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348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

(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和K+在导管中的运输都与蛋白质无关

B.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载体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的两侧

C.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核内的DNA不同,蛋白质也不相同

D.某蛋白质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含有m个氨基酸,每个氨基酸相对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a-18m+72

解析:

A错: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等酶的催化,K+在导管中是随着水分运输进行的,与蛋白质无关;B错:

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载体蛋白质将相应的物质从膜一侧运输到另一侧,是一种跨膜蛋白质;C错: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核内的DNA相同,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不同;D正确:

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失去水分子数×18=ma-18×(m-4)=ma-18m+72。

答案:

D

2.一种被叫做李斯特氏菌的致死性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

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膜变形,这种现象建立在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上

C.该菌进入人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内吞作用

D.控制人类Tuba蛋白和该菌InIC蛋白合成的基因,结构上是相同的

解析:

A错误:

每种生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由于李斯特氏菌是有细胞结构的细菌,因此其遗传物质只有一种,是DNA;B错误:

细胞膜变形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大多是运动的,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人类细胞是真核细胞,控制Tuba蛋白合成的基因结构特点为编码区是间隔不连续的,而该菌是原核生物,其基因的结构特点为编码区是连续的。

答案:

C

3.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列有关人体内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共同调节以维持血糖的相对平衡,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B.血糖在满足氧化分解供能的前提下,可以合成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

C.由于在调节血糖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所以,一种激素增加,必然导致另一种激素的减少

D.糖尿病病人也可能血糖正常,尿液中不含糖;正常人也可能血糖偏高,尿液中含糖

解析:

A、B两个选项,比较容易判断是正确的。

C选项,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但胰高血糖素增加,胰岛素也增加。

D选项,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正常,尿液中不含糖;正常人如果一次性摄入大量的糖,或者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暂时性病变,也会出现血糖偏高,尿液中含糖的情况。

答案:

C

4.如图是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几种能源的关系图解(磷酸肌酸是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特殊高能化合物,它在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之间起着缓冲作用。

在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等组织的细胞中大量存在)。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代表三磷酸腺苷

B.进行a或f生理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C.在高等动物体内当X大量消耗时可发生g过程

D.在高等动物体内e过程的产物除CO2和H2O外,还可能有酒精、乳酸等

解析:

图示为几种能源的关系图解,葡萄糖的氧化分解(e)、光合作用的光反应(d)、磷酸肌酸的分解(g)均可形成ATP,所以图中X为ATP,A正确;a为光合作用,f为化能合成作用,进行a或f生理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当高等动物体内ATP大量消耗时,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中的能量可转移给ATP,C正确;在高等动物体内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分解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则产生乳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

答案:

D

5.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

由图甲知,刺激C处均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的后变化,A错误;乙图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前膜,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化学递质。

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所以B、D错误;③中的化学递质通过外排作用释放到②中,故C正确。

答案:

C

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及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使血液中激素维持相对稳定

B.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内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

C.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内环境稳态失调

D.目前可利用DNA探针检测出人体内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

解析:

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多少是通过激素分泌来实现的,而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和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并不是所有的酶促反应速率都加快,有的会减慢,甚至停止,B错误;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错误;不能利用DNA探针检测出人体内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可以快速检测肝炎病毒,但HIV病毒的遗物质是RNA,不能用DNA探针检测,D错误。

答案:

A

7.下列关于固氮微生物根瘤菌与圆褐固氮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固氮获得氮素,根瘤菌通过豆科植物光合作用获得有机物

B.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固氮产物、代谢类型、固氮基因结构、生态环境成分均相同

C.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可直接被植物体吸收,而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素需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才被吸收

D.根瘤菌固氮需与相应豆科植物共生,而圆褐固氮菌不需要与植物共生,自生即能固氮

解析: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给豆科植物供氮,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不同,根瘤菌为消费者,而圆褐固氮菌为分解者。

答案:

B

8.某基因型为Aa的植物(2N=20)个体发育中,受精卵及受精极核中DNA均用32P标记,在种子形成过程(原料31P)中,当受精卵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受精极核恰分裂形成16个胚乳核,则此时受精卵分裂性质及此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胚乳核的基因型可能为()

A.减数分裂40AAa或Aaa

B.有丝分裂40AAa或aaa

C.减数分裂20AAA或aaa

D.有丝分裂20AAa或Aaa

解析:

受精卵中DNA均用32P标记,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0条,此时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有20条。

答案:

D

9.将基因型为CcDd的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甲,对试管苗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乙。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

B.在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动物血清等物质

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等植物激素

D.植株乙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CD、Cd、cD、cd

解析:

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A错误;在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等物质,B错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及生长,C正确;试管苗甲可能的基因型有CD、Cd、cD、cd,秋水仙素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的基因型可能为CCDD、CCdd、ccDD、ccdd,D错误。

答案:

C

10.2009年不少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间的识别依赖于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清除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图。

细胞免疫主要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免疫反应过程。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故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细胞识别依靠糖蛋白。

