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250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docx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

山西大学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共30题,每题1.5分,总45分)

1.《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B.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D.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5.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6.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7.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8.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文明发展的支柱:

前者采集和狩猎,后者工商业主要生产力:

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政治制度:

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

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但宗教迷信仍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学者钱乘旦在其著作中说,在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在这个阶段上,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僚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

下列现象发生在作者所说的“这个阶段上”的是()

A.光荣革命、《人权宣言》、费城制宪会议

B.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

C.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

D.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

10.现代著名美术家王承利认为,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而取其真”。

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对比下列两幅画,这种差异主要是()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B.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

C.儒家自我道德人格要求与人文主义的差异D.专制统治与民主政治的差异

11.一些学者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B.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

C.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D.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

12.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纪念“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纪念活动上说:

“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让我们向其他强有力的思想家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

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

”材料中的“这个人”:

()

A.著有《社会契约论》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著有《纯粹理性批判》D.提倡自然权利说

13.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

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

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14.有人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两步。

”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15.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利克里曾骄傲的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

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

B.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C.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D.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

16.《胡汉民自传》载:

“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

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

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

”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收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D.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17.徐中约教授提出: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

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

18.列宁认为“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生物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下列哪些条件有关?

()

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发生,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进化论的诞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积累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9.1912年清帝宣

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

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

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

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20.列宁认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认为革命的胜利与否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B.列宁认为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C.列宁认为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21.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和“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权力借自教皇”

2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2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4.“……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

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25.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

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26.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27.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8.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

”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B.小农的保守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29.“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

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

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

”“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理,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

①都反对专制②都倡导主权在民③都强调直接民权④都强调权力制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

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二、材料解析题:

(共3题,总55分)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分)

材料一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民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

由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

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

----上述材料均引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

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德意志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于1870~1871年击败法国,然后建立起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

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全球通史》

材料四在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

……经过6年多的艰苦抗战,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与北美“民族主义”获胜方式的异同。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

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第8条规定: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规定: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规定: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材料三严复在译著《法意》(今译作《论法的精神》)中论述:

“如孟氏(孟德斯鸠)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之君主也。

”“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

“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

……上下所为皆有所束”。

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

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12年的《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中说:

“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

……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8分)

 

(2)《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指出上述条款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并说明其立法思想的渊源。

(6分)

 

(3)概要指出严复论述中西方法律制度差异的意图。

(2分)

 

(4)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欧美国家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的主要原因。

(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

明万历九年(1581年)。

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

书成未用。

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清廷用10余年的时间,集中大批人力物力,编纂了一部《四库全书》。

据初步统计,《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

书名

备注

《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

《乾坤体义》

是利玛窦的一部科学著作。

“虽篇帙无多,而其言皆验诸实测,其法皆具变通,可谓词简而义赅者。

是以《御制数理精蕴》多采其说而用之。

”“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

以水、火、土、气为四大元行,则与佛经同。

《天问略》

是西方天文历算的一部科学著作。

“皆设为问答,反复以明其义。

末载朦影刻分表,并详解晦朔交食深浅之故,亦皆具有图说,指证详明。

”但是,该书“欲借推测之有验,以证天主堂之不诬,用意极为诡谲。

《泰西水法》

是一部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重要著作。

“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

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西方要纪》

是一部介绍西方地理科学的重要著作。

没有收入《四库全书》,仅为存目。

“此书则康熙初年所述,凡二十条。

专记西洋国土、风俗、人物、土产及海程远近。

大抵意在夸大其教,故语多粉饰失实。

《天主实义》

是一部介绍西方宗教的著作。

没有收入《四库全书》,仅为存目。

“欲人舍其父母而以天主为至亲,后其君长而以传天主之教者执国命,悖乱纲常,莫斯为甚,岂可行于中国者哉!

”。

——据吴伯娅:

《乾嘉时期清廷的西方文化政策》整理

材料三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

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2分)

 

(2)依据材料二,评述清政府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中西文明的碰撞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7分)

 

2012-2013学年山大附中高三历史1月模块考试答案

1——5CBCCC6——10ADCCC

11——15DDDAC16——20DCABC

21——25CBCBC26——30CDDCA

31、【答案】

(1)民族即国家,国家由公民组成;民族、国家必须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资产阶级应掌握国家政权。

(4分)原因:

19世纪末,外国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分)目的:

通过宣传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的发展道路。

(2分)

(2)相同:

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战争获得胜利。

(2分)不同:

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美国通过民族解放战争获得民族独立。

(4分)

32、【答案】

(1)《管子》认为法律作为君主实行统治的手段,君主在法律的制定中起主导的作用(或立法是君主专有的权力),臣民必须服从于法。

(4分)西塞罗则认为人们既是法律的制定者,也是守法者;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权。

(4分)

(2)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分)渊源:

启蒙思想;古罗马法。

(2分)

(3)兴民权,反对君主专制(或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4)创新:

发展了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增加了监察权和考试权。

(2分)

原因:

借鉴了中国古代考试选举官员的制度和对政府官员实施监察的制度;认识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缺点,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4分)

33、【答案】

(1)变化:

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

(2)态度:

①清朝官方明确区分西方科学与西方宗教。

②认可西方科学,排斥西方宗教(或只要西方的科技,不要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

③认为西学中源。

(或西学来源于中学)。

(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评价:

①《四库全书总目》不因西方宗教而废西方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科技,这是值得肯定的。

②充分肯定西方的天文历算、机械制造、农业水利,有利于西学东渐(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③宣扬“西学中源”说,本质上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以自我为中心,夜郎自大,是一种中华文化优越论。

④只要西方科技的态度,阻碍了中国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

(3分)

影响:

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