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673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docx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准“帝国主义列强、租界、衣衫褴褛、耀武扬威、铿锵有力、惩处”字音,结合背景理解“租界”,会认并理解“崛起”,会写“惩”。

2.整体把握课文结构,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4.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找到并通过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表现。

教学重点:

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表现。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中华不振”。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诗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suì)密群(内容来源好范文网:

)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

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学生朗读。

2、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周恩来)对周恩来你有哪些了解呢?

(学

生畅谈,课前预习了解,如留学日本、法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早期领导人,第一人总理……)

3、周恩来在他年少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所以后来他才成长为的早期领导人,

成长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

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周恩来,去了解他少年时代的故事。

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引导理解“崛”的意思——崛起、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检查朗读,读准字音。

课文读完了,相信这些词你们也会了,看大屏幕(ppt投影),来,谁会读?

帝国主义列强,租界(讲解租界)

衣衫褴褛,耀武扬威(读到衣衫褴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铿锵有力(声音响亮,读出节奏。

请铿锵有力地读这个词)

惩处(注意cheng第二声后鼻音,chu第三声多音字)出示句子讲惩处放进句子里读。

3、下面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件事?

(生汇报)

三、默读课文,理解“中华不振”

1、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生谈)引导学生说出——“中华不振”

(板书:

中华不振)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同学们,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地方,在旁边空白处做批注。

3、课文又读了一遍,现在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重点指导第八自然段)

(1)(ppt投影第八自然段)现在就请你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自由读)

(2)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感受?

(生谈)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

a、学生抓“衣衫褴褛”和“得意洋洋”这两个词的意思来想象画面,感受“中华不振”。

b、当时妇女所在的租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引导学生联系第七自然段租借的繁华场面来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指望中

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a、学生抓关联词“不但不”和“反而”体会当时中国政府懦弱无能的情况下,中国巡警仗势欺人,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b、(生读,师范读,生读)

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愤怒的语气)“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3)、此时,紧握拳头的你最想做什么?

(生谈)

是的,我们一定要惩处他。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惩”字。

(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和在?

但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

)读读这个字。

(生读)

该不该惩处?

想不想惩处?

(想)敢不敢惩处?

(不敢)

因为不敢惩处,围观的人都(握着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孩子们,让我们走进百年之前的中国,感受中华不振的屈辱。

播放ppt,简介。

(2分钟)(4)教师总结:

导致这件事情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中华不振。

现在你明白伯父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了吗?

(ppt出示)“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当时在场的周恩来明白了吗?

所以在他心里深深地立下了一个伟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拓展阅读,深化感悟

1、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

(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时代背景)

2、下面用这两个画面默读下面这段文字,在空白处做批注。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

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

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

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

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

“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

”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

”没有多

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3、学生谈谈感受。

五、全课小结,布置思考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

12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周恩来一生的道路。

他会沉思些什么呢?

课下写一些,我们下节课来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解题: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

“之”,的。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这句话是谁说的?

清晰而坚定读课题,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再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初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1、出示词语,自读词语:

伯父租界模范闯进巡警吵嚷妇女惩处喝彩帝国主义风和日丽热闹非凡铿锵有力振兴中华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

请同学来读一读。

有哪些字的读音或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

重点解决前面知识点中需要强调的生字词。

重点指导,读音:

惩处。

“惩”第二声;区分“处”:

解释为地方,组织关系时读第四声,其他都读第三声。

字形:

巡嚷范惩

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讨或谈自己理解到的词语。

2、交流自己收集到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况和周恩来的生平。

内忧外患的中国,20世纪初,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清政府一面加强专制,加强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导演一场“预备立宪”的丑剧,以图欺骗人民,抵制革命。

日俄对中国的东北虎视眈眈。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

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1920

年去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交流)

第一件事是周恩来回到家乡和伯父的对话

第二件事:

少年周恩来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的欺负。

第三件事:

立志

4、切入点:

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三、精读课文,了解立志原因(议读)

1、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写一写。

一会儿,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

3、交流读“中华不振”的感受

指名汇报朗读。

说说“你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

可能感悟到的几个方面:

——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妇女的哭诉声里看出“中华不振”。

——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的神情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的丑恶嘴脸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的拳头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课堂里魏校长慷慨激昂的情绪中看出“中华不振”。

4、从学生的回答中,适时导读。

(1)少年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找出来。

读出感情来。

学生读书

指一组同位分角色读第一部分。

他们读的怎么样?

