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399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5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docx

黑龙江省农村与农垦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

序号:

编码:

东北农业大学“播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样本)

作品名称:

黑龙江垦区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比较

学校全称:

东北农业大学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探究黑龙江垦区与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机制比较调研团队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报送方式:

□省级报送作品

√高校直送作品

申报者代表情况

姓名

白露

性别

出生年月

1995年5月21日

学校

东北农业大学

系别、专业、年级

市场营销1303

学历

本科在读

学制

4年

入学时间

2013年9月1日

作品名称

黑龙江垦区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比较

-----基于农民的视角的调查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邮政编码

150086

办公电话

常住地

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邮政编码

150086

住宅电话

其他作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邢晗春

19周岁

本科在读

东北农业大学

王浩

19周岁

本科在读

东北农业大学

孟宪余

19周岁

本科在读

东北农业大学

王爽

19周岁

本科在读

东北农业大学

孙庆月

21周岁

本科在读

东北农业大学

白露

19周岁

本科在读

东北农业大学

资格认定

学校学籍管理

部门意见

以上作者是否为2015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是□否(签章)

年月日

院系负责人

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否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作品全称

黑龙江垦区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比较

-----基于农民的视角的调查

作品所属

领域

(B)A哲学B经济C社会D法律E教育F管理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该项目主要是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经济情况调查的科研团队,响应国务院2014年11月20日就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探索建立抵押资产处置机制的号召。

以中国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省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省内典型的农村和垦区土地流转机制的调查与比较,为土地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帮助。

此项目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垦区和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其中包括不同流转机制下对流转速度的影响,以及短期流转到长期流转转化程度。

打破常规思维,从农民的视角出发,研究比较土地流转前后对农民的收入影响,不同的机制下农民的意愿是否高涨,以及土地流转在农民意愿等方面的阻力。

从而掌握黑龙江省农村及农垦地区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特征,了解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制约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和农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约束性因素,探索深层制约因素和基础性问题的可行路径,为黑龙江省推进“两大平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基本思路:

①分析总结出农垦地区与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同与所处现状。

②垦区与农村流转机制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优势劣势。

③农民的意愿,及支持或反对的原因。

④通过比较分析针对不同地区,找出各自土地流转中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办法。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先进性与科学性及独特之处:

1该项目打破传统单一调查的定式思维,创新的将垦区与农村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调查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的土地流转机制,才能找到加速土地流转的关键点,相互取长补短,找到发展与土地流转体制方面的最优路线。

2该项目调查视角的创新,普通调查项目大多以政府,或是体制政策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而此项目则打破了传统的视角,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从土地改革的主体农民出发,以最实际最根本的视角,解决土地流转机制中最核心的问题。

这个创新性的视角度,是发现问题就基本的角度,也是调查、比较、改革最核心的一步。

3调查方向的科学性,此项目是针对土地流转中两大体制的制度及流转机制的对比分析,对发现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约束性因素,为开辟深层制约因素和基础性问题的可行路径起着关键性作用

4调查的方法有科学的定位。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入户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扎根理论、专项调研与大样本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案(试行)》的有关规定,抽选确定调查网点,进行分层和随机抽样调查。

本调研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为主要方式,运用简单概率抽样、等比例分层抽样以及等距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

以求调查方法的科学定位。

可行性及实用性:

1政策方针的可行性。

此项调查的目的是响应国务院就2014年11月颁布农村土地流转意见的号召,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农业改革政策,实施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开展改革试验。

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促进黑土资源永续利用、水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努力把“两大平原”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的目标提供强有力帮助。

2调查人员方面,该团队成员都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但分属不同系别,

对农村经济状况有着专业系统的了解,并有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

在理论知识上,他们拥有在调查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

在应用与实践上,团队的成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参加省政协2014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情况样本村入户调查的实践活动等。

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3在师资力量、调研团队经验及资源方面。

该项目的指导教师,有多年的和农村经济调查与土地流转方面的科学经验,经济管理学院有专业的科研团队。

在此方面的研究颇深,发表论文数篇,有较高的学术见解,和可靠的信息资源与理论成果。

可对此次任务有科学的宏观指导。

4调查计划的实用性,从人员安排,时间安排,调查进度,预期结果,调查问卷的制定,都有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

