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489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1

(一)项目背景…………………………………………………1

(二)项目概况…………………………………………………1

二、选址方案……………………………………………………9

(一)选址原则…………………………………………………9

(二)选址方案…………………………………………………9

(三)选址条件…………………………………………………9

三、项目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10

(一)项目规划…………………………………………………10

(二)主要建设内容……………………………………………11

四、工程技术方案…………………………………………13

(一)居民住房工程……………………………………………13

(二)公用工程………………………………………………16

五、结构设计…………………………………………………22

六、给排水设计………………………………………………25

七、消防专篇…………………………………………………29

八、节能、节水………………………………………………32

(一)概述……………………………………………………32

(二)节能、节水措施………………………………………32

九、环境保护…………………………………………………35

(一)项目环境保护执行的法规、标准……………………35

(二)项目的生态评价………………………………………35

(三)环境保护措施…………………………………………36

十、工程建设与管理…………………………………………38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和方案…………………………………39

(一)项目实施进度…………………………………………39

(二)实施方案………………………………………………39

十二、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0

(一)投资估算………………………………………………40

(二)投资估算资金筹措……………………………………40

(三)编制依据………………………………………………40

十三、工程招标…………………………………………42

(一)发包方式………………………………………………42

(二)招标组织形式…………………………………………42

(三)招标方式………………………………………………42

(四)招标内容………………………………………………43

十四、社会效益分析…………………………………………45

十五、结论与建议……………………………………………46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秦口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概况:

(1)单位名称:

某镇人民政府

(2)责任人:

3、项目地点:

**镇浍河北岸,宿马路南,北与陈楼和刘圩两个居民集中区相连

4、占地面积:

320亩

该集中区建成后,可实现**煤矿采煤塌陷村庄周家、毛家、王家、邱家、杨家、石王家、纪圩、新庄等8个自然庄550户2000人的搬迁。

(二)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镇隶属于安徽省某县,位于某县南部,全镇总面积17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5万亩,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辖23个行政村,人口10.3万,东与宿州市接壤,距合徐高速公路10公里、连霍高速公路30公里,境内宿涡、濉陈公路纵横交错,95%的行政村路面硬化。

  **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紧紧结合本镇实际,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抓经济、促发展,抓文明、促稳定,抓管理、促民主。

  该镇把经济发展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措施,按照因地制易、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

积极引导和支持规模养殖户的发展,做大做活养猪、养鸡及奶牛养殖业,引导养殖业走规模化、科技化、高效化、集约化的新型路子,支持和帮助碾盘、炮楼养猪示范村,谭庙奶牛养殖示范村,谢湾、燕头、炮楼、养鸡示范村的发展。

  该镇积极支持和扶持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把陈楼、谭庙、沟西、张庙、谢湾、任李等村的30多家规模养殖户,作为全镇的典型宣传好、维护好,并在资金、技术、销售上给予及时、可靠的帮助,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从而带动全镇其他的小型养殖户的发展。

  该镇依托杨柳煤矿和**花园煤矿的人员聚集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

通过引导和扶持,鼓励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生产反季节蔬菜,把街西村、花园村、张庙村、杨柳村、沟西村等村的蔬菜种植业,发展成为规模、科学、优质、生态化的蔬菜种植和加工示范基地。

带动各村蔬菜经济的新发展,增加菜农收入。

  该镇充分发挥人才劳务站和农民经济人的作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依托阳光培训基地的培训作用,对青年农民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为务工青年在外务工提供有利的先觉条件,寻求待遇较高的务工岗位,增加劳务收入。

  该镇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鼓励农民实行瓜套棉、大豆套玉米等间作套种新模式。

通过与县五铺农场小麦良繁合同,让群众种植农场的优质小麦,成熟时农场再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回收,增加粮食收入附加值。

发挥豌豆协会的宣传带动作用,扩大豌豆种植面积,争创“杨柳青牌”鲜豌豆的农产品知名品牌,规范以该镇赵家、黄家、沟西、邵王四村所在地的鲜豌豆销售市场,确保粮农和外地豌豆收购者的合法利益及正常的交易秩序不受侵犯。

  为使该镇种、养殖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镇党委、政府从道路交通建设上给予保证,依托国家“村村通”工程,该镇利用3年时间对主要环镇路段进行铺设和修整,该镇的向阳路、孙朱路两条路段已经动工铺设,2010年前能够正常通车。

各村还发挥集体的力量,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筹措资金,对环村路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整,保证村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该镇通过在广大党员干群中间开展“杨八荣、弃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热爱人民、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

