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138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2.docx

语文第四单元备课2

学科:

语文年级:

四年级

课题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个性化

修改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

《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

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

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 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5、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6、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9、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1课时。

学科:

语文年级:

四年级主备人:

陈辉璇参备人:

王宁赵雪

课题

13.夜莺的歌声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

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过渡:

是呀!

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

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

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二、交流、讲座内容。

下列句子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三、交流讲座方法。

1、逐句讲座交流。

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

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教学后记:

 

课题

14*小英雄雨来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等词语。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4、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3、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1、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3、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三、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1、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

 

教学后记:

 

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

可是,你知道吗?

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挂图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

是呀!

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

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着重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

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

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

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语段: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

3)指导朗读。

(语段: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4)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5)“本来。

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过渡:

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

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

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

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

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6、(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

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国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化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

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教学后记:

 

课题

16*和我们一样的享受春天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地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

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

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

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夜空”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

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

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

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3、自主阅读

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教学后记:

 

 

 

16*和我们一样的享受春天

个性化

修改

课题

语文园地四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

副词、农谚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小黑板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小黑板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

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

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

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

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

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

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

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

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

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

“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

“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

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

(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课题

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个性化

修改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语,及相关词语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3  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4、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能把句子的意思说得更明确。

背诵古诗,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积累语言。

提高学生的收集表达能力。

复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复习难点:

能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复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课时: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

(6分)

pān dēnɡ wān yán kuò sàn

tún bù kònɡ xì dònɡ tínɡ

二、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

擦伤(chā cā)    仰卧(yǎng rǎng)

波澜(lán luán)      柔嫩(nèn lèn)

三、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3分)

公路盘曲__________而上。

刚才还高兴得唱曲________儿的几个年轻人,此时也屏________息凝神,车里顿时安静了。

那屏________障似________的山峰在车窗外,有的近在身边,似________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

四、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7分) 

(暇)←→(  )    (  )←→(  )

(闲暇) (   )    (   ) (   )

(  )←音→(  )    (  )←肖→(  )

(   ) (   )    (   ) (   )

五、恰当解释我会选。

(6分)

簇:

①聚集。

②聚集成的团或堆。

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成堆的东西。

1.孩子们簇拥着乐队老师走进少年宫。

(  )

2.炎夏,花园里花团锦簇,分外娇艳。

(  )

3.一进院,一簇菊花引起我的注意。

(  )

六、我能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分)

1.我想起刚才做的梦,心头依然突突地跳。

(    )

2.他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讲台。

(    )

七、补充词语。

(8分)

突(  )森(  )   (  )地而(  ) 

(  )(  )雄伟 连(  )不(  )

奇(  )罗(  ) 色彩(  )(  )

(  )(  )似(  ) (  )(  )万千

八、我能把句子填完整。

(5分)

1.桂林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行______________,人在_____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浮天水送无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

九、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5分)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

2.微风吹来,荷花如少女一般翩翩起舞。

(    )

3.这样的天山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    )

4.蝴蝶在花间飞舞,时而高飞,时而低舞,时而落在花瓣上。

(    )

5.怎样粗的树呢?

要四五个人合抱才围得过来。

(    )

十、关联词语我会用。

(4分)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   )风雨再大,池塘里的小青蛙(   )不害怕。

3.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稍一伸手(   )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4.(   )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这时天山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