加之调查结构能从实际出发,提高了可信度与准确度。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该作品打破传统单一调查的定式思维,创新的将垦区与农村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调查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的土地流转机制,才能找到加速土地流转的关键点,相互取长补短,对找到发展与土地流转体制方面的最优路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此项调查对国务院就2014年11月颁布农村土地流转意见的号召,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农业改革政策,实施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开展改革试验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对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促进黑土资源永续利用、水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努力把“两大平原”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的目标提供强有力帮助。

作品摘要

土地流转机制问题,自“三农”问题提出以来,逐渐成为了黑龙江省推进“两大平原”建设的重点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继续完善、改进,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保障。

本文从农民的角度,通过对省内典型的农村和垦区土地流转机制的调查与比较,为土地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帮助。

此项目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垦区和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研究比较土地流转前后对农民的收入影响,不同的机制下农民的意愿是否高涨,以及土地流转在农民意愿等方面的阻力。

从而掌握黑龙江省农村及农垦地区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特征,了解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制约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和农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约束性因素,探索深层制约因素和基础性问题的可行路径。

因此,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两地区土地流转体制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土地流转机制民意调查农村与农垦地区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1]朱新方:

土地流转的利弊及风险防范,2009-06-25.

[2]高荣政:

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聚焦于探究,2009-08-25

[3]高周贤:

福建省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对策,2003-01-15

[4]赵阳:

澄清土地流转的三个误区,2011-02-10.

[5]杨涛,朱博文: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益分析与政策思考,2002-04-20.

[6]贺振华: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现实与理论,2003

[7]左笑诚: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2006-10

[8]梅琳: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2011-04-30

[9]李玉琴:

《农业经济问题》,2006

[10]贺聪芷:

《中国农村》,2005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会议

√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自发□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黑龙江双鸭山省(市)友谊县(区)凤岗乡(镇)村(街)单位邮编155800姓名王有志

电话调查单位20个40人次

管理部门签章

 

(签章)

年月日

1当前土地流转情况的研究水平:

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表现出流转速度加快、流转类型多样、流转主体多元化、以短期流转为主、由市场决定价格、租金支付方式多样等特点,流转土地表现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体统一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并表现出流转组织化水平提高、仍以种粮为主、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政府鼓励等新趋势,土地流转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提升了农业产业素质、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在推进土地规范流转方面应切实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引导流转行为长期化、规范化,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流转,强化对规模经营以及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部门对土地流转的服务与管理。

2当前土地流转存在问题的研究情况:

农村宅基地、房屋、承包地确权、颁证,既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也是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增加效益的基础,更是农民从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公平收益的依据;调研中发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中存在诸多问题:

新旧产权证部分没有颁发,即使颁发了新旧权证,配合利用难,土地收益与权证少直接挂钩,农民意见比较大;加强农村土地、房屋权证的衔接管理,各项权证管理电子化,土地权证收益对应货币化,加强立法规范指导,势在必行。

 

调查报告

摘要

土地流转机制问题,自“三农”问题提出以来,逐渐成为了黑龙江省推进“两大平原”建设的重点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继续完善、改进,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保障。

本文从农民的角度,通过对省内典型的农村和垦区土地流转机制的调查与比较,为土地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帮助。

此项目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垦区和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研究比较土地流转前后对农民的收入影响,不同的机制下农民的意愿是否高涨,以及土地流转在农民意愿等方面的阻力。

从而掌握黑龙江省农村及农垦地区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特征,了解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制约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和农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约束性因素,探索深层制约因素和基础性问题的可行路径。

因此,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两地区土地流转体制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土地流转机制民意调查农村与农垦地区

