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825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将近

B.寒暑易节易:

容易

C.惩南北之塞惩:

苦于

D.杂然相许许:

赞同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

B.笑而止之曰投诸渤海之尾

C.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

D.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固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答案】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寒暑易节”中的“易”是“交换”,不是“容易”。

故答案为B。

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选项中“其”分别为“用在句首,加强语气”和“代词,他的”;B.选项中的“之”的意思分别为“代词,代愚公”和“助词,的”;C.选项中的“以”都是“凭借”;D.选项中的“焉”分别是“疑问代词,哪里”和“语气助词”的意思。

故选C。

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

所以,D项“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简直太愚蠢了!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肝①,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每辞升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

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

休息。

③注坡跳壕:

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

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

跃过壕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饰名姝遗之遗______

(2)秋毫无犯犯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辞升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3.结合选文,举例说说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

(1)赠送(给予、馈赠)

(2)侵占(侵犯)

2.(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3.示例:

岳飞是一个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关爱体恤下属、百姓的人。

岳飞不接受吴玠的赠送,对“天下何时太平”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清廉不贪;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士兵生病,亲自为他们调药,体现了他关爱体恤下属。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犯”是“侵占,侵犯”;“遗”是古今异义词,“赠送,给予”的意思。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辞(推辞,辞谢)、何功之有(句式倒装,‘有何功’,有什么功劳)”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从本文内容来看,岳飞不接受吴玠的赠送,表现了他清廉不贪;从“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廉洁、勇武之人;从“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治军严明、关爱百姓之人;从“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从“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恭之人。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吴玠一直很佩服岳飞,想与岳飞结交,打扮了一个美女送给他。

岳飞说:

“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难道现在是武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吗?

”就推辞掉了。

吴玠大为赞叹佩服。

有人问岳飞:

“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

”岳飞回答说:

“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

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

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

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

”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

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

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

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

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

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

“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

”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

“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

”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

“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

”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

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

“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亮,字敬儒。

清河东武城人,十岁。

居贫,佣书自业。

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

“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

彼家饶书,因可得学。

”亮曰:

“弟妹饥寒,岂容独饱?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

“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①之念。

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

”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

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

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

亮谓寮佐曰:

“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

吾今决欲营之。

”咸曰:

“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

”亮曰:

“昔秦居咸阳,横桥渡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

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

”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

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亮性公清,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服其德政。

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第五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怵迫诱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彼家饶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冲甚奇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会天大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D.所在并号称职/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D.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4.请说出崔亮形象的特点。

【答案】

1.A

2.C

185.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

4.

(1)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

(2)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选项中“书”都是“书本”;B.选项中的“奇”的意思分别为“对……感到惊奇”和“零数、余数”;C.选项中的“会”分别是“正好、适逢”和“聚集”;D.选项中的“称”分别是“适合,相当”和“称赞”的意思。

故选A。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中的“而”表转折;A项中“而”表承接;B项中的“而”表并列;C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承接。

故选C。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可(可以)、市(市井,集市)、安(怎么)、眉睫(这里指脸色)”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试题分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事件和描写分析作答。

从“居贫,佣书自业”和“弟妹饥寒,岂容独饱?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家境贫困但有志向,重视亲情,不肯轻易依附于人的人;从“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可见其博览群书,刻苦用心的人;从文章第2段叙写的“造桥”一事,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勤勉政事,为民着想的官员。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崔亮,字敬儒,是清河东武成人。

十岁时,家境贫困,他常租书学习。

当时,陇西人李冲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

“您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而不去依附李冲呢?

他家里有很多书,借此机会可以阅读。

”崔亮答道:

“弱弟幼妹在家忍饥受寒,我怎么能扔下他们,独自一个人去享受温饱?

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

”崔光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冲,李冲召见他,问:

“你的先人写了一篇《相命论》,读了使人不再产生受利用和驱迫的想法。

我把这本书丢失了,你还能记得吗?

”崔亮便立即背诵,涕泪齐下,声音和韵调却不改变。

李冲十分惊奇,将他接到家中为馆客。

李冲举荐崔亮为中书博士。

在安西将军、雍州刺史。

州城北面的渭水因水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

崔亮对僚属们说:

“过去杜预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水与黄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桥梁呢?

我今天决定营造桥梁。

”大家都说:

“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水泛滥不定,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

”崔亮说:

“过去秦人在咸阳,曾在渭水上架桥,好像是两座楼阁中的通道。

这是在柱子上架设。

现在,恐怕无法得到这些长大的木柱。

”适逢天降大雨,洪水暴涨,漂来数百根长木。

用这些作木柱,桥梁便建成了,百姓受益不少,至今,桥仍叫崔公桥。

崔亮公正清廉,决断迅速,历任官职都很称职。

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日:

“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赢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

①兜笼:

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

同“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沿:

顺着。

C.不以疾也疾:

快。

D.属引凄异属引:

接连不断。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语段

(一)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

4.两个语段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答案】

1.B

2.空荡的山谷传来了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3.结构上:

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内容上:

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4.语段

(一)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语段

(二)中“虽兜笼不能容”“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步行良苦”等句,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黄山险仄、奇雄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

【解析】

25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中B项错误,沿:

顺流而下(的船)。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也要注意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

本句难度不大,译文:

空荡的山谷传来了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注意“绝”解释为“断绝、消失”。

3.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作用,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做答。

从结构上,作者引用的渔歌在本文的最后,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意思为三峡中巫峡最长,听着猿猴的叫声,不觉间已经泪湿了衣裳,渲染了三峡悲凉、萧瑟的氛围。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等句子,写出了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二)中“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等句,写出了黄山仄险、雄奇的特点。

【点睛】

译文:

(一)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

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

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

“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

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

”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

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

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

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

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

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

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鸟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②,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

愿来就居,得否?

云:

“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为置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①象耕鸟耘:

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

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一说,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食,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

②袁是贼平未:

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年。

26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

田间小路。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不能够。

2.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语段

(一)结尾两段为什么要反复写桃花源的“寻而不得”?

4.钱钟书说顾况的《仙游记》是“刻意拟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请结合语段

(一)

(二)的内容分析钱钟书作此评价的原因。

【答案】

1.D

2.(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3.①与上文“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相照应。

②通过真实世界的人对桃花源的寻找,把它放置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下,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③桃花源的“寻而不得”,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缈的世界,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强了文章的传奇性。

④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耐人寻味,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4.因为两篇文章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一一再寻乐土而不得”;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不足”是“不值得”的意思,不是“不能够”。

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6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