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728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docx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160道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中国现代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回答第1~5题:

1.会议召开的直接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中共确定了建国的理论、路线、方针

C.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D.全国人民拥护共产党

2.与以往的政治协商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突出特点是()。

A.中国所有政治力量共同参与B.包括国内、国外的民主力量

C.商讨政治、军事等各种问题D.中国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

3.会议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制定了“临时宪法”

C.确立了各党派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D.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4.会议的召开表明()。

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②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③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诞生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确立⑤新中国建立的条件完全成熟

A.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本次会议所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于()。

A.1952年底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

回答第6~10题:

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消灭土地私有制度D.解放农村生产力

7.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是()。

①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②消灭了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③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⑤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⑤

8.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民主革命中反帝斗争的继续B.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

C.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战争的报复D.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9.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直接目的在于()。

A.打击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企图B.打击反革命首要分子

C.取缔旧社会的娼妓吸毒赌博等丑恶现象D.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0.上述三件事()。

A.都属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既促进政权巩固,又有利于恢复经济D.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束

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回答第11~13题:

11.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总路线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是相互指导的关系

B.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单一的经济基础,是共同涉及的主要问题

C.一五计划的内容包含着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D.一五计划是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阶段

12.在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13.以下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存在着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害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回答第14~16题:

1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突出的特色是()。

A.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进行B.采取了五年计划的形式

C.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同时展开D.对私营工商业实行“赎买”,实现和平过渡

16.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A.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B.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D.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17.下列成就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

A.兰新铁路B.包头钢铁基地C.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D.南京长江大桥

18.社会主义十年探索建设时期,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王崇伦

1958年中共八大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据此回答第19~21题:

19.下列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评述正确的是()。

①符合我国国情,较好地指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②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④总路线一无是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中共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21.造成总路线这一失误的思想根源是()。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客观规律

C.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D.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总的来说,八大的方针是正确的,但在以后的实践中没有得到认真执行。

据此回答第6~10题:

22.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是()。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反右倾斗争D.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23.下列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大跃进”的产物,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B.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C.它达到了预期目的

D.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24.1959年庐山会议上开展的“反右倾”斗争,实际上反掉的是()。

A.平均主义B.主观主义C.实事求是D.个人专断

25.“反右倾”斗争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包括()。

A.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B.严重损害了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

C.是1959年1961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6.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的会议是()。

A.1956年中共八大B.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诃会议D.1959年夏中共中央庐山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据此回答第27~29题:

27.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8.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

29.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第30~32题:

30.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D.学习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

3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A.扩大对外贸易B.发展经济C.学习先进技术D.平等互利

32.下列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放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连云港B.漳厦泉三角洲C.海南省D.青岛地区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也是当今世界解决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思路,据此回答第33~36题:

33.“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A.两种军事制度B.两种社会制度C.两种法律制度D.两种管理制度

3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5.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B.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D.享有高度自治权

36.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D.统一后台湾与大陆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

1.C2.B3.D4.D5.C6.D7.C8.A9.B10.C11.A12.A13.D14.D15.D16.C17.D18.D19.D20.D21.B22.B23.C24.C25.D26.C27.C28.C29.D30.A31.D32.B33.B34.C35.C36.D

《文化综合》历史测试题-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据此回答第1~5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D.英国向东方扩张的政策

2.表明战争性质的最根本依据是()。

A.因鸦片的走私而引发B.因中国禁烟而引发

C.因英国商人的损失而引发D.因英国自身的发展而引发

3.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规定是()。

A.割让香港岛B.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C.必须协商中国关税D.英国享受最惠国待遇

4.这样的战争能够爆发,主要是因为()。

A.缺乏国际安全机制B.尚未确立谈判解决争端的原则

C.英国具有经济和军事优势D.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5.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其依据有()。

①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②使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③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④使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A.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

据此回答第6~9题:

6.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D.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7.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所信仰的拜上帝教B.与清政府的对峙政权

