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904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docx

项目9润滑系构造与检修

授课题目(章、节)

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与维修

授课类型

理论+实训

授课时间

8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润滑系的功用;

 2.掌握润滑的方式;

 3.了解润滑系的组成构造、拆装、检测;

 4.能分析典型车型的润滑油路。

5.了解润滑系的常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构造、拆装、检测;

 6.掌握机油泵的结构原理构造、拆装、检测;

 7.能分析曲轴箱通风的意义。

重点

难点

1.常用的润滑方式;

2.典型车型的润滑油路。

3.机油泵的结构特点、构造、拆装、检测;

 4.曲轴箱通风的目的。

5.掌握润滑系组成及各机件的装配关系。

6.掌握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与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结合教学挂图、powerpoint演示、图片展示、小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步骤、方法、手段、板书设计等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

2、填写教学日志

3、复习提问、引出本讲教学内容

4、新课讲解

5、穿插提问

6、归纳总结

7、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8.1概述

8.2润滑系的油路

8.3润滑系主要部件构造、拆装、检测

8.4曲轴箱通风

8.5掌握润滑系组成及各机件的装配关系。

8.6掌握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与检验方法。

备注

作业及思

考题

1.一般润滑油路中有哪几种机油滤清器?

它们应该串联,,还是并联?

为什么?

2.润滑油路中如不装限压阀将引起什么后果?

3.试分析发动机机油压力降低的故障原因?

4.曲轴箱通风的空气滤清器如堵塞后,对发动机工作有哪些影响?

如摘除丢掉,不换新的可否?

为什么?

    (A)理论教学内容和过程:

8.1概述

1.作用:

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

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机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磨擦表面,减少零件的磨擦和磨损。

流动的机油不仅可以清除磨擦表面上的磨屑等杂质,而且还可以冷却磨擦表面。

气缸壁和活塞环上的油膜还能提高气缸的密封性。

此外,机油还可以防止零件生锈。

润滑、密封、冷却、清洁

2.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所要求的润滑强度也不同,因而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

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速度较大,需要以一定压力将机油输送至磨擦面间隙中,方能形成油膜保证润滑。

这种润滑方式称为压力润滑。

飞溅润滑

另一种润滑方式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称为飞溅润滑。

这种方式可润滑裸露在外面的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等。

在发动机辅助系统中有些零件,如水泵及发电机的轴承,则只须定期加注润滑脂(黄油)。

近年来在发动机上有采用含有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

3.组成:

为使发动机得到必要的润滑,压力润滑系中必须具有为进行压力润滑和保证机油循环而建立足够油压的机油泵、贮存机油的容器(即利用曲轴箱下的油底壳贮油)、由润滑油管以及在发动机机体上加工出的一系列润滑油道组成的循环油路。

油路中还必须有限制最高油压的装置—限压阀,它可以附于机油泵中,也可以单独设置。

4.黏度

世界上广泛采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的发动机油黏度分类法。

从1911年首次制定发动机油SAE黏度分类以来,已经多次修订,目前执行的是SAEJ300-1987《发动机油黏度分类》(表8-1)。

本分类标准采用含字母W和不含字母W两组黏度系列,黏度等级号的划分,前者以最大低温黏度、最高边界泵温度以及100℃时的最小运动黏度划分,后者仅以100℃时的运动黏度划分。

黏度等级以6个含字母W的低温黏度级号(0W、5W、10W、15W、20W、25W)和5个不含W的100℃运动黏度级号(20、30、40、50、60)表示。

发动机油SAE黏度分类

表8—1

SAE黏度等级在相应温度下的最大黏度/Pa·s(MP·s),℃最高边界泵送温度/℃最大稳定倾点/℃100℃运动黏度

/(mm2·s-1)

