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日刊11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92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日刊1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钢铁日刊1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钢铁日刊1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钢铁日刊1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钢铁日刊1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日刊117.docx

《钢铁日刊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日刊117.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铁日刊117.docx

钢铁日刊117

CCM金属观察

钢铁行业日刊

热点关注3

专家解读准备金率再上调3

1月上旬四大行信贷投放近2400亿元4

50亿元珠江钢管珠海项目动工分三期建设8

工信部:

2010钢铁出口前高后低受退税影响9

宝钢为中国造船业发展持续给力11

首钢股份停产前难以完成重组生产能力将受影响12

央行将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12

招标供应量欲翻倍铁矿石期货呼之欲出13

今日钢市点评:

价格继续攀升成交十分乏力15

钢厂调价16

天津友发钢管1月14日调价信息16

唐山瑞丰1月17日带钢调价信息16

酒钢兰州1月17日板材调价信息17

山东钢铁集团1月17日建筑钢材调价信息17

新钢1月16日部分产品调价信息18

山东钢铁集团济钢公司1月17日部分产品调价信息18

福建三钢1月16日建筑钢材出厂指导价格调整信息19

八钢1月17日对疆内建筑钢材的调价信息19

山西晋钢1月17日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信息20

柳钢1月17日建筑钢材调价信息20

酒钢兰州分公司1月17日对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21

昆钢1月17日对建筑钢材的调价信息21

云南德胜1月17日对昆明建筑钢材的调价信息22

水钢1月17日对昆明建筑钢材的调价信息22

西林钢厂1月17日对建筑钢材的调价信息23

中厚板23

价格汇总23

上海中厚板:

报价试探性上行商家心态渐趋观望24

天津中厚板:

库存继续下降报价小幅上涨25

武汉中厚板:

报价小幅上涨成交一般25

线材螺纹26

价格汇总26

上海线螺:

市场价格主流持稳(1.17)27

天津线螺:

价格整体上涨(1.17)27

热轧卷板27

价格汇总28

上海热轧卷板:

需求疲软商家涨价热情不减28

天津热轧卷板:

再度攀升成功刷新10年纪录29

乐从热轧卷板:

稳中微升市场观望氛围增浓29

冷轧卷板30

价格汇总30

上海冷轧板卷:

报价持稳部分规格小幅拔高30

天津冷轧板卷:

报价稳中上涨成交低迷31

乐从冷轧板卷:

报价观望盘整鞍钢2月份价格政策明朗31

镀锌彩涂32

价格汇总32

1月17日国内涂镀市场行情扫描33

硅钢36

价格汇总36

1月17日上海市场硅钢行情分析:

鞍钢出价市场需求不佳36

带钢焊管37

价格汇总37

1月17日带钢行情早读38

1月17日国内热轧带钢行情综述39

管材40

价格汇总40

沈阳无缝管整体维稳成交清淡41

受原材料成本拉涨唐山焊管报价持续上调41

型材特钢42

价格汇总42

钢坯产品42

唐山钢坯市场连载(第198期)43

热点关注

热点新闻链接

专家解读准备金率再上调

专家14日,央行宣布从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新年首次上调,也是在最近三个月内第四次上调。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锁定了逾3500亿元,而尽管上周五大盘杀跌说明市场已有所预期,但本次上调进一步确认了紧缩信号。

本周市场弱势格局难以改变,因此建议采取积极防御策略,首先是低仓位,然后是配置传统防御性的消费板块以及受十二五规划刺激的装备制造板块。

  

上周五晚间,央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在最近三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首次上调。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本次上调意在对冲过多流动性,而与1月份的信贷投放状况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不过,尽管这次实际对冲力度仍然总体温和,但对预期的影响会更大,预计市场可能会对未来更长时期的流动性前景逐步变得更为谨慎。

  

鲁政委预计,“本次上调之后,农历新年前应该不会继续加息,但第一季度仍然还可能有2次准备金率上调之可能。

”而随着央行的接连行动,股票市场对流动性前景可能趋于悲观。

  

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董高峰指出,“上周五煤炭、有色以及大盘的杀跌与预期央行采取进一步紧缩政策有关,而本次上调准备金率进一步确认了继续紧缩的信号,预计本周市场弱势格局难以改变。

