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924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docx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英文名称:

Inorganicnon-metallicmaterials

适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或相关专业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制定单位:

材料化学教研室

制定时间:

2012年3月

一、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功能和应用,了解各个材料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3学时,共计12周(一学期),34学时

(2)学分:

2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

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

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

每周约2.5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材料科学基础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材料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塑性变形、相图等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各个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材料概论等其它课程完成。

4、教材

陈照峰张中伟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2010

5、主要参考书

林宗寿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张联盟主编,《材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胡志强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沈曾民主编,《新型碳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周曦亚,《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考核方式

作业成绩、平时成绩、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分别占10%、20%、70%。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的要求

1、掌握水泥的定义、分类,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水化硬化特点以及性能。

2、掌握玻璃的定义、性质以及玻璃形成的各种条件,通过对各种学说的学习,理解比例的结构特点,了解玻璃的种类及其特征。

3、理解各类陶瓷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特点,了解功能陶瓷的种类、特点及其主要用途。

4、掌握各类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性能。

掌握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主要用途。

5、掌握各类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及主要用途。

6、了解气凝胶材料的种类及结构特点,掌握气凝胶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二)、教学安排:

根据课时要求,本学期共34学时,6章内容。

第一章 水泥(6学时)

  

教学目的:

明确有机化学和有机物的基本概念,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学习了解有机物及有机化学的概念

2、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共性

3、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

重点:

价键理论的要点及共价键的属性

基本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肖莱马有机化学的定义

2、有机化学产生和发展 KelculeCouper碳四价学说 Von’tnoff、LeBel碳四面体学说 Baeyer张力学说

3、有机化合物特点

4、有机化学重要性,与工、农、医等的关系

二、共价健的一些基本概念

1、共价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及成键三原则

2、共价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键矩

3、共价健断裂,均裂、异裂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分离提线、纯度检定、实验式和分子式确定、结构式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

(1)、按碳架分

(2)、按官能团分

六、有机化学发展和前沿研究及发展趋势简介

第二章 烷烃(3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烷烃的组成及结构特点,掌握烷烃的命名,同分异物及构象的有关概念及方法。

了解烷烃的性质,卤代反应历程,了解烷烃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基本要求:

1、学习掌握烷烃,同分异构象轨道杂化SP3杂化等基本概念。

2、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

3、了解烷烃的性质及卤代反应的历程.

4、掌握烷基自由稳定性的判别标准及解释.

5、了解烷烃的来源制备方法及应用.

重点: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结构,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难点:

烷烃的结构,构像的产生及稳定性,过渡太理论,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碳自由基

基本内容:

一、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1、同系列  2、同分异构  3、伯、仲、叔、季碳原子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普通命名)

三、烷烃的构型

碳原子正四面体和SP3杂化轨道、σ-键

四、烷烃的构象,乙烷,正丁烷

五、物理性质

六、化学性质

稳定性、氧化、热裂、卤代

七、卤代反应历程

链反应,游离基稳定性,过渡态理论

八、甲烷和天然气

第三章:

单烯烃(5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烯烃,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性质重要反应及规律。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的特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比较解释。

了解烯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烯烃C=C双键的

2、掌握烯烃的重要反应种类及鉴别方法。

3、掌握烯烃亲电加加成反应的历程,以氏规则及解释。

4、掌握马氏规则的解释及碳正离子稳定性的比较。

5、了解自由基加成反应

6、掌握烯烃的制备及重要应用。

重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及其命名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难点: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诱导效应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

基本内容:

一、烯烃的结构  SP2杂化、平面结构

二、烯烃的同分异物和命名

1、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碳干异构、官能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异构

2、烯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四、烯烃的化学性质

1、催化氢化

2、亲电加成

(1)与酸加成 Markorinkov规则

(2)卤化

(3)与乙硼烷加成氧化

3、自由基加成

4、氧化反应 KmnO4和OsO4氧化顺式产物,臭氧化,催化氧化

5、聚合、聚乙烯、聚丙烯

6、-氢的自由基卤代烯丙氢活性

五、诱导效应

六、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1)溴翁离子中间体,反式加成

(2)Markorinkov规则的解释和碳正离子稳定性、诱导效应和σ-π共轭效应,活性中间体稳定性、过渡态

七、烯的制备

八、石油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4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炔烃的结构特点,掌握炔烃的性质及重要反应。

2、了解二烯烃的结构特点,掌握二烯烃的重要反应及规律。

3、学习理解共轭效应的概念,掌握共轭效应的种类及特点能运用共轭效应解释某些反应性质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基本要求:

1、掌握炔烃结构重要反应及鉴别方法。

2、了解二烯烃的种类及结构特点,掌握共轭二烯烃的重要反应。

3、理解共轭效应产生的特点,掌握共轭效应在反应历程及规律解释上的应用。

重点:

1、炔烃的结构及性质; 2、二烯烃结构及性质  3、共轭效应。

难点:

1、炔氢酸性的分析;2、共轭效应概念及影响;3、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

基本内容:

一、炔烃

1、炔的结构  SP杂化 线型结构

2、炔烃命名,异构现象

3、炔烃物理性质

4、炔烃化学性质

1)、加成、加H2、加X2、加HX、加H2O、加醇、加乙酸

2)、氧化

3)、≡C-H反应 炔化物生成

4)、还原

5)、聚合

5、炔烃的制备

二、二烯烃

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2、二烯烃的结构和稳定性

3、化学性质狄尔斯-阿德耳(Diels–Alder)反应1,2和1,4-加成

三、共轭效应π-π共轭p-π共轭σ-π超共轭

四、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

 

第五章:

脂环烃(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脂环烃的种类及命名

2、学习掌握小环烷烃的反应特点及规律。

3、了解环烷烃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掌握环已烷的构象及取代环乙烷构象稳定性的判别。

4、了解环状化合物异构和制备方法。

重点:

二环烷烃的命名。

脂环烃的基本反应。

   环已烷及衍生物的构象。

难点:

脂环烃结构与稳定性。

环已烷和取代环已烷的构象分析

基本内容:

一、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命名法、螺、桥环化合物的命名法

二、脂环烃的性质 小环似烯 大环似烷

三、脂环的结构

四、环己烷构象

环己烷椅式、船式构象、a键、e健、二取代环己烷顺反异构

五、多环烃

 十氢化萘、金刚烷

第六章 对映异物(6学时)

目的及要求:

1、了解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的概念;

2、掌握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现象的关系;

3、掌握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的对映异构及命名;

4、了解不含手性C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外消体的拆分方法。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5、掌握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

重点:

1、物质旋光性和结构的关系

2、含水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及构型标记。

3、费歇尔投影的写法及使用规则。

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难点:

1、分子的对称性;2、构型的R.S标记;3、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及异构形式。

基本内容:

一、物质的旋光性,平面偏振艺和施光性,旋光仪、比旋光度

二、对映异构现象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1、对映异构现象

2、手性和对称因素手性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

3、产生旋光性的原因

三、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对映体, 外消旋体

四、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体

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施体

五、构型的R. S命名规则

S.R系统命名的次序规则

六、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七、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异构

联苯型  丙二烯型  螺型

八、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反式加成

第七章 芳香烃(8学时)

目的及要求:

1、了解苯的结构及苯系芳烃的概念。

2、掌握苯的异构现象、命名及要求反应和应用。

3、掌握取代基定位效应,定位效应的解释及定位效应的应用。

4、了解多环环芳烃的种类,掌握苯的反应。

5、了解芳香性及其判断的休克尔规则。

6、了解芳烃的来源和主要用

重点:

1、苯的结构及基本反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2、定位效应及应用

3、芳烃衍生物的合成

4、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别

难点:

1、苯结构特点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2、定位效应的应用

3、芳香性与结构的关系,Huckel规则

基本内容

一、苯的结构 Kelcule式 价键观点 分子轨道 模型 共振式 氢化热

二、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三、单环芳烃的性质

1、亲电取代 硝化 卤代 磺化 傅克烷基化 酰基化

2、加成  加氯  加氢

3、氧化反应

四、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 两类定位基

超共轭效应 定位规律解释 

五、几种重要的单环芳烃

六、多环芳烃 萘、葸、菲的结构、性质

七、非苯系芳烃休克尔规则

八、芳烃来源 煤焦油、石油芳构化

第八章:

现化物理实验方法的(5学时)

目的及要求:

1、了解现代物理方法的种类及在结构分析上的应用。

2、了解红外光谱的产生及在有机物。

3、了解核磁共振的概念,掌握HNMR产生的原因及化学位移的概念,能利用HNMR谱图或数据分析确定简单有机物的结构。

4、一般了解质谱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

IR光谱  HNMR

难点:

1、结构和IR的对映关系

2、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3、自旋偶合和峰的裂分

基本内容:

一、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1、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和类型

2、郎勃特-比尔(Lamber-Beer)定律

二、紫外光谱

1、基本原理电子跃迁方式谱带类型(B、R、K带)发色团和助色团红移和蓝移

2、各类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峰

3、紫外光谱的解释和应用结构判断杂质的检查

三、红外光谱

1、基本原理分子振动方式吸收频率与原子质量键强度的关系

2、红外光谱的分区特征峰和特征频率各类有机物的红外光谱

3、红外光谱的解释和应用定性分析

四、核磁共振谱

(一)氢谱

1、基本原理磁性核与非磁性核核磁共振的条件

2、化学位移屏蔽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

3、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峰裂分的规律

4、磁等同和磁不等同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

5、核磁共振谱的解释和应用

(二)碳谱简介

五、质谱简介

1、基本原理质谱仪质谱图质荷比基础峰分子离子峰

2、质谱的应用分子量的测定

六、四谱联用

 

