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434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练习

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讨粤匪檄》指出: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

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这段话主要是用于鼓动士大夫和民众()

A.反对太平天国运动B.反对洋务运动

C.支持维新变法运动D.扶清灭洋

解析:

A 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与基督教(耶稣之说、新约之书)关系不大。

“粤匪”是指南方兴起的太平天国力量,而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北方,而且和名教(儒家)无关。

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是以保存名教名义赢取社会广泛支持。

 2.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

“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

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

②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③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④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2.C 本题考查了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情况,根据所学三元里人民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规模较大的一次斗争,真实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据此本题中①②项说法正确,从材料“英夷”、“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求我皇上”、“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等反映第③项“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说法正确,第④项与史实、材料不符,本题选C项。

 3.太平天国时的南方民谣唱到:

“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

”这说明(  )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3.C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故①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统治的内容,没有体现其反侵略的内容,故④错误;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民谣的形式也显得落后,故②③正确。

 4.“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

4.A 挖掘材料信息:

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基督教国家”,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宣扬信奉上帝)初期。

义和团运动不是内战,北伐战争英国没有中立,辛亥革命英国积极撮合南北议和。

 5.右为《天朝田亩制度》书摘,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界是(  )

A.共产与民主

B.共产与平等

C.平等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6.费正清说:

“政府在国外培训的留学生,国内训练的新军队,它所鼓励的从事国内经营的商人,各省组织的咨议局,所有这种种势力都或早或晚地掉转了矛头,直指清王朝。

”这段话所直接涉及的历史背景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解析:

6.C 清末新政包含了留学、新军、发展工商、设立咨议局等。

戊戌变法无咨议局等内容,洋务运动只有留学,辛亥革命所涉及的是结果而不是背景。

 7.孙中山先生倡导“五权分立”,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之外,还另设考试、监察两权的分立与制衡。

孙中山的这种思想,是(  )

A.对封建反动势力的妥协

B.对中国传统制度优秀一面的继承

C.对西方启蒙思想的背叛

D.针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而提出的

7.B 孙中山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今天也为世界所用。

而中国古代从御史大夫、刺史等而来的长期的监察制度也是值得学习和肯定的。

所以,孙中山既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又结合中国传统制度的优秀部分加以改进。

 8.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二者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本国政府

③二者都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④后者更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8.D 把握近代史上两个辛亥年,可知为1851年和1911年,两次重大革命事件分别为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二者对比即可排除③,选择①②④。

 9.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

“山水潇潇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

9.D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事件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的民族主义精神。

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故选D项。

10.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

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

A.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10.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建立民主共和体制之后出现了复辟的现象,说明只在制度层面进行了变革,并没有深入到人的思想当中。

B、C属于现象,不属于原因,D项属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措施。

11.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下列能够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两者内容不同

②两者所设想的目标不同

③两者的社会经济主张不同

④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A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属于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方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

12.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由美国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亨利·史汀生监制和策划发行的纪念抗战邮票。

该邮票是美国邮政史上破天荒第一枚用外国文字组成中心图案的邮票,也是美国第一枚印有中文的邮票。

仔细观察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

②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主张一脉相承

③表达了美国人民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

④发行该邮票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成立三十周年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①③④D.①②③

12.D 本题根据材料和所学,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美国发行第一枚印有中文的邮票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主张一脉相承;表达了美国人民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

④项1942年应是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不是三十周年,故④项说法错误。

13.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  )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天平天国起义史实的理解能力。

从题干可以看出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对当时清政府统治的不满,金田起义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重立新君。

答案:

B

14.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

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解析:

太平天国以洪秀全为首进行永安建制,分权于诸王,实际上就是重建等级秩序,再加上各自的行序还要对应于相关的天象,反映了他们借助神权,将权力神化。

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5.“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体现农民对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方;从效果来看,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挽救危局。

A、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

答案:

B

16.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

“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D.提出《资政新篇》

解析:

材料反映了天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京变乱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突出表现。

答案:

C

17.《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

“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

……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

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解析:

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

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答案:

B

18.“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

”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B.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

C.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

D.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解析:

题干观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重在于其对中国社会的破坏,即“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C项正确。

题干虽然强调太平天国的破坏性,但并没有认为阻碍了近代化发展,A项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反抗斗争,B项“加速”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D项“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说法错误,与题干观点也不一致。

答案:

C

19.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

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解析:

从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恰好成为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民变”说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项;材料无法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D项。

答案:

B

20.仔细观察下图的政治讽刺漫画。

该漫画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A.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

B.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

C.20世纪初清政府的“新政”

D.20世纪初清政府的“立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信息获取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漫画中的两个葫芦分是“立宪”和“专制”,以讽刺清政府以立宪为名、仍行专制之实。

答案:

D

21.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

“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反革命势力更加猖獗,大多数人民对约法漠然视之。

因此,《约法》被毁也是必然之势。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2.列宁在《新生的中国》和《亚洲的觉醒》等文中一再指出:

“中国不是早就被称为长期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

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列宁的讲话是基于(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政治生活沸腾起来”即可判断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亚洲的觉醒的一部分,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故答案选B。

答案:

B

23.1935年林语常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因此答案选C项。

答案:

C

24.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

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

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解析:

题目信息“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

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项最符合漫画主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25.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指出:

“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请回答:

(1)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城市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

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

你支持哪一方?

请说出理由。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的理解。

 

(3)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答案:

(1)武汉: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辛亥首义的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众多。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地;南京有中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

(2)政治上:

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上: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3)创新或举措: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

(4)两岸应摒弃前嫌,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应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庆事,方设朝会。

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立伪引赞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得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

洪逆从不出行。

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贼情汇纂》

材料二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

“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

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

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

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

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

居民一般衣着良好。

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

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地接待。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据材料一概括其要点。

(2)从材料二本身的选取角度来看,你认为是否相对客观?

简要说明理由。

你认为在运用史料进行研究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哪些方法或原则?

答案:

(1)洪、杨等领导的革命意志逐渐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洪秀全大兴土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封建等级森严。

(2)客观。

理由:

材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实录,且材料作者与清政府和太平天国都没有利益上的利害关系。

方法或原则: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选取客观、正确的史料;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

”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对于民族革命的成功略有保留,民族革命未能成功的那一部分当是指“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压迫依然如故”,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1927年中国国民党《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的基本含义。

(2)材料二中毛泽东对辛亥革命评价的标准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哪些共同之处?

(3)如何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解析:

(1)问,需要将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对比,然后推理出“新”的含义。

(2)问,要在概括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找出二者的评价标准,分而答之即可;然后再总结出二者的共同之处。

第(3)问,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回答其历史意义即可。

答案:

(1)基本含义:

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不同:

材料一从三民主义是否完成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材料二则是从是否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角度评价的。

共同之处:

都一分为二地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都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3)辛亥革命实现了由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转型,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