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77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docx

题库精选六年级使用

《题库精选》---六年级期末考试复习使用

一.诗歌赏析

1.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诗中“杨柳风”指的是。

2.下列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不顾年迈力衰出门春游。

B.后两句抓住春天特点写出游春的感受。

C.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之情。

D.小诗短短四句,清新活脱,雅趣盎然。

2.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中“蕊”指的是。

2.下列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了雨后所见的残春之景。

B.“疑”字写活了蜂蝶失望时的神态。

C.诗人借蜂蝶表达了自己的恋春之情。

D.诗中写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云脚”是指。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B.颔联表现出诗人乍见莺燕的喜悦心理。

C.颈联写出了初春零星花草的生长态势。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

4.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昔人”指的是;“萋萋”的意思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描画了江上日景,极富人情味。

D.尾联表达了诗人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5.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浣女”是指。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

B.颔联描写了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C.颈联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生活图景。

D.全诗反映诗人恬淡无为的生活理想。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中“孤蓬”喻指。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与友人告别的地点是城外。

B.颔联生动写出了友人孤单无依的形象。

C.颈联从友人和诗人两方面写离别之情。

D.尾联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山居秋暝(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二.课内文言文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上文选自《》,我们还学过作者直接说理的课文《》。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提出“人和”更为重要的观点。

B.第二段作者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C.第三段作者证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D.第四段作者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

(一)东坡画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

商店。

②判字笔:

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

行书、草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表现了苏东坡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二)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

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

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

子封送之。

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

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事闻于帝,帝曰:

君子也。

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幸:

帝王驾临。

②大贾:

大商人。

③赍金:

带着钱币。

④津长:

长官渡口的官。

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

⑤发冢举尸:

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迷失道()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3.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的德行。

4.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三)居大不易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却嗟赏曰:

“道得个语②,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

【注释】①著作顾况:

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

②个语:

这样的诗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米价方贵()

(2)居即易矣()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3.顾况对白居易态度转变的原因是。

4.这则小故事我们的启发是。

 

(四)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

“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注释】①聊:

随便。

②贼:

损害,伤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用此何为()

(2)行道所见()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3.陶侃鞭打拔稻之人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本文表现了陶侃的思想品格。

(五)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

“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

“汝何以收此凶⑤具?

”谷曰: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

人名。

②捐:

抛弃。

③谏:

好言相劝。

④舆:

手推的小车。

⑤凶:

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

(2)无需更作此具()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

4.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是。

 

(六)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

‘求尔金耶?

’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①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铤:

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取视之()

(2)为指其处()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3.“其人喜”的是。

4.王华具有和的品质。

(七)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

麻鞋。

②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③跣:

赤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鲁人身善织屦()

(2)鲁人曰:

“何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3.有人说鲁人“必穷”的依据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八)出裘发粟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日: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如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①霁:

雨后或雪后初晴。

②被:

同“披”。

③陛:

宫殿的台阶。

④有间:

一会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晏子入见()

(2)寡人闻命矣()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3.“雨雪三日”而景公认为“天不寒”因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晏子是个的人。

(九)徐文贞归里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②索之。

公曰:

“杯在,勿觅也。

”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

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

管家。

②亟:

赶快,急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亡其一()

(2)命人仍置其帽中()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和的人。

 

(十)杨公翥有厚德

杨公翥有厚德,为景皇帝宫僚,居京师。

乘一驴,邻翁老而得子,闻驴鸣辄惊,公遂鬻①驴徒行。

天久雨,邻垣②穴,潴水③公舍,家人欲与竞④。

公曰:

“雨日少,晴日多,何竞为?

”金水河桥成,诏简有德者试涉,廷臣首推公焉。

(《玉堂丛语》)

【注释】①鬻:

卖。

②垣:

墙。

③潴水:

蓄水。

④竞:

争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居京师()

(2)诏简有德者试涉()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

3.“廷臣首推公焉”的“首”字,表现了杨公翥

4.文中两次写到杨公翥对邻里的态度,目的是。

(十一)章公懋为祭酒

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监生①请假,托言一力②采薪③不至,将往求之。

公闻之愕然,曰:

“薪水之资④脱⑤有失,奈何?

”忧动颜色。

使亟求,且冀得之当复我。

此生甚悔,曰:

“公待我以诚,奈何诒⑥之?

”明日返命,具实谢罪。

(《畜德錄》)

【注释】①国子监:

最高学府。

祭酒:

国子监的主管官。

监生:

国子监学生的简称。

②一力:

独力,这里指自己竭力干活。

③采薪:

与下文的“薪水”,借指日常生活必需品。

④资:

供给。

⑤脱:

无着落,损失。

⑥诒:

欺骗。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将往求之()

(2)具实谢罪()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待我以诚,奈何诒之?

3.故事中监生的思想变化过程是:

从“”到“悔”再到“返命”、“”。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十二)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②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③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④。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孤:

文中指的是失去父亲的孩子。

②恻然:

怜悯、同情。

③徒:

白白地,此处指免费上学。

④就书:

上书塾(读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过书舍而泣()

(2)二则羡其得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文中老师愿意教邴原的原因是。

4.短文体现了老师的精神,末句体现了邴原的精神。

(十三)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①于王于期②,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③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⑤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

【注释】①御:

驾车。

②王于期:

是个善于驾车的人。

③逮:

赶上。

④诱道:

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⑤上:

通“尚”,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三易马而三后()

(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3.赵襄主驾车比赛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1);

(2)。

4.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十四)李存审诫子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

“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

“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子孙皆诺。

【注释】①李存审:

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

箭头。

③尔曹:

你们。

④膏梁:

膏,肥肉。

梁,精米。

表示精美的膳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少提一剑去乡里()

(2)位极将相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

3.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经历是 。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的目的是 。

(十五)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①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请以奉③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

齐景公。

②市租:

税租。

③奉:

招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方食()

(2)景公使使者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3.“使者反,言之公。

”使者此时复杂的心理可能有:

4.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的人。

 

(十六)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

(《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

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

地名,在浙江嵊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阮后闻之()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何以车为?