最小最大

0W3.25(3250),-30-353.8

5W3.5(3500),-25-30-353.8

10W3.5(3500),-20-25-304.1

15W3.5(3500),-15-205.6

20W4.5(4500),-10-155.6

25W6.0(6000),-5-109.3

205.6<9.3

309.3<12.5

4012.5<16.3

5016.3<21.9

6021.9<26.1

按SAE黏度分类的发动机油,还有单黏度级和多黏度级(稠化机油)之分。

只要满足低温或高温一种黏度级要求的润滑油为单黏度润滑油。

既能满足低温时的黏度级要求,又能满足高温时的黏度级要求的润滑油叫做多黏度级润滑油。

它由低温黏度级号与高温年度级号组合来表示,以5W/30为例,这是一种多黏度级发动机油,在低温时使用符合SAE5W黏度级;在100℃运动黏度符合SAE30黏度级。

8.2润滑系的油路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油路方案大致相似,现以东风EQ1090E型汽车的6100—1型发动机润滑系为例加以说明(图8—1)。

在该润滑系中,曲轴的主轴颈、连杆轴颈、凸轮轴止推凸缘、正时齿轮和分电器传动轴等都用压力润滑。

其余部分用飞溅润滑。

当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11经固定式集滤器14从油底壳中吸取机油,这样可以防止大的机械杂质进到机油泵内,被机油泵压出的机油分成两路:

大部分的机油,经机油粗滤油器(全流纸质滤清器)9滤去较大的机械杂质,流入纵向的主油道4,执行润滑任务;另有一小部分机油(约10%--15%),经进油限压阀15流入机油细滤器(离心式机滤清器)16内,滤去较细的机械杂质和胶质后流回油底壳。

由此可知,机油细滤器与机油粗滤器及主油道是关联的。

这是考虑到细滤油器的阻力较大,如果与主油道串联,则难以保证主油道的畅通,并使发动机耗于驱动机油泵的功率增加。

采取并联的方案,虽每次经细滤器的油量少,但机油经过不断地循环流动仍可取得良好的滤清效果。

实践表明,一般汽车每行驶50km左右。

全部机油即能通过细滤器一次。

若机油泵出油压力低于一定值(本例中为0.1Mpa),则机油细滤器进油限压阀15不开启,以保证压力油全部进入主油道。

进入主油道4的机油,通过上曲轴箱中的七条并联的横向油道5分别润滑主轴颈和凸轮轴轴颈。

机油还通过曲轴中的斜向油道从主轴颈处流向连杆轴颈(曲柄销)。

同时也从凸轮轴的第二、第四轴颈处,经两个上油道2通向摇臂支座,润滑摇臂轴、推杆球头和气门端部。

第三条横向油道还通向机油泵传动轴3。

可见以上这些磨擦表面都能得到压力润滑。

8.3润滑系主要部件

3.1机油泵

机油泵的结构型式通常采用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

1.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油泵工作原理见图8—5。

在油泵壳体内装有一个主动齿轮和一个从动齿轮。

齿轮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很小。

壳体上有进油口。

发动机工作时,齿轮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旋转,进油腔1的容积由于轮齿向脱离啮合方向运动而增大,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机油便从进油口被吸入并充满进油腔。

齿轮旋转时把齿间所存的机油带至出油腔2内。

由于出油腔一侧轮齿进入啮合,出油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便经出油口被送到发动机油道中。

机油泵通常由凸轮轴上的斜齿或曲轴前端齿轮驱动。

在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不断工作,从而保证机油在润滑油路中不断循环。

齿轮式机油泵由于结构简单,制造较容易,并且工作可靠,所以应用最广泛。

在机油泵盖上装有限压阀,它可将主油道的油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0.15~0.9MPa).当油压超出上述范围,可增加或减小垫片7的厚度,以调整弹簧8的预紧力,从而保证主油道内的一定油压范围。

在限压阀的柱塞端头开有一个径向环槽12,用来贮存进入配合表面的磨屑和杂质,以保证柱塞运动灵活。

2.转子式机油泵

主动的内转子2和从动的外转子3都装在油泵壳体4内。

内转达子固定在主动轴1上,外转子在油泵壳体内可自由转动,二者之间有一定偏心距。

当内转子旋转时,带动外转子旋转。

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达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齿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

这样,内外转子间便形成四个工作腔。

某一工作腔从进油孔5转过时容积增大,产生真空,机油便经进油孔吸入。

转子继续旋转,当该工作腔与出油孔6相通时,腔内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经出油孔压出。

