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428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门源县俄博沟牡丹园度假村旅游项目

1.2项目负责人:

1.3项目建设地点:

门源县泉口镇俄博沟村磨滩

1.4项目施工单位:

广瀚景观艺术制作有限公司

1.5项目概况:

从2011年9月20日兴建,到2016年9月20日竣工,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整个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周期为五年,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

其中:

机动资金200万元,包括预备费150万元,涨价预备费50万元;

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350万元,建设周期为10个月(2011年9月20——2012年6月20日),主要进行筹建准备与规划工作,对度假村的整体布局进行绿化工作和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牡丹园景观区、购物区、餐饮区、住宿区、俄博祭祀区、得胜川遗址留影区、和珍贵动物(白牦牛、白唇鹿)留影区七部分组成,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亮化工程。

项目二期计划总投资600万元,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主要是餐饮住宿区二期扩建、休闲游乐区,包括歌舞厅、KTV包厢、游泳池、游乐场、垂钓休闲处等。

项目三期计划总投资550万元,从2014年6月—2016年9月,以养殖区和种植园区为主。

养殖区拟建2000平方米的大型鱼塘两处和5000平方米的禽笼,主要饲养金鳟、红鳟、黄河鲶、当地浩门河水系特有的裸鲤等高产鱼种及一些适合饲养的野生禽类;种植园区拟种植:

云杉、四季丁香、四季梅、红瑞木、垂榆、国槐等高档苗木及花卉。

1.6项目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6.1指导思想

以科学生态建设为指引,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依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按照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创新机制,实行种养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经营。

抓住机遇,结合种养业与旅游观光业的工程,优化门源县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建设比较完备的自然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旅游产业体系,以带动周边上下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项目区及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以“科技种养”为辅助,以“生态旅游”为核心,以旅游观光业为品牌,打造现代旅游度假的新概念。

将度假村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和引进新、奇、特项目相结合,突出文化旅游、名胜旅游、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具有乡土气息及地区文化涵的自然、清新、质朴的旅游度假村。

1.6.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LY5141-99,国家林业局

(4)《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原林业部,1999)

(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国家技术监督局,GB50298-1999)

(6)国家林业局、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相关文件

1.6.3规划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门源县俄博沟牡丹园度假村,既是门源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域,也是门源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环境等应与周边发展相衔接,度假村相关规划,应坚持前瞻性、可持续性为主导,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2)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门源县俄博沟口牡丹园度假村的规划,要坚持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用地,做到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把度假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科学的结合、共同的促进。

(3)前瞻性与现实性结合的原则

度假村布局既要充分考虑现状和实际可操作性,又要放长眼光、立足现实。

同时,度假村的规划,还应尽可能保持适度的弹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科学的开发土地资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4)特色原则

度假村的资源特点、地理位置,以现有资源为依托,提高规划起点,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突出自然风光特色、文化名胜特色与休闲度假特色,使规划既有前瞻性,又具先进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已经日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011年,旅游度假在全世界,年产值达到2500亿美元以上,它被普遍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升级换代的最佳替代产品,代表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

旅游度假村是社会进步和旅游产业走向成熟的产物。

随着各国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日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长途跋涉、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旅游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休息放松、陶冶生活情趣等方面转变,这是现代旅游的新价值取向。

因此,以生态度假、康体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旅游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

有资料显示,在欧洲和北美,旅游客源输出的70%以上是度假休闲。

据美国专家预测,到2030年,旅游业将成为全世界80%以上人员的生活必需,可见生态度假旅游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及节假日的推行,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寻常百姓关心的话题。

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是人类共同的天性,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的一种迫切要求。

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作与生活节奏都明显加快的今天,人们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从工作的劳累与紧中解脱出来,放松精神、陶冶情趣、锻炼身体、调节生活。

因此,他们大多希望到气候宜人、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去康复自己的身心,希望休闲地能提供多样化、大众化的娱乐、休闲和康体项目。

显然,像门源县俄博沟牡丹园度假村这样的风景优美之地,是发展生态度假旅游的首选之地。

同时,我们通过科学的规划,高效的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运用种养业的合理生态配置,必会实现门源地区旅游度假业和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带动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门源县俄博沟牡丹园度假村总体规划是在积极响应国家“旅游产业经济”号召、贯彻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绿色生态、自然环境、人文名胜、乡土文化、生活风情等旅游资源,通过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参与休闲活动、体验地方风情、享受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机会和场地。

该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2.2.1发展经济的需要

休闲度假可引起旅游客源地的财富向旅游目的地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富进行再分配。

