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040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docx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浅议企业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变化大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思考,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等问题上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提高,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学习中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就结合自身浅谈体会。

《现代汉语字典》对“观”的释义是“对事的认识或看法”,对“观点”的第二个释义是“专指政治观点,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段话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三十年以前,也许你的希望只是能吃饱饭,在二十年前,也许你的希望只是能买台彩色电视看看,在十年以前,也许你还不敢想能有自己的私车,但是现在呢,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就是我们的党改革开发以来,一直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我们的国家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超高压公司的发展,我感慨万千。

超高压输电公司最早的前身是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一线一厂”,可以说“势单力薄”,没有人看好,是包括袁懋振董事长在内的历届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想尽办法完成一切任务的理念解决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心,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到现在具有“八交三直”11条大通道,输送电能力达到1610万千瓦的特大型输电公司。

现在超高压公司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云广特高压、海南联网工程预计今年投产,糯扎渡送广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送广东同塔双回超高压直流工程,已列入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将新增送电能力1140万千瓦,公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如何在公司的快速发展中践行好科学发展观呢?

首先,我们要提高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如果我们没有从内心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而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普通的观点去学习,甚至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额外的政治任务”,背负思想包袱去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那肯定是不可能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才能真正贯彻到公司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其次,我们要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忠诚、能干”是公司的用人原则。

只有学习实践之“心”,而无学习实践之“力”,那是空谈。

空谈只会误国误企。

如何增强学习实践能力呢,只有通过学习才是提高知识层次,增强能力的唯一途径。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毛泽东说“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学习对本民族有用的东西”。

“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

有的同志觉得自己已经是本科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就放松了学习。

其实文凭只能代表你有那么一段学习的经历,并不代表你一定比别人有能力。

况且公司的发展十分的迅速,迫切需要大量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我们不但要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努力掌握电网运行规律,也要学习人文和政治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综合素质才能快速得到提高,才能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工作中应用自如。

第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立足岗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永久的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脚踏实地。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邓小平说:

“我赞成劲可鼓不可泄。

但是要强调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

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

做好本职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立足岗位学习实践,一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侯卫东总经理在公司20xx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要特别注重做到信心足、干劲大、节奏快、落实好”。

我们要按照侯总经理的四点要求,振奋

 

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公司的大发展中去。

二是要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意味着付出的时间最少,节省的成本最多,取得的效果最好,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尽量避免失误。

即便失误了,也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而是应该沉下心来分析失误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三是要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方法。

对待工作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

要学会统筹兼顾,对于需要各部门配合,影响全局的工作,一定要按时完成。

公司现阶段各基层单位都是“人少事多”,很多同志都是一岗多责。

我们要把应对复杂局面,及时完成繁重任务看成是锻炼人,磨练人的机遇和机会,而不是整天去抱怨工作。

第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开拓创新。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

江泽民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沉醉于以往所取得的成绩不能不能自拔,洋洋自得,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我们就肯定会落后,会被社会所淘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没有创新,谈何发展。

创新应立足岗位,把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要勇于创新,创新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知识和智慧,也可以从点滴,从小事做起,比如工作中的小改小革、qc项目同样也是创新。

要善于创新,把创造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共产党员、青年团员要带头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促进公司的科学发展。

最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要示范带头。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和其他非共有制企业的差别,认识到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员要密切团结群众,围绕安全生产,带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落实中央和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带头勤奋工作、带头努力学习,带头做好廉洁自律,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开拓创新,带头无私奉献,为创建“和谐南网、责任南网”而努力奋斗。

展望未来,公司的发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很多的艰难曲折,随着西部经济的快速崛起、东部经济的结构调整、新能源方式的出现,东部电力成本的降低,对水力发电环保的再认识、西部石油煤炭资源的衰竭,交直流混合运行大电网的驾御难度增加等等,这些都会对公司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唯有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在党中央和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只争朝夕,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才能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邮政纵深发展

把实事求是,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落脚点

  以科学发展的标准来考察衡量,**邮政同内地邮政相比起点低,基础薄弱,邮政网络不健全。

由于人口、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全区邮政发展水平、规模程度与其他省(区、市)邮政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在**特殊环境下,企业机制、体制改革,干部管理队伍培养等方面也存在差距。

