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883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docx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

新五大规划方案

  方案1

  新构建“1331”新格局

  设计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规划方案认为,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使得未来新的发展令人充满期待。

并提出远景规划形成合芜马铜中心城市群,根本上改变区域联系离散的格局,从而令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

应在长三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自己从“中部增长极”变身“长三角第四极”,实现从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强市迈向长三角继沪杭宁之后的又一中心城市。

  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该方案对的建议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

该方案还提议城市规划应从“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强化城市与的共生联动发展,实现“城湖联动,多元发展”。

同时还提出了“两城映十镇”的旅游新格局。

  “1331”市域空间战略

  方案提出“城湖联动,多元发展”战略,意在强化城市与的共生联动发展,完善和提升都市区空间功能结构,实现由“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

其中,首个“1”是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3”是指创新发展、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另一个“3”指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最后的“1”指建设环湖一体新型城乡空间。

  打造“南淝河通风廊道”

  基于保护流域化、生态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质化的理念,方案将以城区大量增加城和滨水公共绿地,形成以“三环九廊”为骨架的湿地绿带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和优化产业布局。

传承和发扬环城公园的精彩,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生态宜居都市。

  依托湿地绿带网络,以“老城中心、新城CBD”双心引领,串联拓展和优化提升商务办公、休闲游憩、科技研发、创意产业、文化展示、高端会展等多种复合功能空间,形成服务职能密集的南北两扇。

  方案着重提出保护“南淝河通风廊道”,建议在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绿廊及其两侧,布局CBD商务中心,公园总部基地,钢铁厂遗址创意文化区,滨湖CRD,南淝河文化、科研、服务外包产业区,大学及科技研发区,徽派文化展示园,科学岛,低碳生态住区等重要功能空间,建设成为最具生态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名片空间”。

  重组产业空间形市区东西两翼产业新城。

东翼以职教城为依托,壮大新站、整合双凤,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西翼则以大学城为纽带,组合高新区与经开区,突出自主创新。

  “两城映十镇”旅游新格局

  对于未来旅游发展规划,方案认为环地区大湖风光悠旷,温泉资源优质,皖韵村庄独特,可以通过功能和空间的创新利用,构筑“两城映十镇”旅游新格局。

  “两城”指的是主城和市,“十镇”指的是环绕周边的三河、白山、盛桥、槐林、散兵、中垾、烔炀、黄麓、中庙、长临河等十镇。

在中心城和城的辐射带动下,把三河、白山、散兵、中垾、中庙、长临河建成六个特色旅游小镇,把盛桥、槐林、烔炀、黄麓建成四个田园风貌小镇。

在发展时序上:

近期在都市区带动下,重点优化中庙、三河,打造长临河;中期在市带动下,重点发展中垾、散兵。

  滨湖对于人类有着在的吸引魅力,人类对大湖更是充满着偏爱和向往。

方案建议树立“大湖绿都·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以“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和“保护也是发展”等理念,科学打造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中庙-四顶山核心景区、时尚休闲运动等旅游项目;实现建设旅游大都市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新天堂的目标。

  方案2

 “3030”交通圈贯通大

  设计单位:

UKH&D·上海红东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

  ○大轨道交通

  ○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

  ○市域空间结构

  该规划方案致力于将打造成全球知名的特大型环湖城市、长三角地区西端的中心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全国产学研示区、绿荫满城、湖光山色的目的性旅游城市。

其中,大“3030”交通圈的提出是方案的亮点;此外,方案还提出建设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为环区域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6+3”核心产业体系

  对于的产业发展策略,方案提出要优先发展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能级、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依托高校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科技服务,为周边尤其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设以生态农业、新能源、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绿色产业体系;继续承接长三角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改造现有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方案建议要紧紧围绕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打造“6+3”的核心产业体系。

六大先进制造业为:

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家电产业。

三大现代服务业为:

创新金融、旅游及科技论坛、航运物流。

  大格局有“双核”

  方案为未来的大构建了“双核一圈两翼八板块”的产业空间格局。

  “双核”:

指老的中心城区与新的环地带形成“双核”发展,即中心城区商业与政务核心、半岛科教与金融核心。

  “一圈”:

环湖现代服务业产业圈。

  “两翼”:

生态农业及绿色经济发展翼、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发展翼。

  “八大板块”:

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板块、巢岸科技研发与金融服务业板块、巢岸生态旅游板块、旅游养身及先进制造业板块、庐江先进制造业及重化工板块、肥东绿色经济及农副食品板块、肥西先进制造业板块、长丰生态农业板块。

  规划方案对大提出“一心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以为核心,发展巢岸城市带、巢岸生态带、庐江南部产业带,形成“半湖山水,半湖城”的城市发展格局。

