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024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尊敬的家长您好.docx

尊敬的家长您好

尊敬的家长您好:

为了培养一个品德高尚、习惯良好、成绩优异的优秀孩子,我校特别制定一套关于家长教育的资料,真诚的希望每位家长能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行动中来,我们要求爸爸妈妈都要每人每周抄写一定量的资料,让孩子签字检查完成情况并签字,只要您坚持下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您会变成一个智慧家长,孩子会成为幸福孩子,你们的家庭也会更加和睦!

在此也希望极少数家长不要以自己很忙为借口而拒绝参与,希望你们能牢记;“孩子教育不好,你在事业上再成功也是失败,你也可能将迎来一个悲惨的晚年!

”“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新思维数学家长作业

(1)

培养孩子的三个根本问题

家长朋友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培养孩子是一项工作吗?

”很多家长都会点头。

是的,培养孩子是一项工作,而且是人类最伟大的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把一个婴儿养育成人,培养成才,让他走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这项工作持续时间之长,花费时间之多,耗费精力之大都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目的、目标和方法,这样这项工作就很容易圆满完成。

请问家长朋友们:

“你培养孩子有目的吗?

有目标吗?

有方法吗?

”—这是培养孩子最根本的三个问题,也是孩子出问题的根源。

大家知道“孩子问题”越来越多,“问题孩子”也越来越多,为什么?

根本原因是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三个问题,甚至有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三个问题。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价值观”问题,培养孩子的目标是“标准”问题,培养孩子的方法是“操作”问题。

我们用尽心思来培养孩子,教育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A培养孩子成才B让孩子自食其力

C做一个快乐的人D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E孝敬父母F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H长大能当官I以后挣大钱J成为明星

K养儿防老,为了以后能养活我

传统意义上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孩子价值观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无论你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都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所以培养孩子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在这些目的的背后,我们认为有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就是所有家长认同的目的,也是培养孩子的终极目的。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不清楚这个“终极目的”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一生幸福”

家长朋友们,现在的孩子幸福吗?

多年的家长教育工作经验,让我接触了大量的家庭和孩子,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

真正幸福的家庭不多,真正幸福的孩子不多。

而且,我发现不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福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

我们先不去抱怨社会的急功近利和教育体制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改变它们。

我们想要幸福首先应该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只有你建立了正确追求幸福的价值观,你才能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追求幸福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会引领孩子获得一生那个的幸福!

那什么是幸福呢?

有人说满足就是幸福,有人说花钱就是幸福,有人说子孙满堂就是幸福,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有人说得到社会认可就是幸福。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受,幸福是一种长久的感觉,它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状态,而是一个过程。

大家都在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在此,我独辟蹊径,从理工科的角度来诠释幸福,我称之为“幸福坐标”。

希望家长们能通过对幸福坐标的思考而有所感悟。

避免孩子不幸福,帮助孩子建立“真正幸福”的价值观。

(待续)

大家首先看第一象限,横坐标“现在”是正的,代表你现在的生活是“快乐的、满足的、享受的”;纵坐标“将来”是正的,代表你有积极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中期的或长期的。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各不相同,但你会发现,心中有目标的人一定是充实的、积极向上的。

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不断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这种生活状态是真正的幸福。

也就是说,正确的幸福观就是“享受着生活、不断追求着目标”,这样的人也是真正幸福的人,他们享受生活,心态平和,他们追求着目标,积极向上,他们最终将会实现自我价值,一辈子处于幸福的状态。

家长朋友们,希望你把孩子培养到第一象限,让他拥有这样的价值观,孩子一生都会处于幸福的状态。

但是,在现有社会环境下,真正幸福的人并不多,真正幸福的孩子更少见,因为我们很多人的价值观在第二象限的。

第二象限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很多成年人希望自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在第二象限,这使非常多的孩子出现了问题。

溺水模式—把“成功”当幸福

第二象限,横坐标“现在”是“负”的,代表着你现在生活不快乐,不满足,也不享受;纵坐标“将来”是正的,代表你内心有积极的人生目标!

