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37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为XX市第一人民医院,法定代表人梁振家。

承建单位概况:

XX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57年,2009年1月14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原XX市第一人民医院和XX市人民医院整合成为新的XX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是XX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综合技术力量最雄厚,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72123平方米,建筑面积8828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662万元,开设病床630张(总院500张,分院130张)。

2010年门诊量42.6万人次;住院量2.14万人次;业务总收入13900万元。

医院现有职工900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44人,其中正高10人,中级职称200多人。

开设30多个专业科室,3个门诊。

医院是自治区“文明医院”和“文明单位”。

1999年底通过评审成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同时还是XX市医疗急救中心、XX市母婴急救中心、XX市红十字会医院、XX市干部保健基地、XX市医疗卫生人才小高地、XX市传染病防治定点医院。

1.2项目提出的原因

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从2010年开始,我国将在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

到2020年,我国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解决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现象仍然严重。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编制委托书;

(2)《XX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建议书》;

(3)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防发改[2011]94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6)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

(5《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XX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

(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9)XX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规划;

(10)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

1.4项目概况

1.4.1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1.4.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区防钦路,即XX市第一人民医院内。

项目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1.4.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一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培训综合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6层,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节约土地,根据专家的意见,医院再自筹资金加至12层,加层后的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

1.4.4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1050.8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600万元,项目业主自有资金450.8万元。

1.5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1.5.1XX市第一人民医院基本条件

XX市第一人民医院是XX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综合技术力量最雄厚,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72123平方米,建筑面积88283平方米,开设病床630张。

2010年门诊量42.6万人次;住院量2.14万人次。

医院现有职工900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44人,其中正高10人,中级职称200多人。

开设30多个专业科室,3个门诊,其中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新生儿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专科特色突出,设置了全市唯一的规范化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

能完成颅脑肿瘤切除、肺叶切除、肝叶切除、食道肿瘤切除、直肠癌根治、肾癌根治、膀胱全切除加肠道代膀胱、甲状腺次全切除、断肢再植、颈椎梯形植骨融合、埋藏式双腔人工心脏起博器安装、介入放射治疗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

拥有500多台(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

为了提高XX市医疗整体水平,为重大项目落户和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XX市政府支持医院在今年内建成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现有条件基本满足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条件要求。

1.5.2基础设施条件

(1)给水:

项目给水水源引自XX市XX区市政给水管网,常年供水水压、水量均能满足项目生活、消防用水需求。

(2)排水:

项目建设场址位于XX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医院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市政排水渠道,可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期污水排放需要。

(3)供电:

市一医院原有变电所可满足项目正常用电及应急用电要求。

(4)交通条件:

本项目场址位于XX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

建设场址紧邻防钦路,交通非常方便。

1.5.3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XX市地处中国大陆和海岸线的最南端,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桥头堡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

现辖港口区、XX区、上思县、东兴市,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230多公里,人口近90万。

XX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1

占地面积

m2

600

2

总建筑面积

m2

4000

3

培训人数

人次/期

50

4

建设期

1

5

劳动定员

25

新增

6

建设总投资

万元

1050.8

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

201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

合理规划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度,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

根据《规划》,国家将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根据基层卫生人才需求,调整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实施农村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学师资。

《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指出:

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加强贺州、来宾、崇左、贵港、XX等新设地级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桂林、北海等旅游城市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建设。

XX市地处中国大陆和海岸线的最南端,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桥头堡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

XX市成立于1993年,现辖港口区、XX区、上思县、东兴市,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230多公里,人口近90万。

XX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建市以来,XX市的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以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工作为重点,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使广大群众的医疗权益得到保障,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

2010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9家,卫生技术人员3585人,其中:

执业(助理)医师1311人(执业医师1042人);注册护士1318人;药师(士)203人;技师(士)178人;其他575人(见习医师280人)。

全市280个行政村均建立了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622人。

卫生员12人。

XX市目前没有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全部是在外地进行。

近年来,XX市通过外出培训,全市已有94名全科医生,但与需求远远不够。

为了解决XX市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全市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的体系和制度,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因此有必要建设XX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XX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XX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落后不一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长的速度低于广西平均水平。

同样广西沿海开放城市,XX市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数2.34,北海市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数3.18,南宁市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数4.27;XX市平均每千人口卫技人数3.81、平均每千人口医生人数1.44,平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1.63。

因此XX市需要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以便向全体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起与XX市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医疗卫生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大量增加,诊病就医人口逐年增多。

农村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群众信医信药增多。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的病人增加。

这些发展趋势,都意味着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增加,项目建设正是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

2.2.2项目建设是加大XX市全科医师培训力度,满足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训的需要。

随着XX市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逐步健全,全科医师缺口较大,需要参加培训的基层卫生人员逐渐增多,现有的培训规模难以满足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训的需求。

为贯彻落实中央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促进本地区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在XX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XX市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以承担XX市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的任务,很有必要。

2.2.3项目建设是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XX钢铁基地和核电两个特大项目的推进,XX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深水港和企沙重工业基地开发,企沙工业区承接产业转移,近期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钢铁、重型机械、能源、粮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工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十年内,城市建设城区人口发展50-60万人,全市人口将发展到约200万人。