并利用广播、发宣传纸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活动,营造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稳定低生育水平,贯彻落实优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政策。

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以沼气为主的生态能源利用建设,拓宽沼气利用的空间,实施以黄家村为主,带动其他村发展的模式,支持和鼓励黄家沼气池承建的发展。

该镇积极开展村民自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形成干部关心群众、群众拥护干部、干群一家人的和谐氛围。

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议事和参建作用,对村级学校、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公益事业进行修缮和治理。

该镇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采取乡镇拿出一部分资金,村里筹集一部分资金,利用以奖代补的有效方式,对村妇检室、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进行修缮和整治,保证党员和育龄妇女参检、学习有个干净、卫生的良好环境。

努力构建既和谐稳定又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型农村。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秦口新村村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和蔬菜等,依托集市,运输、餐饮、加工、服务业等发展较快务工人员较多,农民人均收入也大辐提高,实现人均收入5100元。

3、项目提出的背景

为了整合资源,节约用地,建设高标准居民集中区。

根据中央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至2020年全面完成。

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的工作思路是: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做大产业、创新制度、协调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切实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把**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要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立足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协调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制定实施城乡中小学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小学向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和市区集中。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招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师资力量。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努力在皖北地区率先实现教育均衡化和教育现代化。

二要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巩固市、县、镇(乡)、村四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和应急指挥五大公共卫生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接。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体系,完善面向城乡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体系,加强街道社区和乡村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多渠道扩大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

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进城务工农民综合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丰富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别救助为基础,以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4、项目经济概况

(1)计划投资12000万元。

(2)资金筹措:

计划投资12000万元,资金来源:

申请市专项资金,县区配套资金,自筹资金。

(3)本项目居民集中区总占地面积320亩。

(4)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00万元,新建街道4条,其中南北向街道3条,宽9米,长480米;东西向街道1条,宽16米,长520米。

建设门面房和住宅550余套,安排2000人居住。

2011年计划投资65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住宅。

2011年计划目标:

完成住宅400套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1-10月份进度为住宅基础已全部完成,区内道路路基完成。

(5)本项居民集中区安置居民550户(合2000人)。

(6)居民集中区占地面积320亩。

(7)建设容积率1.2。

(8)绿化率40%。

5、项目编制依据

(1)**市、某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纲要;

(2)**镇2011年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方案;

(3)**镇秦口新村居民集中区建设规划方案;

(4)项目单位的编制委托书

(5)《**统计年鉴》-2010

(6)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选址方案

(一)选址原则

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

3.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

4.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5.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二)选址地点

**镇秦口新村

因为煤矿采煤塌陷需搬迁周家、毛家、王家、邱家、杨家、石王家、纪圩、新庄等8个自然庄共计550户2000人。

(三)选址条件

1、地形、地貌与环境条件

公用设施齐全,道路畅通。

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

2、交通条件

交通极为方便,村旁道路可为项目建设提供快捷的交通条件。

三、项目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

(一)项目规划

1、农村居民集中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持续了近30年。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着手实施新村规划以来,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断优化人口、产业和城镇布局,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民住房也由平房向楼房或别墅转变,但农民建设的自发性,导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一是居住点散乱,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到位。

二是大量占用土地,不利于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使用。

三是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生产空间被分割成小块地,不利于推广农业机械化。

四是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是农民分散建房,为农村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增加了困难,提高了发展成本。

2、农村居民集中区规划建设的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要注重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

(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立足自身实际,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统筹规划,逐步推进。

既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发展,又要根据情况,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5)讲究科学,突出和谐。

按照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3、规划方案

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整体规划要求,加快居民集中区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别,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规划。

根据《**镇2011年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方案》及《**镇秦口新村居民集中区规划方案》,煤矿采煤塌陷需搬迁周家、毛家、王家、邱家、杨家、石王家、纪圩、新庄等8个自然庄共计550户2000人。

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地面积375亩,总占地面积250000平方米。

(二)主要建设内容

1、集中区居民住房建设工程

本项目建设居民集中区集市商业门面房及居民住房120000平方米;居民集中区安置居民550户。

2、居民生活公共服务房工程

2、道路建设工程

新建街道4条,其中南北向街道3条,宽9米,长480米;东西向街道1条,宽16米,长520米。

3、排污工程

沿居民集中区内的路网配套建设排水工程,完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修建下水管道10000米。

4、绿化工程

建设居民集中区绿化工程,修建绿化带用于休闲散步,加上道路和生活小区绿化,改善居民集中区的生态环境。

 