”不过,董高峰表示,本周相关经济数据也将公布,在短期利空出尽后,后半周市场或有弱势反弹,建议采取偏防御的投资策略,配置一些低估值、有业绩支撑的板块。

  

而西南证券张刚认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控制通胀,市场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股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

他表示,上调准备金对股市整体影响有限,本周初大盘将低开后维持震荡,后半周市场有望迎来一波反弹。

  

申银万国分析师袁宜则维持对A股市场中期谨慎的判断。

申银万国认为,一季度CPI涨幅将坐5冲6,通胀压力会明显加大,收紧流动性的迫切性明显增加。

而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已经很高,但还将上调,而且春节前后可能加息,只有形成加息周期的预期才有可能抑制或者扭转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

  

袁宜指出,密集的紧缩调控如果持续下去,那么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终将有所下调,因此策略上要积极防御。

“首先是低仓位,然后是配置传统防御性的消费板块以及受‘十二五’规划刺激的装备制造板块。

” 

1月上旬四大行信贷投放近2400亿元

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信贷冲动如期而至。

同业交换数据显示,1月上旬四大行信贷投放近2400亿元。

令人关注的是,2011年央行和银监会将如何来调控信贷?

  

1月14日,央行宣布自1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调整后,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高达19%,中小金融机构亦将达到15%。

此前,在2010年底央行针对商业银行召开的货币政策吹风会、2011年央行工作会议与即将召开的2011年银监会工作会议中,通过更加公开透明的政策工具、实施更为精细化的调控,成为货币和监管当局的共识。

  

多位大行高管透露,央行已经将差别准备金率的测算公式下发到各家银行,要求各银行据此测算各自的规模。

银监会正在探讨调整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会重点关注贷款分类的准确度和资产质量的细微变化。

  

不过,在两部门内部仍不乏不以为然的声音。

有官员认为,这些创新工具不够市场化,是规模难以制定下的变通之举,现在必须开始探讨一些市场导向的调控工具,而且,两部门相互如何协调以避免叠加,也是一大难题。

  

悬念与底线  

“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目前依然没有确定。

”接近货币和监管当局的权威人士称,“最终恐怕还是要定个数,否则可能不好控制。

”决策层是否制定2011年信贷投放目标规模,已成为银行业界判断今年信贷新政的风向标。

  

一位大行高管一语道破个中缘由:

“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已经有紧缩的信号,但到底是松是紧还要取决于CPI的变化,由于变化趋势和成因难以预测,所以规模也不好确定。

”  

相比提出框架性要求的2011年央行工作会议,在针对商业银行召开的货币政策吹风会,则详尽透露了央行的调控思路和底线。

在会上,央行总的希望是均衡投放,特别是,“上半年进度的安排要留有余地”。

  

由于CPI走势难以确定,这就使得定多大的盘子,变得扑朔迷离。

这也是央行希望在上半年“留有余地”的重要原因。

不过,在央行看来,在GDP增长8%,CPI增长4%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贷款增速应该是12%到13%,并将根据GDP和CPI的消长情况,动态调整。

  

而CPI上涨究竟是输入型的还是国内因素导致,也会影响政策走向。

如果是前者,央行认为,“信贷增速有所加快还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是后者,就“必须加大贷款的调控力度”。

  

央行高层在会上直言,“行政性的规模控制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稳定”,而且“往往会催生要规模等问题”,“相当于摁下葫芦浮起瓢”。

  

不过,商业银行更希望早点落袋为安,即投放要趁早,在没有确定规模之前多圈点地。

  

按照1月上旬四大行新增贷款总量已经达到2400亿元推算,即便没有月末冲动,平稳投放,如果没有硬约束,有受访银行高层预计,仅四大行在1月的投放就可以轻松突破7000亿元。

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信贷投放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

  

虽然大盘子尚未确定,但央行不会对各行的投放冲动坐视不理。

数位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已经确定了差别准备金率计算参数,并要求各行据此约束自身的信贷投放。

  

央行对主要商业银行表示,凡是被要求上缴差别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应及时调整自身的信贷投放。

否则,央行就“可能会在存款准备金的利息上采取相应的差别政策”。

  

在前述吹风会上,央行高层直言,原则上各行2011年新增贷款均要比上年有所回落。

其中大型银行由于系统性重要的程度更高,新增贷款下降的幅度相应地也应更大一些。

  