Abstract

Summaryoflandcirculationmechanism,sincethe"threerural"problemsinceitwasintroducedgraduallybecameinHeilongjiangprovincetopromote"twogreatplains"keyissuesofconstruction.Afterseveralyearsofdevelopment,China'snewrurallandcirculationworkhasachievedremarkableresults.Bu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intheoperationofits,sowewillcontinuetoimprove,improve,bettersafeguardforthebroadmassesofpeasants.Fromthefarmers'pointofview,throughtheprovinceoftypicalinvestigationandcomparisonofruralandlandtransfermechanisminreclamationregion,andprovideshelpforthefurther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theland.Investigationofthisprojectincludes,thereclamationareaandthepresentsituationoflandcirculationinruralareas,studycomparedtheimpactonfarmers'incomebeforeandafterlandtransfer,underdifferentmechanismsforfarmer-highinfarmersandland,suchastheresistance.SoastoequipruralandlandtransfermechanisminreclamationareaofHeilongjiangprovince,presentfeatures,understandthepresentsituationoflandcirculationandanalysisofHeilongjiangprovince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resolvekeyissuesandproblemsofland-boundfactors,exploringconstraintsanddeepfundamentalproblemswithpaths.Therefore,twoareasfromthethreemainaspectsoflandcirculationsystemreformstrategy.

Keywords:

ruralandlandareasoflandtransfermechanismopinionpolls

1.引言

1.1项目背景

该项目主要是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经济情况调查的科研团队,响应国务院2014年11月20日就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探索建立抵押资产处置机制的号召。

以中国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省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省内典型的农村和垦区土地流转机制的调查与比较,为土地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帮助。

此项目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垦区和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其中包括不同流转机制下对流转速度的影响,以及短期流转到长期流转转化程度。

打破常规思维,从农民的视角出发,研究比较土地流转前后对农民的收入影响,不同的机制下农民的意愿是否高涨,以及土地流转在农民意愿等方面的阻力。

从而掌握黑龙江省农村及农垦地区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特征,了解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制约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和农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约束性因素,探索深层制约因素和基础性问题的可行路径,为黑龙江省推进“两大平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1.2项目目的

本次调研工作以了解我国农村以及垦区居民对土地流转体制情况的对比研究为主要目的,希望能够通过分析比较黑龙江省典型的垦区及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体制的不同,为国家推进土地流转确权颁证工作,为黑龙江省推进两大平原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为制定改革计划提供依据

1.2.1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入户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扎根理论、专项调研与大样本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案(试行)》的有关规定,抽选确定调查网点,进行分层和随机抽样调查。

并且以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对比法、采取多角度分析、对比给予建议、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为主要方式,运用简单概率抽样、等比例分层抽样以及等距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等措施相辅。

 

1.因素分析法:

是指利用统计学指数体系分析现象中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来具体、科学精确。

分析影响土地流转诸多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

2.文献分析法:

本项研究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研究文献、国家政策、政府文件、地方手册等,并形成文献综述。

2.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的问卷调查主要在黑龙江,调查对象涉及乡政府人员、当地居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等。

3.访谈法:

访谈对象是从典型的农村及垦区、各类别的调查对象中抽取整村进行深度访谈,选取17样本县,每个样本县选取1个样本村,共计17个样本村的农民、村干部等进行深度访谈、问卷等形式的整村典型调研;具有代表性的人员,以获取更多的真实、全面的资料。

4.对比法:

调研实践之后通过科学的数理统计角度,对土地流转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更加科学全面的分析和理论成果

1.2.2调查概况

本次社会实践自2015年1月7日开始,直到2015年2月1日共完成问卷100份,其中97份有效,问卷有效性为97%。

1.2.3调查流程概况

具体流程,及分析概况如下图

 

2.垦区土地概况

抽样地区————友谊农场概况

行政级别: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属于正局级,直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双重领导。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设9个正处级分局(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共九个农垦分局)、103个农场,遍布全省12市、39个县,管理土地面积5.28万平方公里。

友谊农场区域内总控面积1888平方公里,全场辖区11个农业分场,7个公司,118个农牧渔业生产队,总人口104089人,从业人员46887人,其中职工22198人。

友谊农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能源。

境内有耕地137.8万亩,林地24.8万亩,牧地草原11.8万亩,苇塘10万亩,水面9.9万亩,可垦荒地28.1万亩。

行政区划(下辖4个镇、6个乡、1个乡,镇:

友谊镇、龙山镇、凤岗镇、兴隆镇,乡:

东建乡、兴盛乡、庆丰乡、友邻乡、新镇乡、建设乡。

基本土地制度:

 黑龙江垦区耕地的开发及租赁的历史延革情况。

黑龙江省最早的农场成立于建国前。

建国后,十万转业官兵来垦区开垦,形成了农场群,这些农场均为国营农场,属于国营企业,经营管理国家的土地,有权制定相应的政策。

农场的经费是国家财政拨给,不是地方财政拨给。

后来,黑龙江省成立生产建设兵团,绝大多数农场转变为兵团建制,经费仍然是国家财政拨付。

兵团撤销后,财政支出自己解决。

国家赋予了国营农场相应的经营管理权,农场根据《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条例》的规定,有权制定自己的农业生产政策,收取相应的费用。

2.1黑龙江省垦区土地流转机制及流转现状.

2.1.1垦区农民基本情况概况.

通过对农民基本情况的调查,重点了解友谊农场地区性别及比例年龄结构。

综合二者关系可以了解友谊农场居民的劳动整体能力,从而进一步研究整体劳动能力对土地流转现状存在的影响。

图1友谊农场查样本性别比例

通过对农民基本情况中性别比例的调查,可从中了解到性别比例对劳动总体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走向机械化耕种的路上,然而在生产耕种过程中,男性仍为主要劳动力,其劳动强度劳动能力在平均水平上,高于女性。

从上图可以看出,友谊农场的比例为3比2.男女比例相对均匀,但是女性仍多于男性。

在调研过程中存在家庭中丈夫一方进城务工的情况,而在这部分人群和家庭中,土地转出情况比较普遍。

图2友谊农场年龄分布情况

通过对友谊农场中居民年龄比例的调查,不同的年龄段劳动能力,学习能力均不相同。

其中儿童和中老年的劳动能力相对较弱,青壮年的劳动能力较强,而友谊农场的整体劳动能力,收到年龄比例的重要影响。

随着国家整体老龄化日益严重,农垦地区也不例外,中老年人的比例占据了大部分,而大多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90%的老年人自愿的将土地转出,留给集体机械化耕种。

2.1.2垦区农作物基本概况.

通过调研垦区种植作物的基本状况,可了解到该地区土地适合生长的作物,以及适合大规模种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种类。

图2友谊农场农作物基本概况

该地区盛产大豆、小麦、水稻、西瓜及其它经济作物,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74.6万吨,是国家北方旱粮基地之一。

绿色、有机农业成为农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2001年,全场6万亩小麦、3万亩玉米、3万亩西香瓜和1万亩花生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优质品面积占粮豆作物的80%。

全场粮豆总产28.6万吨,种植业总产值4.7亿元。

2.1.3垦区居民人数分布概况.

土地流转主要针对农业人口,如果要具体深入细致的研究土地流转中农民的态度及存在问题,需排除非农业人口这一无关变量的影响,下图为农垦抽样地区,人口总数及非农业人口数。

图3友谊农场人口总数以及非农业总数

(友谊县城市化水平指数:

0.45%)

2.1.4土地流转长短期比例.

土地流转安期限分长期流转和短期流转,而不同种类及性质的农作物,适合不同的流转期限如下图可知

图4友谊农场短期土地流转土地种植种类

在垦区短期流转的作物主要有,花生、玉米、西瓜、香瓜、等这些作物,我们把它归类为“无依赖作物”即更换种类较方便,开花丰收时限均在一年左右,无需一块土地长期培植。

而各个种类的作物比例较均匀,植物物种多样化,从市场方面也可灵活分配。

图5友谊农场短期土地流转土地种植种类

长期流转的土地,以水稻田,果树地为主,这类作物我们将其归类为“长期依赖性作物”简而言之,不能再短时间内,将果树更换,也不能将水田更换为其他作物,此类作物灵活性较差。

长期流转更为适宜。

据下图所示垦区土地流转以短期流转为主,其中影响因素颇多,如无长效稳定的机制,信用信誉关系不健全等,而长期的流转模式,无论对于承包者还是被承包者均有益处,对于承包者,更佳方便稳定的控制土地耕种,会节支出费用。

而对于被承包者,转出价格相对稳定,同时节省时间和经历。

图6友谊农场长短期流转占总流转比例

综上所述农场耕地主要以短期流转为主,农场下辖各分场负责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