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717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docx

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理论动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一,这是针对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特点提出来的。

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90多万人就业,“十五”时期下降到仅能带动80多万人就业。

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显然是不够的。

尤其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更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二,这是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

劳动者在创业的时候,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

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时,许多下岗职工不是等着国家或企业给自己重新分配岗位,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艰苦创业,不但自己当上了创业者,还带动或帮助同自己一起下岗的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劳动保障部门近年来组织创业培训的实践证明,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下,一个职工创业一般可以带动五个职工实现就业。

第三,这是着眼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提出来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少22~27个。

企业数量少,就业的容量当然也就小。

目前,不论是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年轻打工者,就业时多数都是托亲靠友,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地去创业、去办企业。

教育部统计表明,2005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

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大本营”,在2006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

这表明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精神还很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必须鼓励全社会劳动者,特别是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胆创业。

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方面,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政府要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要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扶持创业的范围。

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劳动者要主动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通过劳务派遣、家政服务、承揽大公司的外包业务等多种形式,或实现就业,或组建公司去创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要加强创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创业培训的成功率。

我国人口多,就业任务重,解决好就业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

扩大就业,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劳动者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更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鼓

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8日

 

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福州大学谢梅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被认作是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第三本护照”。

创业教育实践在国外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便已开始逐步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覆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各个教育阶段。

英国、法国、挪威、日本等国的创业教育也基本上推广到了初中,甚至小学,和这些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

因此,在我国高校积极推行创业教育之际,有必要紧跟实践,加强对如何认识创业教育及其目的和任务、怎样选择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如何更好地规划实施创业教育等与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的研究。

一、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及其目的——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

目前,在对开展创业教育问题的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直接培养企业家,认为加强创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并尽快自主创业;二是认为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创业是因为就业困难,学校就业状况较好的就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三是认为毕业生属于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的“三无”人员,创业必然要失败,因此不能够鼓励创业,也不需要进行创业教育;四是认为需要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

以上错误认识影响着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推行和实施。

出现以上认识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对创业教育及其目的认识模糊。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因此,高校在决定推行创业教育之时,必须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明确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

该定义同时明确了创业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

从该定义出发,笔者认为对于创业教育及其目的可以作以下理解:

1、正如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创业教育是需要贯穿于高校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实质上是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上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原有人才培养目标下,增加新的教育任务和内容。

在创业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必须兼顾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发展需求,保证三者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一方面,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高校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一种新形式。

因此,大学的创业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其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创办各项事业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是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并行的教育理念,但是创业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并不冲突,有时甚至需要兼容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如作为创业教育典范的“斯坦福大学在课程体系建构中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这“三个结合”便体现了创业教育对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创业教育也不是要打破就业教育和英才教育,而是就业教育和英才教育的有益补充。

因此,具体高校在推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在确定创业教育的任务与实施途径时,必须注意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其原有教育目标的融合。

2、创业教育对于从事各个领域和岗位的人都是重要的,“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因此,在高校推行创业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企业家为唯一目标,对某些高校来说甚至可以说不是为了直接培养企业家,甚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本校的创业教育定位为创业教育中的启蒙教育。

因为虽然研究表明,20%的青年都有创业的潜力,青年是一个最具创业意愿的群体,但创业存在风险,且要求个人具备一定的特质和资源,因此不能一味地鼓励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都去创业。

所以,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掌握环境、做好足够准备、理智选择创业。

3、应该从广义上全面地理解创业教育及其目的,狭义地、片面地理解创业教育的目的会使创业教育的推广受到局限。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人才储备,是使大学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相结合,确保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成果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力,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在该创业教育的整体目标下,各校在推行创业教育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拟订适合本校发展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目标,即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机动、灵活地开展创业教育,如可以将本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目标确定为以具体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创业教育,即通过实践性的教育来产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可以确定为以人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而且在同一所学校内还可以根据不同学院的特点以学院为主体确定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

二、创业教育的任务分析

综观各家观点,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创业知识结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笔者亦持相同观点。

结合创业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

1、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为目的的思想教育——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创业教育的各项任务中,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其形成正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

这种正确理念的形成要求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其创业观念,弘扬创业精神,树立良好的创业心态。

其中包括培养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处事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创业艰难和学生受挫心理的教育。

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公司失败的可能性高于90%,因此,创业教育者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创业艰难和学生受挫心理的教育。

加强思想教育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上,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业的内涵,把创业作为一种可能的职业选择来看待,并在做出创业选择时更加理性。

2、以提高学生创业本领为目的的知识传授——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

知识传授是提高学生创业本领的基础,这项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对创业活动、创业过程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商业运作的特点和过程,了解创业产生、发展和运作的基本规律,掌握初步的创业技能。

另外,为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知识传授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传授风险防范的基本方法等相关知识,以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