第九章:

卤代烃(6学时)

目的及要求:

1、了解卤用烃的概念,结构,种类及命名方法

2、掌握卤代烃的性质和重要反应。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主要历程及影响因素。

4、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5、了解卤代烯烃,卤代芳烃,氟化烃的结构及性质。

重点:

1、卤代烃的结构及基本反应

2、亲核取代反应的SN1、SN2历程

3、影响SN1、SN2反应的因素

4、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难点:

1、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判别

2、SN1和SN2的立体化学问题

基本内容:

一、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二、卤代烃

1、物理性质

2、光谱性质

3、化学性质

(1)亲核取代 水解 醇解 氨解与NaCN、AgNO3的反应

(2)消除反应 消除方向 扎依采夫规则

(3)与金属的反应 与Mg、Na、Li的反应

(4)还原 LiA1H4还原、NaBH4还原

三、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1、两种历程SN1和SN2

(1)SN2构型转化

(2)SH1外消旋化

2、SN1和SN2的立体化学

(1)SN2 伴随构型的翻转(转化)

(2)SN1 外消旋化、部分构型转化

离子对历程、邻基参与(构型保持)

(3)影响亲核取代活性的因素

烷基结构对SN1、SN2的影响,离子基团的性质 试剂的性质 溶剂的影响

四、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

1、分类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烯丙式卤代烷  乙烯式卤代烷

五、卤代烷制法

1、由烃制备

烃卤代、不饱和烃加成、氯甲若化

2、由醇制备

 醇与HX、PX3、PX5、SOcl2作用

3、卤代物的互换

六、重要卤代烃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氯乙烯

七、有机氟化物

1、有机氟化物的特性

2、氟化物

二氟二氯甲烷 四氟乙烯 

第十章 醇、酚、醚(10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及重要反应

2、掌握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主要应用

3、掌握消除反应的历程,取向及影响因素

4、了解及消除的特点及在环多醚的的结构特点

重点:

1、醇、酚、醚的反应和制备

2、β-消除反应

难点:

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基本内容:

一、醇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法

2、醇的物理性质

3、醇的光谱性质

4、醇的化学性质

与活泼金属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卤化磷反应、与H2SO4、HNO3、H3PO4等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和脱氢、多元醇反应

5、醇的制备

(1)由烃制备 硼氢化-氧化反应

(2)由醛酮制备 醛酮的格式反应,由醛酮还原

6、重要的醇

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

二、消除反应

1、β-消除反应

(1)消除反应历程(E2和E1)

单分子消除E1 双分子消除E2(反应消除与SN竞争)

(2)消除反应取向 扎依采夫规则

(3)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反式消除

(4)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竞争

反应物结构、试剂碱性、溶剂极性、反应温度

2、α-消除反应

卡宾产生、卡宾反应、(和烯加成插入)

三、酚

1、酚的结构和命名

2、酚的物理性质

3、酚的光谱性质

4、酚的化学性质

(1)酚羟基的反应

酸性、成醚、与FeCl3显色

(2)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卤代、硝化、亚硝化、缩合

(3)氧化反应

5、重要的酚

苯酚制备方法(磺酸盐碱熔、氯苯水解、异丙苯氧化)

四、醚

1、醚的结构和命名

2、醚的物理性质

3、醚的化学性质

盐的生成、醚链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

4、醚的制备

 醇脱水、williamson合成法

5、重要的醚

 乙醚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冠醚(相转移催化剂)

 

第十一章 醛和酮(10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2、掌握醛、酮的重要反应和鉴别方法

3、掌握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

4、掌握不饱和醛、酮的主要种类、重要反应和应用

5、掌握醛、酮的制备方法和重要化合物的反应及应用

重点:

1、结构及基本反应及应用

2、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及特点

3、醛、酮的制备

难点:

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机理立体化学

基本内容:

一、醛酮的分类:

同分异构和命名

二、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1、亲核加成

与氢氰酸加成、与格试剂加成、与亚硫酸氢纳加成、与醇的加成、与氨基衍生物的加成、与磷叶立德的加成、与西夫试剂加成

2、还原反应

催化氢化用金属氢化物加氢

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 直接还原 Clemmensen还原

3、氧化反应

4、歧化反应

5、α-H酸性

互变异构、卤代反应、羟醋缩合反应

醛酮的其它缩合

四、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1)简单的亲核加成历程(空向因素、电负性因素、试剂)

(2)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3)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克拉姆(Cram)规则不对称合成