  方案还针对各组团城市分别提出不同发展策略。

中心城区:

“核心区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三带控制”;城区:

“一轴串联、双核共振、两带控制”。

庐江城区:

“双向拓展、空间联动”。

  大“3030”交通圈

  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要打造大“3030”交通圈,即城区边缘之间30分钟到达,各城区部任意两点之间30分钟到达。

  具体规划为:

建设大区域大外环,修建连接中心城区、半岛、市区、庐江城区之间的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三个城区的一体化;建设一条穿湖通道,连接巢北两岸;中心城区加强快速路网建设,尤其要增加放射状的快速路网;建设环湖大道,成为一条具有综合功能的大道;建设巢岸交通走廊,加强市区与城区之间的关系,这条交通走廊将连接城市外部交通网,延伸到、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地区,加强泛长三角地区与长三角中心区之间的联系。

  打造新的半岛

  为了寻求大未来发展空间及新的增长极,方案提出建设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

半岛主体功能包括:

科研机构、专利保护、科技论坛、知识产权交易、为科技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

半岛规划东西、南北两条发展带及CBD、科技论坛论坛、会议中心、大学园、博物馆、湿地公园等八个主题核心。

  旅游规划以为核心

  对于大的旅游规划,方案提出“一核、一环、三城、四区”的空间布局。

  一核蓄势:

半岛旅游景观核。

  一环连通:

环国家风景道。

三城协作:

市(滨湖新区)、市、庐江县。

  四区联动:

都市旅游板块、山地休闲板块、水上游览板块、乡村体验板块。

  方案还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环境管理三方面对大生态资源作出了科学评估。

提出大要形成“一环、双轴、多点、多廊”的总体生态格局。

  一环——即沿环的生态涵养带。

  双轴——指紫蓬山~浮槎山的景观轴、冶父山~银屏山景观轴。

  多点——特色景观风貌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系统。

  多廊——是线性景观单元,是生态斑块之间的通道,主要包括河流廊道、道路、铁路防护绿带等。

  

  方案3

  护建新城迈向生态之都

  设计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体

  ○滨湖新区草型湖泊空间意向图

  注重发展生态环保是该方案的最大亮点。

方案提出湖——生态修复战略、产——产业转型与旅游发展战略、城——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战略,最大亮点在于城市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保护,目标是近期到2015年,基本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控制蓝藻水华,实现水质改善;远期到2030年,建立与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自净能力。

  产建世界一流科智创新城市

  该规划将的城市性质,从长三角区域层面、新市域层面、环地区层面三个层次展开。

  在长三角区域层面,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智创新城市。

力争在2030年,形成以新为核心,包括马、、、、等皖中城市的大都市圈。

大都市圈将与上海都市圈、都市圈呈三足鼎立之势,开创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在新市域层面,规划将主城区建设成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同时规划市为地区中心,实施与中心城区等高对接战略。

力争将长丰、庐江建设成为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城。

以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建设以信息电子、高端物流产业为重点的机场新城。

在市域层面,规划以轨道交通为手段,引导新城发展。

  在环地区层面,重点发展以生态物流业为支撑的三河古城新市镇、以商务旅游为支撑的中庙新市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盛桥新市镇。

三河古城延续徽派建筑风貌,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中庙以儒释道文化为涵,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汤池、半汤的温泉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温泉旅游目的地。

  湖变藻型湖泊为草型湖泊

  该方案着重讲解了环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提出环地区生态修复的四大战略措施。

  第一,陆地节污减排,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进入;实施工程包括全面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水平,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城市雨洪蓄滞生态工程,城市地表软化生态工程,农村面源污染处置生态工程等。

尤其强调的是流域的陂塘系统,源于而光大于国际,具有1200多年历史,是流域人民在深刻理解地区自然气候特征基础上,一代一代传承和试验的生态系统工程,旱能补水,涝能蓄洪,能节流化肥农药,能改善小环境,具有流域典型的历史文化特征,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湖泊藻型变草型,即恢复草型湖泊的本来面貌。

蓝藻水华的爆发,是生态系统破坏的恶果,而修复的关键和目标,就是逐渐恢复草型湖泊的生态特征。

  第三,水陆设缓冲带,即为了削减人类行为活动对的直接影响,分别在沿岸10米高程以下区域、岸线陆向1000米、岸线陆向4000米,设置三层缓冲带,分别作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引导开发区,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设指标要求。

  第四,湖体增收节支,即为了削减源污染。

建议采取底泥堆岛策略,利用岛上植物吸收湖体N、P等营养物质。

规划在湖有计划放养各种鱼类,以逐渐提高湖体生物多样性,改善湖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城一湖两核五片多点开花

