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简答整理.docx
《药理简答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简答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简答整理
1.简述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包括药物方面、动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1)药物因素:
如给药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等。
(2)动物因素:
如种属差异性、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个体差异性等;
(3)饲养管理及环境因素:
包括患畜的饲养管理及环境应激等方面。
2.何谓药物和毒物?
如何理解二者间辨证关系?
(1)药物是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各种化学物质;而毒物则是指能对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各种化学物质。
(2)药物和毒物间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
药物超过一定剂量对机体可产生毒害作用;在特定情况下,药物和毒物二者间可相互转化。
3.何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如何理解二者间辨证关系?
(1)对因治疗系指针对疾病产生的病因进行的治疗;对症治疗系指针对疾病表现的临床症状而采取的治疗。
(2)辨证关系:
对因治疗在和畜、禽感染性疾病作斗争中具有重大意义;但对症治疗对病因不明、症状严重,或在尚无对因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是一项重要措施;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各有其特点,临床上往往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4.联合用药产生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有哪些?
分别予以解释。
联合用药后产生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有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
指联合用药后产生的药效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总和;
(2)相加作用系指两药合用的药效等于它们单独应用的药效之和;
(3)拮抗作用系指两药合用的药效减弱或相互抵消。
1.为何具有药理效应的药物在临床上不一定有效?
1、这是因为影响药物作用包括了药物方面、动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1)药物因素:
①剂量:
治疗疾病时需要一定的剂量才能显效;②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药理效应;③给药方案:
为了维持药效,大多数药物需间隔一定时间重复给药;④联合用药会产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药效。
(2)动物因素:
①种属差异:
动物种属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性;②年龄、性生理:
幼畜和老年家畜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动物高;母畜对药物敏感性一般比公畜高;③病理因素:
各种病理因素都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特别是肝、肾功能损害时,药物的代谢和排出会相应受到影响。
(3)饲养管理及环境因素:
良好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保障动物健康的基本条件,也有助于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营养不良、体质衰弱的家畜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1.简述新斯的明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1)作用机理:
通过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合,使AchE活性暂时受抑制,阻止AchE对乙酰胆碱(Ach)的水解作用,导致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Ach蓄积,从而增强或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
(2)主要用于:
①胃肠弛缓;②重症肌无力;③箭毒中毒;④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引起的尿潴留、子宫收缩无力、胎衣不下等。
2.局麻药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常用诱导局部麻醉方法有:
(1)表面麻醉。
(2)浸润麻醉。
(3)传导麻醉(外周神经阻断)。
(4)静脉阻断。
(5)硬膜外麻醉。
(6)脊髓或蛛网膜下腔麻醉。
(7)封闭疗法。
1.试述除极化和非除极化肌松药的肌松作用机理及药理作用特点。
(1)去极化型肌松药作用机理:
与骨骼肌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结合后,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去极化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胆碱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从而使骨骼肌松弛。
作用特点:
①最初出现短时肌束震颤;②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现象;③抗胆碱酯酶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能加强之;④治疗剂量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2)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通过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2胆碱受体,竞争性地阻断ACh的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作用特点:
增加运动终板部位ACh浓度可逆转其肌松作用,中毒时可用抗胆碱酯酶药解救。
2.试述阿托品的作用机理、主要药理作用及应用。
(1)作用机理:
通过竞争性地与M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Ach)或其他拟胆碱药与M受体结合,从而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
(2)主要药理作用:
①对多种内脏平滑肌,特别是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有显著松弛作用;松弛虹膜扩约肌和瞳孔睫状肌,表现为扩瞳、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②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与汗腺的作用最强;③对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④过量可呈现中枢兴奋作用。
(3)临床应用:
①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②有机磷或拟胆碱药中毒的解救,可与胆碱酯酶复活剂配合应用;③麻醉前给药,以制止腺体分泌和避免迷走神经过度兴奋;④防治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试述肾上腺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用途。
(1)药理作用:
①心脏:
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加;②血管:
收缩皮肤、黏膜和肾血管;小剂量扩张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③血压:
升高血压;④平滑肌: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
⑤其他:
如异化作用加强,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脂肪分解加速。
使马、羊等动物发汗,兴奋竖毛肌等。
(2)应用:
①心脏骤停的急救;②治疗各种急性、严重性过敏性休克;③与局麻药配伍,延长局麻作用时间;④外用局部止血。
1.试述吸入性麻醉药和注射麻醉药的作用特点。
(1)吸入性麻醉药特点是:
麻醉剂量和深度易于控制,作用能迅速逆转;(1分)麻醉和肌松的质量高;(1分)药物消除主要靠呼吸而不是肝或肾的功能;(1分)用药成本低,但给药需要特殊的装置,有的易燃易爆。
(1分)
(2)注射麻醉药的优点是:
能比较迅速和完全地控制麻醉的诱导,不需要麻醉机和麻醉设备,便于头部或眼部手术;(1分)麻醉药的吸收和消除不依赖于呼吸道,引起恶心几率小;(1分)不污染环境,无爆炸危险;通过计算机控制输注泵给药,还能做到实时监控。
(1分)
缺点是容易过量,麻醉深度不能快速逆转,麻醉和肌松的质量总体上不如吸入性麻醉药;(1分)药物消除依赖于肝肾功能;(1分)多数需要通过复合麻醉或平衡麻醉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1分)
1.简述盐类泻药作用与应用。
(1)盐类泻药大量内服后因在肠道难吸收,形成高渗透压而阻止水分被吸收,从而扩张肠管,机械性地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引起排粪。
(2)临床主用于:
马或猪大肠便秘(配成4~6%的溶液灌服);排除肠内毒物、腐败分解物或辅助驱虫药排出虫体。
1.简述缩宫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
(1)药理作用:
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因剂量不同而异,小剂量能增加妊娠末期的子宫节律性收缩和张力,较少引起子宫颈兴奋,适用于催产;剂量加大,使子宫肌张力持续增高,出现强制性收缩,适用于产后止血或产后子宫复原。
(2)应用注意:
产道阻塞、胎位不正、骨盆狭窄及子宫颈尚未开放时禁用。
1.比较缩宫素与麦角新碱作用的异同点,麦角新碱于产前应用有何危害?
(1)相同点:
缩宫素和麦角新碱均能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
(2)不同点:
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因剂量不同而异,小剂量能增加妊娠末期子宫节律性收缩和张力,较少引起子宫颈兴奋,适用于催产;剂量加大,使子宫肌张力持续增高,出现强制性收缩,适用于产后止血或产后子宫复原。
麦角新碱对子宫体和子宫颈都有较强兴奋作用,剂量稍大既导致强制性收缩。
因而只能用于产后,如产后子宫复原不全、胎衣不下等。
(3)由于麦角新碱对子宫体和子宫颈都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剂量稍大既导致强制性收缩。
因此如用于产前会使胎儿窒息和子宫破裂。
因此禁用于催产或引产。
1.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适应症。
(1)治疗母畜的代谢病,如牛的酮血症和羊的妊娠毒血症。
(2)治疗感染性疾病,对严重感染性疾病可结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联合应用。
(3)治疗关节炎疾患,可改善症状。
(4)治疗皮肤疾病,用于皮肤非特异性或病态反应性疾病。
(5)治疗眼、耳科疾病,可防止粘连和疤痕的形成。
(6)引产,可用于母畜,如猪和牛的同步分娩。
(7)治疗休克,糖皮质激素对各种休克都有较好疗效。
(8)预防手术后遗症,可用于防止脏器粘连、减少创口疤痕化。
2.简述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注意事项。
(1)急性中毒性感染,必须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配合应用;禁用于病毒性感染和缺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细菌性感染。
(2)对于非感染性疾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旦症状改善应立即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3)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期,妊娠期,结核菌素诊断期及疫苗接种期均禁用。
(4)肾功能衰竭,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应慎用。
3.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减轻炎症症状,防止炎症造成组织粘连或瘢痕形成。
(2)免疫抑制(抗过敏)作用:
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可治疗或控制许多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3)抗毒素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减轻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缓解毒血症状。
(4)抗休克作用:
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增强机体对抗休克的能力,对各种休克如过敏性、中毒性、低血容性、心源性等休克都有一定疗效。
1.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既可以减轻或防止急性炎症期的炎症渗出、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也可减轻和防止炎症后期的纤维化、粘连及瘢痕形成。
(2)免疫抑制作用:
对免疫反应过程的多过环节具有抑制作用。
既能抑制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减弱其对抗原的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还能抑制免疫复合物基底膜,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3)抗毒素作用:
对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所致损害作用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细菌外毒素所引起的损伤无保护作用。
(4)抗休克作用:
对各种休克都有一定疗效,可增强机体对休克的抵抗力。
其抗休克作用与其稳定生物膜、保护心血管系统有关。
另外,其抗炎、抗免疫和抗毒素作用,也是其抗休克作用的组成部分。
(5)影响代谢:
如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
大剂量还增加钠的重吸收和钾、钙和磷的排除,长期使用可致水肿、固执疏松等。
1试述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理、解热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1)作用机理: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而产生解热镇痛作用。
(2)药理作用特点:
解热镇痛抗炎药只能使过高的体温下降到正常,不能使正常体温下降。
(3)解热注意事项:
①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滥用会使机体的保护功能下降,并影响正确诊断;
②高热可过度消耗机体能量,加重病情,特别是幼畜,高热危害更严重,适时应用解热药可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
③解热镇痛药只是对症治疗,由于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因此仍应着重对因治疗。
1.简述呋噻米利尿的作用与应用。
(1)作用机制:
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髓质部和皮质部对Na+、Cl-的重吸收,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并间接使K+、H+排泄增多。
(2)临床应用:
①各型水肿性疾病,如心性、肝性、肾性水肿;②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加速体内毒物排泄。
1.硒和维生素E有何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1)硒和维生素E具有以下关系:
硒具有抗氧化作用,与维生素E在抗氧化损伤方面有协同作用;硒和维生素E都能维持畜禽正常生长,维护骨骼肌和心肌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2)临床意义:
动物维生素E缺乏的症状与缺硒相似,在防治白肌病及雏鸡渗出性素质等硒或维生素E缺乏症时,补硒同时添加维生素E,防治效果更好。
1.简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特点。
(1)抗菌谱广,对几乎所有的G-菌和大部分G+菌、绿脓杆菌、支原体等均有作用。
(2)杀菌力强,在体外很低的浓度即显示高度抗菌活性。
(3)吸收快、体内分布广泛,可治疗全身各系统或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4)抗菌机制独特,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5)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2.简述磺胺类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
(1)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次内服剂量加倍。
(2)动物用药期间应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排泄;幼畜和肉杂食兽使用磺胺类药时宜与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服;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K。
(3)钠盐注射对局部组织有很强的刺激性,宠物不宜肌内注射。
(4)磺胺类药物一般与抗菌增效剂联合,以增强药效。
(5)蛋鸡产蛋期间禁用。
3.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联合为何能产生协同效应?
(1)磺胺类药通过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FH2)合成酶,使FH2合成受阻。
(2)增效剂通过抑制FH2还原酶活性,使FH2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3)磺胺类药与增效剂联合,可从两个不同环节阻断叶酸代谢,最终干扰叶酸合成而抑制敏感菌的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和微生物的繁殖功能,产生增效作用。
4.简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征。
(1)均为有机碱,能与酸形成盐。
常用制剂为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2)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完全从粪便排出,可用于肠道感染;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3)抗菌谱较广,对G-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对G+菌作用较弱,但金葡菌较敏感。
(4)不良反应主要是损害听神经、肾脏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5.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应具备哪些指征?
(1)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或混合感染。
(2)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3)为防止或延缓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4)通过联合减低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6.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机制的方式有哪些?
(1)细菌产生灭活酶使药物失去活性;
(2)改变膜的通透性;
(3)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
(4)主动外排作用;
(5)改变代谢途径。
7.如何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1)严格掌握适应症,不滥用抗菌药物,凡属不用的尽量不用,单一药物有效的就不联合用药。
(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剂量要够,疗程应切当。
(3)尽量避免预防性和局部用药。
(4)病因不明者,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
(5)对耐药菌株感染,应改用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或采用联合用药。
(6)避免长期低浓度用药。
8.何种情况下抗生素可联合应用?
