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01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docx

2修改后西宁五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

西宁五中

经典晨读校本课程

 

高三语文组

西宁五中校本教材编委会名单

编委会主任:

关金海

编委会副主任:

冯永清、张俊卿、李琰

编委:

李文俊、张钊、蒋武忠、张惠臣

编辑:

西宁五中业务部

校对审稿:

张惠臣

主编:

郭晓梅韩晓燕

编写人员:

祁小青何倩文凤雪马丽霞王晓丽

张钊马秀芳张雪宁

特约审稿:

张俊卿、张钊、苑东晖、王晓莉、马旭霞

孙琦、李吉莲、梅新、韩晓燕

 

目录

忠篇1

一、忠的含义1

二、《白马篇》曹植2

三、《吕氏春秋·至忠篇》节选3

四、《出师表》节选诸葛亮3

五、名言警句4

孝篇5

一、孝的含义5

二、关于孝的诗歌6

十五6

慈乌夜啼6

诗经·邶风·凯风7

送母回乡8

三、《孝经》节选8

四、名言警句10

礼篇11

一、礼的含义11

二、《礼记》节选12

三、《中庸》节选13

四、名言警句14

信篇15

一、诚信的含义15

二、《弟子规》节选16

三、《韩非子》节选17

四、《中庸》节选17

五、《老子》节选18

六、名言警句18

忠篇

一、忠的含义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

原指心态中正、立正纠错,作为道德概念,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后在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等,除少数正确解读之外,多被严重错误解读,并产生了极坏的社会结果。

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

二、《白马篇》曹植

白马饰金羁

(1),连翩

(2)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3)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4),扬声(5)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6)何参差。

控弦(7)破左的,右发摧(8)月支。

仰手接(9)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10)过猴猿,勇剽(11)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12)从北来,厉马(13)登高堤。

长驱(14)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15)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6)?

父母且不顾(17),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18),不得中顾私(19)。

捐躯(20)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金羁(jī):

金饰的马笼头。

(2)连翩(piān):

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3)幽并:

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4)去乡邑:

离开家乡。

(5)扬声:

扬名。

垂:

同“陲”,边境。

(6)楛(hù)矢:

用楛木做成的箭。

(7)控弦:

开弓。

的:

箭靶。

(8)摧:

毁坏。

月支:

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9)接:

接射。

飞猱(náo):

飞奔的猿猴。

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10)狡捷:

灵活敏捷。

(11)勇剽(piāo):

勇敢剽悍。

螭(chī):

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12)羽檄(xí):

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13)厉马:

扬鞭策马。

(14)长驱:

向前奔驰不止。

蹈:

践踏。

(15)弃身:

舍身。

(16)怀:

爱惜。

(17)顾:

看。

陵:

压制。

鲜卑:

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18)籍:

名册。

(19)中顾私:

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

中,内心。

(20)捐躯:

献身。

赴:

奔赴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三、《吕氏春秋·至忠篇》节选

至忠逆於耳,倒於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

故贤主之所说

(1),不肖主之所诛也。

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

(2)之何益?

今有树於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

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注释】:

(1)说:

(yue悦)《易·困·九五》:

“劓刖,困于赤绂:

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诗·召南·草虫》:

“我心则说。

”《诗·小雅·頍弁》: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

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管子·小问》:

“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礼记·中庸》:

“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孟子·梁惠王上》:

“王说曰。

”《韩非子·二柄》:

“故加衣于君之上。

觉寝而说。

”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2)恶:

(ě屙)害、伤害或损害。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太子痤美而狠,合佐师畏而恶之。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比而恶之。

【译文】:

最忠诚的语言不顺耳,颠倒人心,不是贤明的君主谁能够听进去?

所以是贤明的君主所喜悦的,是不贤明的君主所要诛杀的。

作为人民的君主无不厌恶邪恶残暴劫夺的人,但却每天招致他们,厌恶又有何益呢?

如今有棵树在这里,希望它美好繁盛,人们时时浇水灌溉,那么就会伤害它,而每天砍伐它的根茎,那么必然就没有活树了。

那厌恶听闻忠诚的语言,就是砍伐自己的精髓。

四、《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臣本布衣

(1),躬耕

(2)于南阳,苟(3)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4)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6)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8)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9)竭驽钝(10),攘(11)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注释】

(1)布衣:

平民百姓。

(2)躬耕:

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3)苟:

苟且。

(4)闻达:

闻名显达。

(5)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份低下。

鄙,见识短浅。

(6)猥(wěi):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7)由是:

因此。

(8)值:

遇到。

(9)庶:

希望。

(10)驽(nú)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11)攘(rǎng)除:

排除,铲除。

【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五、名言警句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2.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

3.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4.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贾

5.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

15.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7.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安

1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唐•杜甫•蜀相)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21.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枋得)

