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858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docx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

月光如水阅读答案

【篇一:

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xt>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4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屋建瓴,是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题中应有之义。

....

b.老百姓的一些所谓鸡零狗碎之琐事,拢总起来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最终关联着....

我们整个社会乃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如何小觑不得。

c.黑中俏夭夭不欢喜上树,便想新主意,自出心裁找了枝长竹杆子,杆端缚了个小小捞鱼....

网兜,站在树下去搜寻。

d.山茶花,又名耐冬,它富丽堂皇,是我国著名的花卉。

....

3.选择准确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前面句中的横线上。

(3分)

⑴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安庆、芜湖线。

(a.越过b.突破)

⑵他们(纳粹)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淳朴勤

劳的普通市民。

(a.全是b.多数是)

⑶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是。

(a.技术b.艺术)

4.指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

(3分)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b.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

5.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4分)

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发展的和协统一,①它要

求人们在发展中讲求经济效率、追求社会公平、关注生态平衡,最终达到人类的全面发展。

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缘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理论,

它已超越单纯的环境保护。

②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形成起来,成为一个有关社会

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⑴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修改。

(2分)

改为改为

⑵文中有两处病句,请逐一修改。

(2分)

①句应改为:

②句应改为:

6.阅读下面的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4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7.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新华网巴黎6月5日电“法国和平运动”等40个政党和群众团体5日在巴黎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法国,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至少有1万多各界民众从巴士底广场出发,经共和广场到巴黎北方火车站,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公里。

他们高举着的标语牌上写着各种反战口号。

示威游行从下午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多钟。

一队美国人也参加了示威游行,他们高举着横幅标语,上面写着:

“美国人反对战争”、“光荣-1944,耻辱-2004”。

一位名叫摩尔的美国人对围在身边的记者说,他反对布什政府把解放法国同伊拉克战争混为一谈。

许多参加游行的法国人都表示坚决反对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和全世界推行的战争政策,认为布什没有资格代表美国人民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

8.“岁月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是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一句话。

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5分)

(1)请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⑵请联系现实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2分)

(二)古诗文积累(12分)

9.古诗文默写。

(8分,每空1分)

(1)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

(2)杜甫在《望岳》中的诗句“,。

”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3)《石壕吏》中,既暗示老妇已经被抓走,又和开头“暮投石壕村”遥相呼应的句子是:

“,。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的诗句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二句是:

“,”。

10.根据提示,写出出自本册所学古诗文中的成语。

(4分)

①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又领悟某种道理。

()

②原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

③后遂无问津者。

()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l——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片段)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分)

翻译: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分)

翻译: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1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4分)

14..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①②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③④⑤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18分)

将军和士兵

月光如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出一道寒光。

士兵威严的站立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从人员。

哨兵以规整的姿势迎接将军的到来。

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发问:

“想不想家呀?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放屁!

”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

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

“革命就不要家了?

没有家哪来的国?

连家都不想咋保国?

大话、空话、套话、假话!

”人们被震住了。

在这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

”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里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

不由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5.试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将军深邃思想的话,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6.本文对将军的描写有()(3分)

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e、正面描写f、侧面描写

17.从上文看,皮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18.“月光如水”属什么描写?

它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9.结尾写士兵眼睛湿润了,请合理想象,描写出士兵此刻的心理活动。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5题(22分)

翩然出世“中国印”

——解读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⑴在中国的文化词典和社会生活里,有中国字、中国画、中国结……而今,又一个称谓将在全球广为流传并永久载入奥林匹克史册,那就是:

中国印!

⑵中国印——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风格独特,寓意是舞动的北京。

⑶“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从2003年8月3日起,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

这个由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设计的编号为第1498号应征作品是从全球1985件应征作品中遴选的;是102件入围作品、10件获奖作品中的第1名。

⑷目前,国际奥委会所拥有的45个冬季、夏季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思路分为三种:

运动元素,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区域性元素,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运动元素加区域性元素,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

⑸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包含有四项含义:

首先,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结合。

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的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⑹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题图案基础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另外,红色历来被认

为是中国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⑺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开朗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⑻其次,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臶。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画和韵味有机地带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图案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⑼另外,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

第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⑽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也是这枚会徽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臵、场馆环境布臵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⑾会徽,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图腾。

会徽的意义超越奖牌、吉祥物、主体育场造型等一切奥运元素,它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⑿由北京工美集团大师们用同一块新疆和田玉精心雕刻的两方“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揭幕仪式后,一方将珍藏在中国有关博物馆,另一件将作为13亿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见证,送往坐落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珍藏。

⒀“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翩然出世,奥林匹克和中国历史长河里由此再添一抹霞光、一份瑰宝、一段传奇。

20.文章由至的顺序(1分)说明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所包含的“四项含义”。

这“四项含义”具体是指:

(4分)

①②③④

21.文章第⑶段连续运用了一组数字:

“1985”、“102”、“10”、“1”。

它们是为了强调说明:

(3分)

22.文章第⑷段告诉我们,“奥动会会徽的设计思路分为三种”。

从对“中国印”的解说看,“中国印”的设计思路属于哪一种?

为什么?

(4分)

23.2008北京奥动会会徽取名“中国印”,意味着它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请阅读⑸到⑻段,简答:

从“中国印”的设看,哪四个方面体现出了中国特色?

(4分)

24.文章结尾划横线句子高度评价了“中国印”的历史地位,请你仿照句式特点,在“一段传奇”之后再写上两个短语。

(2分)

25.请你给北京奥运会拟一条宣传标语,要能体现出“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

(5至20字之间)(4分)

【篇二:

东北2016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s=txt>2015-2016学年度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出题人:

范广阔邹仙青审题人:

陈平2015.8.14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条形码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

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

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

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

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

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

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

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

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

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

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

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处理手机?

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

静音还是震动?

短信还是会话?

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

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

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

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

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

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

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

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

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说话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离开了手,手机也就不具备了存在的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人们有时甚至失去了自我。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

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

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

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

高祖胜,以燕。

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

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

..

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

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

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

及周文?

讨悦,宁与李弼来归。

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

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

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

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

三司。

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

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

十六年,拜大将军。

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

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

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

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

收其租赋。

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

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

薨于同州。

赠太保、十州诸军事、.

同州刺史,谥曰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

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

宁曰:

“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

”遂以勣嗣。

时以此多之。

及宁薨,勣袭爵。

?

周文:

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

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

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

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

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

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

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

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

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

貌俊美,擅于骑射。

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

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

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

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

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

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

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

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

自己的继承人。

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

“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

”遂以勣嗣。

时以此多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①,今朝丹旐②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③,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④。

③指张衡的《西京赋》④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

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

“,”。

(2)《劝学》中论述空想不如实践的句子是

“,”。

(3)《逍遥游》中论述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