C.提出平分土地的改革方案D.实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新举措

8.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政权所控制的地区()。

A.分布着最早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B.包括1858年后增开的所有口岸

C.分割了清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地区D.普遍实行了《天朝田亩制度》

9.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主要表现在()。

A.领导阶级B.指导思想C.斗争形式D.革命任务

在近代,列强往往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

据此回答第10~12题:

10.近代中外条约的不平等性主要表现在()。

A.签订方式B.条约内容C.缔约双方的地位D.造成的影响

11.“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这一规定()。

A.出自《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

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

12.下列条约中,最能反映俄国侵略特点的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望厦条约》

近代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第13~15题:

13.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

C.封建经济为主,大部分主权丧失D.地主阶级与外国势力共同统治的社会

14.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出现()。

A.表明中国历史出现倒退B.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D.使得中国革命必须是民主革命

15.鸦片战争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C.外国势力大量侵D.外国割占中国领土

19世纪末,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不断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

据此回答第16~19题:

16.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是为了()。

A.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B.加入帝国主义侵华的行列中

C.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17.19世纪末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反映在中国问题上集中表现为双方都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的()。

A.台湾地区B.长江流域C.山东地区D.香港地区

18.德国同沙俄、法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

A.德法俄三国是同盟国B.列强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中国主权独立

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19.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勒索赔款,增辟商埠B.进行资本输出和间接进行殖民统治

C.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线D.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

据此回答第20~22题:

20.《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B.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C.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D.表明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21.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望厦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2.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以上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列强对华侵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据此回答第23~27题:

23.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主要是因为()。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B.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使人们对工业利润认识不足D.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4.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25.下列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了设厂限制④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运动的斗争

A.①③④B.③④C.①③D.②③④

26.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A.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维新思想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27.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山东是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B.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C.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恣意横行D.德国租借胶州湾,英国租借威海卫

19世纪末面对中国的不断沉沦,中国的各阶层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据此回答第28~30题:

28.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D.认为办洋务的重心应该转移

29.“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许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

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

”这有利于()。

A.洋务派B.民族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小资产阶级

30.称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触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

据此回答第31~33题:

31.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的事件是()。

A.同盟会的成B.广州起义C.兴中会的建D.黄花岗起义

32.之所以说黄花岗起义的价值“与武昌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它()。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形势的发展

33.1911年底起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主要原因是()。

A.他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B.他是共进会的实际领袖

C.他是同盟会的最高领袖D.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威望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据此回答第34~36题:

34.辛亥革命所反映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汉族与满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35.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36.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

A.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B.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宪政的开端,先后出现了几部性质不同的宪法。

据此回答第37~38题:

3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8.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不包括()。

A.保证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B.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D.争取帝国主义各国的支持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第39~41题:

3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C.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0.前期新文化运动与以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相比,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批判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

C.宣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D.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1.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D.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据此回答第42~45题:

42.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B.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C.新文化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D.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觉醒

43.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44.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A.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B.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C.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5.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A.宣传民主、科学B.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C.宣传马克思主义D.宣传新三民主义

中共成立后把工作重心放在组织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上,据此回答第46~48题:

46.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

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B.中共坚持武装斗争

C.中共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D.中国工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运动失败

47.1925年形成了工人运动的新高潮,其本质特征是()。

A.上海、广州是运动的中心地点B.集中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C.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D.民族资产阶级支持工人运动

48.以下对五卅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C.出现了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D.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国共合作,共同推动是大革命兴起的关键,据此回答第49~51题:

49.促使国共合作的根本因素是()。

A.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B.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共产国际的指导D.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斗争目标

50.国民党一大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国民党改组问题B.国共两党合作问题

C.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D.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问题

51.中共三大的最大缺陷是()。

A.没有提出党对军队的领导权B.没有提出党对工农运动的领导权

C.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D.没有提出保持党的独立性的方针

日本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侵略中国。

据此回答第52~55题:

5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A.冲国政局混乱B.摆脱经济危机C.国民党围剿红军D.张学良不投靠日本

53.“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

“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护严肃镇静之态度。

”以上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