简言之,这种人不享受生活,只追求目标,他们“把成功当幸福”,其实并不幸福。

陪伴他们左右的是无尽的压力和焦虑。

人的压力和焦虑的根源是“想得而得不到”。

把成功当幸福的人,他们并不享受生活,对现状不满意。

他们总是给自己制定目标,告诉自己“苦点没什么,要努力,达到目标就会幸福”。

而追求目标的过程充满压力和焦虑,等他们真的追求到目标的那一天,得到的只是快乐,快乐是短暂的,因为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

短暂的快乐过后,他们会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并告诉自己,“再苦点没什么,再努力达到目标就会幸福”,背负着压力和焦虑再次上路。

等到这个目标达到的时候,他们又获得了短暂的快乐,同样,短暂的快乐过后,他们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背负着追求目标的压力和焦虑再次上路……直到老去。

在他们闭眼西去的那一天,会遗憾地对自己说;“还有一个目标没有追求到呢!

你会发现,我们周围这样的人很多。

这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苦点没什么,追求到成功目标就会幸福”,而现在社会对成功的理解而又非常片面和狭隘,大部分人所谓的成功都是“拜金”的,“官本位”的,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更多是看他财富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

把成功当幸福的人常常会对自己说:

“现在苦点没什么,如果能挣到10万块我就满足了,就幸福了。

”当他真正挣到10万元的时候,他又会对自己说:

“再苦点吧,努力努力,挣到100万我就满足了,就幸福了。

”等真正挣到100万的时候,他又希望再苦点去挣到1000万甚至更多,永不满足。

如果现在是个科长,他会对自己说:

“要努力,苦一点,当上处长我就幸福了。

”等他真当上处长后,又会对自己说:

“再苦一点,当上局长就更好了。

”真的当上了局长了,还想当部长甚至是更高级的领导……这样的人一生都在追求目标的痛苦中追求幸福。

(未完待续)

我将把“成功”当幸福的人的生存状态称为“溺水模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会拼命挣扎,在水下挣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头露出水面呼吸空气,他拼命的挣扎,终于把头露出水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没有来得及再吸一口气,就又掉到水下,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挣扎,拼命挣扎,直到下一次露出水面。

就这样,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挣扎,头露出水面呼吸空气的时间极短,周而复始,直到筋疲力竭。

这多么像把成功当幸福的人,每天拼命追求目标,追求的过程充满了压力和焦虑,追求到目标的那一刻很快乐,但还没来不及完全享受这种快乐,新的目标就来了,他们又一次开始背负压力和焦虑去追求目标,为着那短暂的快乐,循环往复,直至筋疲力尽。

在教育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家庭问题比普通人的家庭问题更为普遍和严重,很多“有权有势”很“成功”的人找到我说:

“郑老师,我现在有钱了。

有权了,什么都不缺了,怎么还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呢?

怎么离成功越近好像离幸福越远……”

家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和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学习苦点没什么,考上大学就好了!

”“寒窗苦读”“梅花香自苦寒来”“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家长就是在不断地给孩子传达“把成功当幸福的价值观。

如果是这样,你要好好反思反思,不管你的孩子将来是否成功,他都有可能不幸福。

案例:

我的父母对我期望很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告诉我:

“郑委,你要好好学习,努力考第一名,考上第一名,老师会表扬你,爸爸妈妈会奖励你,同学会羡慕你……”。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每天都在想“?

定要考第一名”,心里充满压力和焦虑,心想“如果我考不了第一名,爸爸妈妈会不会不喜欢我?

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

同学会不会不喜欢我?

