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00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docx

西师版九册第八单元语文教案

29.颐和园的长廊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4.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总第7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题,导入新课

 

1、教师: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板书:

颐和园),你们能借助搜集到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座皇家园林吗?

2、展示资料,介绍颐和园。

3、教师:

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

的长廊)

4、齐读课题。

学生读。

(师生交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2、想一想: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颐和园?

按什么顺序记叙?

3、画出你觉得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5、指名反馈画出的四字词语,在读中积累。

6、指名反馈:

课文从哪两方面具体介绍颐和园?

按什么顺序记叙?

(生答)

7、教师:

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长廊的建筑艺术,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长廊的绘画艺术?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

8、指名反馈。

9、教师出示以下句子,学生读一读。

10、教师: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两句话,再想一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指名反馈)

11、教师小结。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勾画

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

指名读

生答

 

“长廊,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长廊的美还美在长廊上的那些话。

图文结合,体会建筑艺术美

1、教师导读:

今天,我们先来观赏长廊的建筑艺术美。

2、指名分段读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美的段落,其他学生思考:

作者从那几个方面介绍长廊的建筑艺术美?

3、指名反馈。

4、再读这些自然段,和同桌交流长廊的造型、风水、结构分别绝在哪里。

5、指名反馈。

6、教师小结:

这就是长廊的三绝,这三绝让你感受到怎样的建筑艺术美呢?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把相关句子画出来。

7、指名反馈。

8、教师小结:

这就是长廊的三绝,它们构成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9、教师:

长廊的建筑艺术美还表现在哪里?

(指名反馈)

10、教师:

也正是因为此,颐和园成为建筑美学的典范,在世界上知名度也很高。

指导朗读、

交流

生说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完成作业

教学后记:

总第74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了颐和园长廊的建筑美,而这建筑美主要表现在长廊的三绝:

长廊的造型绝、长廊的风水绝、长廊的结构绝。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3、指名读,集体评议。

4、教师导:

今天,我们继续随作者去欣赏颐和园长廊的画。

 

学生朗读

生自由说

 

图文结合,想象画美

1、学生自读相关的部分。

2、指名反馈:

这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教师导读:

长廊的画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指名反馈。

特点一:

画多。

特点二: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5、教师小结:

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勾画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介绍长廊

1、教师:

这篇课文中作者从长廊的建筑艺术以及长廊的画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长廊的美。

2、教师:

那么,在表达上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3、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与补充。

4、教师导:

此外,作者在描述颐和园长廊的过程中,还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请同学们找一找。

5、指名反馈。

6、出示课后四字词语,大家读一读。

7、要求学生用上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介绍长廊。

找一找

生说

……

 

课堂作业

补充词语。

引人(注)目依山(傍)水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意(犹)未尽装饰烘(托)

学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29.颐和园的长廊

长廊的建筑三绝

颐和园的长廊美、壮观

长廊上的画美

 

30.女娲创造人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小黑板、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小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总第75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激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

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

(是从猿猴变的、是女娲造的、是上帝造的、是神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

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女神。

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女娲创造人类》,齐读。

1.学生自由发言。

2.全班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出示课后练习2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5、指名说说故事的梗概。

6、教师:

同学们,请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的呢,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7、集体反馈。

8、教师:

今天,我们主要来探究女娲创造人类的原因。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同时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读课文

读词语

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开天辟地:

指宇宙开始。

荒凉寂寞:

冷清,寂静。

神通广大:

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莽莽榛榛:

形容草木丛杂,辽阔无边。

生气蓬勃:

活力旺盛。

疲倦不堪:

形容极度困倦。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女娲造人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2、指名反馈: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呢?

3、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4、教师:

她是怎么想到要造人的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读。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6、教师:

从女娲造人的原因中,你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人?

其他学生思考:

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

 

说一说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这个神话故事的梗概写下来。

完成作业

总第76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四字词语,集体读一读。

2、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女娲创造人类》。

学生读

听写

小组合作,了解女娲造人的经过

1、教师导: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女娲看到天地间莽莽榛榛,缺乏生机,为了让天地充满生机,她决定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

人。

她是怎么创造人类的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第二部分。

3、指名说说女娲创造人类的经过。

4、教师:

女娲创造人类经历了三个过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5、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女娲造人的过程。

6、学生自读课文5—12自然段。

7、指名反馈:

你体会到了什么?

8、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下列句子,加深体会。

9、教师导:

从第5-12自然段中,我们感受到了女娲的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和爱心。

继续读课文,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10、教师小结。

1、读课文

 

2学生讨论在小组内交流女娲创造人类的经过。

3.指名交流。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眉开眼笑。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和寂寞了。

“她工作着……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总结全文,拓展说传说

1、教师: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引导:

我们学过或看过许多神话,明知道都是虚构的,但就是喜欢看,为什么呢?

4、教师归纳:

神话故事的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合乎现实生活,想象大胆而奇特,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生说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中国还有许多的神话传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搜集,然后和同学交流。

学生说一说

布置作业

比一比,组词语。

蜗()榛()掺()浆()

娲()秦()惨()桨()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3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搜集唐代诗人王昌龄、南宋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品读感悟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77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读课题

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读诗题。

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

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到唐,一直没有间断。

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生说

解题

生思考

学习生字

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所以古人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5)诵一诵:

指导读这两句诗。

(6)说一说。

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生活,你想说什么?