(1)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或混合感染。
(2)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3)为防止或延缓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4)通过联合减低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9.简述抗生素作用机理,并各举一例。
(1)抑制细菌胞壁合成,如?
?
内酰胺类抗生素。
(2)增加胞浆膜通透性,如多肽类中的多黏菌素B、黏菌素。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
(4)抑制核酸合成,如新生霉素。
10.根据化学结构列出6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并各列举一代表性药物
(1)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
(2)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
(3)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泰乐菌素。
(4)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
(5)林可胺类,如林可霉素。
(6)多肽类,如杆菌肽。
(7)多烯类,如制霉菌素。
1.我国常用抗菌增效剂有哪两种?
试述其抗菌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方法。
(1)常用增效剂有甲氧苄啶(TMP)和二甲氧苄啶(DVD)。
(2)抗菌增效剂通过抑制二氢叶酸(FH2)还原酶活性,使FH2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最终抑制细菌核酸、蛋白质合成及细菌正常生长与繁殖。
(3)临床常与磺胺药以1:
5的形式联合应用,以增强磺胺药抗菌活性,产生协同作用;因细菌易产生耐药性,一般不单独应用。
含TMP的磺胺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感染及弓形虫病。
含DVD的复方制剂主用于防治禽、兔球虫病及畜禽肠道感染。
2.磺胺类药物为何与抗菌增效剂联合可产生增效作用?
临床使用磺胺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磺胺类药通过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FH2)合成酶,使FH2合成受阻;增效剂通过抑制FH2还原酶活性,使FH2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
与磺胺类药联合应用,可从两个不同环节阻断叶酸代谢,最终干扰叶酸合成而抑制敏感菌的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和微生物的繁殖功能而产生增效作用。
(2)注意事项
①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次内服剂量加倍。
②动物用药期间应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排泄;幼畜和肉杂食兽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宜与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服;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K。
③钠盐注射对局部组织有很强的刺激性,宠物不宜肌内注射。
④磺胺类药物一般与抗菌增效剂联合,以增强药效。
⑤蛋鸡产蛋期间禁用。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共同特征?
急性中毒时可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抢救?
(1)共同特征:
①均为有机碱,能与酸成盐。
常用制剂为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②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完全从粪便排泄,利于作肠道感染用药;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适用于泌尿道感染。
③属杀菌性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弱,但对金葡菌较敏感。
④不良反应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肾脏毒性以及对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2)急性中毒抢救措施:
出现神经肌肉阻断等急性中毒时,可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或静脉注射氯化钙进行缓解。
4.试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干扰DNA的正常转录与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同时也抑制拓扑异构酶Ⅱ,并干扰复制的DNA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使细菌死亡。
(2)不良反应:
①影响软骨发育,对负重关节的软骨组织生长有不良影响;②损伤尿道:
在尿中可形成结晶;③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腹泻;④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兴奋作用;⑤过敏反应:
偶见红斑、瘙痒及光敏反应。
(3)使用注意事项:
①禁用于幼年动物、蛋鸡产蛋期和孕畜;②患癫痫的犬、肝功能不良的患畜慎用;③因耐药性日趋增多,不应在亚治疗剂量下长期使用。
5.试述青霉素抗菌作用机理、体内过程及临床应用。
(1)作用机理:
通过与细菌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妨碍细菌胞壁粘肽合成,使胞壁的黏肽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最终导致细菌裂解而死亡。
(2)体内过程: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仅有少量吸收,常注射给药;肌内注射给药吸收较迅速,一般15~30分钟达峰浓度;进入体内的青霉素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脑膜炎时可有较多的药物进入脑脊液;主以原形经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排泄迅速,半衰期较短,且动物种属差异性较小。