事实上,央行在2010年12月中旬就曾召集各行高管,结合即将推行的差别准备金政策,要求各行警惕年底年初的投放冲动。

有央行高层在会上表示,“如果突击冲规模,会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产生直接的影响”,“希望各行统筹安排,避免对今后的资产管理和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新规预案

“银行显然不会喜欢,但也并非无法接受。

”有大行高层表示,差别准备金制度提高了调控执法的透明性,使得银行对货币当局的调控行为有更为明确的预期。

至于效果,他认为,虽然大银行根本不会在乎提高一点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却害怕“公然受罚面子难看”。

所以会想方设法在“体制内博弈”,而不会搞得“太出格”。

1月投放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其他银行是否“听招呼”。

央行高层在前述吹风会上,向各家商业银行的高管详细解释了这一工具的要点所在。

首先,是以社会融资总量和银行信贷这两项比值偏离其长期趋势值的程度,来表征整个宏观经济热度的状况,增强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动态调整的取向确定之后,调整重点是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体偏离度的影响。

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不到宏观审慎的要求,就需要缴纳一定的差别准备金。

央行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在银行体系存在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规模较大的形势下,单个金融机构在其中的表现和作用不同,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有差别性和针对性。

再次,是动态缴纳会考虑不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

“对于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金融机构要给予较高的宏观审慎要求”。

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健状况也是重要的参照物之一。

“对于资本充足率较低、资本质量较差、经营稳健型指标也较低的金融机构,需要缴存的差别准备金就更多。

央行认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有助于在经济形势或金融市场发生意外情况或突发逆转的时候,提供较为充足的损失吸收能力。

央行寄望于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银行及早达到宏观审慎的要求。

数位受访银行高管透露,央行日前已明确了差别准备金率相关参数,并要求各行根据2010年三季度的资本状况,测算出今年的投放规模。

目前各行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初步测算,并与央行对了表,双方的估算情况基本一致。

接近央行的有关人士透露,央行目前根据四大行的系统重要性做出的排序为:

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

其中一位高管认为,差别准备金率的推出,既是国际金融同业的大势所趋,也与银监会之前推行的宏观审慎监管不谋而合,被视为央行市场化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央行对具体机构进行规模调控的基本工具,但效果究竟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双头调控”

在受访银行高管看来,央行和银监会谁将主导今年的信贷调控尚不明晰,双方如何分工合作亦将对商业银行的投放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2010年,银监会首次也被赋予了信贷投放的调控职能。

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有关方面认为,银监会在逆周期资本监管和微观风险监管方面,有更多的指标和手段,可以在特殊时期,有效调节商业银行的投放节奏和行为,效果更为可控。

此举在保障均衡投放的同时,也有助于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和稳健经营。

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政策信号来调节预期,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商业银行分秒必争时,不足以立竿见影地遏制其投放冲动,这也是央行今年刻意创新调控工具的原因。

银监会在投放狂潮中实施的一系列逆周期监管手段,对于银行业在快速扩张中守住风险底线,防范系统性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银监会2011年将会有哪些新政,从而使得1月17日召开的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备受关注。

接近监管当局的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正在探讨调整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通过对贷款分类和迁徙率等指标的监控,敦促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质量的管控。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

银监会成立之后,一个重要使命和目标就是实现不良贷款率和余额“双降”。

当时整个银行业不良资产处于高位,具备“双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加大,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反弹压力增大,所以监管部门提出了更为务实的“双控”目标。

不过,由于最终经济形势得以企稳回升,银行整体的不良资产继续保持了“双降”的态势。

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体不良率在低位运行。

在持续创造了较高利润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的提高也增厚了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在这种前提下,监管当局的风险控制思路有望朝着更为精细化的方向调整。

即关注银行的资产分类和迁徙情况,通过对迁徙率等指标的监控,实施“窗口指导”。

不过,对于个别不良贷款水平依然比较高的机构,将继续要求其实现“双降”,对于更多的机构,则会重点关注分类的准确度和资产质量的细微变化。

接近银监会的知情人士介绍,在投放结构上,今年或将出现一个变化,即从过去要求小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变为一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平均贷款增速,而不再要求继续上规模。

以防一些银行可能以此为借口,要求突破预设的规模,甚至导致总量失控。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负责人亦坦承,各家银行都不愿意就下一步小企业贷款的发展趋势做公开承诺。

究其因,“如果总量大幅压缩,总不能把有限的资金都向小企业倾斜吧”?