由武钢和柳钢联合建设的特大型钢铁项目——广西XX钢铁基地项目,首期建设年产钢材一千万吨,预留发展空间三千万吨。

首期工程总投资六百二十五亿元人民币。

配套补助项目和一批下游产业项目,总投资约300亿。

项目一旦建成,相当于三年之内再造一个XX。

因大项目建设带动,每年约增加人口6万人,至2012年全市人口约120万。

XX是西南出海主要大通道,与68个国家和地区184个港口有业务联系,每年进出境船舶1500~2000艘(次),每年接待国外海员26000左右人次。

每年接待过境旅游约100万人次,位于全国第三位。

国内投资XX市的企业近年来大幅度增加。

随着XX市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医疗卫生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建设本项目,对引资开发XX,促进对外开放,适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要求,尤其是向大工业提供医疗保健支持,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3.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3.1需求分析  

3.1.1我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近年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大力推进。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各级政府加大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县级医院8874个,乡镇卫生院3.9万个,村卫生室61.3万个(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17个连队卫生室),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

全国共有2.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得到一定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国社区卫生人员21.9万人,乡镇卫生院人员107.5万人,村卫生室人员105.8万人,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的32.6%。

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为60.6万人,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为29.1%。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逐渐增加。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数和住院人数明显增加。

2008年,卫生院诊疗人次达8.62亿人次,住院人数达3355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加1.72亿人次和1747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达2.57亿人次,住院人数达141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加2.17亿人次和130.7万人。

     但是,与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相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

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现象仍然严重,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强烈。

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疾病谱、生态环境等不断变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的,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主动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培养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

3.1.2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分析

全科医学和全科医师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最早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和培训体系。

我国虽然直至80年代末才开始从国外系统地引进全科医学的理论,但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事实上早已存在,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历来强调卫生工作要面向广大群众,强调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强调团结中西医、依靠科技进步。

而我国城乡三级卫生保健网的最基层一级、农村的赤脚医生和乡村医生、各种基层保健站、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综合门诊、急诊以及干部病房和外宾病房提供的医疗服务,实际上就是一种全科性医疗服务。

近年来,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全国668个城市中,已有近100个城市开展了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

而且各地还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革基层医院的功能,建立了不同体制、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科学管理、积极培养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人员。

全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在防治和控制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家庭病床、临终关怀、残疾和病后康复、精神心理卫生、预防接种等多种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也还存在的不少问题,主要有:

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一;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且还有待深化;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仍只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未能融防、治、保、康于一体;一些地区已建立的社区家庭健康档案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医疗记录的功能;全科医生的培训教育尚未规范化,存在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对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

传统的卫生服务目标虽然也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民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不堪重负,原有计划经济下的医疗保障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亟待改革。

我国现有的三级医院,不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都已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专科为主的医疗机构。

据统计,所有到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50%左右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治,而人群中80%~90%以上的基本健康问题可以由以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来解决;因此,必须进行卫生改革。

卫生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使我国的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高效率、低消耗、富有活力的管理和运行体制,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适用、方便、价廉和优质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3.1.3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分析

全科医师的培养在许多发达国家或较发达的国家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固定的模式。

大体上有3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

国外社区全科医师在大学本科毕业后,一般要经过3~4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临床培训,以胜任社区常见病的诊疗工作。

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80年代后期全科医学和全科医师引入我国,90年代开始发展以全科医疗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兴起了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

目前主要有4种培养形式,大部分省市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各类全科医学培训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均不理想。

由于起步较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全国建立或认可一批能够满足培训条件、保证培训质量的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保证全科医学医疗队伍的质量。

3.1.4我国全科医生需求分析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看病难、看病贵”。

根据相关研究,绝大多数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获得解决。

但是,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得性。

同时,现有全科医生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临床经验欠缺等问题。

在很多人眼里,全科医生是每个科都了解一点但却不精通的“万金油”医生,其业务水平在整体上不能获得居民的信任。

城乡居民在患病时往往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诊,造成基层卫生资源闲置,大医院则人满为患,影响了卫生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也是产生“看病难”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大医院诊疗费用往往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差悬殊,对于大医院服务的过度利用,加剧了患者和整个社会的疾病经济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看病贵”问题。

在国外,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30%~60%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一般每2000至3000人就有一名全科医生,卫生业务量占一半以上,家庭医生基本都在硕士学历以上的层次,独立执业,而且可以服务于多家医疗机构,工资收入超过多数专科医生,社会地位很高。

全科医生是家庭成员一辈子的健康保护神,是国家卫生服务支出的看门人,也是引导专科医疗医疗的经济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全科医生的发展也成蒸蒸日上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就有近10万人的缺口,更别提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匮乏的农村了。

随着医疗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放开,包含社区卫生和专科医疗的多元化的卫生服务体系将逐步形成,全科医生也将会赢得属于他们自己广阔的展现舞台。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把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到2020年,我国将通过转岗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

针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力尤其匮乏的现状,我国还专门提出要实施农村定向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提出,“到2012年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万名,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至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

意见指出,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受训人员选拔标准并组织遴选,优先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骨干人员以及前期参加过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的人员参加培训。

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把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逐步实现。

为此,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成为国务院与各省,卫生部与各省厅(局)签订的医改任务责任书内容之一。

据了解,转岗培训对象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生。

在不少于12个月的培训期间内,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

3.1.5广西全科医生需求分析

广西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自治区,在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向西部转移的战略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广西仍然是一个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

在大多数社区中缺少能承担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全科医疗服务的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由于忽视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差,造成许多城镇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截至2006年,广西只有516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全科医生。

2007年,国家投入122万元,免费为广西培训了842名全科医生,但总的缺口仍达一万多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科学配置卫生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建立自治区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和实习基地,组织在职医务人员或高等医学院校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