4、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过渡:

所以诗人这样写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诵一诵。

指导读出诗人不同的感受。

A.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引读。

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B.对朝廷的失望。

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廷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指导读出诗人和征人内心的那份失望和无奈。

5、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学生朗读

学生思考

说一说

(1)读一读。

(2)学一学。

我们刚才了解了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的两行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3)说一说。

(4)看一看。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出示)对征人:

_对战争:

_

(7)讲一讲。

指名讲诗句的意思  

(1)说一说。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诗人的观点和希望。

征人的希望,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2)看一看,出示: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课堂小结

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1、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

就会有和平吗?

2、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的同情

写写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

2、搜集王昌龄的其他边塞诗。

总第78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

《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你们知道什么叫“压轴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2、了解背景:

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生读

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

1、学生默读。

2.快速默读勾画,思考问题。

3、小组朗读

新授

师导: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2、自读古诗。

3、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5、体验感情。

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

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

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6、小结:

说一说、写一写、全班交流。

总结学法

学生分组学习

 

交流

 

朗读

背诵

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

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生讨论。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古诗。

2、和同学交流课后搜集到的边塞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悲盼 → 爱国之情

32.埃及金字塔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谈话法启发诱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总第79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

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

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预设:

金字塔建在哪里?

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

怎样建造的?

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了解

生说

齐读课题

 

生提问质疑

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思考

②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轻声朗读课文,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二)学习第2段。

(三)学习第3段。

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

(记叙顺序:

由远到近;描写方法:

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五)学习第5段。

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生思考。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拓展迁移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

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学生完成作业

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板书设计

32.埃及金字塔

宏大 血汗

精巧 智慧 创造奇迹

 

积累与运用(八)

教学目标

1、认识问句的三种形式。

2、积累名人名言。

3、能就自己读过的文章谈谈表达顺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能不拘形式地写出一次调查活动的经过或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种不同的问句形式,能够进行准确地判断,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读中感悟,练中提高。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和小黑板。

2、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分组定好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路线、要做的事;组织学生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把活动的收获记录下来。

3、收集关于汉字发明的资料、故事、传说等。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学习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总第80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随想

活动一:

温故知新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三个句子,自由读这三个句子,读后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4、指名说:

我们应该怎样区分这三种句式?

5、小结:

这三个句子相同之处都是问句,句末都有问号。

不同之处是:

第一句是疑问句,需要读者思考并回答;第二句是设问句,是作者自问自答,给读者造成悬念。

第三句是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表达肯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感情。

从这三个句子的比较中,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问句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1、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带点词给自己的感受。

4、说一说

5、再读

6、全班齐读。

活动二:

语海拾贝

语海拾贝

1、导语: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说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鼓舞或教育其他人的话语,这就成为名言。

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名人名言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位名人说的话。

2、自读名言。

3、分小组进行名人名言对接比赛。

(一组说名人,一组接名言,或一组说前半部分,另一组接后半部分。

4、分小组进行比赛。

(师说名人,小组生说名言。

5、指名讲其中一个名人的故事。

6、自创“我的座右铭”,自我激励。

(写在一张漂亮的纸片上,粘贴在班里“学习栏”。

1、学生自由读。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

4、熟读

 

活动三: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1、学生自读对话。

2、同桌对读,互谈收获,全班交流。

3、谈谈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到哪些表达顺序。

4、谈谈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有什么好处。

5、小结:

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表达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

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还要注意文章的表达顺序。

文章的表达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认真阅读分析,同学们一定可以把握得非常好的。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

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自主阅读园地

1、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记录并推动着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汉字。

据考证,汉字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此可以断定古汉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文字之一。

现在全球在使用汉字做交流工具的有近15亿人,可见汉字在传播人类文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魅力无穷的汉字是谁发明的?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就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一篇关于汉字发明的故事。

注意:

在读故事前,先要看清楚短文前面的问题和要求。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故事,边读边根据要求批写。

3、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收获。

4、全班交流。

5、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汉字发明的资料、故事、传说等

总第81课时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活动准备

1、读题目,明确活动的要求。

2、分小组,讨论分工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3、各小组汇报活动计划,其他组可以提一些建议。

(二)活动指导

1、分工合理,根据小组成员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

2、在调查的过程中,注意做好笔记。

3、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事先讨论好调查的内容和方式,保证调查有明确的方向性,避免盲目性。

(三)活动展示

1、按小组汇报小组调查的情况。

2、引导学生从小组反馈的情况中,总结出目前滥用汉字的几种现象,并找出原因。

3、讨论:

部分商家为了促销自己的商品,滥用汉字、乱用成语可以吗?

为什么?

4、集体交流观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方方正正、横平竖直,这是汉字的形体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

表意。

我们应该规范地使用汉字。

总第82课时第三课时

习作百花园

(一)读题目,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可以写活动的经过,也可以写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2)要求: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写好后,同学交换改一改、评一评。

(二)回顾活动,拓展思维

1、指名说说语文实践活动中,自己小组的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