在使用中,当调换内外转子后重新装配时,用手转动主动轴不得有卡住现象。

必要时定位销与销孔应重新配铰。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吸油真空度较高,泵油量较大,且供油均匀。

当机油泵安装在曲轴箱外且位置较高时,用此种油泵较为合适。

目前国产的490QA型和6G80型汽车发动机都有装用转子式机油泵。

.3.2机油滤清器

机油在流到磨擦面之前,所经过的滤清器滤芯愈细密,滤清次数愈多,将使机油流动阻力愈增大,为此在润滑系中一般装用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并联和串联在主油道中(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称为全流式滤清器,与主油道并联的则称为分流式滤清器),这样既能使机油得到较好的滤清,而又不至于造成很大的流动阻力。

1.集滤器

集滤器一般是滤网式的,装在机油泵之前,防止粒度大的杂质进入机油泵。

目前汽车发动机所用的集滤器分为浮式集滤器和固定式集滤器两种。

浮式集滤器的构造它是由浮子3、滤网2、罩1及焊在浮子上的吸油管4所组成。

浮子是空心的,以便浮在油面上。

固定管5通往机油泵,安装后固定不动。

吸油管4活套在管5中,使浮子能自由地随油面升降。

浮子下面装有金属丝制成的滤网2。

滤网有弹性,中内有环口,平时依靠滤网本身的弹性,使环口紧压在罩1上。

罩1的边缘有缺口,与浮子装合后便形成狭缝。

当机油泵工作时,机油从罩与浮子之间的狭缝被吸入,经过滤网滤去粗大的杂质后,通过油管进入机油泵,滤网被淤塞时,滤网上方的真空度增大,克服滤网的弹力,滤网便上升而环口离开罩1。

此时机油不经滤网面直接从环口进入吸油管内,保证机油的供给不致中断。

浮式集滤器能吸入油面上较清洁机油,但油面上泡沫易被吸入,使机油压力降低,润滑欠可靠。

固定式集滤器装在油面下面,吸入的机油清洁度稍逊于浮式,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润滑可靠,结构简单,故基本取代了浮式集滤器。

例如,解放牌CA1091型汽车、东风EQ1090E型汽车、依维柯轻型车以及奥迪100型轿车的发动机都采用了固定式集滤器。

2.粗滤器

粗滤器用以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直径为0.05~0.1mm)以上的杂质.它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小,故可串联于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即属于全流式滤清器.

粗滤器根据滤清元件(滤芯)的不同,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型式。

汽车发动机常用的有金属片缝隙式和纸质式粗滤器。

金属片缝隙式粗滤器由于质量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已基本被淘汰,目前国产汽车发动机都采用纸质式粗滤器。

3.细滤器

细滤器用以清除直径在0.001mm以上的细小杂质。

由于这种滤清器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即与主油道并联,只有少量机油通过细滤器。

因此,细滤器属于分流式滤清器。

细滤器按清除杂质的方法来分,

分为过滤式机油细滤器和离心式机油细滤器两种类型。

采用了离心式机油细滤器应用较多

发动机工作时,从油泵来的机油进入滤清器进油孔B。

若油压低于0.1MPa进油限压阀19不开启,机油则不进入滤清器而全部供入主油道,以保证发动机可靠润滑。

当油压高于此值时则进油限压阀被顶开,机油沿壳体中的转子轴内的中心油道,经出油孔C进入转子内腔,然后经进油孔D、油道E从两喷嘴喷出。

于是转子内腔的机油随着转子高速旋转。

当油压为0.3MPa时,转子转速成高达5000~6000r/min。

由于转子内腔的机油随着转子高速旋转,机油中的机械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转子壁。