五、醛、酮的制法

1、氧化或脱氢烃的氧化醇的氧化

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

3、偕二卤化物水解

4、Friedel-Crafts反应型反应

六、重要的醛酮

甲醛  乙醛  丙酮  苯甲醛  环已酮

七、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乙烯酮

2、α、β-不饱和醛、酮麦克尔(Michael)反应插烯规律

3、醌

 

第十二章 羧酸(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了解羧酸的结构、种类及命名

2、学习羧酸的物理及光谱学性质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

3、掌握结构对羧酸酸性弱弱的影响和判别方法

4、掌握羧酸的制备方法及二酸取代酸的重要反应

5、了解酸碱理论及羧酸强弱的判别方法

重点:

羧酸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羧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

路易斯酸碱理论

基本内容:

一、羧酸的分类命名

二、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羧基上的OH的取代反应

成酯  成酰卤反应  成酰胺反应  成酐反应

3、脱羧反应

4、α-H卤代

5、还原

四、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氧化法  水解法  羧化法

五、重要的一元羧酸

甲酸  乙酸  苯甲酸

六、二元酸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个别二元酸

七、取代酸

1、羟基酸

2、羰基酸

八、酸碱理论

1、布伦斯特酸碱理论

2、路易斯酸碱理论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7学时)

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及重要反应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4、了解油酯、合成洗涤剂的概念及羧酸衍生物水解、醇解、氨解拔应的历程、特点及活性。

5、掌握光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反应。

6、学习并了解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重点:

1、羧生物的基本反应及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制法

酯的水解机理羧酸衍生物的加成-消除机理

2、三乙及丙二酸酯的合成应用

3、碳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重要反应

4、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及重要反应

难点:

1、羧酸衍生物的加成-消除机理反应活性顺序、酸性强弱

2、酮式结构和烯醇结构稳定性的判别

3、合成路线的设计及合理性的分析

基本内容:

一、羧酸衍生物

1、分类和命名

2、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二、酰卤和酸酐

三、羧酸酯

1、酯的物理性质

2、酯的化学性质

(1)水解醇解氨解

(2)与格氏试剂作用

(3)还原

(4)酯缩合

3、个别化合物

4、油酯和合成洗涤剂

(1)油脂  水解  干性  加成

(2)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3)磷脂和生物膜

5、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在有机合生上的应用

1、乙酸乙酯

(1)互变异构现象

(2)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制备,应用(合成酮)

酮式分解 酸式分解亚甲基的取代

2、丙二酸二乙酯

(1)制法

(2)在合成上的应用(合成酸)

3、C-烷基化和O-烷基化  两可离子

六、酰胺

1、酰胺的物理性质

2、酰胺的化学性质

酸碱性  水解  脱水反应  还原 HOfmann降级

七、酰基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

1、酯的水解

碱性水解  酸性水解

2、酰基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

八、碳酸衍生物

碳酰  碳酸的酰胺

九、有机合成路线

1、碳胳的形成

2、官能团的引入

3、立体构型要求

4、合成路线选择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9学时)

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的主要种类及命名

2、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重要反应

3、掌握胺的种类、结构特点及重要反应

4、了解苏炔制备胺的反应及特点

5、掌握结构及合成应用

6、掌握重氮化合物的制备及重要反应及合成应用

7、掌握分子重排的种类重要反应、反应未规律及合成应用

重点:

1、硝基化合物的制备和重要反应

2、胺的结构及重要反应

3、芳香重氮盐及重氮甲烷的制备和重要反应

4、亲核重排

难点:

1、苯炔历程

2、分子重排的特点、规律及应用

3、芳香重氮盐在合成上应用

基本内容:

一、硝基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命名和结构

2、硝其化合物的制备

3、硝其化合物的性质

(1)脂肪旋硝其化合物的性质

(2)芳香族硝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胺

1、胺的分类和命名

2、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胺的立体化学

4、胺的化学性质

碱性  酸性  烷基货  酰基化 与亚硝酸作用  氧化 

 芳胺的牲

季铵盐和相转移催化

5、胺的制法和苯炔

氨的烃基化  还原  还原氨化 Gabriel合成法

6、烯胺(在合成上的应用)

7、个别化合物

三、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1、芳香族重氮化反应

2、芳族重氮盐的性质

(1)取代反应

(2)偶联反应

3、重氮甲烷

4、偶氮染料

四、分子重排

1、亲核重排

(1)重排到缺电子的碳原子

(2)重排到缺子电的氮原子

2、亲电重排

3、自由基重排

4、芳香族重排

第十五章 含硫、含磷有机物(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有机硫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硫醇、硫醚、硫酚、亚砜和磺酸

了解有机磷的基础知识

第十六章:

元素有机物

本章内容以选讲为主,不做具体要求

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周环反应的概念、各类及特点

2、了解前轨道理论对周环反应的解释

3、掌握电环化、环加成反应的规律及立体化学特点

4、了解α迁移反应种类、规律及特点

重点:

1、基本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