按常规说,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外出旅游的人数较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外出旅游的人数较少。

当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旅游资源足以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前往旅游时,这些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消费,对当地的旅游生产显然是一种外来的刺激。

这种刺激,不仅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促进,而且由于旅游业的联带性,对当地整个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促进。

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兴办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做到一业兴而百业旺,可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通过该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将带动本地乃至周边地区和县市的经济发展,这对于改变门源县及周边地区经济薄弱的现状、改善门源县第三产业不发达的状况、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具有独特的作用。

2.2.2社会效益的需要

俄博沟牡丹园度假村的运营,不仅能使门源县原有的经济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而且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或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在就业方面,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劳动者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着整个社会秩序是否稳定,历来为各级政府所重视。

与其它行业相比,旅游度假产业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2.3保护文化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独特的特色建筑、特色文化具有促进和保护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特色建筑的保护、特色文化的保存,需要有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人力的投入,而单凭国家投资或社会集资是不可能完成应有功能的。

只有通过发展旅游,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才能使我国独特的建筑和文化得以保存。

2.2.4美化生活的需要

旅游度假村的生活环境和便民设施,是构成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该项目要想成功的运作,就要美化原有的环境,建设适合度假旅游的生活设施。

旅游者总是渴望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乐意到幽静美丽、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环境中去,然而,一般项目所在地的生活环境,也并非尽如人意。

所以,只有经过改造与美化,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然而,俄博沟牡丹园度假村项目,所起到的就是让环境更美、更利于环保、更利于休闲度假、更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概况

3.1.1地理位置

俄博沟牡丹园项目位于距门源县城以东17公里处的俄博沟口磨滩,北依俄博沟口岗青公路,南邻大通岸,占地面积150亩,园种植了12种颜色品种各不相同的牡丹,每当夏季来临,各种颜色的牡丹花争相惊艳、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该项目全部竣工后,我们所有配套设施,可以让休闲度假的人士饱受眼福的同时,还可以让其得到身心的调整、心情的愉悦,并带到地区文化的弘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省东北部,祁连山脉西侧,全县平均海拔2500米,行政关系隶属于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口近16万,其中回族占41%,汉族、藏族和其他民族占59%。

门源县经济主要成分是农牧业,由于这里海拔较高,平均气温较低,农业以油菜籽、青稞种植为主,畜牧业以牦牛、绵羊放牧为主。

农牧民收入在省属于中等水平。

每年7月,门源县的数十万亩油菜花一片金黄,一眼望不到头,在终年积雪的山峰映照下,美不胜收,是摄影、旅行的绝佳去处。

每年7月15日前后,是门源县的“油菜花节”,自驾车的朋友,还可以到附近的榨油厂购买一些刚榨出的菜籽油,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菜籽油,可以说门源县的旅游观光资源非常雄厚,该项目建成后,可以科学的整合利用门源县周边的旅游资源,为旅游度假者提供最完备的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超值享受。

3.1.2气候

该项目所在地区门源县,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打开中国地图,东西绵延156.24公里、南北纵深103.99公里.山地面积占83.1%,盆地面积占16.9%,海拔高度在2388--5254米之间,县府浩门镇海拔2861米。

门源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区。

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

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凉爽湿润。

具有春季多雪多风,夏季凉爽多雨,秋季温和暂短,冬季寒冷漫长的特点。

全年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0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1.6--17.5℃,年平均气温0.8℃,年平均降水520毫米,年蒸发量100毫米。

3.1.3资源

门源主要有农牧、矿产、水能、旅游、动植物五大资源。

全地区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农作物以油菜、青稞为主,兼种豌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油菜年产量达3万吨(全地区数字),出油率高达40%,素有"门源油、满地流"的美称,年产油菜花蜜1500多吨,花粉30多吨,蜂王浆20多吨。

境各类草场面积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以上,而且该县是省重要的商品油料基地、藏区青稞良种繁育基地、牛羊育肥贩运基地。

全县森林总面积420万亩,覆盖率为38.25%。

境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金、银、铜、锌等16种,被誉为"黑珍珠"的无烟煤广泛分布于我县宁缠和一棵树地区,是全省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境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6万千瓦。

以大通河为主可建32座装机容量33万千瓦的水电站;境有众多的野生动物和食用药用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最大的油菜花海、中国最美的祁连山草原、最大的仙米林区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构成了高原回族之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3.1.4历史

北大门上的门源回族自治县,是古老的黄河文明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融合,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