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768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docx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自尊自强”,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培养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生命的力量。

本课分为两目:

“生活难免有挫折”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挫折”,分析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懂得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有韧性的,我们需要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进而认识到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学情分析】

  初一阶段的学生面对刚刚进入初中的繁重的课业压力、人际交往烦恼等,遇到了成长中的挫折。

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意志薄弱、承受能力不强,面对挫折束手无策或轻言放弃,从而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提升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

  3、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挫折。

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明确不同的对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教学重点】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教学难点】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板书设计】

  增强生命的韧性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影响:

积极、消极

  3、正确对待挫折

  二、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1、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

  2、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3、发掘自身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教学过程】

  导入:

用实物橡皮筋导入,橡皮筋的特点是什么?

有弹力、有韧性,生命也是如此。

生活遭遇不顺利、逆境是常有的事,生活需要挑战,生命需要增强韧性。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活动一:

谈挫折

  1、你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

  2、你是如何面对这些挫折的?

  二、挫折的影响

  观察图片思考:

石头给二人分别造成哪些影响?

  挫折的消极影响:

容易消沉不恰当的行为

  挫折的积极影响:

得意时失意时

  三、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探究与分享:

爱迪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A:

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B: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四、发掘生命的力量

  活动二:

模拟体验挫折

  1、假如你失去一只手、甚至是双手,会怎样书写你的名字?

  学生会有很多办法去战胜这个挫折:

另一只手、手臂、脖子、嘴巴……

  2、小组合作探究:

我们怎样才能战胜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

  

(1)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2)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活动三: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1)欣赏、培养幽默感。

  

(2)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3)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4)关心、帮助他人。

  (5)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等等。

  【作业布置】

  在历史上,你知道哪些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一起探讨你从中的收获。

  二、课后小结:

  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正确看待挫折以及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

  法。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劲。

生活难免有挫折,让我们心怀感恩,感谢生活中的挫折,让我们变得勇敢、坚强、有韧性,也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三、课后反思:

  1、在教学中,老师有些局限于案例,深度挖掘教材的程度有待提高。

  2、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够,思考的深度不够。

  3、模拟体验挫折活动环节效果好,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对待挫折的意识和态度。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三、知识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用他的感恩,活出了生命的奇迹。

他就像一尊活的雕像,树立在每一个相信正直、坚韧、并努力改变命运的人的心里。

  尼克语录: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

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

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思考: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现在想想和尼克相比,这些事情真的“不愉快”吗,还算不算挫折呢?

二、生活难免有挫折

  1.挫折的含义

  观察教科书第105页“探究与分享”并回答相应问题。

  提示:

(1)“爸爸妈妈外出工作很久没有回家了,我真想他们!

”我认为这是挫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亲情缺失,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考砸了,又挨批评了。

”我认为这不是挫折,因为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偶尔的一次考试失利不能证明自己的学习水平低,只要正确认识考试,然后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学习会取得好成绩的。

“他们不理我,好孤独啊!

”我认为这不是挫折,因为在这种状况下,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交往态度和交往方式得不到同学的认可,或者是自己没有主动融入集体生活。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同学交往,就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2)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不小心被车撞伤,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没能上课。

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件的态度是不同的,你认为是挫折,但其他同学认为不是挫折,你认为不是挫折,但其他同学可能认为是挫折。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总结: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材料分析:

庄纳恩•恩克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是通过201次实验才发现小儿麻痹症疫苗的。

有人问他:

“你的最终发现是伟大的,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前面的200次失败的呢?

”他回答说:

“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来不认为我做过的任何事情是失败的,我所关心的是我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知识。

如果没有前面200次失败的教训,就不会得到第201次的成功。

  庄纳恩•恩克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3.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分析相关链接中的内容。

  阅读教科书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并回答相应问题。

  提示:

(1)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选择即可。

  

(2)面对挫折,我不会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更不会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而是会及时调整自己,尽快走出挫折造成的负面影响。

  教师总结: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4.材料分析:

  材料一、20XX年,刘翔在新浪微博发布微博,正式宣布退役。

他在题为“我的跑道!

我的栏”的长微博中写道: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挫折,但是不要放弃,只要勇敢去做。

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唯有不懈努力,我将带着运动生涯中所学习到的宝贵经验去再次飞翔。

  材料二、刘翔在退役仪式上发言说:

”跑道上的10个栏架让我不舍,我个人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退缩过、逃避过、害怕过,始终尽我所能去挑战、去拼搏,虽然

  不是每一次梦想都能成为现实,但追求梦想的过程,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刘翔在微博中和退役仪式上的表白都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5.调整挫折感受

  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阅读教科书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并回答相应问题。

  提示:

爱迪生面对失败,没有气馁,而是勇敢地进行下一次实验。

他没有受到挫折的打击,没有浸在负面情绪中,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及时调整自己,正视挫折,将挫折变成了生命成长的机会和动力。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

爱迪生的故事启示我们: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

纵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

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

失败既是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发掘生命的力量

  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如同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阅读教科书第108页“探究与分享”并回答相应问题。

  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活动。

  提示:

我遇到的挫折:

考试失利,家长训斥。

  面对挫折,我容易产生的消极念头:

算了,我就不是学习的料,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好好玩吧。

  如何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成长的阶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

  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1)外部因素:

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讲课风格,学习内容。

  

(2)内部因素:

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自己的认识水平。

  哪些因素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对此,积极的做法:

老师的讲课风格、学习内容等是不能改变的。

积极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正确对待学习内容。

  哪些因素是自己能够改变的?

  对此,积极的做法:

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努力、家长的态度等都是能够改变的。

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与家长沟通。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正确认识了挫折,并了解如何面对挫折。

懂得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让我们不断努力,绽放生命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