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788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docx

人教版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1

2017届人教版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

1.(2015年福建莆田模拟)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答案】A

【解析】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改良某些性状,所以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A正确;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B错误;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诱变育种虽可提高突变率,但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D错误。

2.(2015年湖北襄阳调研)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A

【解析】诱变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故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B错误;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产生的新品种全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也全为纯合子,C错误;二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和原二倍体植株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是高度不育的,D错误。

3.(2015年宁夏银川模拟)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太空诱变育种的热潮。

太空育种一般要经过“诱变—自交—杂交”才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品种经诱变,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B.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单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C.杂交的目的是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品种

D.太空育种获得的植物也存在与转基因植物一样的安全性问题

【答案】D

【解析】太空育种只是作物本身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提高了突变频率,与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不存在与转基因植物一样的安全性问题。

4.(改编)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

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MS浸泡种子培育出的新品种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物种

B.使用EMS浸泡种子提高了突变频率,缩短了育种年限

C.使用EMS进行人工诱变,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D.EMS处理种子可使种子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替换

【答案】B

【解析】EMS浸泡种子属于人工诱变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培育出的新品种不属于新物种,A项错误;人工使用EMS浸泡种子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DNA序列中的碱基对G-C变成A-T,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了育种年限,B项正确;人工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该育种方式产生的变异不一定是人类需要的,故具有盲目性,C项错误;使用EMS浸泡种子只是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即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没有改变染色体结构,D项错误。

5.(2015年江苏南京三模)现有甲、乙两种二倍体纯种植物,甲植物的光合产量高于乙植物,但乙植物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

现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

下列技术不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四倍体杂种植株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物的体细胞中,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较快获得所需植株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后培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答案】C

【解析】甲、乙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无法通过杂交获得可育后代,C项错误。

6.(2015年山西山大附中月考)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品系的产生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无法观察到四分体

D.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子一代都会出现表现三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A项错误;乙、丙品系的染色体同其他染色体发生了易位,B项正确;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同源区段可联会形成四分体,C项错误;三个品系两两杂交,由于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一代不全表现三种优良性状的植株,D项错误。

7.(2015年河南洛阳模拟)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片段缺失

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

【答案】C

【解析】图中亲本均为纯合子,不存在等位基因分离,A项错误;从图示可知,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少,B项错误;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不是基因突变,C项正确,D项错误。

8.(2015年陕西咸阳模拟)①②两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③到④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③到⑦过程如果出现突变和基因重组,⑨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解析】③到④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并没有进行减数分裂,不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⑤×⑥到⑧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纯合子,用分枝法计算,Aa×Aa→AA∶Aa∶aa=1∶2∶1,纯合子的概率为:

AA+aa=1/2,同理:

BB+bb=1/2,dd=1,所以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1/2×1/2×1=1/4;③到⑦过程发生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而形成新个体,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9.(2015年广东珠海质监)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

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

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

这类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解析】实验②是不抗病矮秆(甲)与纯合抗病高秆(丁)杂交,后代全表现为抗病高秆,这说明抗病对不抗病是显性性状,高秆对矮秆是显性性状;假设控制性状的基因为A(抗病)、a(不抗病)、B(高秆)、b(矮秆),实验①中乙(抗病矮秆)的基因型为A_bb,丙(不抗病高秆)的基因型为aaB_,则F1中抗病高秆的基因型为AaBb,该个体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甲后种植,该过程运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为单倍体育种;实验①中的白化苗是因物理射线处理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10.(2015年江苏)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C正确;通过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D正确。

11.(2014年江苏)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出发菌株

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

选出50株

选出5株

多轮重复筛选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答案】D

【解析】题图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

因未进行酶活性检测等,故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要求;X射线处理等物理因素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题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诱变的突变率高于自发突变率,但不一定每轮诱变都是与高产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

12.(2013江苏)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

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

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

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

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b和c的培育不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答案】D

【解析】欲获得a,应利用①和②品种间进行杂交筛选,A错误;染色体加倍后结实率降低,欲获得b应对③进行诱变育种,B错误;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因此a、b、c都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得,C错误;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获得c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D正确。

13.(2013年四川)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答案】A

【解析】大豆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但仍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具有全能性,A项正确;单倍体植株细胞含2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为40条,B项错误;因为植株X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有50%抗病,说明植株X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随着自交代数增加,纯合子逐代增多,C项错误;基因突变只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4.(2015年浙江)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

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

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______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______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

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___________。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