而就行业看,监管当局最为关注的风险点,依然是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相关贷款。

经历了2010年的治理整顿,平台贷款的情况基本得以控制,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值得重点关注。

有关人士介绍,目前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点有二:

一是房地产调控形势下,土地收益和房地产相关价格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平台公司未来的经营收益和现金流,有不确定性;二是不少平台贷款并未充分确权,虽然名义上有土地作为担保,但并未落实到具体地块,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不过,面对货币与监管当局同时发力的局面,一位大行高管指出:

“若干从紧的工具叠加使用,其效果如何,难以简单地衡量。

用力过猛,恐怕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所以如何在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的同时,趋利避害,对调控者亦是不小的考验。

50亿元珠江钢管珠海项目动工分三期建设

据珠海特区报报道,珠江钢管珠海项目14日在高栏港经济区动工,这个投资约50亿元的项目,将在珠海建设一个全新的、装备自有专利技术设备的大型直缝焊管制造基地。

珠江钢管相关负责人表示,意欲将珠海项目建成中国大直缝焊管制造业集成度最高、工艺水平最先进、最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之一。

珠江钢管珠海项目将分三期建设螺旋焊管生产线、JCOE直缝焊管生产线、ERW焊管生产线、防腐和管件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大型钢管专用码头等。

14日动工的是一期工程,预计今年6月份建成。

届时3条生产线将形成年产50万吨高性能管线钢管的生产能力,并为南海能源开发提供所需的油气管线钢管,同时供应港珠澳大桥建设所需的钢管桩产品。

珠江钢管相关负责人说,珠海基地开工,是珠江钢管总体战略布局的关键,将帮助企业巩固焊管行业龙头地位,并扩大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项目将利用珠江钢管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螺旋直缝焊管快速生产方式”专利技术。

据悉,珠江钢管珠海项目由珠江石油天然气钢管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目前已注册成立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直缝焊管生产和出口企业、国内最早掌握生产海底油气输送管线核心技术的企业,也是国内最早拥有全套国际最先进焊管制造技术UOE生产线的企业,曾先后填补国家多项技术空白。

公司直缝焊管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石化、城市燃气、建筑工程等领域,远销中东、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

曾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春晓气田、中亚管线、胜利油田、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国家电网、国家大剧院、壳牌等国内外重大能源、建筑工程项目提供了大量优质钢管。

公司“PCK”商标产品,目前已被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石油天然气供应商广泛认同,在国际市场上享用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工信部:

2010钢铁出口前高后低受退税影响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同比下降6.4%。

12月份当月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12月份,进出口总额2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4%(比上月减缓14.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4%;其中出口1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比上月减缓1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进口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5.6%(比上月减缓1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8%;贸易顺差131亿美元,比上月减少98亿美元。

钢铁出口量前高后低,取消出口退税率效果明显。

2010年上半年钢材出口量稳步回升,6月份出口达到562万吨,之后受出口政策调整影响,出口明显下降,8月份跌至280万吨,9-12月份出口量保持在280-300万吨低位。

2010年,出口钢材4256万吨,同比增长73%,其中1-7月同比增长1.52倍,8-12月出口增速回落至7.4%;进口钢材1643万吨,下降6.8%,进口钢坯64万吨,下降86.1%。

全年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净出口2730万吨(2009年为净出口286万吨)。

主要大宗原材料进口量涨跌互现,进口价格大幅上涨。

2010年,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5%,进口平均价格为565美元/吨,同比上涨28.9%;进口铁矿砂6.2亿吨,同比下降1.4%,进口平均价格为128美元/吨,上涨60.6%,由于进口铁矿砂涨价,我国钢铁行业为此多支出近300亿美元;进口天然橡胶186万吨,同比增长8.8%,进口平均价格为3047美元/吨,上涨85.2%。

铜进口量先升后震荡保持高位,铝进口量保持低位。

2010年,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429万吨,进口量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口额为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4%,进口平均价格为7626美元/吨,上涨44.4%;进口未锻造铝及铝材95.5万吨,同比下降58.8%,进口额为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6.5%,进口平均价格为4109美元/吨,上涨78.4%;进口氧化铝431万吨,同比下降16.1%,进口额为15亿美元,增长14.9%,进口平均价格为348美元/吨,上涨37.1%。

