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53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docx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规划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精神,遵循适度超前、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市场导向等原则,围绕浙江省特别是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宏观背景

1.浙江省和金华地区的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呼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十五”期间,浙江省和金华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二位数的增长速度。

2004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度增长14.3%,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6.2%;金华市生产总值年均保持在13%的增长幅度,预计到2010年,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经济社会发展将不再主要依赖物质资源,而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

因此,金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跳过依赖物质资源的发展阶段,取决于金华能否建立起符合其产业发展大方向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其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除了部分优秀的高层次人才需要积极引进以外,绝大部分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主要依靠本土来培养。

2.实现“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目标,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撑。

加快发展浙中城市群,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迫切需要提高劳动大军的整体素质。

金华作为浙中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之一,将在实现崛起浙中的重大举措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而其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推进大金华城市群建设实施步伐的重大举措。

同时,为促进浙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金华应尽快形成浙中地区高技能人才集聚和辐射的新高地。

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5万以上,力争达到48万,比2005年底净增人才17万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

人才占人口比重从2005年6.2%提高到10%左右,接近或达到省内平均水平。

3.构筑新型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十一五”期间,金华将着力培育八大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一基地、两中心和五大产业区”为主体的八个销售收入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其中,“一基地”浙中汽车产业基地;“两中心”:

中国日用小商品制造中心、中国五金机械制造中心;“五大产业区”:

现代医药与精细化工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食品加工产业区、新型建材产业区、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区。

因此,金华要建成先进的制造业基地,需要大力建设专业技术精、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重点要加强机电、工(模)具、汽摩配、医药化工、建筑材料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到2010年,全市新培养与培训技术工人35万,其中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总数将达到6.5万人,占技术工人总量的15%以上。

(二)学校现状

1998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分校、浙江医科大学金华分校、金华理工学院(筹)以及浙江农业机械学校、金华农业学校、金华师范学校、金华卫生学校、金华贸易经济学校、义乌师范学校等6所中专基础上由教育部批准建立。

目前,学校设有信息、机电、建工、经管、师范、生物、医学、旅游、艺术设计、材化、成教和国际教育等12个二级学院,52个专业,教职员工1000余人,已初步形成工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校生规模超万人的高职院校。

规划3020亩的校园目前已经开发了2020亩,建筑面积达到了40万平方米;图书馆文献收藏115万册(含电子图书),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00余万元。

学校先后与英国、乌克兰等国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尼泊尔、印度等国留学生50多名。

近年来,勤政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校领导班子,重视以先进理念统领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实践“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科研开发与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初步具备较强的社会辐射能力。

200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有战略性机遇,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挑战。

在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着同类型高职院校快速发展态势所形成的激烈竞争的压力,广大教职员工也面临着观念转变和理念创新的挑战等等。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遵循开门办学、社会办学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紧密型校企联营为抓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整合发展资源,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浙江省尤其是金华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工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力争进入国家高职教育“卓越工程”建设行列。

(三)具体目标

1.适度发展办学规模。

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控制在18000人左右,成人学历教育5000人左右,留学生180人左右,各类培训数量达30000人次以上。

2.凸现专业梯度结构。

到2010年,力争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5个,建立起以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形成学科建设新格局;力争建成省级重点专业6个,建立起以国家教改试点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为龙头、与区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专业体系,专业数量达到70个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办学特色和区域特点的专业群,并形成龙头带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专业梯度结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到2010年,教师总数将达到1130人左右,平均师生比控制在1:

16-18以内;其中专任教师将达1000人左右,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将达到80%左右,40周岁以下的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将达到7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0%左右,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合计数控制在20-25%之间;争取入选省级名师2人,选拔培养“省151人才工程人选”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含“321”人才)3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50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0人;同时按专业培养70名专业负责人和120名课程组长,使每个学科都有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每个专业都有1-2名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教师梯队。

4.优化课程教材与教学管理体系。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到2010年,力争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90%的课程要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完善教材建设基金制度,建成省级重点或规划教材30本、国家重点或规划教材15本。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到2010年,教学仪器固定资产总值达1.4亿元左右;建好5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新增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种80个,使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种总数达190个;进一步拓展紧密型基地的地域分布,加强校企之间诚信、融通、双赢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深入探索全方位、多渠道的工学结合、校企双赢的新途径,到2010年,校企共建的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30个。

6.提高科研与服务能力。

到2010年,力争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5项,地厅级科研成果获奖15项以上,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累计80项,科研经费年到款达到800万元,技术与产品研发新增利税达1000万元;运用实训基地、研究所、学科性公司等平台,不断强化人才积聚,提升学校的区域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辐射能力。

7.基本完成校园建设。

充分发挥浙江京华教育集团的功能,开发宾虹路校区的商业用地,为学校整体建设注入更多的资金;逐步建成实验(训)楼群、图书信息大楼等三期建设工程,配套建设供电、供水、道路、绿化、景观等工程;完成宾虹路、人民东路校区的搬迁工作,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整、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