2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五、拓展阅读

比干死争

殷比干、为纣少师。

见纣淫泆。

叹曰。

主暴不谏。

非忠也。

畏死不言。

非勇也。

过则谏。

不用则死。

忠之至也。

君有过而不以死争。

则百姓何辜。

乃强谏。

纣怒曰。

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

遂剖而视之。

武王伐纣。

封比干之墓。

姜履曰。

忠臣不畏死。

以仁存心也。

比干谏而死。

孔子与微箕二子同称为三仁。

夫仁也者。

使人身名并全。

微子是也。

使人爱身而后名。

箕子是也。

使人杀身以成名。

比干是也。

录其谏死之忠。

以觇其仁。

译文:

殷朝的末代皇帝。

名字叫受辛。

因为他十分残忍。

除灭正理。

所以大家送他一个谥法。

把他叫做纣了。

那时候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的。

在纣王的身边做着少师官。

看见纣王这样的荒淫游佚。

叹气着说。

皇上暴虐得这个样子。

不去劝谏。

那就是不忠了。

为了怕死。

不敢说话。

那就是不勇敢了。

皇上有了过失。

就去劝谏。

不用我劝谏的话。

那末就死。

这才是忠到极点的。

皇上有了过失。

做臣子的不用死去力争。

那末这一班百姓。

究竟有什么罪呢。

于是比干就到纣王那儿去强谏。

纣王生气着说。

吾听说圣人的心上有七个窍。

就把比干的肚子剖开来看。

后来周武王带领了诸侯讨伐纣王。

灭了殷朝。

就造了比干的坟墓。

纪信代死

汉纪信、事汉王为将军。

项羽攻荥阳急。

汉王不能脱。

信乃自请与汉王易服。

乘汉王车。

黄屋左纛。

出东门以诳楚。

汉王乘间出西门而遁。

信遂被焚。

后立庙于顺庆曰忠佑。

诰词云。

以忠殉国。

代君任患。

实开汉业。

当荥阳围急之时。

纪信不忍汉王束手就擒。

愿杀身代之。

仁也。

知楚人之无识。

乃易服诳之。

智也。

乘汉王车。

坦然以赴死。

勇也。

一举而三达德兼全。

岂仅忠而已哉。

译文:

汉朝起初的时候。

有一个姓纪单名叫做信的。

服事汉王刘邦。

做将军的官。

住在荥阳城里的时候。

有个楚霸王姓项名羽的。

攻打荥阳城很是厉害。

到了极危急的时候。

汉王逃不脱身了。

纪信就自己请求和汉王换了衣服。

坐了汉王的车子。

车子里面都是用黄色的缯绸做里子的。

左边竖起了牦牛尾子做的大纛旗。

堂堂皇皇出东城门去诳骗楚国。

一方面汉王就乘了这个当儿。

扮了一个普通的人。

打从西城门逃走了。

纪信因为这一回事。

竟被楚国里的人用火烧死。

后来汉王打定了天下。

做了汉高祖皇帝以后。

就在顺庆的地方。

替纪信造了一座庙。

叫做忠佑庙。

汉高祖下来的诰词里面说。

以忠殉国。

代君任患。

实开汉业。

张良复仇

汉张良、以五世相韩。

秦灭韩。

良散家财。

为复仇计。

得力士。

狙击始皇于博浪沙中。

误中副车。

始皇大索不得。

后从汉高祖灭秦。

韩立成为王。

良归韩为相。

及成被项羽所杀。

良复归汉。

灭项羽。

定天下。

以功封留侯。

张良屡为汉高划策。

以统一天下。

其心实忠于韩。

而假手于汉以灭秦楚。

为韩复仇也。

不然。

明哲如张良。

岂不知汉高之为人。

狡兔死。

走狗烹乎。

故汉业既成。

韩王已没。

即辞官辟榖耳。

译文:

汉朝起初的时候。

有个张良。

因为他家里。

有五代在韩国里做宰相。

所以当时秦国灭韩国的时候。

张良就把家里的财产都散去了。

打算着报仇的计划。

后来得到了一个大力士。

用了一个大铁锥。

学猿狙般暗暗里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地方。

可是错击中了一乘侍从的车子里。

秦始皇下了命令。

很严紧的去搜捕。

可是捉不到他。

后来张良跟了汉高祖名叫刘邦的灭了秦朝。

韩国的旧地方。

就立了一个名叫韩成的做了韩王。

张良就回到韩国去做韩国里的宰相。

等到韩成给楚霸王名叫项羽的杀死了。

张良再回到汉朝。

帮汉高祖灭了楚霸王。

定了天下。

因为他的功劳很大。

所以封做留侯。

 

孝篇

一、孝的含义

孝,从爻从子。

效也,子承爻(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也,善事父母也。

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

《礼·祭统》

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

“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因此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二、关于孝的诗歌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①心,报得三春晖②。

【注释】

1、寸草:

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

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①上,留家白邗②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注释】

1.邗沟,在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

2.白邗,指白邗山,在太平州,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县城东南两公里处,为姑溪河和青山河汇合之处。

桓温领妓游山,好为白邗歌,故以名之。

翻译:

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临时安家于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

晚上月亮升起后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

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①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②守故林③。

