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533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

“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孝:

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汉代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

州举孝廉,郡举秀才。

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

B. 服阕:

又称“服除”,即守丧期满。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的丧事称“丁忧”、“丁艰”。

按礼须离职持丧三年,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强招为官。

C. 食邑:

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采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 赠:

又称“追赠”,即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主要是物质追赠和名称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与之相同或相近还有“追封、追晋、追尊”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谭勒奋好学,才华受人称赞。

他少时好学不倦,开朗聪慧,善于论辩,赢得许多人赞赏并被举荐为官;皇帝亲自策问,他表现很是优秀。

B. 华谭荐贤举能,赢得“知人”名声。

他不问远近贵贱,唯才是举。

先后举荐过张延、周访以及朱凤、吴震等人,这些人最终都立了功名。

C. 华谭善于治理,为官政绩卓著。

他担任郏令时,能体察百姓疾苦,尽心抚恤;担任绥远将军时,他派兵剿灭石冰及其党羽,受到朝廷嘉奖。

D. 华谭光明磊落,得罪江东名士。

在陈敏作乱时,他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发布檄文指斥顾荣叛逆,自此被顾荣所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②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答案】

(1)B

(2)A

(3)B

(4)①刺史周浚荐举他担任从事史,爱惜他的才能何器局,用宾客朋友的礼节对待他。

②扬州刺史刘陶一向与华谭关系不好,就借故逮捕了华谭,关进寿阳监狱。

【解析】【分析】

(1)本题中,“‘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

’谭对曰:

‘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这段话是说“‘谚语说人与人的差距如同九牛毛(那么大),难道真有道理吗?

’华谭回答说:

‘古代许由和巢父推让天子之贵,而市井小人却在争半钱之利,其间的距离,何止于九牛毛呢”,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谚”“九牛毛”“谭”“许由”“巢父”“此”等,然后依据句意、句式以及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宁……乎”是固定句式,“难道……吗”,不能断开,D项把这一固定句式断开了,排除D项;“何啻……也”也是固定句式,表反问语气,不能断开,AC两项把这一固定句式断开了,排除这两项,故选B。

(2)A项,“州举孝廉,郡举秀才”错误,应该是“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故选A。

(3)B项,“这些人最终都立了功名”错误,文中说的是“访果立功名”,这是说“周访果然立了功名”,而其他人怎样,文中并没说。

故选B。

(4)本本题中,第一句中,“引”,荐举;“为”,动词,担任;“引为”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其”,代词,他的;“才器”,才能和器局;“待以宾友之礼”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宾友之礼待(之)”,“以”,介词,用。

第二句中,“素”,平素,平常;“善”,好,交好,“不善”,关系不好;“因”,就;“收”,逮捕,拘押;“下……狱”,关入监牢,关进牢狱。

故答案为:

⑴B;⑵A;⑶B;

⑷①刺史周浚荐举他担任从事史,爱惜他的才能何器局,用宾客朋友的礼节对待他。

、②扬州刺史刘陶一向与华谭关系不好,就借故逮捕了华谭,关进寿阳监狱。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①,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

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注】①吓:

显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予之穷于世                 穷:

贫穷                     

B. 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

全然

C. 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

轻易                    

D. 予甚畏其志                   畏:

畏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此贞甫之没                   不能不为之恸也

C.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而竟以病死

(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B.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C.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D.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

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 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

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 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

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 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

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②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答案】

(1)B

(2)C

(3)C

(4)A

(5)B

(6)①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②我在安亭的时候,常常到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谈到一整天。

【解析】【分析】

(1)A项,“以予之穷于世”意思是“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而贞甫不予易也”意思是“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易”意思为改变;D项,“予甚畏其志”意思是“我很敬佩他的志向”,“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2)A项,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比”。

B项,前一个“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后一个“之”,代词“他”。

C项,两个“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

D项,前一个“以”,介词,“在”;后一个“以”,介词,“因为”。

故答案为C项。

(3)画线句子中,“以……为”是固定结构,意思是“把……作为”,且“通经学古”是互文结构,因此“以通经学古为迂”中间不应断开。

“贞甫”是人名,在句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且上文写了贞甫“好书”的事,根据这些信息可推知画线句子的大意是:

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选项是C项。

(4)“志之勤”意思是“勤谨忠恳”,所给五个句子中,①的意思是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可以体现“志之勤”;②的意思是说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是说贞甫对作者的态度,与“志之勤”无关;③是说贞甫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与“志之勤”无关;④是说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

可以体现“志之勤”;⑤意思是说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可以体现“志之勤”。

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5)B项,“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分析不正确,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

(6)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虽”,即使;“疑”,疑惑;“过”,拜访;“考订”,考核订正;“卒”,最终;“以”,认为;“然”,正确。

②“每”,常常;“精庐”,雅洁的书房;“啜”,喝;“论文”,谈论文学;“或”,有时;“竟日”,一整天。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C;⑷A;⑸B;

⑹①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②我在安亭的时候,常常到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谈到一整天。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

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

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

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

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

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

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

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

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

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

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

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

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

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

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

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

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

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

   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归。

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

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

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

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

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

又十年卒。

浃少有志节,自守严。

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 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丧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丧。

C. 服阕,指服丧期间。

旧俗尊亲去世后,服阕时禁止娱乐、交际,以表示哀悼。

D. 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

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 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

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 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

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

D. 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

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②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答案】

(1)A

(2)C

(3)C

(4)①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

②东厂向皇帝上奏说司法官员胡乱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把魏应召关进监狱。

【解析】【分析】

(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许赞”“吏部尚书”“帝”“禁中”“乩仙台”“浃”“之”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BD项,“代”是动词,意思是“接替”,宾语是“许赞”,故与“许赞”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C项,“用”的宾语是“其言”,即求神问卜得来的话,故“用”与“其言”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2)C项,“服阕,指服丧期间”错误,“服阕”指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故选C。

(3)C项,“最终乞归终老”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分析可知,熊浃意欲称病乞休,结果惹怒皇上,革职为民。

故选C。

(4)①中,“举事”,发动叛乱;第一个“卒”通“猝”,突然、仓促,第二个“卒”,最终;“本”,根源、根本;“力”,功劳。

②中,“法司”,司法官员,主管法律官员;“妄”,胡乱;“下……诏狱”,把……关进诏狱。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C;

⑷①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

②东厂向皇帝上奏说司法官员胡乱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把魏应召关进监狱。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考中进士。

朝廷授予他礼科给事中的官职。

宁王朱宸濠准备发动篡夺皇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