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答案】

(1)纯 

(2)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低 (3)选择 纯合化 年限越长 高茎中茎矮茎=169 (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

(1)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加,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

因此,自然状态下闭花受粉(连续自交)的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

(2)基因突变有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低和有害性等特点,这决定了诱变育种需处理大量的材料。

(3)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手段培育新品种,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通过自交进行纯合化的时间会越长。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个亲本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的基因型分别为rrDDEE和RRddee,若只考虑茎的高度,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DdEe,则F1自交后代F2有3种表现型:

矮茎、中茎、高茎,其比例为9(D_E_)6(3D_ee、3ddE_)1(1ddee)。

(4)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两个过程,其中涉及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原理。

15.(2014年安徽)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

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

(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

【解析】

(1)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从而推知子代F1的类型有:

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比例为1/4×1/4×1/4+1/8×1×1/4=3/64。

(3)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无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可形成二倍体植株。

16.下图为某农科所培育高品质小麦的过程,其中①③④⑤代表具体操作过程。

(1)具有①④⑤操作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①③操作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3)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⑤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①表示杂交,其目的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______________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答案】

(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数目变异 

(2)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3)连续自交 提高纯合子的比例(选出符合要求的个体) 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 低温或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4)优良性状(基因)

【解析】由图可知,①表示杂交,②表示减数分裂,③表示连续自交,④表示花药离体培养,⑤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幼苗。

①④⑤操作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①③操作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③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⑤原理是低温或秋水仙素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①杂交的目的是将纯合子亲本的优良性状(或基因)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

17.(2015年山东临沂模拟)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一个世代中要经历卵(蚕蛾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幼虫(蚕)、蛹(蚕吐丝成茧变成蛹)、成虫(蚕蛾)四个发育阶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科研小组为提高桑叶产量,通过下列育种过程培育出了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的桑树新品种(如图)。

图1中培育该新品种应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_______,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得到的新品种是否可育?

________。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家蚕遗传中,黑色(H)与淡赤色(h)是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D)与白茧(d)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

现有一对蚕蛾杂交后产下的受精卵发育得到黑色黄茧∶黑色白茧∶淡赤色黄茧∶淡赤色白茧=9∶3∶3∶1,若让杂交子代中的黑色白茧类型发育的蚕蛾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色白茧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蚕蛾的黑斑翅和白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常染色体基因(B和b、E和e)共同控制,含有B和E基因的黑色素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作用机理如图2)。

现有一批白翅蚕蛾,甲组:

bbEE,乙组:

BBEE,丙组:

bbee,若想利用这批白翅蚕蛾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纯种黑斑翅蚕蛾,请完成实验方案并讨论。

①实验方案:

I.选择________组;

II.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Ⅲ.让F2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挑选F3中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继续杂交,逐代筛选,就会得到纯种的黑斑翅蚕蛾。

②讨论:

I.F2中黑斑翅蚕蛾与白翅蚕蛾的比例为________。

II.从理论上分析,若将F2黑斑翅中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3,后代中黑斑翅的纯合子占F3中全部黑斑翅蚕蛾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不可育 由于新品种是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2)8/9 (3)①乙和丙 黑斑翅 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3∶13 3/5

【解析】

(1)由于要培育出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的桑树新品种,所以应该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由于新品种是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得到的新品种不可育。

(2)杂交子代中的黑色白茧的基因型为HHdd和Hhdd,比例为1∶2,所以Hd的概率为2/3,hd的概率为1/3,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黑色白茧的概率是2/3×2/3+2/3×l/3×2=8/9。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黑斑翅蚕蛾的基因型为B_ee,其他都为白翅蚕蛾。

①实验方案:

选择乙和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让F2中表现型为黑斑翅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挑选F3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继续杂交,逐代筛选,就会得到纯种的黑斑翅蚕蛾。

②讨论:

F2中黑斑翅蚕蛾(B_ee)与白翅蚕蛾(B_E_、bbE_、bbee)的比例为3∶13。

由于F2黑斑翅的基因型有BBee和Bbee,比例为1∶2。

所以从理论上分析,若将F2黑斑翅中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3,后代中黑斑翅的纯合子占F3中全部黑斑翅蚕蛾个体的比例为(1/3×1+2/3×1/4)÷(1-2/3×1/4)=3/5。

18.(2015年河南郑州一模)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

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

ATAAGCATGACATTA;R:

ATAAGCAAGACATTA。

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已知抗旱性(R)和多颗粒(D)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

①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

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多颗粒的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

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

若只让F1中抗旱多颗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个快速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