8.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到2010年,藏书总量达到160万册(含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10个;投入1500万元购置数据库镜像站等图书专用设备,以适应新建图书信息大楼及图书数字化发展需要。

整合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构筑系统支持平台和基础应用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学、科研的网络资源。

加强人事、财务等内部管理,完善全员岗位聘任制,进一步凸现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载体的管理特色。

增强资产调控力度,提高资产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按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证质量”的要求,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招标采购制度。

以开展ISO质量认证为契机,增强服务品牌意识,提高后勤社会化服务水平。

9.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快筹建应用外国语学院,进一步扩大与国外各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到2010年,招收海外留学生规模达180人左右,逐步拓宽在校学生赴海外留学渠道和就业市场。

通过区域合作、联合办学、对口支援等形式,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特别要重视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扶助支持,扩大省外学生招生培养规模,增强学校辐射带动作用。

10.全力打造和谐校园。

科学运作200万元帮困助学基金,完善企业冠名奖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探索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等助学途径,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断丰富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内涵,进一步倡导“端品、励学、致用”的学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知行合一、务实创新”的校训,弘扬“包容、勤业、求是”的教风和“明德、厚能、笃行”的校风,积极构建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发展着力点

1.深化“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认真总结“五位一体”的实践经验,强化紧密型基地对教学、科研、招生和就业等环节的辐射作用,不断丰富“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内涵;积极有效地推进与金华各市(区)的合作,扩大政府主导下的校企紧密合作途径,寻求更多政府、行业介入的订单合作,引导校企合作从散状走向块状,完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实现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赢目标;着重实施二级学院动态考核、教师业绩考核、毕业环节综合考核、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等模块,强化“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2.凸现专业群(链)梯度结构。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区域经济急需的专业,使这些优势、特色专业在某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且按照行业、产业对应关系构建专业群或专业链。

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引导工科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在科研立项及平台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力度提升工科专业发展潜力。

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力争每年调整老专业2-3个,拓展新专业2-3个,不断扩大跨省招生的专业数量。

3.继续实施师资建设工程。

为不断改善师资结构、提升人才层次、形成整体合力,学校加大力度实施“双师素质工程”、“硕、博士工程”、“教授工程”、“高层次人才梯队工程”等师资培养的系统工程。

第一,充分利用基地的作用,搭建校企师资互动平台。

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每年有一个月到企业顶岗锻炼,或到企业参与产学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进行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加强企业对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并且注重从企业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通过校企互动,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第二,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签定“学位达标责任书”,在3-5年内必须获取硕士学位;并根据专业建设情况,有计划地选送优秀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给予学费资助;同时,争取与普通高校联合举办硕士学位班,为青年教师攻读学位创造条件。

另外,每年引进60名左右紧缺专业的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确保40岁以下青年教师有7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逐步实现中青年教师硕士化。

第三,筛选一批肯钻研、有发展后劲并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选拔时,将优先考虑那些具有双师素质、有省级课题、研究方向具有应用性的人选)进行重点培养,或送出去进修培训,同时为他们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给予经费资助,促其早出成果并晋升教授职称,以快速提高其学术水平及师资队伍整体的高职比例。

第四,按照“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和“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四个层次建立梯队。

同时加强“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建设,并且增强“访问学者”及“访问工程师”的培养力度,将教师进行分层次培养,给予经费配套,跟踪培养、严格考核、滚动发展、优胜劣汰。

第五,加强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在鼓励教师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为教师开展科研或从事科技开发及服务社会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大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4.强化校内外基地建设。

按照“校内实训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的建设目标,学校投入近千万元,重点改造与建设机械制造实训中心(包含金工、电工、机械设计、模具、数控技术、汽车工程等)、电子信息实训中心(包含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筑工程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包含材料试验、测量技术等)、医药制造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包含生物制药、化工制药等)、农业与生物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包含农业、畜牧业等)等五大校内实验实训中心。

实施《校外实训基地规范化标准》,加强校外基地的分类指导;选择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集群开展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全力打造区域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增强辐射能力。

5.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不断加大教育教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将教育科研项目与师资队伍建设密切结合,实施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校本教材建设系统工程。

积极探索课程体系的改革,吸收“平台加模块”、“双元制”、TAFE、CBE和比泰克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精华,结合教学实践,最终形成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符合地方经济要求的、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课程体系。

继续发挥好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加行业(企业)专家数量,不断优化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方案。

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改革单一的学科型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

依托基地与校企合作,突出实践特色,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提高教材建设与开发的质量。

6.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建成“管理有制度,办事有程序,工作有标准,岗位有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

从二级学院业绩动态考核、教师业绩考核、毕业环节综合考核、毕业生就业质量考核入手,继续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科研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基地建设、督导体系、“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招生就业工作规范等方面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从教务公开、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管理评教、教学检查、考教分离等方面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7.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建立与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断探索省外、境外招生的新途径,扩大“订单培养”规模。