因此,洁净的机油由孔D进入,再经喷嘴喷出。

喷出的机油经滤清器出口F流回油底壳。

在发动机工作中如机油温度过高,可旋松调整螺钉17,机油通过球阀,经管接头20流向机油散热器。

当油压高于0.4MPa时,旁通阀18打开,机油流回油底壳。

离心式滤清器滤清能力高,通过能力好,且不受沉淀物影响,不须更换滤芯,只须定期清洗即可;但对胶质滤清效果较差。

这种滤清器由于出油无压力,一般只用作分流式细滤器,在有些小功率发动机上也有用它作为全流式离心细滤器的。

4.复合式滤清器

BJ492QA汽车发动机采用细滤芯与粗滤芯串联,而且设置在同一壳体内的复合式机油滤清器。

粗滤芯5为线绕式,带有凸起的扁铜丝5a绕在波纹状的绕丝筒5b上,形成0.04~0.09mm的滤清缝隙。

细滤芯4为纸质的,折状滤纸4a用粘合剂固定在滤芯端盖上。

由机油泵来的机油从孔D进入,经过粗滤芯铜丝缝隙,再经细滤芯滤纸进入中心腔,然后沿中心腔上流,经孔E进入主油道。

滤清器盖8上的压紧螺母13的螺纹孔H与油孔E相通。

机油压力表油管接头旋于螺丝纹孔H上。

当细滤芯堵塞,该滤芯前后压力差超过0.12MPa时,旁通阀20打开,经粗滤器的机油便经孔G和孔E进入主油道。

当粗滤芯堵塞,进油口D和出油口E油压差超过0.2Mpa时,安全阀9打开,机油则不经滤芯直接供入主油道。

5.保持机油散热器

在有些发动机上,为了使机油保持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除靠机油在油底壳内自然冷却外,还另装有机油散热器。

机油散热器一般是装在发动机冷却水散热器的前面,利有风扇风力使机油冷却。

也有一些发动机(如6120型柴油机)将机油散热器装在冷却水路中,当油温较高时靠边冷却水降温;而在起动暖车期间油温较低时,则从冷却水吸热迅速提高机油温度。

8.4曲轴箱通风

1.危害:

发动机工作时,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漏到曲轴箱内。

漏到曲轴箱内的汽油蒸汽凝结后将使机油变稀,性能变坏。

废气内含有水蒸汽和二氧化硫。

水蒸汽凝结在机油中形成泡沫,破坏机油的供给,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严重。

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遇到空气在的氧生成硫酸。

这些酸性物质出现在润滑系中,即使是少量的也会使零件受到腐蚀。

此外,由于混合气和废气进入曲轴箱内,曲轴箱内的压力便增大,机油将从油封、衬垫等处渗出而流失。

为了延长机油的使用期限,减少摩擦零件的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使发动机曲轴箱保持通风,将混合气和废气自曲轴箱内抽出。

2.方法:

自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可以直接导入大气中去,这种通风方式称为自然通风,

也可以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管内,这种通风方式称为强制通风。

现代汽车发动机曲轴箱一般都是采用强制通风。

这样,可以将窜入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回收使用,这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经济性。

当发动机工作时,漏入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和废气在进气管真空度的作用下,经挺杆室、挡油板、曲轴箱通风出气口滤清器、通风管路和单向阀(PCV阀)进入进气歧管后与新鲜混合气混合,进入气缸中燃烧。

新鲜混合气经气缸盖前罩盖上的曲轴箱通风进气口空气过滤清器进入曲轴箱内。

 

(B)实训教学内容和过程

润滑系的拆装与检查

一、实训参考课时:

2课时

二、实训目的及要求

(一)掌握润滑系组成及各机件的装配关系。

(二)掌握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与检验方法。

三、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一)设备汽车发动机4台;

(二)工量具4套工具,塞尺,机油泵、滤清器各4个,精密直规。

四、试验内容

(一)润滑系组成主要机件的构造、润滑油路、曲轴箱通风的原理和连接关系;

(二)机油泵的拆装与检修;

(三)机油、滤清器的检查选用更换方法。

五、实训操作及步骤

(一)润滑系组成主要机件的构造、润滑油路、曲轴箱通风的原理和连接关系

1、观察机油泵、滤清器、机油散热器、限压阀、旁通阀等安装位置及相互间连接关系。

2、按正确顺序分别将润滑系统各零部件从发动机机体上分解下来。

(1)放尽油底壳的机油。

(2)拆卸滤清器、油底壳。

(3)旋松分电器轴向限位卡板的紧固螺栓,拆去卡板,拔出分电器。

(4)拆下机油泵总成紧固螺栓,将总成一起拆卸下来。

(5)拆卸机油泵与集油器、连接管(吸油管组)。

3、对照润滑油路示意图,观察润滑油路中缸体、缸盖油道,在观察主油道与各道主轴承座孔油道时。

(二)机油泵的拆装与检修;