除此之外,城乡邮政发展不协调,**邮政承担农牧区普遍服务的范围之广、困难之多、难度之大、责任之重都是内地邮政不可相比的。

 **邮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的实际,把解决影响和制约上述邮政工作的突出问题摆在首位,这是确保**邮政能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目前,**邮政现实进程落后于全国,谋求科学发展,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一,邮政改革尚未完成,专业化经营改革正在进行,企业经营机制、体制亟待建立和完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其二,邮政公司化运作,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在人才队伍方面,加快培养、引进步伐。

而在**经济社会环境下要做好这项工作,难度显然要比内地邮政大很多。

其三,在**农牧区邮政工作才全面铺开的情况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邮政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建设资金短缺、运行经费紧张的矛盾。

推进邮政企业体制转变,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城乡邮政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全面实现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

在**就是要高举一面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的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把抓好“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摆在重要位置。

作为邮政,要坚持邮政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这是邮政科学发展,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石。

 推动邮政的可持续发展,始终要把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放在首位

 当前,邮政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加快发展为中心,以深入推进企业专业化经营改革为重点,以加强队伍管理为基础,在区分邮政专营服务和普遍服务的基础上,整合全网资源,适时扩大邮政覆盖面,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全面提升邮政服务水平,立足科学发展,推动全区邮政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加快农牧区邮政发展

 农牧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我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

没有农牧民和农牧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邮政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要把统筹城乡邮政发展问题,作为全区邮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邮政底子薄、基础差,推进农牧区邮政工作难度大。

加快农牧区邮政普遍服务不仅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也与促进农牧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解决好这个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必须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来源,根据“十一五”规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加快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发展成果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用邮需求是邮政的宗旨。

**邮政将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科技含量”的原则,适时对业务、资产、成本、人员进行结构性调整,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实现管理、技术和业务的创新,不断提高邮政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和保持企业发展成果,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全面推动邮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思考

20xx年8月至1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政府改革研究》课题组派出13个调研小组分赴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14个省(直辖市)以及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开展了大规模调研活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来自各级政府工作一线的数据、事实和文献,以及各类政府工作人员的思考、诉求和建议,课题组由此大量采集到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第一手客观实证资料和主观评价素材,奠定了课题研究科学性的高信度调研基础。

 一、调研目的、对象、方法和成果

 1.调研目的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全面把握和认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确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总结多次改革的成绩及其经验、不足及其结症,就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调研对象

 

(1)范围:

本次调研范围涉及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东部省份包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和福建,西部省份包括重庆、青海和甘肃,中部省份包括湖南、湖北、安徽和山西,加上东北的辽宁、吉林。

调研对象涉及12个省级政府、15个地市级政府、14个县级政府、12个街道乡镇政府,共53个各级地方政府。

 

(2)人员:

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个别访谈90次、115人;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集体座谈97次、876人;省以下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公务员、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负责人、一般群众――问卷调查2579人。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广泛采取了文献调查法、个别访谈法、集体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其中,文献调查着重收集了近五年各级有关政府工作数据,主要包括政府规划、两会报告、政府部门计划、决策文件、总结、专项工作会议材料、年鉴以及各类学术期刊和有关政府网站刊载的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强调了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体组织流程见下图。

 4.调研成果

 通过调研,课题组形成了4个汇总材料,即《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座谈会资料汇总》、《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访谈会资料汇总》、《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文献资料索引》以及《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汇总》。

这为我们了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总体普遍性现状和局部特殊性现状、通过学术思维与实践思维的契合寻找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举措和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研内容

 总体而言,主要调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配置、权力与权力的关系、权力运行机制的实际状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政府职能

 包括经济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内涵、经济管理职能设置、经济管理职能履行方式);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内涵、社会管理职能设置、社会管理职能履行方式);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内涵、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设置、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履行方式)。

 涉及的问题包括:

该级政府实际履行哪些行政职能?

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有无越位、缺位)?

其法律依据、财政支持、人员配备等保障机制是否完备?

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效应如何?