值得说明的是,即使是在创业型大学中,其创业知识的传授也只是作为学校知识传授的一部分,因此,在增加创业知识的传授时一定要处理好创业知识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比例和关系,让学生在扎实基础、拓宽专业的基础上增加创业知识的学习。

3、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目的的能力培养——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创业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等。

创业要求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创业。

因此,在各创业素质中创新能力是创业素质的核心。

创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和创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创业素质也是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知本形态”和物质财富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4、以强化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业学习基地建设——创业教育的关键任务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观察、体验商业运作,包括从寻找商机、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企业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创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运用和检验创业教育其他环节中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创业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学会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和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活动需要得到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更需要实验室、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创业中心、科技园、孵化器等为其提供服务,因此,加强创业学习基地建设,将教学与商业实践结合起来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任务。

当然,在没有条件建设创业学习基地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模拟创业、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改善学生创业环境为目的的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任务之一,直接引导毕业生创业,如以提供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自己开办企业的能力;组建由教师、企业家等组成的顾问团队,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咨询内容涵盖从机会寻找、项目筛选到企业开办,直至创业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学生创业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选择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创业教育可供借鉴的具体措施和途径很多,如;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学科渗透、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行创业计划竞赛、开设讲座、办培训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企业管理模拟,创业讲座、创业沙龙、成立创业基金、创办企业园、建立创业中心、建立孵化器等。

面对如此众多的实施途径,应如何选择,选择实施途径时应考虑和注意什么等问题是实施创业教育前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创业教育实施途径的选择作为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笔者认为选择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创业教育实施途径选择与学校类型、学生需求、目标任务的关系

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怎么选择、选择什么、选择多少与学校的类型密切相关,如综合性大学与专科性大学、创业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职业性大学与学术性大学他们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对具体途径的要求便大不相同。

以百森商学院为例,基于其商学院的学校性质,该校的教授们认为,实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提供实实在在的创业教学过程,其运作关键在于设计系统化的课程。

于是他们结合百森商学院的客观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发展实际,设计了一套著名的“创业学丛书”。

该丛书通过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展示了新理念的价值与生命力。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学丛书”的课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把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意识、个性特质、核心能力和社会知识结构系统地进行了整合,体现了创业教育所具有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智力开发与非智力教育的融合。

这种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组成的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有效地保证了该校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可以说该丛书的设计是其成功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但相同的方法对其他类型的学校并不一定适用。

可选的措施还因学生要求不同而不同。

创业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不一样,因此,在选择具体的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特点,体现教育的层次性、专业性,如:

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定位上,面向管理学院学生的创业教育与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主要是一种专业类课程,而后者主要是一种通识类课程;又如在案例的选择上,对于理工科学习可以偏向于选择高科技创业案例,对于文科学生则可以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型企业的创业案例。

另外,创业教育目标任务的层次性、递进性、多元性也将影响措施的选择,如:

科技型创业实践主要依托学校科研以技术型专业型项目为主;生存型的创业实践则主要依托学校勤工助学创业中心去实现。

总之,对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的选择应该在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学生需求、目标任务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教育全面,层次分明。

2、创业教育实施途径的分类及各途径之间的关系

实施创业教育可借鉴的途径多且繁杂,为便于选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

我们可以从适用性角度将各具体途径区分为:

多数学校可以普遍适用的,如把创业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走入了第一课堂;对少数学校适用的,如学校支持师生创业以形成校园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只对特定学校作用明显的,如上文提到的设计整套“创业学丛书”;发挥作用不需要特殊条件的,如模拟创业;必须当一定条件成熟才能发挥作用的,如创立科技园;可以直接套用的,如邀请企业家进课堂、进行企业家访谈等;需要通过改良变通后才能产生效力的,如师资结构的调整模式等。

也可以从技术性,制度性,物质性角度区分各措施的性质。

我们还可以从作用的角度上分析各措施间的关系。

各措施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并列性关系、递增性关系、条件性关系和相联性关系。

并列性关系的特点是作用重合,即产生一样的效果,如科技园与孵化器;递增性关系的特点是作用相同,但程度不同,如将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进入课堂与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其他专业课或基础课内;条件性关系表现为措施间的依附性,一措施的作用以另一措施的实施为条件,如师资结构调整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以师资结构的调整为条件的;相联性关系强调各措施间的内在联系,各措施联合起来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效,如基金支助、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对于具体某所高校来说,并不是其他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成功途径都是可以借鉴的。

通过以上方式将创业教育的各实施途径进行归类、明确各措施间的关系有利于最有效地选择实施途径,有利于确定各措施的实施步骤,合理组织落实各项措施,从而满足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

摘自福州大学网页“创业型大学”专题讨论

 

■高校聚焦■

 