”在这样的压力和焦虑下,我努力学习,终于有一天我真的考了第一名,我发现爸爸妈妈说的都是对的,老师夸奖了我,父母奖励了我,同学开始羡慕我。

那个时候我体会到了压力和焦虑过后的“快乐”,也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短暂。

没有几天,妈妈对我说:

“当第一名没什么,如果能当班长就更好了。

  我又走上努力成为班长的“成功之路”。

考第一名的快乐就此终结,我不断对自己说:

“要当上班长,一定?

当上班长!

”压力和焦虑又找到了我:

“如果当不上班长,妈妈会不会失望啊?

老师会不会失望啊?

同学会不会不喜欢我啊?

”于是我不断努力,直到有一天我被选为班长,我发现老师又夸奖我了,父母又鼓励我了,同学更羡慕我了。

我再次体会到了压力和焦虑后的“快乐”,同时又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短暂。

没有几天,妈妈又对我说:

“如果能大队长就更好了。

”我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当上大队长,至今这都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我上了初中以后,妈妈就没有再这样要求过我,因为我已经形成了“把成功当幸福”的价值观。

我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享受着压力和焦虑过后短暂的“快乐”。

进入大学,新的压力和焦虑又来了:

如果我上了大学能班长就好了。

大学一年级我当了班长,享受了短暂的快乐,之后又有了新的压力和焦虑:

如果我能赚很多钱就好了。

大学二年级时,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

享受了短暂的快乐,紧接着引来了新的压力和焦虑:

毕业能够有个自己喜欢,让别人羡慕的工作就好了。

新的压力和焦虑在我进入上市公司“中国卫星”那一年后释放了,享受短暂的快乐后,我又开始要求自己:

“在公司要当上领导。

”26岁那年,我做到了一个事业部的副总经理,职位很高。

我不断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

“如果我拥有自己的房子就好了。

”我住上了自己买的房子;“如果我能拥有自己的车子就好了。

”我开上了自己买的车子;

“如果我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就好了。

”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如果我能娶到一个娴熟漂亮的老婆就好了。

”我娶到了爱我的妻子;“如果我能……”

我不断给自己树立目标,在树立每一个目标的时候,我心中满是压力和焦虑,在每一个目标实现的时候,压力和焦虑被

释放,在得到短暂快乐后,新的压力和焦虑又和新的目标一起出现。

 从小到大,我得到的是父母的认可、老?

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同事的支持、朋友的称赞,他们认为我不断“成功”,生活一定会很幸福.全天下的人都觉得我很幸福,其实只有我自己感觉不到自己幸福。

“为什么我一直都有这么大的压力和焦虑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难道这就是我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在我画出这个幸福坐标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是典型的“把成功当幸福的人”,我的一生可能在充满压力和焦虑中度过,享受到的只是每次达到目标后短暂的快乐,直到我死的那一天,还有一个快乐没有追求到,难道这就是我的

生活?

为什么我不能在不断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学会看看沿途

的风景,学会享受生活呢?

 现在我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不再把成功当幸福,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开始享受生活。

我发现世界变了,不,应该说是我变了,压力和焦虑不见了,我的工作比以前更加顺利,我的家庭比以前更加温馨,夫妻关系更加融洽。

现在的我,真的感觉到很幸福。

“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一定成功”。

  孩子是在家长的教育下成长的,“把成功当幸福”的价值观是父母潜移默化帮我建立起来的。

多亏我自己悟性高,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我的一生都会在别人的羡慕下,充满压力和焦虑,很“成功”但很不幸福。

  能够当第一名,当班长,被学校保送的孩子多吗?

凤毛麟角!

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得很成功,而绝大部分孩子在家长的一再要求下会不断努力,当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根本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希望变成了无望,变成了绝望,开始逐步沦落到了第三和第四象限。

每次上课讲到这里的时候,我都非常激动,因为我见过太多第三和第四象限的孩子,他们很不幸福,但他们很无辜,因为这样的不幸福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

跳楼模式—把解脱当幸福

看看第三象限,横坐标现在是负的,代表这一象限的人“并不喜欢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纵坐标“将来”也是负的,代表他们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这个象限的人不幸福,他们“把解脱当幸福”。

家长朋友们,请你问孩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宝贝,你喜欢学习吗,你现在快乐吗?

