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92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

B.鹦鹉学舌

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2.按照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 )五大类。

A.控制力

B.组织技能

C.适应能力

D.认知策略

3.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的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4.语文课上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5.按照学习性质,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 )。

A.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C.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6.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

A.桑戴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7.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理论,食物引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

A.中性反射

B.条件反射

C.无条件反射

D.操作反射

8.以下哪一条学习规律不是巴甫洛夫提出的?

( )

A.效果律

B.习得律

C.消退律

D.泛化律

9.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飞机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刺激的(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0.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叫作刺激的(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1.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2.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 )。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桑戴克

D.班杜拉

13.( )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A.桑戴克

B.斯金纳

C.托尔曼

D.班杜拉

1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15.可以看作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的规律是(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泛化律

16.( )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泛化律

17.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的理论是( )。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8.根据斯金纳的观点,人的膝跳反射属于( )。

A.应答性行为

B.操作性行为

C.联结过程

D.观察学习

19.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提出限制孩子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2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21.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叫作(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22.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

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

这是( )。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顿悟

23.班杜拉总结的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是( )。

A.注意——再现——模仿——练习

B.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C.观察一一模仿——练习——巩固

D.观察——练习——保持——动机

24.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不包括( )。

A.观察者自身特点

B.榜样行为的特征

C.榜样自身的外部特征

D.个体与榜样的关系

25.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26.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

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27.如果学生上课扮鬼脸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这种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2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 )才能达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9.完形一顿悟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戴克

B.苛勒

C.托尔曼

D.奥苏贝尔

30.按照苛勒的观点,学习的本质是( )。

A.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构造一种“完形”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3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构造一种“完形”

32.布鲁纳提出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 )。

A.评价

B.练习

C.强化

D.消退

33.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

A.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得高分数

B.促进学生获得与理解新知识

C.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D.促进教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课程

34.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及( )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

A.互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35.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的认知结构形式是( )。

A.动作表象

B.图像表象

C.符号表象

D.形象表象

3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应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37.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策略

B.认知结构策略

C.比较性组织者策略

D.固定点策略

38.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是( )。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托尔曼

D.布鲁纳

39.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B.信息加工的过程

C.构造“完形”的过程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40.通过白鼠迷宫实验,发现“潜伏学习”,并提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的观点的人物是( )。

A.托尔曼

B.罗杰斯

C.皮亚杰

D.马斯洛

41.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42.人本主义心理学按照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 )。

A.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D.认知学习和动作学习

43.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而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荣格

D.孟禄

44.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奥苏贝尔

D.布鲁纳

45.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属于(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D.探究学习

46.教师或其他人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探究学习

B.支架式教学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出许多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C.情境教学

一、填空:

D.合作学习

47.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

A.探究学习

B.情境教学

C.情境感染

1、说说你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

D.合作学习

答:

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48.( )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6、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A.探究学习

11、月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B.支架式教学

C.情境教学

1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D.合作学习

一、填空:

49.认为新的知识经验是从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来的理论流派是( )。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学习理论

25、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是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习具有由经验引起、由反复练习导致行为变化的特点。

虫子飞进眼睛引起的眨眼是反射作用;走神和喝完咖啡精神好是由于疲劳、药物因素引起的行为变化;动物也存在学习。

2.D【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3.C【解析】态度表现为个体对人、对事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4.C【解析】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其中的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5.B【解析1A选项是按照学习主体的划分;C选项是按照学习时的意识水平划分;D选项是按学习内容的划分。

6.D【解析】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7.C【解析】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本能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

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

8.A【解析】效果律是桑戴克提出的学习需要遵循的三原则之一。

9.C【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

10.D【解析】刺激的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能促使个体在不同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

11.D【解析】刺激分化与泛化互补,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映,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12.B【解析】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联系的过程。

13.A【解析】桑戴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14.C【解析】桑戴克根据“猫出笼实验”,提出了尝试一错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因此,桑戴克的尝试错误说又被称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5.A【解析】准备律可以看作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

个体是否会对刺激做出反应,或者说是否会发生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16.C【解析】如果在某种情境中,行为产生了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么类似情境中,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这个规律叫作效果律。

17.B【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18.A【解析】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如膝跳反射、打喷嚏等无条件反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19.C【解析】孩子哭闹属于不好的行为,母亲呈现令孩子厌恶的刺激来抑制这种行为,属于惩罚。

20.D【解析】为了塑造良好的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个体行为,即在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1.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2.B【解析】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的关键区别在于厌恶刺激是否已经发生。

题中小王已经被雨水淋到,属于逃避条件作用。

23.B【解析】班杜拉将观察学习总结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24.D【解析】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常常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有权力、更成功等,才能受到众人的关注,与个体和榜样的关系无关。

25.C【解析】警示教育是观察者通过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属于替代强化。

26.A【解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突袭会导致学生头脑中形成负性反馈意见,不利于学习的进行。

根据准备律的原则,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

27.D【解析】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8.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几乎所有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9.B【解析】苛勒曾在1913—1917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戴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30.C【解析】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31.B【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2.A【解析】布鲁纳认为获得新知识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运用各种方法将它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

同时,还要对知识转化进行检查,即评价。

33.C【解析】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34.A【解析】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35.C【解析】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36.B【解析】题干是对意义学习概念的表述。

37.A【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38.B【解析】加涅认为,学习是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学习不是刺激一反应的一种简单联结。

他是公认的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人物。

39.B【解析】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40.A【解析】托尔曼认为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支配。

41.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42.A【解析】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43.A【解析】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44.A【解析】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45.D【解析】探究学习是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6.B【解析】支架式教学的特点是提供外部支持,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支架。

47.B【解析】情境教学是指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8.D【解析】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教学活动取向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49.C【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当将其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二、辨析题

1.错误。

【解析】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也可以引起行为变化,所以,并不是人的任何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引起的。

2.正确。

【解析】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泛化能使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分化则能促使人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3.正确。

【解析】桑戴克用尝试一错误理论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其根本错误在于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介,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机械主义的观点。

4.错误。

【解析】斯金纳认为能够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5.正确。

【解析】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在于增加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塑造行为的目的,而消退则不然。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6.错误。

【解析】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活动,人们并不是把学到的每件事都表现出来。

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预期结果好,就愿意表现出来;如果预期将会受到惩罚,就不会将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

7.正确。

【解析】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并及时给予强化,使学生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的典范。

8.正确。

【解析】根据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学生知道结果应恰好在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知道结果过早,易使学生慌乱,从而阻碍其探究活动的进行;知道结果太晚,易使学生失去受帮助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接受不了正确的信息。

9.错误。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不能错误地认为接受学习就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的。

无论接受还是发现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

10.错误。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这个实验说明了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2)班杜拉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该理论提出了个体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途径。

该理论关于强化的见解对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人的行为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参考答案】

桑戴克的尝试一错误理论特别强调“做中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

王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严厉惩罚,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厌学、抵抗性情绪。

桑戴克还提出了学习应遵循的三条基本规律: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要求让学生在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不应该经常搞“突袭”;练习律要求教师让学生加强练习;效果律要求教师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的消极后果。

王老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遵循以上三条规律。

3.【参考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

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

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式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