  该方案,在环城镇空间布局上,提出“一湖两核五片多点”观点。

  一湖:

是环城镇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既要充分利用的生态景观资源,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

  两核:

滨湖新区和主城区。

滨湖新区和主城区是环的核心城市地区,是环城镇密集区的服务中心,也是环旅游的接待中心,同时还是打造湖城共生、生态人居的示地区,对于其建设强度和密度,整体风貌和建筑风格应进行严格的控制。

  五片:

五个重点发展片区。

滨湖新区片区:

将滨湖新区的建设与南淝河、派河湿地控制区相结合。

市片区:

充分整合土地资源,避让低洼地区,利用柘皋河湿地、龟山风景区、银屏山风景区的资源,高水平建设半汤国际温泉度假区,形成山水秀美的生态之城。

中庙片区:

围绕中庙风景名胜区,联动长临河、六家畈、黄麓、烔炀等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巢岸城镇密集发展带和旅游核心地区。

三河-三岔口片区:

扩大三岔口湿地保护围,形成三岔口-白石山河国家级湿地公园。

盛桥片区:

结合兆河湿地控制区的建设,白湖农场现代生态农业示区的建设,打造盛桥现代农业服务综合服务区和农耕文化特色旅游区。

  多点:

环湖多个特色小镇。

包括中庙寺庙文化特色新市镇、长临河现代旅游特色新市镇、六家畈侨乡风情小镇、黄麓文化新市镇、中垾渔港风情小镇、半汤温泉休闲国际度假旅游区、银屏山水特色区、散兵生态休闲小镇、槐林渔猎文化特色小镇等。

方案4

  “K”形战略构建新框架

  设计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体

  该方案重点突出“新”和“双中心”两大主线,将新总体发展定位为:

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

将新其主体功能定位为:

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自主创新基地。

方案还提出中心城区继续实施“141”战略,整个大近期应向东发展连接长三角,形成“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未来城市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工业强市战略、东进出海战略、都市圈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共5大战略,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

形成双心(都市区、)同呼吸,两环保永兴,两轴连三极(副中心、庐江副中心、长丰副中心),东接长三角的“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建设三大城市密集区

  规划方案采用GIS技术,将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为1594平方公里,城区为263平方公里,庐江县城为201平方公里,长丰县城为69平方公里。

提出要建设三大城镇密集区,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区和以庐城镇为核心的庐江城镇密集区。

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和四个副中心城市,并在环地区形成由17个乡镇构成的串珠状绿色生态城镇发展带,以不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为适度规模,以生态旅游和商贸为主导职能。

  主中心城市:

800万-1000万人,包括主城区、肥西县城、肥东县城等,通过肥东、肥西等高对接主城,建成现代化的都市区。

  副中心城市:

100万人,作为东大门,发挥全国著名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皖江北岸重要交通枢纽、肥东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的功能;建成皖江北岸的核心城市,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特色、山川秀美的滨湖生态宜居城市。

  庐江副中心城市:

50万人,作为南大门,发挥承接市区钢铁、化工等传统重工业外迁的市重化工业转移基地、市精细化工基地的功能;同时可以打造全国著名山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肥南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的功能,立足庐江矿产资源优势,建成省新兴工矿城市、皖水生态旅游城市,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长丰副中心城市:

50万人,作为北大门,发挥承接外部转移的市新兴重型制造工业基地、肥北区域性物流基地功能;将下塘建成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北翼主战场和合淮工业走廊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建成皖中新兴工业城市。

  中心城区继续“141”战略

  方案建议中心城区以建设都市区为目标,继续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东拓北展,南控西进”的拓展方向,形成枫叶型空间发展形态。

  东拓:

沿长江东路、合裕路主叶脉向石塘与撮镇方向拓展,建设东部组团。

  北展:

依托蒙城北路主叶脉向下塘镇方向拓展,建设北部新城。

  南控:

依托包河大道向巢岸拓展打造滨湖新区。

  西进:

依托长路、金寨南路主叶脉向南岗、严店方向拓展打造西部组团及西南部组团。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方案根据城市功能转型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大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型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家电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4大支柱产业,建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是培育壮大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公共安全产业。

  三是改造提升钢铁、化工等4大传统产业。

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建设6大产业集聚区、2大示区,形成4大产业带。

  大应坚持“生态立市”

  方案建议未来大的发展应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清湖碧水工程和蓝天白云工程,改善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

争取到2020年环湖支流水质逐步消除劣V类,基本达到Ⅲ类,湖区富营养化趋势逐步遏制。

到2030年水质控制在Ⅲ类或IV类,不出现蓝藻。

  构建由“三楔护城、一心养城、四核围城、多廊连城”组成的城市生态安全网络,加快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城市防灾减灾保安体系建设,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