夜夜夜半啼④,闻者为沾襟⑤。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⑥心。

百鸟岂无母,尔⑦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⑧。

昔有吴起⑨者,母殁⑩丧不临⑾。

嗟哉⑿斯徒辈⒀,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⒁慈乌,鸟中之曾参⒂。

【注释】

⑴哑哑:

形容乌鸦的叫声。

哑,音。

⑵经年:

终年、整年。

⑶故林:

旧林,指往日与母亲所栖息的树林。

⑷夜夜夜半啼:

每晚在半夜里啼叫。

夜夜,每天晚上。

⑸沾襟:

眼泪沾湿衣襟。

襟,音,同「衿」,上衣的前幅

(6)反哺:

慈乌初生的时候,母亲餵养它,等它长大了,便捕取食物来餵养母亲,这叫做反哺;引申是说:

报答父母的恩情。

哺,音,餵养。

⑺尔:

你。

⑻不任:

不能承受悲痛。

不任,不堪、不能承受。

任,因为押平声韵的关系,音。

⑼吴起:

战国时鲁国名将。

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

他的老师曾申(曾参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

⑽殁:

死亡。

⑾丧不临:

即「不临丧」,不奔丧的意思。

古代习俗,父母或尊长过世,从外地赶回料理丧事或祭拜,称奔丧。

⑿嗟哉:

叹词。

嗟,音。

⒀斯徒辈:

这一类的人。

斯,此、这。

徒、辈都是类的意思

⒁复又:

这里是加强语气。

⒂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是当时有名的孝子。

【翻译】: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啊慈乌!

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注:

曾参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称的门生。

诗经·邶①风·凯风②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③夭夭④,母氏劬⑤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⑥。

母氏圣善⑦,我无令⑧人。

爰⑨有寒泉?

在浚⑩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⑾黄鸟,载⑿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1.邶(bèi):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凯风:

和风。

一说南风,夏天的风。

这里喻母爱。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

‘凯,大也。

’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3.棘心:

酸枣树初发的嫩芽。

这里喻子女。

棘,落叶灌木,即酸枣。

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

心,指纤小尖刺。

4.夭夭:

树木嫩壮貌。

5.劬(qú)劳:

操劳。

劬,辛苦。

6.棘薪:

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

7.圣善:

明理而有美德。

8.令:

善,好。

9.爰(yuán):

何处。

一说发语词,无义。

寒泉:

卫地水名,冬夏常冷。

10.浚(xùn):

卫国地名。

11.睍(xiàn)睆(huǎn):

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

一说美丽,好看。

黄鸟:

黄雀。

12.载:

传载,载送。

【翻译】: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

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

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

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

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翻译】:

将车子停下来,茫然的回顾周边,感觉自己就像楚囚一般困顿窘迫。

忧愁伤感从中蓦然升起,悲伤的眼泪如鲠在喉。

慈母刚刚得了重病,我就想要送她去拜访名医。

可是就在当车子急迫接送时,苍天就无情的带走了我的慈母!

母爱无边,无所为报,那么人生在世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三、《孝经》节选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

“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翻译】: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

孔子说:

“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

你知道这种道德吗?

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

“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

“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

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

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施孝道的开始。

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于后世,使父母尊贵,这是施行孝道的归宿。

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侍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

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原文】:

子曰: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翻译】: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翻译】:

身居高位,敬上爱下而不傲慢,尽管地位再崇高,也不会发生倾覆的危险;实行节俭,谨守法度,纵使财富再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

处于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尊贵;财物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富有。

能使富有和尊贵不离于身,然后才能安定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

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说:

「(诸侯)要戒慎恐惧,好比身临深潭之旁,足踏薄冰之上,事事要小心翼翼,处处要提高警惕。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①不敢服②,非先王之法言③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④,身无择行⑤;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

“夙夜匪⑥懈,以事一人。

【注释】:

①法服:

古代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

 

②服:

穿着。

 

③法言:

合乎礼法的言论。

 

④口无择言:

说话皆合道理,无需经过选择。

 

⑤身无择行:

所作所为都遵循法道,自然形成习惯,无须刻意选择。

 

⑥匪:

同“非”。

不,不是。

【翻译】:

(卿大夫)非符合古圣先王礼法原则的服装不敢穿,非符合古圣先王礼法原则的言论不敢讲,非古圣先王的道德行为不敢行。

所以,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行为不行。

说话无需刻意选择,都合乎道理,行为无需刻意选择,都遵循法道,纵使言语传遍天下,也不会口中有失,即使所作所为天下皆知,也不会有怨恨厌恶。

服饰、言语、行为三者都能遵守礼法道德,完备无缺,然后就能守住其祭祀先祖的宗庙。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诗经》说:

“要早晚勤奋不懈,来事奉天子。

四、名言警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孟轲

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4.孝有三:

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6.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8.长幼有序。

——孟子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1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1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13.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14.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1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1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17.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1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19.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2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五、拓展阅读

1.原文: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译文: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