 2.政府结构

 包括政府机构设置与编制(政府现行机构、部门设置、机构、部门编制、事业单位设置与编制);政府内部权力配置(政府与部门权力配置、各部门之间权力配置、特殊领域的权力配置);政府内部权力运行制度(政府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开发区、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与监督、政府或者职能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监督、内部权力运行程序)。

 涉及的问题包括:

该级政府的部门如何设置?

部门关系怎样协调?

政府如何统筹和监督部门工作?

部门如何参与政府决策?

 3.府际关系

 包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方式、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制、地方向中央的诉求表达渠道、中央与地方权力冲突解决机制);地方政府纵向间的关系(地方政府的层级制度、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与调整);地方政府横向间的关系(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地方政府间横向冲突解决机制)。

 涉及的问题包括:

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律机制是何状况?

中央和地方在事权上如何划分?

地方如何向中央表达利益诉求?

如何进行中央和地方有效协作的制度创新?

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如何协调?

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层级模式有什么利弊?

如何评价省管县、市管镇、撤销或合并乡镇的改革?

地方政府间竞争、合作和协调机制的现状如何?

怎样改进?

 

 4.政府权力运行机制

 包括决策机制(决策组织、决策程序、决策规则、决策拍板);执行机制(系统执行机制、跨系统协调执行机制、执行督办机制、行政执法机制);监督机制(监督机构与责任、监督方式与手段、绩效评估与反馈);咨询制度(咨询组织、咨询范围、咨询程序);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方式、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合作与共享、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满意程度);应急制度(应急领导体制、应急预案建设、应急立法与决策、应急强制措施、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以及公民个人的参与)。

 涉及的问题包括:

该级政府和部门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如何?

如何看待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适度分离的运行机制改革?

政府和部门行政执行的能力、效率、质量如何?

其中存在哪些广大群众不满意的主要问题?

 5.政府行政工具

 包括行政工具的提供方式(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政府工具选择过程中的考虑要素);行政工具的主要类型(传统行政工具的主要类型、现代行政工具的主要类型);行政工具的改革(地方政府行政工具改革的现状、行政工具改革在提高政府效能方面的作用、行政工具改革存在的问题)。

 涉及的问题包括:

该级政府在政府职能履行方式上有何创新?

相应的技术手段(如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的推行情况如何?

合同外包、特许经营、行政指导等新型行政管理方式的运用情况如何?

行政许可、处罚、强制等执法方式的法制化水平如何?

 6.人事制度

 公务员结构(职位分类、职务、学历与专业、性别、年龄);公务员管理机关(管理机关类型、管理范围、管理程序、管理方式);政府领导的选拔机制与监督控制机制(提名、考察机制、任命议决机制、督调整机制);其他人事制度(公务员更新制度、激励保障制度、监控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权利救济制度、公务员的职务消费)。

 涉及的问题包括:

该级政府和部门的领导选拔机制的法制化、正当性、民主性、公开性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落实情况和效果如何?

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效应如何?

重点需要作哪些改进?

 7.财政体制

 包括财政职能(职能定位、职能转变);财政分权(财政权限、收入划分、支出划分、转移支付);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改革、税收征管程序及手段);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机关、预算管理程序、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改革、决算管理);其他财政管理(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国库集中收付、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运行绩效、财政信息化、重大建设项目的财政控制);财政监督(预算监督、执行监督、决算监督)。

 涉及的问题包括:

该级政府的财政职能如何定位?

对中央与地方/省与地县财权划分有何评价?

该级政府事权和财权是否相匹配?

对该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税、费、土地出让金等)和支出的结构有何看法?

对现行财政监督体制有何看法?

 8.法律保障

 包括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律规范(法律渊源层级、政府职能的法律规范、政府结构的法律规范、府际关系的法律规范、政府外部权力运行的法律规范、政府行政工具的法律规范、人事制度的法律规范、财政体制的法律规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规范);行政立法制度(行政立法权的划分、行政立法主体、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回应程度)。

 涉及的问题主要是相关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具体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等。

 9.行政文化

 包括行政观念(法治理念、传统理念、民主理念、平等理念、公正理念、科学理念);行政原理(行政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程度、遵循行政原理、依赖个人经验、遵循行政惯例);制度文化(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重视潜规则、依法行政、强调行政手段);行政价值追求(报效祖国、造福百姓或地方、团体、无私奉献、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个人政绩和名利);管理相对人与公共行政(认识程度、期待程度、参与程度、满意程度)。

 涉及的问题包括:

该级政府的行政理念是什么?