轻纺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出口额超2008年水平。

2010年,主要轻纺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纺织品、服装、鞋类出口额分别为771亿美元、1295亿美元和356亿美元(2008年同期分别为654亿美元、1198亿美元和2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0.9%和27.1%;箱包出口额为180亿美元(2008年同期为139亿美元),增长40.8%;塑料制品、灯具、玩具、家具分别增长29.5%、33.7%、29.4%和30.3%。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势较好。

2010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9334亿美元和49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0.7%,分别占全年出口总值的59.2%和31.2%;手机、彩电、计算机出口额分别增长23.2%、38.1%和34%。

宝钢为中国造船业发展持续给力

日前,宝钢股份造船用钢用户座谈会在重庆举行。

凑巧的是,当天国内官方媒体公布了一则消息:

中国造船业已全面超越韩国,居世界第一。

就宝钢如何为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造船业持续给力的话题,部分专家学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据介绍,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船舶市场复苏速度远快于预期,其中,能源用船以及散货船的制造更是异军突起。

随着市场信心的提振,去年全球新船订单呈逐月上升趋势,前10月新船成交量已超过1.17亿载重吨。

其中,国内0.55亿载重吨,占47%。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韩笑妍博士认为,从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判断,今后几年,中国造船总产值在世界范围内将不断上升。

有迹象表明,国内八成以上的新船手持订单集中在骨干船厂手里,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他们在多个方面对钢铁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具体说来包括三方面,一是船型技术朝着大型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的趋势,提高了对建造船舶用钢材料的技术及性能要求,钢铁企业应有先期对应措施,开发适销对路的钢材品种。

其二,风能、液化天然气、太阳能、核能将成为环保船舶的主要动力,符合诸如耐腐蚀等相应工艺要求的专用造船用钢材料必须及时跟上。

第三,从满足船东降低船舶建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角度考虑,钢材供应商必须在高刚度、薄规格等产品性能方面,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的“菜单”式服务。

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珊博士认为,近年来,船舶及海洋用钢正朝着大型化、深水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船体结构外载负荷越来越大,对船体结构的强度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采用传统增加板厚的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要求。

高珊指出,船板产品性能的发展趋势有五个特征,即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强度;采用新型结构,如增加壁厚等;改善构件的制作加工工艺,提高焊接性能;确保安全性,保证-40至-60摄氏度低温下的强度;环保节能,提高寿命降低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为此,船舶市场用钢的技术需求应围绕低合金、高强度、低温韧性、耐腐蚀等六大主导方向展开。

以宝钢研制的船舶用高强度TMCP产品为例,由于高强韧工艺特性,使得该产品在用于船体时,能满足其工作受力状态,而且减轻了船舶自重,节省了能源材料,提高了效率。

所以,下一步,宝钢应在五个方面为中国造船业给力:

船板产品系列化方面,拓展品种与规格,全面满足用户需求;产品环保、节能方面,优化产品的工艺,降低环境污染;关注产品生命周期方面,完善加工、使用、耐用性能;提供更完整的用户服务方面,完善产品性能研究,提供更详尽的解决方案;满足规范和新规则方面,研究与适应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级社新标准,为绿色环保型船舶市场开发赢得先机。

首钢股份停产前难以完成重组生产能力将受影响

首钢股份今日公告,截至目前首钢总公司尚在与首钢股份就本次重组进行磋商,本次重组不能在首钢股份停产前实施完毕,首钢股份在一定时期内原有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受到暂时影响。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下发文件,首钢股份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生产设施到2010年底全部停产。

为保障首钢股份及其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到损失,首钢总公司承诺在2010年底将经营稳定、具有发展前景的钢铁资产注入首钢股份,保证首钢股份的持续经营能力,同时首钢股份停产所涉及的资产将由首钢总公司通过置换方式置出,保证首钢股份法人财产不受损失。

尽管无法按照承诺进行资产置换,首钢总公司还是给投资者了一个定心丸,承诺尽快与上市公司就重组方案达成一致。

重组注入首钢股份的资产20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首钢股份2010年经营生产状态下的水平;注入资产自本次重组基准日(2010年12月31日)至本次重组交割日产生的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

央行将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市场工作座谈会”研究讨论了2011年央行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的重点工作。

会议提出,2011年央行将积极采取前瞻性、针对性和务实性措施,大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特别强调,信贷政策要充分发挥和保护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