T细胞成熟于胸腺,效应T细胞释放出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效应B细胞释放的。

答案:

A

11.下图为某高等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据此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该植物自花受粉后,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1/4,在不同于亲本的子代个体中,杂合体占新类型的比例为2/3

B.一般情况下,该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C.若该植物的一个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基因型为AaBb

D.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

1:

1:

1,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aabb

解析:

A错:

该植物自花受粉后,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所占子代比例为(1/4×1/4)×4=1/4,不同于双亲的新个体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占子代个体比例为(3/4×1/4)×2+(1/4+1/4)=7/16,其中杂合体为Aabb、aaBb,占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2×1/4)×2=1/4,则杂合体占新类型的比例为1/4÷7/16=4/7;B错:

若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种;C正确:

嫁接后接穗的基因型不变,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基因型与接穗相同,仍为AaBb;D错:

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

1:

1:

1,则两对基因为测交方式,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也可能是Aabb、aaBb。

答案:

C

12.科学研究表明过敏反应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某同学的父母对海鲜都严重过敏,那么下列关于该同学食用海鲜后体内发生的免疫学变化及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也可能不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与细菌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抗体化学本质不同

C.由于过敏反应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所以过敏反应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若发生过敏反应,则该同学体内组织胺含量会明显下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过敏反应的相关内容。

虽然该同学极可能对海鲜过敏,但是过敏反应一般发生于第二次接受同一过敏原刺激时,根据题意不能判断这是该同学第几次接触过敏原,故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也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

所有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过敏反应不是自身免疫病。

若发生过敏反应,则过敏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导致细胞产生较多的组织胺,从而改变血管的通透性,进而引起水肿。

答案:

A

13.如图是测定植物蒸腾速率的装置图,广口瓶中装满了水,实验条件适合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测得玻璃管内液面发生的变化,根据刻度变化量算出质量变化值为a,同时获得天平读数的变化值为b,对该实验的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a和b中,表示蒸腾作用失水量的是b

B.因植物吸收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散失,故a等于b

C.炎热夏季,该植物测得的a值和b值的最高峰可能会同时出现

D.若实验时间过长,实验植株可能会出现萎蔫的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a表示植物体吸收水分的质量,b表示植物体水分的散失量(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质量)。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少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故a>b。

由于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植物吸水和失水的高峰应该在同一时刻。

如果实验时间过长,实验装置密封,因缺氧植株根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会影响根对水分的吸收,出现萎蔫的现象。

答案:

B

14.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E点对应的时刻

B.C、D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D点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C.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C点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的含量相对较小

D.若是C4植物,则12时曲线上的纵坐标低于图中C点对应的纵坐标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及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植物白天积累有机物,E时刻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对;C时刻是夏季中午,气温高,阳光直射,植物关闭气孔,难以吸水,故C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B错;C时刻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不充分,对C5的消耗减少,故C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的含量相对较高,C错;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则12时曲线上的纵坐标高于图中C点对应的纵坐标,D错。

答案:

A

15.赤霉素是正常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的有促进生长作用的激素。

但是,当某些植物感染了赤霉菌时,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却能导致植株生长失调,发生茎秆显著伸长等现象。

关于此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霉菌与植物体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B.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属于初级代谢产物

C.赤霉菌对植物体的作用效果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作用相拮抗

D.赤霉菌合成赤霉素对植物的影响,是它适应其生活环境的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及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

赤霉菌与植物体之间是一种寄生的关系,A错;激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B错;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作用均是促生长,二者的作用相协同,C错;为了获取更大的寄生空间,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能使茎秆显著伸长,D对。

答案:

D

16.2009年重庆某地松林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经专家实地考察后确认这是由一种松毛虫爆发引起的特大病虫害。

以下有关松毛虫及其防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松毛虫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

B.松毛虫种群增长最终极可能呈现“S”型曲线增长

C.松毛虫种群大小由其生长率和死亡率决定

D.若引入某种专食性动物对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则该动物最终会将松毛虫全部消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种群增长规律和生物防治的有关知识。

松毛虫为植食性动物,处于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

为初级消费者。

自然情况下生物种群最可能出现的增长模式为“S”型曲线。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生物防治最终可将松毛虫种群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但不会将它彻底消灭。

答案:

B

17.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召开,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接受采访时曾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

解析:

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所以解决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措施是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答案:

A

18.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工程中通常用CaCl2处理植物细胞,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B.用以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作抗癌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

C.用聚乙二醇处理大量混合在一起的两种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所获得的融合细胞都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D.将某一种效应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获得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但当相应抗原位于靶细胞内时,该抗体不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壁的通透性、“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细胞融合的结果、体液免疫的场所。

植物细胞壁是全透的。

“生物导弹”中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定向追踪、识别癌细胞,将抗癌药物携带至癌变部位,提高抗癌药物的作用效果。

易错点,个别同学认为原生质体融合后就一定会得到双亲的遗传特性,而得出错误答案“C”,忽略了同种细胞也能相互融合的事实。

答案:

D

19.根据所学微生物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造肉”不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

C.用酵母菌发酵制作的馒头营养丰富、能量多

D.用禽畜粪便作肥料时,必须先经过发酵除臭,此过程中起除臭作用的是硝化细菌

解析:

“人造肉”的实质是微生物菌体。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先通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再密封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酵母菌进行发酵时,要消耗有机物,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人体易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故酵母菌发酵制作的馒头营养丰富但能量少。

禽畜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是氨,硝化细菌可将NH3转化为

,进一步转化为

答案:

C

20.德国弗劳恩霍夫学会2009年12月8日发表公报说,他们培育出了一种只含有支链淀粉的超级马铃薯,可望为以支链淀粉为原料的相关产业节省生产成本。

这种马铃薯的遗传基因中只有负责产生支链淀粉的基因是活跃的,而产生直链淀粉的基因表达则被抑制。

下列关于马铃薯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马铃薯细胞产生直链淀粉的基因表达可能在转录或翻译阶段被抑制

②该马铃薯中产生直链淀粉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直链淀粉

③培育成的该超级马铃薯只能进行无性生殖

④可以通过块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其呼吸类型

⑤利用块茎培育该马铃薯品种,能达到防止品质退化的目的

⑥与其他矿质元素相比,种植马铃薯时更要注意钾肥的合理使用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⑤

解析:

①正确: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可能使基因的表达中断;②错: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直链淀粉是糖类;③错:

该马铃薯既能进行无性生殖也能进行有性生殖,只是无性生殖可以保持亲本的性状;④正确: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⑤错:

长期的无性生殖很容易使马铃薯感染病毒而导致品质退化;⑥正确:

钾能促进糖类的合成和运输,若想提高马铃薯的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要注意钾肥的合理使用。

答案:

A

二、简答题(共40分)

21.(10分)如图Ⅰ、Ⅱ、Ⅲ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过程Ⅰ、Ⅱ发生在玉米体内,①②过程发生在___细胞中,外界的CO2进入细胞,完成过程③需穿越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在光照条件下,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连续不断地__,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成__________。

在Ⅰ过程中,最初的电子供体是___,最终的电子受体是_____________。

(3)若过程Ⅲ发生在人体内,过程④发生的场所________,当摄入高糖食物后,正常机体发生⑦⑧,该过程需要_________作为原料,才能生成[B]______,从肝脏中运出去。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识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1)①②过程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还原三碳化合物的过程,发生在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

外界的CO2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再进入细胞内的叶绿体中,参与暗反应,共要穿越3层生物膜。

(2)在光能的传递过程中,最初的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的电子受体是NADP+。

(3)氧气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在线粒体中。

正常的机体摄入过多糖时,将糖转化成脂肪,肝脏细胞利用磷脂和蛋白质,将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

答案:

(1)维管束鞘3

(2)失电子得电子电能水NADP+

(3)线粒体脂肪、磷脂和蛋白质脂蛋白

22.(10分)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受A、a控制),假设Ⅱ3为纯合体。

(1)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

Ⅰ1._________;Ⅱ4.___________;Ⅲ7._____________;Ⅲ10.__________。

(2)若Ⅲ8或Ⅲ10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连生两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若Ⅲ9与一正常男子婚配(其父为该病患者),所生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所生正常儿子是纯合体的概率为___,生一个不含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儿的概率为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由Ⅰ1、Ⅰ2和Ⅱ5,可知该病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又Ⅱ3为纯合体,故可推知Ⅰ1的基因型为Aa,Ⅱ4的基因型为AA或Aa,Ⅲ7的基因型为AA或Aa,Ⅲ10的基因型为Aa。

Ⅲ8的基因型为AA或Aa,先求出两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

Ⅱ4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为Aa的概率为2/3,Ⅱ3为纯合体,故Ⅲ8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1/2=1/3,为AA的概率为1-1/3=2/3。

故Ⅲ8与Ⅲ10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1/4=1/12,连生两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12×1/12=1/14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12=11/12。

答案:

(1)AaAA或AaAA或AaAa

(2)11/121/144

(3)3/41/81/31/8

23.(8分)下图表示人进入寒冷环境后激素分泌调节的过程。

据图回答:

(1)结构A是_____________,过程①~⑤中属于反馈调节的是___________。

(2)①~⑤中能促进人体产热的调节过程依次为_____________,同时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为___________。

(只写一点)

(3)如果某人长时间停留在寒冷的环境中,虽然他的皮肤和嘴唇已经发紫,但是他体内的温度_______,原因是此时机体产生的热量比平时___________。

(4)在寒冷环境中人的尿量会增加,此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______,它作用的靶器官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调节代谢活动,促进产热。

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2)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有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等。

(3)人的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人体体温的恒定是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增大产热量和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脏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尿量增加。

答案:

(1)下丘脑④⑤

(2)①②③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或皮肤血管收缩(3)相对恒定(或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