公务员整体的行政观念如何?

上级与下级处于怎样的关系模式?

公务员服务群众的作风整体状况如何?

“官场潜规则”的渗透程度和表现形式怎样?

对培养良好的行政观念、服务作风、工作质量有何建议?

 10.专门领域的行政管理体制

 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范围、教育管理权限及资源的配置、教育行政部门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关系、学校治理模式、教育法律制度);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政府医疗卫生权力划分、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流程);“三农”行政管理体制(“三农”管理的组织结构、“三农”职能范围、“三农”职能的履行、“三农”管理权力的运行、职能履行的制度保障);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土地行政的职能范围、政府土地职能的配置和编制情况、土地管理权力的运行、土地职能履行的保障、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权力及资金配置、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权力的运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公安行政管理体制;银行、证券、保险监管体制。

 涉及的问题包括:

如何评价该级政府履行有关社会秩序维护、劳动与社会保障、解决“三农”问题等职责的成效?

对于以上几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您认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改进?

 11.社会自治

 包括基层自治(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社团自治(社团组织、社团管理机制、社团承担或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类型、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公法人制度、事业单位改革的进度)。

 三、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

 1.现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对地方各级政府提出的900余条意见的归纳,调研组发现,目前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五级政府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职能不清、机构交叉。

比如,各级政府程度不同的体现出经济管理强,市场监管弱、社会管理弱、行政执法弱、公共服务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等。

许多地方改革中机构在增加、人员在膨胀、级别在提高,办公楼过去一栋用不了,现在两栋已不够。

 第二,结构不合理、权责脱节。

比如,宏观套微观,发改委和财政部宏观调控的项目直接管到县;国务院只设发改委,而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21个在设发改委的同时还设经委;中央高度集权并且强势部门权力过大,地方权力有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权责分离,要么有权无责,要么有责无权;征求《社会保险法》草案关于保险费征收的意见,财政部指示由财税部门收,劳动保障部指示由劳动部门管,大家都为有利而争;政府与政府之间是权力在上面、责任在下面,而政府内部则是权力在下面、责任在上面。

 第三,协调不力、运行不畅。

比如,由于三权(人权、财权、物权)在上,一权(事权)在下,平级部门之间出了问题不能协调,往往是上级政府出面靠上压解决;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都管,但缺乏统一的协调部门和机制,往往相互推诿和扯皮,中央规定水力由建设部管,而有些省市由水利局管,有些省市由水务局管,运行起来关系不畅。

 第四,效率低下、成本偏高。

比如,政出多门,层级繁多,环节重叠。

例如,一项救灾款,没有两个月到不了灾民手中;对于市场由谁来调控、怎样调控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大多数基层的项目都要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耗时耗力;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收权,不出一天主管部门就拿出方案,而向下级政府放权,往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下文;地方会议成灾,省市长参加加分,省市委书记参加再加分,大会发言加分,会后发文再加分,牵涉党政主要领导的大量精力,被戏称为“领导白天保证不休息,晚上休息没保证”。

 第五,法治疲软、公平偏移。

比如,法规法律之间不协调,省以下财政怎么做都违法,按照《预算法》规定,省以下是不能赤字的,但其它法规定行业投入不能少于多少,或当年投入不能少于多少。

如执行《预算法》,实现收支平衡,则违反了其它法;如执行其它法,则违反了《预算法》。

另外,机构和编制无法可依,往往造成超编是惯例、稳编是例外。

 第六,原则失落、监督乏力。

比如,政府部门有法管,办事机构没法管,五次改革形成轮回,政府部门少了,办事机构却多了,每改一次实际上就扩大一次;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导致黑砖窑、黑煤窑、批假药、假商标屡禁不止,生产和生活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2.问题的症结

 深刻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