(3)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敏感G+菌所致感染,如马腺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猪丹毒、恶性水肿,以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1.简述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
(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如革兰氏阳性菌对消毒药一般比阴性菌敏感,细菌的繁殖体比芽孢敏感。
(2)消毒药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在其他条件一致时,消毒药的效力一般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相同消毒效力所需时间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缩短。
(3)温度:
消毒药的消毒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
(4)湿度:
影响微生物的含水量,对气体消毒剂作用影响较大。
(5)pH:
环境或组织的pH对某些消毒防腐药影响较大,如戊二醛在酸性环境性下稳定,但在碱性环境下作用显著增强。
(6)有机物:
有机物可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药物与微生物的接触、或中和消毒剂减弱消毒效力;
(7)其他因素:
如水质硬度、联合用药等也会影响消毒效果。
1.试述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其作用的因素。
消毒防腐药作用机理:
(1)通过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产生作用,如酚类、醇类、醛类消毒防腐药。
(2)干扰或损害细菌生命必须的酶系统,如氧化剂、卤素类消毒防腐药。
(3)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物质漏失,并引起细胞破裂或溶解,如新洁尔灭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影响作用因素有:
(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如革兰氏阳性菌对消毒药一般比阴性菌敏感,细菌的繁殖体比芽孢敏感。
(2)消毒药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在其他条件一致时,消毒药的效力一般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相同消毒效力所需时间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缩短。
(3)温度:
消毒药的消毒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
(4)湿度:
影响微生物的含水量,对气体消毒剂作用影响较大。
(5)pH:
环境或组织的pH对某些消毒防腐药影响较大,如戊二醛在酸性环境性下稳定,但在碱性环境下作用显著增强;
(6)有机物:
有机物可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药物与微生物的接触或中和消毒剂减弱消毒效力。
(7)其他因素:
如水质硬度、联合用药等也会影响消毒效果。
1.简述伊维菌素的驱虫作用机理、驱虫谱及临床应用。
(1)作用机理:
通过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最终使神经麻痹,进而导致敏感虫体死亡。
(2)驱虫谱:
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体内线虫及螨、虱和蚤等外寄生虫;对吸虫和绦虫无效。
(3)临床应用:
①马、牛、羊和猪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体内线虫和螨、虱和蚤等外寄生虫;②犬、猫消化道线虫及体表寄生虫,预防犬恶丝虫;③兔和家禽的外寄生虫。
2.简述阿苯达唑驱虫作用机理、驱虫谱及应用。
(1)驱虫机理:
通过与线虫微管蛋白结合,阻止了微管组装的聚合,进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蛋白质装配和能量代谢。
(2)驱虫谱:
包括寄生于体内的多种线虫,某些吸虫和绦虫。
(3)临床用于驱除马、牛、羊、猪、家禽等胃肠道内主要寄生线虫;牛、羊莫尼茨绦虫、肝片形吸虫;鸡赖利绦虫成虫、鹅剑带绦虫。
3.简述抗寄生虫药的作用机理有哪几种?
(1)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
通过抑制虫体内酶的活性,使虫体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如左咪唑、有机磷类抗寄生虫药。
(2)干扰虫体的代谢:
如苯并咪唑类驱虫药能抑制虫体微管蛋白的合成,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3)作用于虫体的神经系统:
影响其运动或导致虫体麻痹死亡,如哌嗪有箭毒样作用,阿维菌素类则能促进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虫体神经肌肉传递受阻,导致虫体迟缓性麻痹。
(4)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如聚醚类抗球虫药能与钠、钾、钙等金属阳离子形成亲脂性复合物,自由穿过细胞膜,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4.采用哪些措施可避免或延缓产生耐药性?
分别予以简要说明。
可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的办法避免或延缓球虫耐药性的产生。
(1)轮换用药:
是季节性地或定期地合理变换用药,即每隔3个月或半年或在一个肉鸡饲养期结束后,改换一种非同一化学结构类型或作用峰期的药物。
(2)穿梭用药:
是在同一饲养期内,换用2种或3种不同性质的抗球虫药,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
(3)联合用药:
在同一饲养期内合用两种或以上的抗球虫药,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延缓耐药虫株的产生。
5.简述抗球虫药合理应用的有关注意事项。
(1)重视药物的预防作用。
(2)合理选用不同作用峰期的抗球虫药。
(3)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延缓或防止耐药虫株出现。
(4)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
(5)合理的剂量和充足的疗程。
(6)注意配伍禁忌。
(7)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应严格遵守有关残留限量规定。
1.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