”第二个问题:

“宝贝,你以后想干什么啊,你近期的目标是什么呢?

孩子偶尔说出这样的话,可能是一时的情绪发泄,家长不要担心。

小学阶段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一般情况下他们绝不会这样做,但已经给你敲响了警钟—?

他不快乐,人生没有目标,活着没有意思。

他在逐步形成“把解脱当幸福”的价值观。

  我常常警告家长,小学阶段你就基本可以判断出孩子在哪个象限了。

即使是第三和第四象限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也不会出问题,因为这时孩子无法反抗家长,但隐患已经埋下了,如果家长不想办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孩子到了青春期问题就会爆发出来,到那个时候,再想调整,就要费更大的力气了。

  现在有“网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媒体上时常报道沾染“网瘾”不能自拔的孩子。

那些家长们哭天抢地地痛诉孩子不争气,痛诉网络的危害,其实,孩子有“网瘾”?

不是网络有多么吸引人,其根本原因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快乐和目标,缺少来自家庭的“真爱”,走进网络其实就是对现实社会的解脱。

有“网瘾”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第三象限的孩子”。

如果你周边有朋友的孩子沾染“网瘾“,请你告诉他们,最好的处理办法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和目标!

  最近几年,每个月都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同样类型的家长找到我,他们的孩子初二以后不再去上学,就把自己关在家里面不出门,家长急得团团转。

这样的孩子就是“把解脱当幸福”的孩子,他们不出家门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解脱。

接待这些家长?

时候,我常常痛斥他们:

“早干什么去了?

都是你们造成的!

孩子达不到你们的高要求,当下生活没有快乐,渐渐失去了人生目标。

小学阶段孩子不敢反抗,直到青春期价值观逐步形成,才爆发出来。

”把解脱当幸福的孩子,其实在三年级以后就有明显的特征,如果在那个时候家长就开始想办法调整就很容易让孩子转变,但“无知”的家长们还是不断要求孩子,不断指责孩子,是家长们一步一步“帮助”孩子形成了“把解脱当幸福”的价值观。

  我将“把解脱当幸福的人”的生存状态称之为为“跳楼模式”:

  一个人为什么会去跳楼?

一定是他对当?

的生活不满意,觉得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将来的生活没有希望,以至于觉得活着没意思,就跳楼了。

  大家在网络上搜索“大学生跳楼”,你会发现这样的事件越来越多,而且跳楼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名校,很多人在中学都是“高材生”。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留给家长无尽的痛苦呢?

  我们中国大部分孩子从懂事起,就在家长的不断灌输下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考大学。

等他们考上大学,完成了这十几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后,很多孩子没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与此同时,走进大学就是走进了社会,从小到大,这些孩子在“快去学习,别的爸爸妈妈来干”的教育下,不会独立生活,不会与人相处,在遇到困难或者不公的待遇下,抗挫折、抗压能力极差.所以他们很可能选择极端的方式来对待,造成悲剧。

  “妈妈你要不生我就好了”这是潜意识对现实的解脱,上网成瘾是对现实的解脱,“宅”在家里不去上学是对现实的解脱,大学生跳楼是对现实的解脱……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把你的孩子培养到第三个象限,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有在第三个象限的苗头,请你提早帮助他。

  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象限,他就有可能“解脱”,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解脱”,那你就有可能?

有一个“悲惨的晚年”!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成功,希望把他们培养到第二个象限,但孩子不断努力,却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才慢慢沦落到“把解脱当幸福”的第三象限,还有些孩子因为达不到家长的高要求,慢慢沦落到了第四象限。

我在30岁之前就是第二象限的人,与同龄人相比,我很成功,但我感受不到幸福,因为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我永远感到压力和焦虑?