如果好,问: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伯父的话呢?

(因为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语气来读。

中国处于什么情况下?

此时伯父的心情复杂,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焦虑/悲伤,哀愁,无奈?

?

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疑惑)周恩来的话应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这部分。

(2)此时,年轻的周恩来心中充满疑惑,他想到了几个问题?

只有三个吗?

(引导学生感悟)

引导学生读好周恩来心中的疑问。

(3)有一段话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下来(点出该段话)。

a指导朗读指生把这段话再读一遍。

(生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谈。

再请他读一读“一问才知道?

?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指导朗读。

师: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读----(生1)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读了这段话,你心情怎样?

(生:

伤心、气愤?

?

齐读。

b激发情感,质问人物

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子里一定会有许多许多的问题。

学生提问。

寻找答案。

师请生朗读这段话,适时插问,请学生回答。

并说说为什么。

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

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师小结:

是的!

中华不振啊!

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

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围观的“中国人”!

他们,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啊?

“中华不振啊!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

c补充材料,谈感想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

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

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

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

议。

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

“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

”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

”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

提问:

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这块牌子,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

5、师: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么呢?

他始终忘不掉什么呢?

同学们,请你们写下来!

(学生自由抒写并交流“周恩来的沉思”。

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的不同,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

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师引读:

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四、拓展文本

1、阅读拓展:

其实周恩来不止这一次表明自己的心迹,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的阅读链接。

并补充周恩来后来怎样实践自己的誓言。

2、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

3、人物:

体会周恩来的品质

4、写法:

体会过渡句、段的用法。

五、课后作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

理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默读本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是什么,语文学习要完成哪些任务。

(1)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

(2)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根据上单元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单元导语还是改为你简单地讲述导入为好,这样既明确主题,又节省时间。

2、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他12岁的时候,他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清晰而坚定地读课题,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再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词语

撑腰惩处巡警吵嚷

褴褛诸生踊跃铿锵

欺凌模范租借闯进

肇事轧死热闹非凡

帝国主义耀武扬威铿锵有力

衣衫褴褛得意扬扬振兴中华

字音难点:

惩处、褴褛、铿锵、闯进、肇事、轧死多音字:

解释:

租借(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的通商都市以“租借”的名义划出由他们管辖的地区)、帝国主义

字义难点: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拆字法)

衣衫褴褛:

衣服破烂。

铿锵有力: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铿锵:

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这个词可以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作例子,让学生试着用铿锵有力的语气来读。

当然,如果跟下面的内容学习有重复的话,可以改用别的句子作例子进行训练。

惩处:

惩罚、处罚(拆字法)

诸生:

这里是敬词,教室里所有的学生。

“诸”是“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

闯进:

(闯:

①猛冲;②历练,经历)

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那有谁能够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来造句?

书写指导:

三、课文学习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

(周恩来)(ppt介绍周恩来)

2、他是怎么说的?

(清晰而坚定、铿锵有力,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让他们从课文中找相关词语)请大家清晰而坚定地读——

3、“中华崛起”是什么意思?

(中华振兴)课文中有一个词刚好与“中华崛起”的意思相反,相信细心认真的孩子一定能找到这个词。

(板书:

中华不振)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把“中华不振”找到的?

(第5自然段伯父的话中)

出示伯父的三句话,从伯父话中的好几个感叹号你感受到什么?

(1)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这是警告)

(2)那是外国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这是解释)

(3)“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这是无奈、哀叹)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句子的语气。

5、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中,那当时周恩来明白中华不振的意思了吗?

的确没有,同学们你们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周恩来没有明白中华不振?

(6自然段,一连串的问题)对,从第6自然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周恩来确实没有明白中华不振。

5、齐读第6自然段

6、周恩来他在想什么问题?

7、周恩来有一连串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他怎么样?

(疑惑不解)从“疑惑不解”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问、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

8、正是疑惑不解,加上好奇心的驱使,使周恩来去看个究竟,周恩来来到租借地后,他看到了什么?

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中华不振”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

理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生词复习

2、面对周恩来一连串提问,伯父只是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了一个“中华不振”就没有再说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却一直萦绕在周恩来的头脑中,使他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他决定到租借里去看个究竟。

二、课文学习

1、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周恩来一起闯进租借,去感受中华不振的事实。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

文第7-8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中华不振,画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体会(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在课文中相关语句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

(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注意这个“背”的读音)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

的同学闯进了租借。

嘿!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预设1:

从“闯”字感受到中华不振,因为租借本是中国的土地,而外国人却把它据为己有还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这就是因为中华不振才会这样

(如果学生不能从“闯”字来谈体会,教师就引导学生思考:

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周恩来

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走进租借,而要“闯”进去呢?