1、机油泵的拆卸与分解

(1)拆卸机油泵盖组,检查泵盖上的限压阀组。

(2)分解机油泵主、从动齿轮,再分解齿轮和轴。

(3)清洗、检查、测量所有零件。

2、机油泵的检查

图9-1齿轮啮合间隙的检查

(1)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检查时,将机油泵盖拆下,用塞尺在互成120°角三个位置测量机油泵主、从动齿轮的啮合间隙。

新机油泵齿轮啮合间隙为0.05mm,磨损极限值为0.20mm。

如图9—1所示。

 

(2)检查主、从动齿轮与泵盖接合面的间隙:

主、从动齿轮与机油泵盖接合面间隙。

正常间隙应为0.05mm,磨损极限值为0.15mm。

如图9—2所示。

(3)检查主动轴的弯曲度:

将机油泵主动轴支承在V形架上,用百分表检查弯曲度。

如果弯曲度超过0.03mm,则应对其进行校正或更换。

(4)检查主动齿轮轴与泵壳的配合间隙:

主动齿轮轴与泵壳配合的间隙应为0.03~0.075mm,磨损极限值为0.20mm。

否则,应对轴孔进行修复。

如图9—3所示。

(5)检查泵盖:

泵盖如有磨损、翘曲和凹陷超过0.05mm,应以车、研磨等方法进行修复。

(6)检查安全阀:

检查安全阀弹簧有无损伤、弹力是否减弱,必要时予以更换。

检查安全阀配合是否良好、油道是否堵塞、滑动表面有无损伤,必要时更换安全阀。

图9—2齿轮与泵盖接合面间隙的检查图9—3主动齿轮轴与泵壳配合间隙的检查

3、机油泵的装配

机油泵的安装顺序基本上与拆卸及分解顺序相反,但应注意以下两点:

(1)更换所有的垫片。

(2)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三)机油、滤清器的检查选用更换方法

1、机油粗滤器拆装方法和步骤

机油粗滤器主要由底座、滤芯、外壳推杆总成、密封圈、旁通阀等组成。

滤芯用经过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制成,两端装有环形密封圈。

由弹簧和钢球组成的旁通阀装在底座上。

(1)拆卸

松开紧固螺母分解底座和外壳推杆总成。

取出密封垫圈、滤芯压紧弹簧垫圈和弹簧。

松开阀座取出旁通阀弹簧和钢球,仔细观察旁通阀的工作情况。

清洗

(2)装复

按拆卸时相反顺序装复粗滤器。

注意不要损坏各密封圈。

2、离心式机油细滤器拆装

(1)拆卸

松开外罩上盖形螺母,取下密封垫圈、外罩、推力弹簧和推力片。

将转子转动到喷嘴对准挡油盘缺口时,取出转子总成。

松开转子罩上紧固螺母,分解转子总成,仔细观察转子的工作情况。

松开进油阀座,拆卸阀座垫圈,进油阀弹簧,进油阀柱塞。

清洗.

(2)装复

按拆卸时相反顺序装复细滤器。

装配注意事项:

转子总成装配时必须把转子罩和转子座两箭头记号对准,否则将破坏转子总成的平衡。

密封橡胶垫应装好,否则将会漏油,并会使转子不转。

锁紧螺母不能旋得过紧,否则将破坏转子的正常工作。

装止推弹簧下面的推力片时,应将光面对着转子,切勿装反或漏装,以免破坏转子旋转。

装复外罩时,应把底座密封圈槽内的泥沙清除干净,因外罩下若有泥沙,会引起转子轴的变形。

3、观察曲轴箱通风各部件的连接关系

4、机油、滤清器的检查选用更换方法

(1)机油油面高度检查。

(2)放尽油底壳的机油。

(3)拆卸滤清器。

(4)安装放油螺塞、更换安装滤清器。

(5)选用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机油等级,添加新机油。

(6)检查机油油面高度应处于上限。

六、实训考核标准

1、问答方式

(1)机油泵在拆装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离心式机油细器在拆装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以实训过程和效果作为实训考核评