经过思考,我发现是我的父母影响了我,他们让我满身压力和焦虑。

吸毒模式——把“享乐”当幸福

  再来看第四象限,“现在”是“正”的,代表现在的生活是“满足”,是“享受”,是“快乐”。

“将来”是“负”的,代表“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

这个象限的人并不幸福,因为他们“把享乐当幸福”。

  中国的独生子女制度有它的优势——让中国少了4亿人口,同时独生子女制度也逐步显露出它的弊端。

独生子女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六个大人“伺候”着一个“小人”,很多孩子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养成了“讲吃、讲穿、讲玩、讲享受”的人生态度。

  其中一部分孩子无论学习怎么努力都不能让家长满意,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积极的人生目标,而他们从小到?

总能轻而易举地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的,他们渐渐形成了“把享乐当幸福”的价值观。

  还有一部分孩子学习努力,成绩不错,考上了大学。

也是因为从小到大很轻易就能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他们大学毕业了就待在家里“啃老”,不仅“啃”爸爸妈妈,还“啃”爷爷奶奶!

  当下,大家都很关注“啃老族”现象,这说明已经不是一两个孩子在“啃老”,而是一大批孩子都“啃老”,而且“啃老”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可悲啊!

  我常常遇到被“啃老”的家长,我会这样对他们说:

“如果我是你儿子,我也‘啃老’。

从小?

大,你们都在物质上极大地满足我,要求我要好好学习,现在我的大学已经读完了,你们的要求我也做到了,我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待在家里挺舒服的,而且我发现你们把我养到60岁没问题,你们挣的钱到头来不都是我的吗?

所以我不需要工作,工作一个月才那么一点钱,何苦呢?

  我将“把享乐当幸福的人”的生存状态比喻成“吸毒模式”。

  吸毒的人都知道吸毒不好,但是他们为了当下的欢愉,图一时的享乐,哪还顾得上明天?

长此以往,吸毒成瘾,不能自拔。

这样的人在享乐过后极度空虚,空虚了怎么办?

再去享乐弥补?

虚,周而复始,形成了过一天是一天,过一天享乐一天的价值观。

看看现在的“啃老族”,不都是这样吗?

  你的孩子会不会在第三个象限呢?

如果有这种倾向,请提早调整,好吗?

“不幸福”的孩子们

  分析了幸福坐标中的几种价值观模式后,我想问家长三个问题:

“学习好就一定幸福吗?

”“学习一般的孩子会幸福吗?

”?

学习差的孩子一定不幸福吗?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孩子容易吗?

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每天晚上9点,大人们都已经坐在暖洋洋的沙发上看电视了,孩子或是刚刚下自习在回家的路上,或是坐在写字台前写作业。

尽管这样,家长们还会配合学校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压,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了“孩子的问题”和“问题孩子”。

  家长朋友们,应试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你不应该在学习上干涉过多,而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在素质教育和德行教育上多下工夫,你的孩子才会是?

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

  我常常跟家长讲两句话:

“如果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孩子一般都不重视学习,都不爱学习。

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孩子一般都重视学习,都喜欢学习。

”请仔细看看周围大量的孩子和家长,想一想我说得有道理吗?

学习好就一定幸福吗?

 “学习好就一定幸福吗?

”当然不一定。

在此我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学习好的学生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羡慕,得到家长们的理解与宽容。

现有教育体制下,“分数高于一切”是潜规则,学习好掩盖了很多东西。

要知道,学习好的孩子并不一定什么都好,只有当他走上社会,从事了他喜欢并为之奋斗的工作,同时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认同和朋友的爱戴时,他才能算是“好”的!

  学习好的孩子反而压力大。

我遇到的很多案例都表明:

学习好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差,精神世界比较脆弱。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在此提醒那些学习优秀的孩子的家长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释放。

  我在福州讲课的时候,一个妈妈找我咨询。

她的孩子上高中一年级,学习非常好,全班第二名,是一个大家都认为很优秀的孩子。

这个妈妈和我说:

“我很害怕她!

