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83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腹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婴幼儿腹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婴幼儿腹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婴幼儿腹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婴幼儿腹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幼儿腹泻.docx

《婴幼儿腹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腹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幼儿腹泻.docx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

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概述 

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

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

通常将肠道内感染可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肠道外感染、喂养不良、气候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二为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卫生部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

按其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前者多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有关;后者多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痢疾、霍乱和食物中毒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法定传染病不包括在婴幼儿腹泻之内。

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故曾有“秋泻”之称。

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病因和临床防治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下降。

病因

  1、体质因素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①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②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③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

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

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

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

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④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

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2、感染因素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

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

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

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

引起腹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另一部分可能是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

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3)食物过敏;(4)药物影响;(5)其他因素:

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1]

苹果汁易导致婴幼儿腹泻

  过量摄入苹果原汁会引起婴幼儿腹泻,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由于苹果原汁中含有果糖和山梨醇,婴幼儿对这两种物质都不能完全吸收。

当大量摄入苹果原汁时,因吸收过慢而影响肠道渗透压,引起腹泻。

[2]

  对有腹泻倾向的婴幼儿,应少喝或不喝苹果原汁,以免引起腹泻或腹泻加剧。

对因摄入大量苹果汁引起腹泻的婴幼儿,应立即停止摄入苹果汁以及其他容易发酵的食物,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中医论治小儿腹泻

  1.伤食型:

初宜导滞通下,给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继健脾止泻,给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湿热型:

宜葛根芩连汤加减。

若烦躁不宁,欲化火内陷,加用石决明、天麻、钩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类;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伤阴津,加用连梅汤,酸甘化阴;若四肢不温,神萎情淡,阳气衰弱,急用参附龙牡汤,或酌加人参、附子、五味子等;若见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动,欲致慢脾风,意加人参、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汤。

  3.虚寒型:

当用钱乙六味白术散或益黄散,酌加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或枳术丸。

诊断

  一、消化不良:

  1、有肠道外感染症(上感、中耳炎、肾盂肾炎等),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致病因素。

  2、胃肠道症状一般较轻,一日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为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样"或稀糊便,混有少量黏液。

呕吐轻,无明显脱水或酸中毒。

  二、肠炎:

  1、多有特异性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毒、真菌等),部分可自消化不良发展而来。

  2、胃肠道症状较重,腹泻一日十至数十次,为水样便,量多,有酸、腥或腐臭味,偶有脓及血丝。

呕吐较重。

  3、易发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水、电解质紊乱。

  4、食欲减退,多有发热、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甚至有昏迷、惊厥等症状。

化验

  大便镜检:

消化不良者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肠炎者有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真菌性肠炎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治疗

  1、饮食疗法:

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液体疗法:

  

(1)口服法:

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

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

  

(2)静脉补液法:

用于中度、重度脱水。

  3、控制感染:

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

腹泻可口服1次碳酸铋或轻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每岁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

依病情对症处理。

婴幼儿腹泻并发症

  1、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泻的病因,但也常因腹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

常见的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静脉炎和败血症。

病毒性肠炎偶有并发心肌炎。

  2、鹅口疮病程迁延或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并发鹅口疮,尤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更多,如不及时停药,真菌可侵及肠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

可能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

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很快死亡。

但如及早发现及时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多数可治愈。

  4、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腹泻迁延日久,或反复多次禁食、长期热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A缺乏。

久泻致肝功受损,维生素K吸收减少和凝血酶原减低,而致出血。

  5、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有:

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

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

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4]

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偏方

  丁香、肉桂各9g,五倍子12g,白胡椒5g,石榴皮20g研成极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绷带围绕脐部缚紧,以防脱落。

12~24小时后揭去。

一般12小时吐泻停止,24小时痊愈,愈后再贴1天,巩固疗效。

预防

  过去本症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国内外多年研究,加强预防提高了诊治水平,近年来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但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

首都儿科研究所1986~1988三年间,在七省一市进行了30万人次的逐月小儿腹泻监测,结果农村5岁以下小儿发病次数,平均每年2.01次/人。

北京市为0.45次/人,对比第三世界平均每年3.3次/人为低。

以7~8月份为高峰,2岁以内小儿占3/4,死亡率0.51‰(第三世界平均6.5‰)。

根据全国各地统计,婴幼儿腹泻约占科总住院人数的12~24%。

农村发病高于城市,遇有治疗有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等情况,仍有死亡。

一般医院病死率已降至1%左右。

  主要方法:

①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继奶;②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餐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③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④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它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⑤夏季炎热时避免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风;⑥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⑦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或其它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易在病房内广泛传播必须严重消毒隔离否则易在儿科病房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过氧乙酸烟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线照射腹泻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过氧乙酸烟熏彻底消毒;⑧下地玩耍的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⑨医务人员要努力宣传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以免再犯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

对轮状病毒已有疫苗口服的报道,保护率为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取决于病因营养状况,及治疗的迟早。

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病毒性肠炎预后良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腹泻,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差,预后较差、病情重、治疗较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感染者,预后不良。