四、工程技术方案

(一)居民住房工程

1、规划设计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住房及商业门面用房的规划设计,由村民按确定的方案,自行选择房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后,报镇政府按照规定的建筑控制指标、道路控制指标、绿化控制指标等指标要求进行审核确定。

2、建设标准

应充分体现**平原的风貌特色,各居民集中区形成具有个性、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

在集中居住区分组团建设中,户型设计、地坪标高、檐口高度、屋脊高度、层高、屋面材料和颜色、外墙材料和颜色应基本统一,具体实现“五个化”:

即道路硬化、小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

3、建筑特征

抗震设防烈度7度。

4、拟建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

本项工程以农村居民住宅及生产为主的单体楼房,村民住宅建筑层次,一般不高于3层,建筑总高度不得超过10米;商业街建筑2层楼房,其中下层为经营门面用房,上层居住。

上人屋面的上人楼梯间面积不得超过20平方米,高度不得超过2.2米;坡屋顶的应从檐口起坡,坡顶不超过2.5米;半地下室、架空层的层高超过2.2米(含)的按一层计算。

5、单体平面功能设计与竖向设计

主体建筑为2层楼房,座北向南,一层为商业门面用房,二层为居住用房。

居民集中区内的各居民楼房外部造型协调一致,内部结构可根居民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户型。

6、造型设计

(1)强调简洁大方、富有雕塑感的形体:

建筑形体由多种元素组成,充分融入**地区的建筑风格、文化元素。

主体建筑以竖向线条为主,形体简约完整,力求在建筑形体上创造出庄重、大方的建筑效果。

在简洁大方的形体内,注重开窗及道路绿化等处的细部设计,并注重材质的变化与对比。

建筑整体造型既统一又有变化,融合并创造居民集中区和谐的建筑群体关系,整体建筑形象与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相适应。

(2)丰富的形体穿插关系:

各居民户住房单体之间相互咬接,形体丰富,体块感强烈;

(3)强调细部设计:

在简洁大方的形体内,注重开窗等处的细部设计;

(4)注重材质的变化:

外墙面与大小玻璃窗及玻璃体块相互呼应,对比中有统一;

7、日照分析:

每排楼房南北间距,东西间距,由某县建委对日照进行分析,自身建筑及北侧建筑满足大寒日日照标准要求。

8、建筑装修与构造

(1)外墙涂料:

外墙涂料色彩应淡雅、明快、适当镶嵌还原砖,同一组团外墙色彩应一致,但不同组团可采用不同色彩。

外墙粉刷层中掺适量防渗、防裂剂,分层粉刷。

(2)屋面材料:

采用新型瓦材,各组团屋面瓦色彩、规格应一致,色泽宜用柔和亚光色。

屋面建筑方案一(上人屋面):

防水等级为Ⅱ级,二道防水设防。

①20厚1:

25水泥砂浆广场砖铺地

②40厚细石混凝土刚性层

③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脂胎)防水层

④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⑤40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

⑥C10陶粒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30厚

⑦2厚851防水涂膜

⑧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屋面建筑方案二(不上人屋面):

防水等级为Ⅱ级,二道防水设防。

①银灰色漆保护层

②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脂胎)防水层。

③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④40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

⑤C10陶粒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30厚

⑥2厚851防水涂膜

⑦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网架结构

(3)卫生间:

防水砂浆粘贴优质彩色釉面磁砖,贴至吊顶高度。

墙下部300高为C20混凝土防水带;防水砂浆粘贴优质防滑地砖,下设2厚851防水涂膜防水层,并沿墙上翻300。

(4)门窗:

部分外门窗为深灰色断热铝合金框、浅镀膜Low-E玻璃窗。

①窗:

90~100系列深灰色亚光铝合金窗框料,浅镀膜玻璃;

②门:

阳台、上屋面门:

亚光铝合金材料,透明玻璃;

房间门:

乙级木质防火门;

(5)围墙:

设开启式围墙的,围墙应根据组团、户型风格,按照低、矮、透的要求进行设计,围墙总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底部0.4米为实体墙,上部1.4米为隔离栅。

各组团围墙用材、规格、色彩基本统一。

(6)原则不设防盗栅。

如需设置,窗栅不得突出墙体,并应保持形式、材料、色彩一致。

窗户框宜采用隔热节能铝型材料,材料、规格、色彩一致。

空调、太阳能、晾衣架等附着物,按照城镇居民住宅区附着物设置有关规定执行,做到位置得当、排列有序。

(7)消防设施:

尽量利用现有水体,并留出消防取水码头和消防通道,消防栓和其他消防设施按居住区消防要求进行建设。

(二)公用工程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公用工程设施配置,应按“一次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实施。

其中除高压、燃气管线外,供水、污水、雨水、道路及低压供电线、弱电必须与房屋同步建设到位:

污水处理,可建多户共用四格式化粪池。

1、道路

居民集中区道路工程设计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造价经济、美观实用,与地方风貌融为一体。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造价经济、安全可靠。

(1)道路建设规模

本工程居民集中区规划建设道路总长1660米,建设道路4条,每排楼房前后左右规划建设支路网,每条道路相互连接,形成循环的路网系统。

(2)道路技术标准

水泥砼路面路基两侧分别比路面宽度增加0.5m,计算行车速度15-30km/h,停车视距15-30m,会车视距30-60m,平曲线半径15-60m,护坡道1m,路面高于平均地面0.3m,水泥混凝土路面厚20cm。

煤矸石路面路基两侧分别比路面宽度增加0.5m,计算行车速度15-30km/h,停车视距15-30m,会车视距30-60m,平曲线半径15-60m,护坡道1m,路面高于平均地面0.3m,煤矸石路面厚30cm。

(3)道路设计

a、纵断面设计

以道路的设计等级为标准控制最大最小纵坡及竖曲线要素,与平面线型相协调,以各相交道路为控制标高,在此基础上尽量考虑挖、填土方平衡,并考虑防洪、防汛要求的管线工程的要求,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最小纵坡按0.3%,最大纵坡按3%以下控制。

b、横断面设计

在满足交通、绿化、管线敷设、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根据道路性质和规划红线确定相应的路幅。

(4)路面工程

a、水泥砼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水泥砼路面结构:

22~24厘米厚C35砼面层,30厘米厚6:

12:

82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素土夯实,压实度≥95%。

b、碎石路面结构

碎石路面结构:

6厘米厚碎石面层,30厘米厚6:

12 :

82石灰、煤矸石、粉煤灰类基层,素土夯实,压实度≥93%。

(5)平面交叉设计

交叉口交通设计方案主要从渠化设计、交口扩大、标志标线设计等层面进行。

一般情况下,交叉口面积越小,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损失时间越小,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物理渠化岛、标划渠化线、停车线前移、信号配时设计等措施尽量缩小交叉口中央区域的面各,从而可以实现损失时间的最小化。

本次方案设计内平面交叉,建议均采用为加铺转角型式。

交叉形式采用十字形交叉或T形交叉。

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应设展宽段,并增加车道条数,每条车道宽度宜为3.5cm,

2、排水

管网布设满足50年一遇排水要求,雨、污分流,与农村三改工程相结合,生活污水排入沼气池,雨水排入行洪河道。

居民新区雨水排放系统采用“分区排水、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

管网采取正交式布置,使雨水管道以最短距离,最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河渠水体。

(1)本项目道路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雨水经雨水管汇集后,排至居民新区雨水总干管中。

(2)雨水管网工程规模、管径

雨水工程应充分利用地形特点,高水高排,就近排入,保证雨水出口通畅,目前雨水管径,暂拟定为Ф300~Ф1000。

雨水管道设计时,还应当与道路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并进行综合考虑,以降低工程造价。

(3)污水管网工程

a、居民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后方能排入污水管道,达到允许排放标准,就近排入居民新区污水管。

b、污水管网规划设计

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确定污水主干管的位置及走同,尽量缩短污水干管长度,减少污水管网的造价。

同时还要根据道路标高走势,合理布置污水管位置,确定管径和埋置深度。

c、管材选用

在安徽省近期污水管网建设项目中,直径300mm~500mm管道考虑采用塑料管;直径500mm以上采用耐腐蚀钢筋砼管。

该管道生产原料是利用工业废渣,管材价格略高于普通砼管10~15%,已在淮河流域、巢湖流域的一些城市污水管网中使用,其它城市也将开始使用。

3、供水

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指标要求。

4、供电

按照农村电网改造技术要求,道路照明工程参照城市道路照明技术要求。

5、供气

以沼气为洁净能源,供气管网覆盖全村居民,确保炊饮用气和取暖用气。

依据沼气管网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每隔30-50m设高程控制点,150-250m设平面控制点。

沼气管与其他管道的水平净距,建筑物基础0.7m等。

6、信息网络和有线电视

按照农村信息化工程要求,以及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的要求。

7、环境绿化景观

环境配置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加强主入口及各类公建周围的景观环境建设,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

区内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以道路为框架的大环境绿化系统,以及由居住区内部不同层次的中心公共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