“长三角”地区大学校园网教育绩效的调查研究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陈艳陈明选许颖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大学校园网是大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由于对校园网认识的偏差、信息意识及管理手段的不足,使校园网建设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前期建设或硬件建设,却不关心实际的应用效果和后期的维护,未能使校园网络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就引发了我们对校园网教育绩效的关注。

教育绩效就是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和教育过程安排等情况的综合反映。

因此对某一教育对象的教育绩效的评价也就包括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教育过程安排情况的评价。

  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长三角地区大学校园网的建设、利用状况以及发现其在建设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校园网的教育绩效,探讨提高其教育绩效的途径。

本调查主要以问卷法为主,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部分内容(以学生问卷为主,教师问卷为辅)。

问卷以长三角地区的大学为总体,抽取了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所大学为样本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15份,占问卷总数的92.2%;教师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3份,占问卷总数的86.5%,样本构成情况见图1。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校园网建设现状

  

(1)校园网的“硬环境”建设

  我们对所选大学的校园网络管理员进行了访谈,了解到校园网“硬环境”建设的总体情况大致如下:

主干网以千兆为主;核心交换设备,高档次的1~2台,中等档次的4~8台;技术力量4~6人;采用了配套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例如设置了防火墙,网络防杀病毒等;网络铺设花费在100~450万人民币;校园网的网络脉络基本延伸到学校的各个部门。

另外问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校园网“硬环境”的建设情况:

学生在宿舍、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校机房可以上网率基本上达到100%;通过表1可以说明校园网的网络传输速度基本满足需要,网络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综上可见,大学在校园网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校园网在硬件的配备、维护、管理以及安全性、网络传输速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2)校园网的“软环境”建设

  1)应用软件的配备

从学校工作职能的划分和应用整合角度来看,校园网的应用范畴及相关软件应包括的内容如表2所示。

   通过浏览所调研的四所大学的校园网以及对各校网络管理员的访谈,可以得知,上述的应用模块各校的校园网基本具有,也就是说高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前在校园网建设上“重硬轻软”的局面,重视校园网的软件建设,使校园网已经延伸到了学校的各个部门,

提高了学校的管理信息化水平。

  2)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高校都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图书馆,它应该是大规模的高度组织的资源库群,也应该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不是很令人满意,只有23%的学生对其满意,53.9%的学生认为其一般,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提高,而23.1%的学生对其不满意。

各个院系在校园网上都有自己的板块,这个板块应该不仅是各个院系展示特色的窗口,更应该给本院系的学生提供大量和专业课有关的学习资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表3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各个院系在校园网上的板块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反映其提供的学习资源少(占30.84%)、信息更新慢(占29.2%),很大程度上是对院系本身的展示(占33.7%),而认为其内容构成合理且更新快的只占少数(占27.7%)。

  校园网的功能之一就是要能够帮助教师实施网络化教学、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但通过调查发现现实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

表4是教师对校园网上教学资源从量和质上

给予的评价。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反映校园网上能用于教学的资源不足(占54.9%),更新慢而且相对陈旧(占52.6%)。

  2.大学校园网的利用情况

  

(1)学生利用校园网的情况

  学生是校园网的利用主体,其对校园网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校园网的教育绩效。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对学生的使用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表5是对大学生一周登录校园网时间所做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到:

1)大部分学生都在5小时以下(占42.4%)或5~10小时(占41.7%);2)登录校园网时间的长短和年级相关,大一、大四的学生长时间登录校园网的较少,而大二、大三的学生特别是大三的学生长时间登录校园网的相对较多。

  同时对学生经常登录的板块进行调查时发现,在仅有的访问时间内,大部分学生访问

的板块也主要集中在学生论坛等休闲娱乐的板块以及教务处等信息发布的板块。

各个高校都在花大力气建设数字图书馆,它是校园网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各种资源的便捷途径。

表6是对学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情况的调查结果,其显示:

1)总体上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不令人满意,使用率偏低,其中仅有24%的学生经常使用,9%的学生不知道,18%的学生不会使用;2)高年级的学生使用情况要明显好于低年级的学生,比如不知道如何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大一的学生。

  调查发现学生很少访问本院系的板块,其所占的比例达到55%,经常访问的人只占13%,有时访问的人占32%,所以校园网上各个院系板块的使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目前大学校园网上最热闹,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就是学生论坛,通过它同学可以交友,可以向同学发出求救或请求,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一方天地。

表7是对大学生登录本校论坛情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7可以看到,经常登录的占42%,而且大二、大三登录明显高于大一和大四,没登录过的主要集中在大一的学生。

这说明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校园网上的论坛,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论坛建设在整个校园网络建设中的重要性。

从表8中可以了解到:

1)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实现与老师的交流(占14.5%);2)与老师交流的方式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占53.6%),而通过老师的个人主页(占7.4%)或博客(占5.2%)进行交流的较少;3)

从师生交流的方式上看,交流缺少实时性。

  

(2)教师利用校园网的情况

  校园网的功能之一就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