”我平静地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的孩子在外面很正常,在家里有个坏习惯,生气起来就摔东西,前两天把我刚刚花了一千多块给她买的MP4摔碎了。

最厉害的一次,她把家里的落地电扇摔坏了。

我该怎么办?

我现在就怕她发脾气,但是她在家外面和学校里都是公认的好孩子!

”我和这个妈妈说:

“学习好的孩子压力才大,你的孩子学习这么好,她每天努力要保持自己的优秀,所以她的压力大。

你要知道,她也是个人,她也有压力和情绪,她有压力和情绪的时候敢向老师发吗?

敢向同学发吗?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是完美的,这又给孩子造成了更?

的压力,她包裹着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不能释放,但这种压力和情绪积聚到一定时候就一定要释放,她就采取了在家里摔东西的释放方式。

”我告诉她:

“这不是大问题,先不要焦虑,你现在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正视这种压力和情绪,告诉她因为你优秀,才会有这样的压力和情绪,很正常,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换一种发泄的方式就好了。

或者你可以带她孩子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时候,告诉她,妈妈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情绪非常不好,妈妈要大声喊,把这些东西都喊掉,你陪妈妈喊喊吧!

让孩子知道,有情绪有压力很正常,找到适合的宣泄方式就好了。

”我一直和这个?

妈保持联系,直到我们帮助她的孩子找到一种她喜欢的宣泄方式——卡拉OK,我们帮助她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家长不去正确引导这个孩子,她就可能变成一个心理不正常的孩子。

  家长们希望孩子学习好,这一点没错,但在孩子学习好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重视孩子的“价值观”和“人格”的培养呢?

这一点请关注本书第二个部分中“好孩子的标准”。

在此,要提醒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孩子的家长,孩子学习好不要沾沾自喜,我们要瞪大双眼判断自己的孩子人格是否健全,价值观是否正确

学习差就一定不幸福吗?

  家长朋友们,学习差的孩子能幸福吗?

本来是能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成年人并不让这样的孩子“幸福”,更多的是在“虐待”他们。

  我在学校里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他说:

“郑老师,你不知道,我当时教的那个孩子是全班倒数第一名。

现在却每年挣几千万,这种人有什么素质啊?

”遇到这样的老师我总会对他说:

“难道学习差的孩子就没有素质吗?

我认为这种孩子的素质反而高,他不就是学习差一点吗?

”。

  我们来换位思考,倒数第一名的孩子容易吗?

相当不容易!

一个孩子如果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是倒数第一名,那么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不愿意理他,家长总是指责他,他们容易吗?

一个孩子没有人认同他,他周围充满“黑暗”,学校就宛如“地狱”,但他?

是每天早上背上书包,义无反顾地走向“地狱”,家长朋友们,换你你行吗?

一个孩子每天都听不懂课,但是每天还要坚持坐八个小时听,有时候还要假装能听懂,难道这不叫素质吗?

换你你行吗?

这样的生活不是一两天,而是一月月、一年年,每天这样,这叫毅力,这叫耐力,这叫抗挫折能力,这叫抗击打能力,这都是素质。

  等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行,“我比较差,从基层做起吧”,等他真正干起活来高兴得不得了:

原来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啊,工作中毅力、耐力、抗挫能力、抗击打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孩子工作以后会很快?

功。

倒是有些学习好的孩子“高不成低不就”的,最终一无是处。

大家有没有发现,许多学习好的孩子去当公务员了,许多学习差的孩子当了大款”。

【方法】

  我们常常遇到倒数第一名孩子的家长找到我,孩子和家长都非常苦恼。

我常常会把家长支到一边,单独和孩子聊天,取得孩子的信任,然后问孩子几个问题。

  “你是班里倒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