 

3.“有人葬母”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的主要原因是。

4.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的性格。

(十七)苏武牧羊

卫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②。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⑤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⑥,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①卫律:

原为汉将,后投降匈奴,帮助单于逼害苏武。

②单于:

匈奴首领。

③北海:

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④羝dī:

公羊。

⑤乳:

生小羊。

⑥别其官属常惠等:

把苏武带去的常惠等随从与苏武隔开。

⑦廪食:

官府供给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单于愈益欲降之益: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实: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3.匈奴对苏武的迫害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表述)

(1)

(2)

4.读了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后,你觉得苏武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的品质。

 

(十八)骠骑将军霍去病

骠骑将军①为人,少言不泄②,有气敢往③。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

“顾方略④如何耳,不至学古兵法。

”天子为治第⑤,令骠骑视之,对曰: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

【注释】①骠骑将军:

指西汉名将霍去病,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他曾先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②不泄:

不轻易抒发感情。

③有气敢往:

有英雄气概,敢于一往无前。

④顾方略:

只是方法与谋略。

⑤第:

房屋,住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天子为治第为:

(2)上益重爱之益: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3.霍去病是个“有气敢往”的大英雄,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1)

(2)

(十九)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勒①悉召武乡耆旧②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③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

“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

”遽召与饮,引阳臂曰:

“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注释】①勒:

石勒。

他于公元319年建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

武乡是石勒的故乡。

②耆(qí)旧:

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故友。

③沤麻池:

浸泡麻茎的池塘,麻茎在加工前必须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

(1)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诣:

(2)布衣之恨布衣: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3.李阳不敢来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文中的赵王是一个、的人。

(二十)捉刀人

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②代,帝自捉刀立床③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

曹操。

②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③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⑴自以形陋()

⑵追杀此使()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3.魏武“使崔季珪代”的目的是。

4.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

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二十一)为朝廷用人

杨文定公溥执政时,其子自乡来云:

“道出江陵,独不为县令所礼。

”乃天台范公理也。

文定深重之,即擢①为德安知府,再擢贵州左布政使。

或劝当致书,范公曰:

“宰相为朝廷用人,非私于理也。

”闻文定卒,乃祭而哭之,以谢知己。

【注释】①擢:

提拔,提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子自乡来云()

(2)道出江陵()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宰相为朝廷用人,非私于理也。

3.“或劝当致书”,从上下文看,“致书”的内容应该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读了这则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

(二十二)威宁伯北伐时

威宁伯王公越,都御史①、总制②。

北伐时,尝亲视诸军食饮,数赐酒肉。

动息③必悉其情,至犯令不少贷④。

每暇,命出猎,计矢中禽之多寡于敌阵为先后。

有将官告奸,受金者置之,许出死力不问,于是将士感泣,无不用命者。

(《畜德录》)

【注释】①都御史:

负责监察的谏官。

②总制:

军队的总指挥。

③动息:

活动和休息。

④贷:

宽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亲视诸军食饮()

(2)许出死力不问()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暇,命出猎,计矢中禽之多寡于敌阵为先后。

3.联系上文分析,“有将官告奸”,“告”的是。

4.从文中看,威宁伯王公越是个、的人。

(二十三)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①止之,曰:

“两虎方且②食牛,食甘③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

有顷⑤,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馆竖子:

旅馆的童仆。

②方且:

正要。

③食甘:

吃得有味。

甘,甜。

④须:

等待。

⑤有顷:

过了一会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馆竖子止之()

(2)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3.从文中看,杀虎的最佳时机是

4.从某个角度概括这则故事的含义:

 

(二十四)亭林勤学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③。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注释】①亭林:

即顾炎武。

②亭障:

边塞岗亭、堡垒。

③区域:

地理环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手不释书()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捆书自随”写出了亭林先生的特点。

(用原文回答)

4.顾亭林先生的故事,在勤学方面给我们启示是。

(二十五)田文镜①抚豫

雍正初年,田公文镜抚②豫十有二年,威不可犯,大法小廉③,查逐坐省④,长随⑤禁止,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

往来晏会,随到随见,见后即去,如有言未尽,只许留宿城外,次日禀见遄行⑥,自此怨声载道。

清则清矣,而郡中商民之生计绝矣。

(选自《履园丛话》)

【注释】①田文镜:

深受雍正器重的官员,以铁面清廉著称,但为政严酷刻薄,朝野称之为“酷吏”。

②抚:

担任巡抚。

③大法小廉:

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④坐省:

居留省城。

⑤长随:

官府雇用的仆役。

⑥遄行:

速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如有言未尽()

(2)见后即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

3.田文镜不许府州县官逗留省城的目的是。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十六)太宗论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②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③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①上:

指唐太宗。

②哂(shěn):

讥笑。

③切;逼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上与群臣论止盗()

⑵使民衣食有余()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3.文中唐太宗讥笑“请重法”大臣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办法是。

5.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十七)师旷撞平公

饮酣,乃渭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②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