式(5分):

教学方式灵活,符合新课程理念、内容要求和学生特点。

≥4.5≤5

≥4<4.5

≥3<4

<3

9.结构与模式(5分):

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特点和内容要求,探究性突出,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分配合理,活动调控得当。

≥4.5≤5

≥4<4.5

≥3<4

<3

10.讲解与指导(10分):

能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准确,点拨精准,指导及时到位,评价恰当,语言简练。

≥9≤10

≥8<9

≥6<8

<6

限时

作业

(10)

11.设计质量:

限时作业设计符合课标要求,内容全面,层次性强。

12.组织实施:

限时闭卷,批阅认真。

≥9≤10

≥8<9

≥6<8

<6

教学

效果

(45)

13.非智力因素培养(兴趣、合作、习惯等)。

(10分)

≥9≤10

≥8<9

≥6<8

<6

14.限时作业成绩。

(35分)

教师

基本功

(5)

15.说写能力:

普通话准确,书写规范。

16.教态:

教态亲切、自然、大方。

17.教学手段:

教学用具使用恰当,操作规范,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8.教学机智:

灵活处理各种课堂突发事件。

≥4.5≤5

≥4<4.5

≥3<4

<3

综合

评定

评价等级:

3.评定说明

满分为100分。

(1)教学目标(5分)

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内容全面,表述清楚、准确,评定为“优秀”;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内容全面,表述准确,评定为“良好”;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内容全面,表述清楚,评定为“合格”;目标不符合课标要求,表述不清楚,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4.5≤5;良好:

≥4<4.5;合格:

≥3<4;不合格:

<3。

(2)教学内容(5分)

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容量适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能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能结合实际,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评定为“优秀”;正确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准确,体现出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评定为“良好”;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准确,评定为“合格”;不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不能准确把握重难点,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4.5≤5;良好:

≥4<4.5;合格:

≥3<4;不合格:

<3。

(3)教学过程(40分)

①课前预习

预习设计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内容具体,要求明确,能有效地进行预习指导,能准确地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二次备课实效性强,评定为“优秀”;预习设计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预习内容具体,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次备课恰当,评定为“良好”;符合课标要求,预习内容具体,能及时了解预习情况,能进行二次备课,评定为“合格”;预习内容不符合课标要求、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9≤10;良好:

≥8<9;合格:

≥6<8;不合格:

<6。

②课中实施(20分)

1)教学方式(5分)

能结合实际,灵活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调控得当,效果突出,评定为“优秀”;能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效果较好,评定为“良好”;能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评定为“合格”;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4.5≤5;良好:

≥4<4.5;合格:

≥3<4;不合格<3。

2)结构与模式(5分)

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特点和内容要求,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分配合理,能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和反思,拓展延伸符合课标要求,评定为“优秀”;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特点和内容要求,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分配合理,评定为“良好”;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特点和内容要求,课堂结构完整,评定为“合格”;教学模式死搬硬套,结构不完整,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4.5≤5;良好:

≥4<4.5;合格:

≥3<4;不合格:

<3。

3)讲解与指导(10分)

能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准确,重点突出,点拨精准,评价科学,语言简练,评定为“优秀”;能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准确,及时点拨,评价恰当,评定为“良好”;能面向大多数学生,正确讲解,评定为“合格”;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讲解不正确,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9≤10;良好:

≥8<9;合格:

≥6<8;不合格:

<6。

4)限时作业(10分)

能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度,题量适中,层次突出,限时闭卷,评价认真,评价为“优秀”;内容全面,层次清楚,限时闭卷,评价认真,评定为“良好”;内容全面,限时闭卷,评价认真,评定为“合格”;没进行限时检测,或不能做到限时闭卷,评价不认真,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9≤10;良好:

≥8<9;合格:

≥6<8;不合格:

<6。

(4)教学效果(45分)

①非智力因素培养。

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参与,乐于合作,注重学生习惯培养,评定为“优秀”;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注重学生习惯培养,评定为“良好”;能激发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习惯培养,评定为“合格”;学习兴趣低,不注重学生习惯培养,评定为“不合格”。

(10分)优秀:

≥9≤10;良好:

≥8<9;合格:

≥6<8;不合格:

<6。

②限时检测成绩(35分)。

评委当堂命题进行限时检测,采取百分制,所有学生的检测平均分数乘以35%,为检测成绩。

(5)教学基本功(5分)

普通话准确,板书规范,教态自然、亲切、大方,教学用具使用恰当,能科学使用现代教学设备,操作熟练,能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评定为“优秀”;普通话准确,板书认真,能恰当使用现代教学设备,操作熟练,能及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评定为“良好”;能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认真,能独立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评定为“合格”;不能用普通话教学,板书不认真,不能独立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评定为“不合格”。

优秀:

≥4.5≤5;良好:

≥4<4.5;合格:

≥3<4;不合格:

<3。

(6)综合评定

验收人员对各项评价指标逐项评定,统计出各项得分之和,计入“评价总分”,根据总分在“评价等级”栏内注明“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二)初中

1、验收内容

(1)教学目标:

①难度是否符合课标要求;②内容是否全面,能否涵盖三维目标;③描述是否规范,行为条件是否明确,行为动词是否准确,行为对象是否具体。

(2)教学过程

①课前预习

1)预习设计。

A、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是否明确,能否说明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目标)的要求,体现预习方法的指导。

B、预习内容。

认知前提是否是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内容编排是否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衔接过度是否自然。

预习问题能否涵盖所有基础知识,问题排列是否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否合理设计或整合预习素材,丰富学生感知的内容,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

C、预习诊断。

预习诊断能否依据预习任务设计,诊断内容能否涵盖预习知识,题型是否合理,诊断难度是否符合预习任务的要求。

2)预习实施。

学生在课前是否完成了预习学案,完成率是否达到80%的学生完成80%以上的内容;教师是否进行了抽阅或信息收集。

②课中实施

1)交流展示。

是否组织学生进行了预习交流,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了共性结论和共性问题;是否组织了展示活动,展示是否全面,能否展现预习结论的形成过程和预习诊断成果。

预习交流可以采取课前组织、课上集中组织或按预习任务分块组织的方式进行。

预习展示可以采取板演、实物投影、口头解说、演示等方式进行,展示人员可以是小组代表,也可以是小组集体。

2)精讲点拨。

能否对预习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讲解内容是否具体,讲解是否条理、透彻,讲解有无知识性错误;能否针对难点、重点开展探究活动,探究过程是否清晰,探究效果是否明显。

3)反思拓展。

围绕重点、难点是否开展反思活动,知识内涵挖掘是否到位,研究过程是否回顾分析,研究方法是否梳理;是否进行了拓展活动,是否注重了前后知识以及与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应用能力或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提升;反思和拓展难度是否适当,是否符合课标要求。

4)系统总结。

是否组织了系统总结活动,活动要求能否体现三维性;学生能否形成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系统认识。

③限时作业

1)设计实施。

难度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内容是否涵盖所有知识点,题型是否与当前的中考吻合,内容比例是否合理,基础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是否符合4:

1。

组织过程是否规范,能否当堂闭卷、限时组织,能否统一收交。

2)作业成绩。

限时作业批阅的平均分不低于80分。

(3)教学基本功。

①语言。

能否用普通话组织教学;②板书。

板书是否条理,书写是否工整;③教态。

教态是否亲切大方;④教学手段。

能否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媒体;⑤教学机智。

能否灵活处理突发的教学问题。

3.评价标准

(1)等级标准

①教学目标(5分)。

难度符合课标要求,内容体现三维性,目标描述规范,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准确,行为对象具体,评定等级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