总体水质由2010年的V类提高到2015年的IV类,2020年后的Ⅲ类。

建设环湿地保护带,做好环地区生态修复,实施生态调度与引江济巢工程。

  方案还提出了地区生态湿地建设模式。

  “人工+自然”的湿地恢复模式:

包括自然恢复模式、人促自然恢复模式和人工生态恢复模式。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湿地开发模式:

包括以芦苇为主,芦、草、禽、鱼生态农业模式、以林木为主,林、水生作物、渔复合型模式、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管理模式:

包括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环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

  方案5

  大湖城市引入大山水格局

  设计单位: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本方案在的城市定位中,主要提出两大概念——“大湖城市”和“创新都会”;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主大开大阖的大山水格局引入城市核心区;在环发展的形象定位提出“众恋有巢,大爱成湖”理念。

总体来说,该方案认为,借助中部崛起的省会拉动战略,省必须以更强大的带动全省,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融入长三角,在发展战略上体现为扩容;要赶超竞争对手,必须充分汇聚多元发展动力,浓缩发展阶段,在发展模式上归纳为包容;必须通过弹性持续的空间供给满足多元复合的空间需求,在规划建设上表现为从容。

  大湖城市需创新引领

  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首先要看它的定位。

该方案将的城市定位精简为八个字:

大湖城市,创新都会。

  “大湖城市”意指作为全球唯一独享大湖的城市,定位强调的唯一性和更高的生态与文化品质;“创新都会”则意味着将以创新带动产业、社会和环境发展,参与区域和国际高端竞争。

  城市的主要职能则概括为:

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科学城;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乃至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跨区域贸易流通中心;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大山水格局构建“绿城”

  空间结构与布局应该是怎样的?

该方案提出“一心一带四轴”:

以主城为中心,强力打造合芜马城镇密集带,作为省域发展的脊梁,同时向、、和四个方向轴向发展,带动皖南、皖北两大板块,对接都市圈,提高在区域分工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该方案还创新性地提出区域大山水格局概念——“一巢连江淮,一岭望众山”。

通过江淮运河,巢连长江,北接淮河;市区北部为江淮分水岭,是区域重要地理标识,周边大别山、琅琊山等“名山”环列,形成了支持大发展的大开大阖的山水格局。

将“一巢连江淮,一岭望众山”的大山水格局引入城市核心区,形成五大生态绿楔。

  在都会区空间结构上,控制半径、轴向发展、突出脊梁,形成疏密有度、城绿交融的“双脉双翼·大湖绿城”。

  城市中心脉:

以老城区、高铁枢纽和滨湖CBD为核心,逐步形成强烈的都市中心脉,引领城市中心功能区南移。

  新型功能脉:

沿合芜走廊方向,以低冲击方式依次布局空港新城、高新区、滨湖新区、创智新城、柘皋产业基地和市区,形成融生态环境、都市休闲、旅游度假与城市创新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脉。

  东西产业翼:

以经开区、高新区和新站三大国家级园区平台和肥东肥西县城经济发展为主体,形成东西两大产业翼。

  三大工程生态治理

  区划调整后,的最优势资源是,最大挑战也来自。

通过“安澜、活力、生态”三大标志性工程,争取使成为国际浅水湖泊生态治理的示。

  安澜:

包括主城区和重要园区防洪排涝、环湖大堤综合整治、大型对江排洪泵站、主要支流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

  活力:

包括引江济巢、引泉入城、江淮运河、滩地清水廊道、湖泊生态水位调控等工程。

  生态:

包括污染治理、河口湿地、生态岸线、防浪林台、候鸟天堂、鱼形小岛、观浪崖台等工程。

  另外,在环旅游发展方面,该方案提出形象定位:

“众恋有巢,大爱成湖。

”以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未来科技智慧为核,凸显亲水人居文化的国际湖泊休闲度假目的地。

  具体旅游项目体系概括为“1173工程”。

一大旅游盛会——中国·世界水休闲博览会,项目定位:

世界首创以“水休闲”为主题,集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博览会;一座地标性创意吸引建筑——未来巢(中国·世界水休闲博览会中心会址);七大主题功能项目为水生态之国际湿地示区、水运动之国际水运动公园、水游乐之水嬉戏乐园、水师之1862淮军水寨、水城之古巢州水下千年古城、水乡之三河古镇、水田之大圩创意农业休闲产业园;三大旅游度假综合体指的是创智新城科技度假综合体、半汤温泉科技养生综合体和滨湖新区RBD综合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