家居护理

  1、及早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

  很多妈咪只要宝宝一腹泻,便急着往医院跑。

其实,宝宝在腹泻一开始时,多为轻度脱水。

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全可在家里进行治疗。

这样既及时又方便,还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宝宝恢复病情很有利处。

那么,妈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宝宝是否是轻度脱水。

轻度脱水的宝宝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并且表现出烦躁、爱哭。

  2、给宝宝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

  传统的腹泻治疗方法,主张让患儿禁食一段时间。

然而,这样有碍于身体的营养补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现在主张不要让腹泻的宝宝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至少进食6次。

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吃母乳,但妈咪的饮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则会使腹泻加重;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按平时量喝奶;6个月以上已经添加离乳食品的宝宝,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鱼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鲜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3、对宝宝的小屁屁要倍加呵护

  由于宝宝排便的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

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

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妈咪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特别是注意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最好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且要勤换洗,以免发生红臀及尿路感染。

如果小屁屁发红了,应将它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

  4、严密观察宝宝病情的发展

  如果宝宝烦躁不安加重,囟门和眼窝出现凹陷,哭时眼泪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内侧的皮肤然后马上松手时,皮肤皱褶变平的时间超过2秒。

这种情况表明宝宝的身体脱水已经较重了;或在家已经治疗了3天,但病情总不见好转,出现频繁的大量水样便,呕吐、口渴加剧,不能正常进食进水,补液后尿仍很少,宝宝发烧及便中带血等症状,则需赶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治。

小儿腹泻饮食禁忌

  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

  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

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泻,所以腹泻时可暂停用含乳糖的乳制品,待病愈后缓量摄取,直到逐渐适应。

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杆菌,能抑制肠内有害细菌,且无乳糖,可以食用。

  3、小儿腹泻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故应少吃糖。

  4、小儿腹泻不能吃高脂食物

  因腹泻时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类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肠,造成腹泻不止。

  5、小儿腹泻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垃圾食品

  油炸、烧烤等方式的加工,会导致难以消化,造成腹泻。

火腿、香肠、腌菜、方便面等过度加工的垃圾食品中包含有害成分,肠道会将这些有害物排除,这是致泻因素之一。

  6、小儿腹泻不能吃粗纤维较多的食物

  芹菜、菠菜、韭菜、榨菜、笋类等含粗纤维素较多,能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

防治婴幼儿腹泻问题全指南

  

(1)马齿苋粥:

鲜马齿苋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净,切碎,水煎10~20分钟,去渣,加入适量大米,煮成粥,频服。

  

(2)茶叶10~15克,开水沏饮;或水煎加红糖30克,煎至发黑分服;或茶叶适量,食盐少许,水煎分服。

  (3)乌梅10克,煎汤代茶饮。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调服。

  (5)胡萝卜250克,捣碎,水煮开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适量,煮频饮。

  (6)绿茶蜜饮:

绿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冲泡,盖盖浸5分钟,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每日3~4次,可治疗菌痢。

  (7)家庭常备中成药:

黄连素等。

  3?

寒泻多由饮食过凉或腹部着凉引起。

表现为大便清稀,日久难愈,夹有不消化物,臭气不甚,肠鸣隐痛,手足发凉。

治宜温中祛寒止泻。

  

(1)锅巴炭:

饭锅巴50克炒成炭,研细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饼2个,放米饭上蒸熟,分两次食用。

  (3)姜糖饮:

生姜5片,红糖50克,清水适量,煮沸即可,趁热饮用。

  (4)糯米固肠粥:

炒糯米30克,淮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

加糖或盐食用。

  (5)绿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开水送服。

  (6)外治法:

胡椒粉少许放于膏药上贴脐部,或大蒜头捣烂,贴足心或脐部。

  (7)家庭常备中成药:

藿香正气液、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4?

脾虚泻多见于久泻之后。

特点为便稀,多饭后即泻,不臭,有不消化物,时轻时重,伴面黄体弱、睡时露睛等症。

治宜健脾止泻。

  

(1)山药羹:

炒山药研粉,每次10~15克,开水调糊,沸水冲服,每日服2次。

  

(2)山药蛋黄粥:

生山药(干)30克研细粉,温水调成稀糊状,煮沸,加熟鸡蛋黄2个,调匀,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汤:

大米适量,洗净,晒半干,炒至焦黄,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时,加食盐少许,饮汤。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锅内炒成焦黄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余的粗壳,每次3克,水冲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适量水煎,加红糖,频服。

  (6)无花果5~7个,水煎服。

  (7)家庭常备中成药:

参苓白术口服液。

平胃散、婴儿散等。

  此外,家庭常备药物中,还应包括米雅、斯蜜达等胃肠黏膜保护剂。

幼儿腹泻期间饮食调整建议

  一些资深专家认为,宝宝急性腹泻时,不主张禁食,应继续喂食,但是饮食可以加以调整,以帮助宝宝的肠胃及早恢复。

  ①母乳喂养者照常吃母乳及喂水。

  ②人工喂养婴儿,仍可吃牛奶,但需把牛奶用水稀释一倍再喂。

  ③对不吃奶的腹泻宝宝,可多喂易消化的稀淀粉类食物,如大米粥、面条等,不要吃冷、硬食物,少吃油腻和刺激性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平时没有吃过的东西,不要在腹泻时吃。