 

资料:

润滑系的维修

 

一、润滑系的维护

1. 日常维护

检查润滑油贮量和质量,补给润滑油;

行车中注意观察指示油压;

2. 一级维护

应检查离心式机油滤清器的运转是否正常;

清洗粗滤器;更换机油粗滤芯(滤纸)。

3.二级维护

1)更换机油

2)清洗机油虑清器,更换滤芯;

3)应拆下细滤器壳体,清洗转子罩内壁沉积物,并清洗转子,保持机油喷口畅通;

4)检查油面高度;

5)检查机油工作压力及报警装置;

6)检查、清洁曲轴箱通风装置。

二、机油泵的检修

机油泵磨损后,各部分之间的间隙大于使用限度应更换零件或更换总成。

机油泵的齿侧间隙要求为0.05mm,其磨损极限为0.20mn。

机油泵的轴向间隙磨损极限为0.15m。

1.简易试验法。

将机油泵和集滤器装复后,一同放入清洁的机油池中,用螺丝刀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机油泵轴,应有机油从出油孔中排出,如用拇指堵住出油孔,继续转动机油泵时,应感到有压力。

2.试验台试验法。

将机油泵装复后应在试验台上试验。

检测泵油量及泵油压力

机油泵压力的调整,可以通过增减限压阀弹簧座处的垫片来调整。

三、机油虑清器的检修

1.   机油集滤器的检修

机油滤网堵塞,应用柴油或煤油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浮子有破损,应进行焊修。

2. 机油粗滤器的检修

3. 机油细滤器的检修

离心转子式机油细滤器在使用中会发生机件磨损、密封垫损坏、喷嘴堵塞、转子停转及轴承松旷等故障。

四、机油压力开关的检测

用专用仪器检测压力开关的动作压力。

 

润滑系的故障诊断

 

一、机油压力过低

1.现象

1)发动机怠速运转后,机油压力表读数过低,油压报警灯闪烁;

2)发动机转速提高后,警报蜂鸣器同时发出警报。

2. 原因

(1)机油压力传感器效能不佳;

(2)机油压力表失准;

(3)机油池油面太低;

(4)机油被稀释;

(5)机油粘度降低;

(6)机油泵齿轮磨损、泵盖磨损或衬垫太厚造成供油压力太低;

(7)内、外管路有泄漏;

(8)限压阀调整不当、关闭不严、弹簧折断;

(9)集滤器滤网堵塞;

(10)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磨损或损坏

3.诊断步骤

(1)拔出机油尺检查机油量是否过少;

(2)检查机油粘度是否变小,是否有汽油或水分。

若有,则应进一步检查何处渗漏;

(3)检查油路的密封情况;

(4)拆下传感器作短时间运转,察看喷油是否有力。

若无力,应检查滤芯、旁通阀、限压阀、机油进油管、集滤器、机油泵等工作是否正常;若有力,则说明传感器或机油压力表故障;

(5)若润滑系部件都正常,则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磨损或损坏

二、油压力过高

1.现象

发动机在正常温度和转速下,机油压力表读数高于规定值。

2.原因

(1)压力表或传感器失效;

(2)油底壳油面太高;

(3)机油粘度太大;

(4)机油限压阀发卡或调整不当;

(5)油道内积垢或轴承间隙太小。

发动机润滑系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发动机整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使用中,润滑系有时产生机油压力变化、机油品质变化、机油消耗量增加过快等异常现象。

3.诊断步骤

(1)首先检查油底壳油平面是否太高、粘度是否太大;

(2)检查机油表、传感器是否失效;

(3)检查限压阀弹簧,检查个轴承间隙是否过小;

(4)检查滤清器滤芯是否堵塞,旁通阀弹簧是否过硬;

(5)检查主油道是否堵塞。

三、机油变质

1.现象

(1)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失去粘性;

(2)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