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165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docx

精品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生物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高考生物

专题四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与进化

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2018年湖南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题)人的体细胞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下列情况中,预料有多少条染色体

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原细胞d.极体

A.a:

46,b:

23,c:

23,d:

46B.a:

23,b:

46,c:

23,d:

23

C.a:

46,b:

23,c:

46,d:

23D.a:

23,b:

23,c:

46,d:

23

解析:

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着丝点没有分开,染色体条数仍为46条,次级精母细胞只是初级精母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极体由次级卵母细胞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形成,含23条染色体。

答案:

C

2.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B.1∶2C.1∶3D.0∶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精子形成过程的特点。

但出题角度较新,因而也是对考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

题干中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是干扰信息,与解题无关。

原始生殖细胞经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分别形成两个精细胞。

若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则产生了两个异常的精细胞,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两个正常的精细胞,因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1。

答案:

A

3.(2018年湖南师大附中第六次月考题)图1-4-2所示的四个细胞中,属于二倍体生物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图1-4-2

解析:

由图可知A、B、C、D都是二倍体生物的细胞,C中无同源染色体而有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C为二倍体生物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

C

4.西瓜的瓜子壳、西瓜的两片仁及大豆的豆荚壳,分别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

A.珠被、基细胞、子房壁B.子房壁、顶细胞、子房壁

C.珠被、顶细胞、子房壁D.子房壁、基细胞、珠被

解析:

①明确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受精卵经一次分裂形成的顶细胞→球状胚体→胚;形成的基细胞→胚柄。

②掌握西瓜子是西瓜的种子,西瓜子壳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西瓜两片仁是子叶,由顶细胞发育而来,大豆的豆荚是果实,豆荚壳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答案:

C

5.用四倍体水稻作为母方、二倍体水稻(24条染色体)作为父方杂交产生的种子中,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个数分别是

A.24、38、46B.48、36、60

C.36、48、72D.48、36、48

解析:

二倍体水稻有24条染色体,作为父方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为12条,四倍体水稻有48条染色体,作为母方产生的卵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种皮是由母方的珠被发育成的,珠被是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8条,经有丝分裂产生种皮细胞中染色体数仍为48条。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精子染色体数为12条,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4条,受精卵的染色体数为36条。

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一个精子(12)和两个极核(24×2=48)三者融为受精极核,其染色体数为60,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即为60。

答案:

B

6.在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原肠胚的细胞从一个部位移植到另一个部位时,被移植的细胞能适应新的部位,并参与那里器官的形成。

但如果在原肠胚的末期,把未来发育成蝾螈下肢的部分细胞移植到另一个蝾螈胚胎不长下肢的部分,将发育成一条多余的腿,这说明

A.细胞是全能的B.原肠胚末期已出现了组织和器官的形成

C.原肠胚已出现了三个胚层D.原肠胚末期出现了细胞分化

解析:

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已能在许多植物身上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而继植物组织培养后,克隆绵羊的成功,证明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但要表达是有条件的。

原肠胚早期就出现了三个胚层,但细胞并未分化,原肠胚末期组织和器官并未形成,只是出现了细胞的分化,这样,在移植这种细胞后,它们将继续分化、发育成特定的组织或器官。

答案:

D

7.(2018年柳州模拟题)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原肠胚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B.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的含量增加

C.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D.囊胚腔逐渐减小,形成原肠腔和羊膜

解析:

本题考查了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原肠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的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出题角度较新颖,综合性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

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由于卵裂,细胞数目增多,每个分裂形成的细胞都有一份DNA,因此DNA总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多;在卵裂过程中,细胞以几何级数不断分裂,每个细胞的体积随时间增长而减小;由于每个细胞的体积呈减小趋势,所以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不可能上升。

答案:

A

8.(2018年3+X高考名校联考质检抽测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发生在下列哪些结构中

①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③叶绿体④核糖体⑤中心体⑥细胞核

A.②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

解析:

DNA双螺旋结构具有碱基互补配对,发生DNA复制和转录形成RNA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有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都有DNA分子,核糖体内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C

9.(2018年全国理综四高考题,4)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解析:

只有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才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表现出S型细菌的某些性状,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或多糖类物质,也不是DNA的完全水解产物。

答案:

A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A.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B.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C.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D.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解析:

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DN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合成。

答案:

A

11.(2018年上海高考题,28)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解析: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能力要求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侵入细胞体内的噬菌体DNA不但能够复制,而且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形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整个过程中,不能证明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A

12.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比值

A.能B.否

C.只知道(A+C)∶(T+G)的比值D.只知道4种碱基的比例

解析:

已知腺嘌呤A的个数,等于已知T的个数(A=T)。

知道DNA中碱基的对数,可以求出C+G的数目,也就可以求出G和C的数目(G=C)。

在双链DNA中,(A+C)/(T+G)=1。

答案:

A

13.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A.b≤0.5B.b≥0.5

C.胞嘧啶为a(1/2b-1)D.胞嘧啶为b(1/2b-1)

解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A=T,C=G;A=a=T,A/(A+T+C+G)=b。

可以得出:

a/(2a+C+G)=b,G+C=a/b-2a,故C=G=1/2(a/b-2a)=a(1/2b-1)。

答案:

C

14.用标记有15N的一条双链DNA分子,在标记有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复制,其后代的DNA分子单链中,含14N和15N的比值为

A.1∶1B.2∶1C.3∶1D.4∶1

解析:

如果DNA分子复制的次数为n,则后代的DNA分子总数为2n。

又因为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8条DNA单链中,除了两条来自亲代,标有15N外,其余6条单链都是在标有14N的培养液中,经过复制形成的。

答案:

C

15.DNA组成分析表明下列的相关比值中有一个可变的是

A.A/TB.G/C

C.(A+T)/(G+C)D.(A+G)/(T+C)

解析:

双链DNA分子中,A=T,C=G,A+G=T+C。

所以,A/T=G/C=1,(A+G)/(T+C)=1。

而C项中(A+T)/(G+C)的值因DNA分子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答案:

C

16.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连接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mRNA中有A和G共200个,则转录成信使RNA的DNA分子中,最少有C和T

A.400个B.200个C.600个D.800个

解析:

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等于肽键数目加上肽链条数,计算得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为200个。

至少的意思是不包括终止密码子,所以DNA中6个碱基(三个碱基对)决定一个氨基酸,即有1200个碱基。

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可知,A+G=T+C,故C+T=600个。

如果按题意中mRNA中有A和G共200个来计算,就会走弯路。

答案:

C

17.(2018年上海高考题,33)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有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

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卵细胞:

R∶r=1∶1精子:

R∶r=3∶1

B.卵细胞:

R∶r=3∶1精子:

R∶r=3∶1

C.卵细胞:

R∶r=1∶1精子:

R∶r=1∶1

D.卵细胞:

R∶r=3∶1精子:

R∶r=1∶1

解析:

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能力要求B。

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RXR、XrY,两者杂交得到的F1,其基因型是XRXr、XRY,F1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4种,表现为红眼雌果蝇的是XRXR、XRXr,数量121只;红眼雄果蝇XRY,60只;白眼雄果蝇XrY,59只。

根据基因型我们可以计算出后代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中R∶r的比例。

答案:

D

18.(2018年广东高考题,17)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解析:

考查性别与染色体传递情况,能力要求B。

根据性别决定可知,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每个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其DNA的碱基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说明两个女儿都从父亲那里获得了X染色体。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

C

19.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

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D.F2植株和F1植株

解析:

由题意F1后代所结种子中,种子的种皮的颜色与F1相同均为灰种皮(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但胚的基因型与F1不同,胚的性状发生了分离,表现为子叶黄色∶子叶绿色为3∶1;而胚所决定的种皮的颜色只能在F2所结的种子中表现,不能在F1所结的种子中表现,其表现比应为3∶1,所以应选D。

答案:

D

20.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

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C.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

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

解析:

据题意,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致病基因存在于细胞质遗传物质中。

由受精作用可知:

受精卵中的细胞器(线粒体)主要来自于卵细胞,此病属于细胞质遗传病,所生后代不论男孩女孩都会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

C

21.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A.单倍体B.三倍体

C.四倍体D.杂交种

解析:

多倍体一般生长健壮,果穗大,籽粒多,但成熟期较晚;单倍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

因此对比各选项可知D正确。

答案:

D

22.图1-4-3为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图1-4-3

A.1号遗传的B.2号遗传的C.3号遗传的D.4号遗传的

解析:

肌肉营养不良是隐性伴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符合遗传的分离定律,7号男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5号,5号为携带者,其基因来自2号。

答案:

B

23.用甲地的高产优质枣树品种改造乙地生长健壮、但果实产量低、品质差的枣林,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是

A.用甲地的枣树花粉给乙地枣树授粉

B.挖去乙地的枣树,种植甲地枣树的种子

C.挖去乙地的枣树,种植甲地枣树的枝条进行扦插

D.将甲地枣树的芽或枝条嫁接到乙地枣树上

解析:

在农业生产中为保持果品的优良性状,常采用无性生殖(嫁接)来繁殖果树。

因此,乙地可采用甲地枣树作接穗,乙地枣树作砧木进行嫁接,就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枣树。

答案:

D

24.(2018年无锡第三次调研题)图1-4-4中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曲线图是

图1-4-4

解析:

在连续自交若干代后,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接近1/2,但不会达到1/2。

答案:

B

25.(2018年3+X高考名校联考质检抽测题)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中期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

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间期D.有丝分裂的间期和间期

解析:

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即细胞分裂间期;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产生的机理是抑制纺锤丝的产生,而纺锤体的出现是在分裂期。

答案:

B

26.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生物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答案:

C

27.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

推断其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B.外祖母C.外祖父D.祖母

解析:

患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其致病基因来源于他的母亲,而母亲视觉正常,故其母亲基因型为XBXb,而该男孩的外祖父视觉正常,所以其母亲的Xb基因不可能来自于其外祖父而只能是来自于其外祖母,并且其外祖母的基因型同样是XBXb。

答案:

B

28.人类1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序列,决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这个DNA序列的某一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这种改变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化D.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解析: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遗传学上叫做基因。

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答案:

A

29.如果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将会出现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能传递给子代B.该种群的全部个体为纯合体

C.该种群的繁殖速度加快D.该性状对环境条件有很大的适应性

解析:

在一个种群中,若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说明了该性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答案:

D

30.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下列哪一项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

A.染色体B.性状C.基因D.相对性状

解析:

考查基因的功能特点。

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DNA的一定结构决定的,DNA分子的结构的特异性是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在生物界的DNA分子中是变化多样的,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

C

31.(2018年北京理综四高考题,3)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0B.1/4C.1/2D.1

解析:

创设新情境,考查遗传规律中的概率计算,能力要求B。

我们知道,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卵细胞一半正常,一半异常;而男性产生的精子则全部正常,因此形成的后代正常与不正常各占1/2。

答案:

C

32.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需氧型生物出现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A.可提供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B.明显提高生物新陈代谢的效率

C.降低厌氧型生物对氧气的依赖D.增加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

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明显提高了生物的新陈代谢效率,从而使生物进化速度加快。

答案:

B

33.家兔体内是否产生黄脂或白脂,受遗传因素制约。

某饲养基地选择健康的黄脂家兔和白脂家兔从事研究。

将两种兔子都分成两组,分别饲喂不同饲料:

一组饲料中含黄色素的食物;另一组的饲料中则不含黄色素的食物,结果所实验的家兔体内产生脂质的颜色如下:

饲料

带有产生黄脂基因的家兔

带有产生白脂基因的家兔

含黄色素的饲料

黄脂

白脂

不含黄色素的饲料

白脂

白脂

这一实验结果说明

A.家兔的脂质颜色是一种不完全显性遗传

B.黄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C.白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D.白脂基因使家兔脂质颜色不受食物影响

解析:

家兔表现黄脂需要有两个条件:

①有黄脂基因,产生黄脂形成所需的酶;②有合成黄脂的原料。

此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具体可用下式表示: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答案:

D

34.(2018年天津理综高考题,2)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

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

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8个、7条B.8个、14条C.4个、7条D.4个、14条

解析:

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数目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能力要求B。

两个单倍体融合成一个二倍体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子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7条),再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最后形成8个子细胞。

答案:

A

35.如果把糯性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的F1的花粉,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约一半花粉呈蓝色(非糯性),一半呈红褐色(糯性),由此证明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产生两种类型而数目相等的配子B.F1是杂合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D.在F1体内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解析:

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答案:

C

36.科学家经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

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小

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

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很多生物被淘汰

解析:

考查生物进化的速度,影响生物进化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海洋环境丰富,变化不大,生存斗争较缓和,所以生物进化缓慢。

答案:

A

37.(2018年上海高考题,10)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D.着丝点数目不同

解析:

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能力要求B。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而遗传物质多样性表现在DNA分子数目不同,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等方面,所以马和豚鼠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但由于组成它们的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所表现出的性状也一定不同。

答案:

B

38.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解析:

考查生物相交的应用。

各项最适方法依次是: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答案:

C

39.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

B.ddRr,

C.ddRR,

和ddRr,

D.DDrr,

和DdRR,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情况以及通过亲代的表现型推出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的能力。

主要的测试目标为1(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既抗倒伏(矮秆)又抗稻瘟病的基因型是ddRR,占1/16,ddRr占2/16,但ddRr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答案:

C

40.(2018年江苏高考题,2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解析:

考查了自然选择中基因频率的变化,能力要求D。

由题设可知aa的个体不能存活到成年,即不能产生后代,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