  值得指出的是,严重腹泻尤其伴有呕吐者,此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相当低下,继续喂食会加重或延长腹泻,故入院后须禁食6~10小时,接受静脉补液。

待腹泻稍缓,再继续喂食以保持机体营养平衡。

  婴幼儿腹泻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婴幼儿体质柔弱,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因此腹泻对婴幼儿的危害很大。

  腹泻除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损害某些机体组织。

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本来应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机体,但机体内各器官还需照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

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这不仅 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

  1、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

腹泻病程较长,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2、感染:

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

各种感染可能成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

迁延性腹泻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4、其他:

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见肠穿孔和腹膜炎。

呵护宝宝腹泻四要点

  很多家长对宝宝腹泻感到头痛,看着宝宝痛苦,自己也着急。

在正确就医的情况下,如何照顾腹泻的宝宝呢?

这就需要家长了解宝宝腹泻的家庭护理要点。

  要点1:

及早补充水分

  宝宝一发生腹泻,很多家长便急着往医院跑。

其实,宝宝在腹泻一开始时,多为轻度脱水。

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全可在家里进行治疗。

这样及时又方便,还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宝宝恢复病情很有利处。

那么,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宝宝是否是轻度脱水。

轻度脱水的宝宝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并且表现出烦躁、爱哭。

  家长可从以下几种补液方法中选择一种:

用自制的糖盐水补液,即在500毫升的温开水中加入1.75克精食盐和10克白糖;用自制的米汤加盐液体补液;用医生给开的口服补液盐补液,补液盐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时按说明书配成液体即可。

  要点2:

饮食注意少量多餐

  传统的腹泻治疗方法,主张让患儿禁食一段时间。

然而,这样有碍于身体的营养补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现在主张不要让腹泻的宝宝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至少进食6次。

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吃母乳,但妈妈的饮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则会使腹泻加重;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按平时量喝奶;6个月以上已经添加辅食品的宝宝,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鱼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鲜水果汁等,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要点3:

对宝宝的小屁屁要特别呵护

  由于宝宝排便的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

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

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妈咪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特别是注意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最好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且要勤换洗,以免发生红臀及尿路感染。

如果小屁屁发红了,应将它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

  要点4:

严密观察宝宝病情

  如果宝宝烦躁不安加重,囟门和眼窝出现凹陷,哭时眼泪少,看上去口干舌燥。

这种情况表明宝宝的身体脱水已经较重了;或在家已经治疗了3天,但病情总不见好转,出现频繁的大量水样便,呕吐、口渴加剧,不能正常进食进水,补液后尿仍很少,宝宝发烧及便中带血等症状,则需赶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治。

小儿腹泻怎样调理?

  小儿慢性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引起死亡。

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儿童死于这种情况,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在我国北京地区小儿慢性腹泻主要由沙门氏菌引起,并同时伴有肠道功能失调。

急性菌痢转为慢性菌痢者约占10%-15%,小儿慢性菌痢比成人少得多,急转慢者在1%以下,小儿患慢性腹泻时的诊疗方法是:

  1、首先要进行细菌培养及大便常规检查,弄清腹泻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抗菌治疗。

  2、调整饮食。

腹泻患儿,大部分有双糖酶水闰的下降。

此时,如果禁食,可以减轻腹泻但饥饿更加重营养不良;如不控制饮食,必加重腹泻。

此时需要有一个饮食调整阶段,给患儿以“特殊饮食”,我们称之为“饮食疗法”。

对大部分病儿,效果十分明显。

饮食的配制,主要采用脱脂奶、米汤及糕干粉。

  3、加强全身及肠道局部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慢性腹泻患儿的肠粘膜与大便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明显下降,是腹泻慢性化的原因。

常采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必要时输新鲜血,并注意补充钙、钾及各种微量元素。

婴幼儿腹泻有哪些危害?

  婴幼儿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

  1.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泻的病因,但也常因腹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

  常见的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静脉炎和败血症。

病毒性肠炎偶有并发心肌炎。

  2.鹅口疮:

  病程迁延或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并发鹅口疮,尤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更多,如不及时停药,真菌可侵及肠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

可能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

  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很快死亡。

但如及早发现及时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多数可治愈。

  4.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

  腹泻迁延日久,或反复多次禁食、长期热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A缺乏。

久泻致肝功受损,维生素K吸收减少和凝血酶原减低,而致出血。

  5.其他:

  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有:

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

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

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教你自测孩子腹泻

  孩子生病时家长最担心的事,特别是婴幼儿腹泻,不明病因,婴幼儿自己也不能表述。

这里介绍一些有效的自测方法:

  一、观察体温: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大多是中度发烧(38。

5℃左右)。

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

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

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二、观察精神状态:

  主要是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

一般轻症腹泻患儿不致出现这些症状。

  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观察大便形状与次数:

  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

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大便量不多,无明显的脱水现象。

若患儿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廿里铺卫生院健康教育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