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874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docx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

延安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选择题1--—6,涂答案卡的1——6;13——15涂答案卡的7——9,其它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

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

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

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位、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

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

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

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

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

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

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C、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发展和谐。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

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小康社会”强化

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

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4——6题,每小题3分,7题10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

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

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

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

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

寻授都督,袭爵为侯。

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

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

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

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

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

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

在州数年,甚有声誉。

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

百姓为之语曰:

“智无穷,清乡公。

上下正,樊安定。

”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

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

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

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

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

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

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

造化

D、高颎、杨素亦礼遇之礼:

用礼节来……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3分)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

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

(5分)

②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10分)

泊自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

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山民,即山野之民。

(1)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如何表达的?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杜甫《秋兴八首》

,。

艰难苦恨繁霜宾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⑷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柳永《雨霖铃》

⑸遥想公瑾当年不,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择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择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

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

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

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

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

谁能贷给他款呢?

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

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

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

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

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

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

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

而这一切都

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

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

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

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

他没能从那位

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

“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

“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

“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

“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

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

“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

“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

“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

“不!

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

那顿午餐,人家让

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

“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

“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

别人不该你不欠你!

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

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

“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

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

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

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

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

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

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线索。

D、小说最后“父亲

”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2)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⑴—⑷题。

(25

分)

乐知高山遇知音,心齐东海有大爱

齐东海从小就喜欢音乐。

一把口琴,让他的童年充满阳光和憧憬。

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文艺方面的骨干,协助老师组织每班同学在周会上的表演。

他弹钢琴、做指挥、唱由聂耳等创作的进步音乐《大路歌》、《毕业歌》、《送别》等,还表演话剧。

带着对音乐的爱好和执着,齐东海考取了北洋大学,那时他依然是大学的音乐活跃分子

之一。

他回忆说:

“这期间的教育是我人生成长中最值得怀念的阶段。

这个时期,不仅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基础。

鉴于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中外杰出科学家、艺术家极好的音乐造诣,齐老师认为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

从1982年起齐老师开始举办交响乐欣赏讲座,1996年开设《交响乐欣赏》选修课,直至2006年结束,坚持10年。

《交响乐欣赏》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通过讲解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和他们的经典名曲,让学生通过音乐走进作曲家的人生世界,不仅培养学生对欣赏交响乐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和谐的人、完美的人、有高尚人格的人。

他编写了《交响乐知识与欣赏》、《走近交响乐》、《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等教材,10年间,有近6000名学生选修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通过音乐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学生人生视野。

齐老师为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他每年亲自策划组织并具体操作6至7次音乐演出活动,如钢琴演奏音乐会、小提琴演奏音乐会、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独唱音乐会、毛主席诗词合唱音乐会等。

十年来,这样的音乐艺术活动先后举办了60余场。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齐老师邀请国内著名音乐家、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科学家、艺术团

体,来校做讲座、搞演出,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著名音乐家卞祖善、艺术教育专家沈致隆、中科院院士郝柏林、杨叔子等都曾来学校。

郑小瑛老师在报告前,对学生们说,“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

1999年,在团委、学生会等配合下,齐老师还组织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组建了学生管弦乐团,举办纪念贝多芬、莫扎特、冼星海等诞辰、逝世周年音乐会40多场。

为推动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歌咏活动,齐老师协助土木水利学院组建了:

120人的大学生合唱团,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又组建了校大学生合唱团。

齐东海教授今年已81岁,他曾担任过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他是土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更是国内知名的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

2008年,学校教务处和党委统战部为齐东海从事音乐教育10周年举行了座谈会,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理工科院校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音乐教育。

他被誉为“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带头人和音乐教育家”。

(选自陈肖东《记音乐教育家齐东海教授》,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小学到大学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北洋大学期间的音乐教育,不仅培养了齐东海教授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他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了基础。

B、像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极好的音乐造诣,这充分说明,音乐培养了人的创新能力。

C、齐老师开设的《交响乐欣赏》选修课,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交响乐的爱好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如何做人。

D、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说的“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这句话,高度赞美了齐东海教授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为大连理工学校所作的伟大贡献。

E、这篇传记以平实的语言,表现了齐老师热爱教育,执着音乐,敢于创新,并为此努力终身的高尚品质。

文章主旨突出,结构清晰。

(2)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以及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

齐东海教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请分条概括齐东海教授做出的贡献。

(6分)

(3)开头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4)在理工院校设置音乐欣赏课,这一行为有人赞同,也有人不以为然。

你的看法如何?

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其他选手不同的是,在面试中,他坦然地说:

“我既不擅长唱歌,

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B、9月8日,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的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C、现在某些公务员,一根烟,一杯茶,一张报纸就可以混完八个小时到下班,还照样拿高薪,这种尸位素餐的行为,当然会引起很多人的非议。

D、我们当中总有这么一些人,吃饱饭没活干,什么事都要掺和进来,唯恐天下不乱,人家在干正经事,他们却老在那里敲边鼓。

1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阿凡达》的国内公映之所以比国际推迟了两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该片的发行方中影集团为自己投资的《十月围城》让路导致的。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规划。

C、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D、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来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的史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

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的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④⑥③①⑤②B、①⑤④⑥③②C、④③①②⑥⑤D、①⑤②④⑥③

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不超过70字。

(5分)

①新贫族是近年来在城市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人群,又被戏称为“拿高薪的穷人”。

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

③他们消费的热情最强劲,消费的理念最前卫,消费的方式最COOL。

④这些人大多在26—35岁之间,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他们领导着市场的新潮流。

17、下列是某小区物业公司给全体业主的公告,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5分)

①为切实做好2010年冬季取暖,②本小区取暖收费工作即日起开始进行。

③市场煤价大幅度上升,④造成燃煤取暖成本增加,⑤根据××市物价局×价格发[2009]11号文件要求

显示,⑥取暖费价格上调至30.5元/平方米

⑦请各位住户准备好钱后,按时缴纳到物业公司财务室,⑧截止日期到11月15日以后不再收取。

(1)序号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序号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序号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

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

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

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所理解的是“社会”)

2、B(A“独立”有误;忽略了社会结构诸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C与第四段第一句比对;D与最后一段的观点矛盾)

3、A(“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有

误,依据原文应是“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4、C(化:

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5、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参考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

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

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

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

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

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

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

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

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

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

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

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

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

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