这个“闯”字说明了什么?

体会得真好!

帝国主义肆意将中国土地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还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出,原因就在于中华不振!

预设2:

从“大不相同”感受到中华不振,因为在外国人居住的租借里,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居住的地方都是比较破烂的地方,生活很艰苦,这还是因为中华不振!

(如果学生不能从“大不相同”来谈体会,教师就用红色字体出示“大不相同”这个词语,然后让学生再认真读读这句话,并说说有什么新的体会)

①租界里是怎样的一种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呢?

老师带大家一起到租借里走一遭。

(播放图片)②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过着这样的生活,而我们中国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播放中国人的悲惨生活)

③在我们中国土地上,外国人过着耀武扬威、纸醉金迷的逍遥生活,而我们中国人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

(愤怒、悲伤、生气)

是啊,同样是在中国土地上,却有着这样强烈的对比反差,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愤怒、悲伤呢?

(2)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发生在租借里的这一幕让你深深感受到中华不振,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个事件。

(课件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的相关语句)

齐读这句话

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

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这衣衫褴褛的妇人和这得意扬扬的洋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但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

(3)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①中国巡警的职责应该是什么啊?

是啊,中国巡警本应该给中国人撑腰,结果却帮助洋人训斥了那个可怜的妇女,你体会到什么?

(中国不振)

②想象一下,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

那位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③亲人被轧死却遭到了训斥,你能体会妇女此时的心情吗?

(委屈、伤心、难过)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几句话。

④我听出了你对妇女的同情,你也在为妇女控诉这不公的世道。

谁还愿意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为这个妇女鸣不平!

(生齐读)

⑤是啊,(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

她原指望——

惩处——

谁知——

反而——

没处说理!

除了可怜的妇女,除了可恨的洋人和巡警,你还看到了什么?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①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愤怒、不平、仇恨)

②请你带着愤怒读读这几句话!

③你读出了你的体会,同学们,紧握你的拳头,一起读!

身为中国人亲满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不愤怒?

但是在当时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更不是一件两件,实在是太平常了。

当时处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们。

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

教师补充典型资料:

1868年,上海的租借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借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在中国的土地上看到这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着拳头,最想做什么?

预设:

我最想把可恶的洋人和巡警狠狠地揍一顿!

我最想把侵略我们的外国人都赶出我们的国家!

是的,此时此刻,都想狠狠地惩处这些可恶的洋人!

该不该惩处?

——

想不想惩处?

——

但是,敢不敢惩处?

——

是啊,在外国租借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尽管怒火在心头燃烧,但最终却不敢将紧握着的拳头挥出去。

(4)总结: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国女训斥了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中华不振!

在租借中亲眼看到这揪心的一幕后,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3、从租借回来之后,周恩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到底沉思了什么呢?

(1)为什么外国人在我们中国人的土地上这么蛮横无理?

(2)为什么中国人这样受人欺负?

(3)为什么我们的同胞受外国人的欺负,却无处伸冤,无法报仇?

(4)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中华不振)是啊,国家落后就被人欺负,让国家强大起来,让

祖国不再受人欺负,就一定要国富民强才行!

4、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学们:

“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

有的说——

也有的说——

5、很多同学都抢着回答问题,之后周恩来——此时的周恩来静静地坐着,他会在想些什么?

预设:

他在静静地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他还在想着租借发生的事情

他在想着怎样让中华振兴起来

6、当魏校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时,那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又浮现在周恩来的眼前,租借里那令

人揪心的一幕再一次刺痛了他的心,

于是,他为自己立下了这样一个志向——(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当魏校长点名让他回答时,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当魏校长带着震惊的神情让他重复一遍时,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道——

7、注意,文中的这句话没有紧跟在冒号后面,而是另起一段,这样写给你什么感觉?

(重要的语句往往可以这样写,突出中心)

7、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也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

别的同学都只是为

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读书,而周恩来却一心想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你从这体会到什么?

(他是将自己的学习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立志要为祖国的兴盛而学习、奋斗)周恩来在12岁那年就已经认识到了中国人要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三、教师总结

正是因为周恩来从小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努力读书,才有后来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

在今天这个繁荣稳定的社会,同学们更加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学习,勇于拼搏。

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江店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钱席2014.11.2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