采用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毕业生的换岗率、职位晋升率、企业满意度、平均工资水平等指标,有针对性地修正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案等,形成判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考核依据;倡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校内外实训基地统筹协调,探索实施毕业答辩、成果展示、招聘应聘一体化运作模式。

利用好金华市高新产业园区给予每年200万元的经费补助,多途径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增加学生在工作现场的机会。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在校内建立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点、考核点、鉴定站;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职业技能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8.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基地、研究所、学科性服务公司为载体,组建科研联合梯队,形成团队作战实力,承担省市和企业科技攻关或科学研究项目,争取浙江省、金华市科学技术奖或创新奖10项,并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高水平著作论文、职务专利授权、重大项目立项给予重奖或重点资助。

以金华市高新产业区为依托,重点联系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高新科技企业30家,推广技术应用成果,促进产学研结合,深化“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以涉农专业为主体,在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设立专项基金,开展校际学生交流、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师资共享等合作项目。

积极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中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与境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努力探索高职教育境外办学的新途径。

四、保障体系

在统一认同的前提下,为确保规划目标的整体、协同、有序、稳定的实施,必须落实组织、资金、政策、合作、机制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在全面论证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对规划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制订详实的实施方案与计划;建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对规划整体及各项目的技术评估与建议;建立规划实施“项目工作组”,对规划实施计划进行项目分解,按项目专业特性要求,逐步实施具体项目。

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任用、管理、监督等配套机制,强化管理团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

2.资金保障。

在确定调整总体规划及局部设计后,要确保建设周期的有序性,按项目进度注入资金。

学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约束机制和节约激励机制,厉行增收节支,防范财务风险,形成科学规范的资产配置体系,降低运营成本,争取和引进更多的校外资源,实现财政投入、社会筹措与学校自筹投入的多元投入方式;特别要发挥浙江京华教育集团的融资功能,积极运作宾虹路校区,为学校整体建设注入更多资金。

对于部分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建设,争取与金华市公共设施合作共建,充分利用政府公益性社会事业的投入;对于校园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可以部分考虑由提供后勤服务的企业投入,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相关场地、设施以及设备的产权问题,保持可持续发展。

3.政策保障。

学校的发展规划应获得省、市政府认可,并列入省、市发展规划和具体的项目计划,并能获得必要的政策方面支持。

一是金华市政府的政策保障,包括支持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现场实习实训的政策,鼓励各部门、各行业与学校开展广泛合作的政策,有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的政策,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二是浙江省政府部门的政策保障,主要有支持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政策,学校师资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支持学校开展社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合作保障。

学校通过创新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现有108家紧密型企业的融合度,进一步深化“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一要加大企业界人士对学校发展咨询、专业建设等工作的参与力度;二要加强与企业间建立定期联系或共建信息库,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学生培养计划,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三要进一步促进产学互动,在兼职教师、双师培养、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方面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此外,学校也要加强为企业提供培训目录,为其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等,为企业人力资源开放、建设注入活力。

5.机制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要从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手;“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深化和发展,要从标准、考核、激励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学校继续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理念,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逐步推进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监督考核体系,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增强凝聚力、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全力打造稳定和谐的校园,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附件: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资金运行“十一五”保障规划

附件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1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12号)等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党委倡导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保证,把我校建设成为工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

特制订本专业发展规划。

一、专业设置与建设情况现状

(一)省内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表一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含方向)数量

专业数范围

1-10

11-20

21-30

31-40

41-50

50个以上

学校数

17

23

21

7

2

1

2005年浙江省招收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校共71所(含部分本科院校),共设置专业293个专业(不含方向),平均19.67个。

表二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最多的五所院校

学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丽水学院

温州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数

52

49

47

38

35

随着浙江省特别是金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我校每年增设一定数量的新专业仍是必要的。

表三我校专业与其他学校专业的相似性

设置同专业院校数

0

1-4

5-9

10-14

15-29

30-39

40及以上

专业个数

5

12

13

11

8

2

1

52个专业中,从名称上看,有的专业招生院校多达40个,为了避免招生的撞车,有必要对某些专业进行调整。

(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表四学校专业按高职高专目录分类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专业数

材料与能源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1

财经

会计、经济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

医药营销、电子商务

6

电子信息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通信网络与设备

4

法律

法律事务

1

环保、气象与安全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1

交通运输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1

旅游

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

2

农林牧渔

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应用生物技术

4

轻纺食品

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

2

生化与药品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物制药技术

3

土建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

3

文化教育

应用英语、文秘、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美术教育

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7

医药卫生

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医学检验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7

艺术设计传媒

艺术设计、音乐表演

2

制造大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8

从分类看,我校的专业中制造类专业最多为8个,其次为医学卫生、文化教育、财政大类。

(三)专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学校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品牌战略,做实做强了专业。

专业设置基本贴近金华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各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应了金华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